佛法修學(xué)概要(十四)
凈界法師主講
乙三、修行篇第三
前面一篇是正見篇,講到業(yè)果、空性跟真如,有三個道理。這個道理就像一個人的眼睛,使令我們明白什么是雜染的,什么是清凈的。這一科的修行是講到五乘的修行法門,就是一種實際的身口意的操作,一種實踐。就像一個人的腳,使令我們一步一步的遠離雜染的境界,趨向于清凈安樂的境界。所以說修行篇跟前面的正見篇是互相的配合。
「此中分三」,分成三科。
「丙一、總標(biāo)五乘要義」先把五乘的大綱把它標(biāo)出來。
「丙二、別名五乘解脫法門」這個地方就正式的解釋五乘的內(nèi)涵!溉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五乘的法門。
「丙三、結(jié)歸一佛乘」
一佛乘。就是一種圓融的意思。前面的五乘是把五乘的個別內(nèi)涵講出來。一佛乘是根據(jù)【法華經(jīng)】的思想,把五乘的內(nèi)涵加以統(tǒng)一,把五乘匯歸到一佛乘。
總標(biāo)五乘要義
「乘」,是一個譬喻,就是車乘,車乘有運載的功能。我們要出遠門,必須要依止車乘,才能夠使令我們從此方到彼方。我們凡夫的一念心亦復(fù)如是。雖然我們一念心是無我無我所,但是它每一剎那剎那的生滅,有一相續(xù)的功能。我們這一念心能夠依止佛法的這五個法門,就能引導(dǎo)我們這一念心從痛苦的境界,而達到安樂的境界。所以佛陀就把這五個法門譬喻作「乘」,它有使令我們到彼岸的意思。
「一、人乘-謂以「三皈」、「五戒」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三涂,生于「人道」,是名「人乘」!
「人乘」,它的法門有兩個,一個是三皈,一個五戒。我們現(xiàn)前一念的心識,能夠依止三皈五戒的法門來修行,能夠使我們生起很多很多的善業(yè),有善業(yè)的力量,使令我們超越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生于人道。這兩個法門,我們認為它是一個「人乘」,它能夠運載我們到人道的地方去。
「二、天乘-謂以「十善業(yè)」、「四禪定」、「四空定」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人道,生于「天道」,是名「天乘」!
「天乘」,這個法的力量就更大,車乘能夠到達的境界更遠。天乘的法是指什么呢?指十善業(yè)跟四禪、四空定。十善業(yè),它還是一種散亂心的善業(yè),但是它又比五戒的法門又更高超。五戒只有身口二業(yè),身三口四,七支。十善業(yè),它還要調(diào)伏你內(nèi)心的意業(yè),貪瞋癡的煩惱,煩惱還要淡薄。十善業(yè)它能夠引導(dǎo)我們到欲界天的境界,超越人道。四禪、四空定,它這個法不是散亂心,內(nèi)心當(dāng)中要能專注的在一種所緣境當(dāng)中安住,達到一種寂靜的境界。四禪、四空它這個車乘能夠使令我們達到色界無色界的果報去。運載眾生,越出人道,生于「天道」,是名「天乘」。這個「乘」,它的力量更大。
「三、聲聞乘-謂以「四諦」法門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阿羅漢」,是名「聲聞乘」。」
聲聞人這一念心,它所修學(xué)的是觀察四諦。觀察生命的現(xiàn)象有兩個大方向,一個是苦、集二諦,一個是滅、道二諦?嗉B是一種雜染的因果,滅道二諦是一種清凈的還滅的因果。從四圣諦的觀察,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使令我們能夠越出三界,到達偏空涅槃的境界,成就阿羅漢果,是名「聲聞乘」。這個「涅槃」是針對生死來說的。涅槃是一個印度話,翻成中文叫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意思是說,我們凡夫在三界當(dāng)中,它的流轉(zhuǎn)是有生滅的現(xiàn)象。譬如說,我們今天做個人,有生老病死,死掉以后,又變成一個天。天的尊貴的果報受完以后,變成一只螞蟻,卑賤果報。我們在三界當(dāng)中,我們的生命現(xiàn)象是生生滅滅的,生生死死的,不斷不斷的變化。但是涅槃,它的境界是沒有變化性的,它沒有老病死的干擾,所以稱為不生不滅。換句話說,我們到達涅槃境界以后,那種安樂,是一種永恒的安樂。偏空涅槃,它只能自受用,不能他受用。這個人進了這個涅槃以后,他自己在這個涅槃的境界里面,得到涅槃寂靜樂。但是他只能自己受用,他不能夠給眾生受用,所以叫偏空,他沒有妙有。
「四、緣覺乘-謂以「十二因緣」法門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三界,治「偏空涅槃」成「辟支佛」,是名「緣覺乘」!
「緣覺乘」跟「聲聞乘」這兩個車乘的目標(biāo)是一樣的,都到達偏空涅槃,不過這兩個車乘的快慢不同。在天臺教觀上說,聲聞乘的四諦法門,他主要的下手是觀苦諦,觀我們現(xiàn)前的果報,身心果報。他是從苦下手,從苦當(dāng)中覺悟到無我。無常故苦,苦即無我。這種人的根性比較鈍,車乘的速度比較慢。緣覺乘。緣覺人他在觀的時候是觀十二因緣,直接觀無明。觀生命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有生命的現(xiàn)象呢?生從何來?死將何去?噢!原來生命的流轉(zhuǎn)不是上帝的安排,是由于我們最初一念的無明。無明一動就有業(yè)力,無明緣行,行就緣識。我們有業(yè)力就使令我們投胎,識就是阿賴耶識,就是受身。就有很多的名色、六入、觸、受。乃至于我們對于這個果報體的愛取,念念的愛取又產(chǎn)生了一種業(yè)力,產(chǎn)生了有,有這個業(yè)力又得到下一次的果報,就是生老病死。緣覺人這樣的觀察,知道生命的流轉(zhuǎn)有十二個次第,一個引生另一個,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因為有無明就有業(yè)力,有業(yè)力就要投胎,有投胎就有愛取,有愛取就造業(yè),又投胎。怎么辦呢?所以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于生滅則老病死滅。緣覺人他不是從果報觀,他直接觀照現(xiàn)前一念的無明。觀察現(xiàn)前一念無明啊,它是假借因緣而有的,它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把這個無明給破壞了,他觀十二因緣悟入空性,就比四諦的法門更加的直接了當(dāng),它不必在那個地方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有一定的次第。十二因緣的車乘,它是一個直達車,直接的趨向涅槃。所以辟支佛沒有分果,阿羅漢有分果。阿羅漢有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他有這個階位。辟支佛,他沒有階位,你要不是凡夫,就是辟支佛,中間沒有分果。它是一個頓超的法門,十二因緣修行,直接觀煩惱,以無明為所觀境,不過它們兩個過程當(dāng)然有快慢,但是它們的目標(biāo)都是偏空涅槃,這兩個車乘的目的都一樣。
「五、菩薩乘-謂以「六度」法門為乘,能運載眾生,總超三界及二乘之境,至「大般涅槃」之「佛果」是名「菩薩乘」!
前面四個車乘偏重在自受用,偏重在自利。菩薩乘又叫大乘,這個車子運載自己,也運載無量無邊的眾生。六度法門是自利利他的。能運載一切眾生,總超三界及二乘之境,至「大般涅槃」之「佛果」是名「菩薩乘」。大般涅槃比偏空涅槃更殊勝,前面的偏空涅槃它是自受用,大般涅槃它能夠自受用,也能夠他受用!八識規(guī)矩頌》上說,如來現(xiàn)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背襟。我們看這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什么因緣稱為觀世音菩薩呢?佛陀說: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身心受到很大的苦惱障礙,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聞其音聲,皆得解脫。菩薩跟阿羅漢,他們兩個車乘都已經(jīng)到達彼岸,但是我們身心有苦惱,稱念阿羅漢,稱念南無舍利弗,南無目犍連,沒有什么作用。因為阿羅漢的涅槃它能夠自受用,只能夠自受用。佛菩薩的涅槃,真空里面有妙用,有大悲心。所以說他能夠跟眾生有所謂的感應(yīng)道交,佛菩薩他雖然安住在涅槃,但是他也能夠隨時的幫助眾生。在唯識學(xué)上說,大般涅槃叫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以大智慧故不住生死!華嚴(yán)經(jīng)】講一個譬喻,佛菩薩的涅槃,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佛菩薩的涅槃用蓮花來想象,蓮花是不著水。佛陀的大般涅槃它能夠示現(xiàn)一個應(yīng)化身,在生死當(dāng)中度化眾生,但是他不會被生死的惑業(yè)苦所迷惑,就像蓮花在污泥當(dāng)中他不受污泥的染污。亦如日月不住空。他也常游畢竟空,但是日月在空里面活動,日月也不被空所系縛,比喻菩薩涅槃?wù)婵彰钣械木辰。所以我們(yōu)榱速潎@佛菩薩的涅槃就加一個大字,大般涅槃,因為他能自受用也能他受用。
五乘的修行跟前面的理論有關(guān)系,五乘可以分成三部份。
當(dāng)我們覺悟的道理是一種人天業(yè)果,知道這個生命是由業(yè)力決定的,有惡業(yè)、有善業(yè)。惡業(yè)引生痛苦的果報,善業(yè)引生安樂的果報。由這種業(yè)果的思想,就會使令我們?nèi)プ鰯鄲盒奚?所謂的三皈五戒十善等等的這種法門。人天的乘,它只能在有相的境界活動,這個車子不可以常游畢竟空,不可以。你明白的道理是在有相的業(yè)果上明白,所以你在操作車乘的時候,執(zhí)著有一個我,去斷惡修善,我去得安樂的果報。所以這個車乘不能夠離開有相的境界,不可以!他的活動范圍有限量。
進一步我們明白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觀察五蘊的身心是剎那剎那的生滅,無常故苦,苦即無我。明白身心世界它就像流水一樣剎那剎那的流動,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我。這個我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由我空的智能它就能去操作四諦十二因緣,這個時候的車乘它就能夠從有相的三界,就直接趨向于無相的涅槃,車子的動力一樣,達到更高的境界去。
菩薩又更高了,菩薩能觀一切法是有,又能觀一切法空,這一念心能夠明白真如佛性,所謂的現(xiàn)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依止這樣的理論來操作六波羅蜜,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修一切善法。雖然我空,但是以大悲心廣泛的修行六波羅蜜,這個時候的車乘就能夠從人天超越到二乘的涅槃,一直到達佛的大般涅槃境界去。所以它這個車乘是一層一層的,后面的車乘比前面的車乘力量更大,我們得到安樂的果報一層一層的殊勝,后面的車乘到達的安樂一層一層的殊勝。當(dāng)然佛陀出世的目的是要使令一切眾生成佛,但是要考慮眾生的根基。所以佛陀在考慮眾生根基的情況之下,也就不得不施設(shè)方便,先讓它達到人天,先遠離三惡道,然后先達到二乘涅槃,乃至于到最后大般涅槃,這個是成佛的一個次第。
問:?
答:是的!緣覺乘的智慧更高,他能夠斷除三界的習(xí)氣。十二因緣觀察,他直接觀無明,無自性,那力量更大。
問:?
答:它是要明白道理,這一部機器很難操作,明白道理就好。什么事情都是這樣,你明白了就好做,不明白就不知道怎么下手。你把原則弄懂了,就知道怎么去運作,你不明白,就是看半天也不知道所以然。
問:?
答:聲聞乘的人根基高,而且聲聞人,在經(jīng)典上,辟支佛一定有神通,阿羅漢不一定有神通。阿羅漢有時候會解脫,不一定有神通。因為阿羅漢他不一定有禪定,在禪定這個差別。辟支佛一定要有禪定,才可以成就辟支佛,沒有禪定不能成就辟支佛。他是在禪定當(dāng)中觀十二因緣,不是在散亂心。散亂心是不能斷煩惱。在禪定當(dāng)中觀十二因緣才能斷煩
惱,在四禪里面,就是根本禪。
丙二、別明五乘解脫法門
「入文分五:初、人乘。二、天乘。三、聲聞乘。四、緣覺乘。五、菩薩乘!
今初。
丁一、人乘,分二:初、三皈依。二、五戒。
戊一、三皈依
己一、釋名
三皈依的三指的是所皈依的境,皈依是指能皈依的心。所皈依的境是佛法僧三寶。歸是歸順、趨向。依就是依止。我歸順你、依止你,叫做皈依。關(guān)于皈依的真實內(nèi)涵,我們可以引用戒律來作一個說明。
【業(yè)疏】云:「多論云:以三寶為所歸。所歸以救護為義。如人獲罪于王,投向他國,以求救護,彼王敕言,汝求無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當(dāng)救護。眾生亦爾,系屬于魔,有生死過,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
把皈依的心境加以解釋,看【沙婆多論】。小乘的論點,叫【沙婆多論】,有部的論點。以三寶為所歸。你皈依誰呢?你不是皈依天魔外道,你是皈依三寶。為什么要皈依三寶?皈依三寶有什么好處呢?因為所皈依的三寶他有救護的功能。他能夠救拔我們,保護我們。他怎么救護我們?以下講譬喻,如人獲罪于王,投向他國,以求救護。一個人本來在一個國家活動,種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有這么一天,得罪于王,那么糟糕了,跟國王結(jié)下了冤仇了。古時候的國王握有生殺大權(quán),馬上要帶領(lǐng)軍隊來抓這個人。這個人怎么辦呢?他沒有選擇,要么被你抓去,或者是打、或者殺、或者關(guān),那么依定是一個大苦惱的境界。這個人有智慧,與其被國王這樣子的傷害,趕快投向他國以求救護。跑到另外一個國家來祈求保護。另外一個國家的國王是非常的善良,就把他收下來。彼王敕言,就告訴他說,汝求無畏以投我者,你今天來我這個國家的目的,是希望遠離怖畏得到安樂,這一點我是明白的,但是我要提出兩個條件,這兩個條件你要接受了,我一定保護你。什么條件呢?第一個,莫出我境。隔壁大國王正在抓你,帶很大的軍隊要抓你,你不要離開我國家的范圍,你的活動,你到東邊走一走,到西邊走一走,都可以,但是請你不要離開我的國度,活動范圍不要超越我這個國家。第二個,莫違我教。你在我的國境活動的時候,不要違背我的教化,我告訴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能遵守這兩個條件,我必當(dāng)救護。我保證你的安全。
「眾生亦爾,系屬于魔,有生死過,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贡娚鄰(fù)如是,我們在三界當(dāng)中,我們這一念心,系屬于魔。系屬于魔有粗有細,不要講太細的我執(zhí),我執(zhí)、法執(zhí)是更細的魔。我們講粗的魔。在唯識意思說,我們這一念心王,有善的心所,有惡的心所。有善的情緒的活動,也有惡的情緒的活動。祖師的開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惡的情緒的勢力是強過于善的情緒。意思是說,我們剛開始起煩惱,煩惱一次一次的起久了以后,煩惱由生轉(zhuǎn)熟,強大的勢力。有些人貪煩惱重,他貪欲煩惱活動的時候,他要作殺盜淫妄的事情,誰也不能抗拒他,他自己一個人就像發(fā)瘋一樣。眾生亦爾,系屬于魔。他自己不能做主。瞋心重的人,瞋心一發(fā)動的時候,要造罪業(yè)的時候,他自己知道造罪業(yè)要到三惡道去,他還是控制不了自己。誰做主呢?煩惱做主。眾生無始劫來這一念心,被煩惱的心所所控制,在三界當(dāng)中流轉(zhuǎn)有生死的過患。就好像一個人得罪大國王,被這個國王控制住,被這個國王又是打,又殺的,要坐牢獄的。現(xiàn)在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我們現(xiàn)在祈求三寶的救護,這個時候就能解脫魔的擾亂跟魔的控制。這樣的一個心境。
這一段文是把我們皈依的心情講出來,我們一般人皈依,草草率率的在佛前拜三拜,發(fā)個皈依證給你。其實不一定達到皈依的功德,都還沒達到皈依。這個皈依從唯識的思想,或者看這一段沙婆多論的開示,它有兩個條件,一個要有智慧,一個要有信心。智慧就是說,你明白現(xiàn)前的境界是痛苦的,你有一種想要追求增上,追求安樂的一種抉擇,有這種智慧的抉擇。第二個你對于你所皈依的佛法僧,有一種不動的信心,你相信他能就拔你。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提到,我們對凈土法門阿彌陀佛,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什么叫做一心歸命呢?印光大師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你相信娑婆是苦,極樂是樂。你相信你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流轉(zhuǎn),不管你是作一個大國王,到天上去也好,或者到三惡道也好,都是苦惱的。經(jīng)常不管你到那里去,沒辦法解脫老病死的干擾。你相信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果報體,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明,無量壽,有神通,供養(yǎng)他方十十萬億佛,親近十方諸佛,廣結(jié)一切的佛法。你相信娑婆的果報是痛苦的,是卑賤的。你相信極樂世界的果報體是清凈的、安樂的,這個就有點智慧的意思。你說我還是愿意在三界里面流轉(zhuǎn),我為什么念阿彌陀佛呢?因為我下輩子,希望念佛的因緣,作一個大國王,這樣子不叫做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不能構(gòu)成皈依的。
皈依的條件:
第一個、你要能夠以你的智慧,覺察出娑婆是苦,極樂是樂。
第二個、信我是業(yè)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相信自己,以自己的能力沒辦法解脫。我自己就有辦法解脫,那你干嘛皈依,你就靠你自己就好。國王要抓你,我以我的功夫能夠跟國王拼了,你當(dāng)然不可能投向他國,去依靠其它的國王,那就不能構(gòu)成皈依了。你說我不要親近佛陀,我也不要看經(jīng)典,我自己就能離開三界。我自己雙腿一盤,自己在那邊打妄想就能想出一個道理,離開三界,那不能構(gòu)成皈依。皈依的意思,信我是業(yè)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
第三個、信阿彌陀佛有大誓愿,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必生西方。我相信娑婆是苦的,極樂是樂的,我真的想離開三界,我真的想要到極樂世界去。誰能夠幫助我去呢?當(dāng)然會想到自己,結(jié)果想了半天,我自己不能去。我自己不能去,誰幫助我去呢?只有阿彌陀佛能夠幫助我去。這個時候你對阿彌陀佛生起一個堅定不移的皈依,通身靠倒。就像一個小孩子,三歲的小孩子,整個身體靠在母親的身體上。這樣子的心情生起來了,你已經(jīng)達到三皈依的功德,你真正皈依三寶。你說我在三界中過得好好的,我干嘛要離開三界呢?你沒有想要改變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就不能構(gòu)成皈依。你覺得你自己有能力,也不構(gòu)成皈依。你說你自己有能力,但是你又懷疑三寶是不是能救拔你,也不構(gòu)成皈依。這個地方【沙婆多論】就把能皈依的心情表達出來,什么叫做能皈依的心。皈依三寶是什么境界呢?
己二、三寶的內(nèi)容。
什么叫做「寶」?為什么佛陀在經(jīng)典上把佛法僧,加一個寶字。這個「寶」是什么意思?在寶性論上說,「寶」有六個意思稱為寶。
第一個離垢。他離開污垢。我們凡夫的心去受用五欲的快樂,也能夠得到暫時的安樂。但是佛陀說五欲不是皈依處,為什么呢?因為五欲的安樂有污垢。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初雖美味,終成大患。五欲的快樂有毒藥,因為你在受用五欲的時候,這當(dāng)中,會引生煩惱跟罪業(yè),就會埋下你以后到三惡道的一個因種。我們在三寶當(dāng)中得到安樂,這種安樂是清凈沒有污垢的。事實上,我們可以很快的覺察出這個道理。譬如說,我們過去放逸,在這個世間上喝酒吃肉唱歌跳舞,我們感覺到好像有種種快樂,但是這種快樂跟我們在佛堂當(dāng)中靜靜的拜佛,拜一個八十八佛,靜下來念佛誦經(jīng),那種快樂不同。怎么不同呢?五欲的快樂,他的心是擾動的,你會覺得很粗重。你去受用五欲的時候,你會覺得弟子心不安,你有這種不安的感覺。為什么?這種擾動就是有煩惱,而我們在佛堂當(dāng)中用功那個安樂,跟三寶相應(yīng)的時候,念佛念法念僧,那種安樂是寂靜住的,是沒有污垢的,沒有過患的。
第一個、「寶」-他沒有污垢,你跟他相應(yīng)的時候多多益善,不像世間的五欲,里面有毒藥,吃多了是要你的命,是不同的。
第二、莊嚴(yán)義。前面是消極的滅惡,這個是生善。佛法講莊嚴(yán)是功德的意思,三寶有很多很多的功德,他能夠引生你很多很多的莊嚴(yán),很多很多的安樂境界。
第三、稀有。今天在臺灣實在是一個大福報的境界,很多的佛像,很多的經(jīng)典,很多大善知識,長老都住世,佛法僧三寶好像很正常。事實上,我們看經(jīng)典,生為一個眾生要跟三寶相應(yīng),要遇到三寶,就像千古當(dāng)中,在黑暗當(dāng)中,突然間打一個雷,一個閃電,那么短暫的時間,千古黑暗的一種閃電的光明。三寶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我們要能夠生為人道,又遇到三寶的住世,這個是很稀有的。
第四、勢力。三寶有救拔眾生的勢力,他有保護我們的勢力,大威德力。
第五、最勝。在一切有為法當(dāng)中,他是最為殊勝的。
第六、不改義。這個很重要,不能改變。在世間當(dāng)中,我辛辛苦苦的工作賺了很多的錢,存在銀行。這些錢財是我的皈依處,我今生靠這些錢財過下半輩子。是的,錢財?shù)酿б朗嵌虝旱?因為你死亡的時候,錢財是帶不走的,死亡破壞你的錢財。你說我有很多的眷屬、很多的子孫、徒弟會照顧我,這個子孫也是靠不住的,你死亡的時候,萬般帶不去,只有業(yè)隨身。我們在三寶當(dāng)中,在佛堂拜一部八十八佛,拜佛、誦經(jīng)典、聽聞佛法,增長我們的智慧,增長我們的善根。這種善根死亡是不能破壞的,這種善根在我們心中,一入耳根永為道種,生生世世跟隨著我們的這一念心,它就有一種力量引導(dǎo)我們趨向于安樂的境界。所以說在三寶當(dāng)中所栽培的功德,是不可以破壞的。不改義,這種功德是不改變的。因為有這六種意思,所以佛法僧安立作寶。
這三寶在經(jīng)論當(dāng)中講出兩大類,第一個、住持三寶。第二個、理體三寶。住持三寶是約外在的事相,外相,我們能夠見聞覺知的。理體三寶是約內(nèi)心,內(nèi)心的功德安立的,就是不能見聞覺知的,為證方知。
住持三寶
「第一、佛寶-形像塔廟!狗饘殹N覀兯б赖木呈切蜗,佛菩薩的形象,或者是泥土作的,或者是銅作的,乃至于是用紙畫的,現(xiàn)出這種佛菩薩的形象,這是我們所皈依境。塔廟。佛塔或者寺廟。佛滅度以后,在迦膩色迦王之前,還沒有一個明顯的佛像。當(dāng)時供養(yǎng)佛陀是一個表征,把佛陀的腳印、佛陀的衣服、佛陀的缽、乃至于佛陀的*輪,胸前的卍字做的代表。到迦膩色迦王以后,佛像才慢慢的興盛起來。
「第二、法寶-紙素所傳。」用紙張或古時候用白色的絹布,用這個布記載佛陀的法語,這是法寶,三藏的經(jīng)典。
「第三、僧寶-戒法儀相!菇浞ㄖ傅氖出家五眾,沙彌、式叉摩那、沙彌尼、比丘、比丘尼,這五眾所受的戒法。儀相。剔除須發(fā),身披袈裟,現(xiàn)出清凈的幢相。外相三寶有住持的功能,使令三寶相續(xù)不斷的功能。
「理體三寶」。約內(nèi)心的功德。
「第一個、佛寶-五分法身。」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有戒身使令我們防非止惡。定身,寂靜不動;凵,能夠看到生命的真相。戒、定、慧是約因地,解脫是約
果地功德。解脫知見跟前面的慧有什么差別呢?前面的慧是根本智,我空、法空的根本智。解脫知見是由根本智引生的后得智。法身開展出來有五分法身,有五個部分。皈依佛,真正皈依的是佛的法身,而不是皈依佛的色身。
「第二個、法寶-滅理無為!
「滅」是寂滅的意思,當(dāng)我們用戒定慧的法門,把我們心中的煩惱,有漏的業(yè)力給熄滅了,所產(chǎn)生的境界叫滅理,寂滅的真理出現(xiàn)。它是無為,是一種不生不滅的,它不像有為法是生生滅滅的,它是一種不生不滅的情況,叫無為。它是一種沒有生滅相。滅理無為就是涅槃的意思。皈依法其實是皈依涅槃。
「第三個、僧寶-聲聞學(xué)無學(xué)功德。」
小乘的僧寶,有聲聞的學(xué),「學(xué)」是指初果、二果、三果,有學(xué)位。無學(xué)是指的四果阿羅漢,辟支佛的功德。理體僧寶不是凡夫身,是賢圣僧,圣人的境界,叫做僧寶。不像前面的住持僧寶,只要受了戒,剔除須發(fā),穿了出家衣服就是僧寶,包括凡夫、包括圣人。理體僧寶專指圣人,聲聞學(xué)無學(xué)功德。
皈依三寶有住持三寶、理體三寶差別。初學(xué)者應(yīng)該從住持三寶下手。有些人說,我不皈依住持三寶,我直接皈依理體三寶,講這句話就錯誤了。因為我們一定是從有相入無相的,剛開始一定是看到這個寺廟起歡喜心,到寺廟里頭看到佛像拜拜佛,「若人散亂心,一入塔廟中,一聲南無佛,皆以成佛道!挂怨Ь葱哪钜痪淠蠠o佛,成就一個成佛的因種。我們剛開始栽培善根,我們這一念心一定是在有相的三寶當(dāng)中,去跟三寶結(jié)緣。慢慢的才從有相的境界,一念的相應(yīng),趣入到理體三寶去。所以說下手處是一個住持三寶,目標(biāo)是以理體三寶為最究竟。
理體三寶主要的還是法寶,皈依涅槃。換句話說,我們皈依三寶的心情,它的一個根本的目標(biāo),是趨向于無漏的圣道。如果我們今天皈依三寶是屬于有為的福報,那就不是真實的皈依。因為你的目標(biāo),事實上是從住持三寶而悟入理體三寶。宗喀巴大師講一個偈頌:「佛非水洗眾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將己得以與矣,唯為說法利解脫!刮覀兯б赖木辰缡欠鸱ㄉ龑,為什么以法寶為最根本呢?宗大師講出一個譬喻,佛出世,佛非水洗眾生罪,他不是用他的甘露水把我們心中的罪業(yè)熄滅,不是這樣子的,佛陀也不是以他的大悲心,也不是以他那無量無邊神通智慧的手,伸到我們的心中,手拔有情苦。我內(nèi)心有很多很多的痛苦,弟子心不安,佛陀不是用手去拔除我們心中的痛苦。非將己得以與矣,也不是佛陀把他的功德送給我們,直接灌到我們心中,不是的呀。佛陀究竟是干什么呢?佛為說法利解脫。佛陀出世的目的,演說很多的真理,開展很多的法門,很多的乘,讓我們眾生去受持。當(dāng)我們這一念心跟法接觸的時候,念念之間能滅無量罪,念念之間成就佛的功德。佛陀在三寶當(dāng)中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導(dǎo)師,引導(dǎo)我們?nèi)バ?a href="/rmgjc/xuef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學(xué)佛法的導(dǎo)師。三寶他是一個住持佛法的人,他的目的也是要住持佛法,所以在三寶當(dāng)中,宗大師的意思,真正所皈依的是法。這個「法」包括涅槃,還有隨順于涅槃的語言文字,包括理體法寶,也包括住持法寶。剛開始凡夫的心,一定要依止住持的經(jīng)典文字的記載,我們?nèi)ンw會「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刮覀円欢ㄒ俳栉淖值挠^察思維,才能夠趨向于涅槃,無相的涅槃。所以說三寶當(dāng)中正式所皈依的是法寶,而且下手處還非得要仰仗住持法寶來做引導(dǎo)。這個是我們所皈依的境界。
己三、功益
前面兩段,第一段是講能皈依的心情。第二段是講所皈依的境界。所皈依的境界是住持三寶跟理體三寶。次第上來說,先皈依住持三寶,慢慢、慢慢趨向理體三寶。
【歸敬儀】云:「經(jīng)云:若人得聞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墮惡趣,斯何故耶?以知法佛本性常故。一時聞解,熏本識心,業(yè)種記成,凈信無失,況能立愿皈依,奉為師范固當(dāng)累劫清勝,義無陷沒。如經(jīng)云:「有人受三皈依,彌勒出會解脫生死」。此乃出苦之良津,入佛法之階位。但以罪多惡重,輕而慢者,雖曾受歸,隨緣還失,是故智人初受皈時,專心緣此,得名皈依,故感善神隨逐護助!
這一段是講到我們皈依的功德利益。我們基本上分成三段來解釋,第一段是總標(biāo)。
「經(jīng)云:若人得聞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墮惡趣!挂媒(jīng)典,佛陀的開示,有一個人,這個人是個凡夫,他能聽聞常住這樣一個法,短暫的法,有什么好處呢?生生世世不墮惡道!嘎劇故侵嘎劵,不是一般你聽到就算了,不是。你聽到以后,經(jīng)過你很深入的理解,達到一種勝解,很堅定不可動搖的理解,就是聞慧。在經(jīng)典當(dāng)中很多很多都是這樣,若有善男子,聞是經(jīng)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zhuǎn)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蕅益大師也是解釋,聞是經(jīng)受持者。這個「聞」也是聞慧。不是普通悠悠泛泛的聽聞。我們能夠聽聞什么樣的法呢?「常住」,指的我們的真如佛性。這是一個最高的道理,在前面講正見篇,業(yè)果空性真如。我們在修行,發(fā)菩提心、懺悔業(yè)障、積集資糧。發(fā)菩提心以后做兩件事,第一個懺悔業(yè)障,懺悔過去無量無邊的罪業(yè)。第二個成就廣大的福德智慧兩種資糧。在滅罪集資的時候,我們剛開始執(zhí)著有一個我跟我所,自性執(zhí)的時候。我們發(fā)覺滅除罪障很困難,因為滅除罪障有真實。但是慢慢的我們能夠理解到「何期自性本自清凈」,這句話就有力量。我們能夠真實的明白這一念心的本性是清凈本然,這個時候無量無邊的罪業(yè)在我們心中,我們認為那么真實的那些罪業(yè),就被這個法寶根本上就動搖,開始動搖,它不是那么堅固,就知道原來這煩惱罪業(yè)如夢如幻。從何期自性這句話可以看得出來,煩惱是不真實的。我們開始就能夠不隨妄轉(zhuǎn),不隨著煩惱罪業(yè)而轉(zhuǎn)。我們本來應(yīng)該到三惡道去的,我們就開始改變,把業(yè)力跟煩惱給調(diào)伏下來,是人生生度墮惡道。你對真如佛性有勝解以后,就有調(diào)伏煩惱的力量。
「斯何故耶?」為什么這樣子?
「以知法佛本性常故!狗ㄖ傅氖欠▽毮鶚。佛指的是法身,清凈的佛性,都是常住不滅的。
「一時聞解,熏本識心!刮覀兟犅勔院蟮玫胶軋远ǖ睦斫,在阿賴耶識當(dāng)中得到一種無漏的種子,這個時候大乘的凈信就不再退失,何況我們依止這個信心,又能夠由這個信心生起發(fā)愿,立定一個菩提本愿,來皈依三寶。對于三寶「奉為師范」當(dāng)作我們一種修學(xué)的目標(biāo)。
「固當(dāng)累劫清勝,義無陷沒。」我們的生命一生比一生殊勝,一生比一生清凈。
「如經(jīng)云:「有人受三皈依,彌勒初會解脫生死!埂
我們真正能夠在釋迦牟尼佛的法當(dāng)中,不管正法、像法、末法。真正三皈依的心情生起,三皈依的量成就以后,雖然你沒有了脫生死在三界流轉(zhuǎn),但是你一定會遇到彌勒菩薩的出現(xiàn)。彌勒菩薩三會說法當(dāng)中第一會,他所度的就是釋迦牟尼佛法當(dāng)中,受三皈五戒的眾生。你就會在初會當(dāng)中,親自的聽聞彌勒菩薩說法,而解脫生死。
「寶」有大勢力,他有引導(dǎo)我們一生一生趨向于三寶的境界。你看蓮花色比丘尼,他成就阿羅漢比丘尼以后,他歡喜去度那些大官的婦人,跟那些貴婦人來往,叫那些貴婦人出家。貴婦人說:我長的這么莊嚴(yán),又那么年輕,煩惱習(xí)氣又重,我出家會破戒。連花色比丘尼說:破戒就破戒,沒什么關(guān)系。他說:師父你怎么說破戒,破戒墮三惡道的。連花色比丘尼就說:我過去無量劫之前,是一個演戲的女子,演戲的需要,我演一個比丘尼。只是演戲而已,穿上比丘尼的衣服,住到寺廟去。因這樣的因緣,跟三寶結(jié)下第一個因緣。以后生生世世跟三寶結(jié)緣,以后到迦葉佛時代,就正式出家。這個三寶,它就有力量,一入耳根,永為道種。金剛種子不能破壞。在迦葉佛時代,出家為比丘尼煩惱習(xí)氣太重,破戒。破戒以后墮落到三惡道去,有善根的人到三惡道,有勢力容易彈出來。到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他善根成熟正式脫落,這個時候在出家就證得阿羅漢果。我們今天在三寶當(dāng)中所栽培的善根,他會點點滴滴的累積,他有一種乘的功德。說你今天相信一貫道、基督教,供養(yǎng)外道的神,也是恭敬禮拜贊嘆,也有福報。是的,對外道的神供養(yǎng)也可以生到人天,受快樂果報。我們今天生為一個佛弟子,面對佛寶的境界,也是恭敬禮拜贊嘆,也生天。這兩個不同。外道生天,福報享盡,回到人間,完全都沒有了。他們所皈依的境沒有勢力,引導(dǎo)你出三界的勢力。我們佛弟子在三寶當(dāng)中聽聞佛法,贊嘆佛陀,每天做早晚課的時候,念很多的法語來贊嘆佛陀。這樣子的善業(yè),雖然暫時得到人天,但是他還有一種力量,會生生世世引導(dǎo)你跟三寶接觸,直到你善根成熟為止。所以說,有人受三皈依,彌勒初會解脫生死。我們就算在釋迦牟尼佛的法當(dāng)中,不過這個地方受三皈依是要有量的,皈依的心境前面說過有三種條件,真正皈依的心生起,這樣子就能在彌勒初會的時候解脫生死。
最后的結(jié)勸:
「此乃出苦之良津,入佛法之階位!
皈依三寶是離開生死痛苦最好的一個途徑。我們可以這樣講,離開皈依三寶,我們再怎么努力,要離開痛苦幾乎是不可能。成就佛法功德的一個基礎(chǔ)。一切的善法都是以三皈依做基礎(chǔ),你受戒也是這樣,除了比丘戒以外,白四羯磨,其他的戒,五戒、八戒、菩薩戒都是在三皈依的戒體。就是說你在受持戒法的目的,都是要隨順皈依三寶。要跟三寶相應(yīng)。他是整個佛法修學(xué)的基礎(chǔ)。
「但以罪多惡重,輕而慢者,雖曾受歸,隨緣還失,」
我們一般凡夫罪業(yè)也深重,煩惱也粗重,在受三皈依的時候,看到佛像輕忽傲慢,不當(dāng)一回事,雖然禮拜,內(nèi)心當(dāng)中沒有皈依的心。所以說雖然受了三皈依,一下子就退失掉了,三皈依的功德退失掉。三皈依功德在心中不明顯,不明確,所以有智慧的人在受三皈時,「專心緣此,得名皈依,故感善神隨逐護助!拐嬲覀兂删腿б赖脑,有三十六個善神經(jīng)常在旁邊保護我們。
宗喀巴大師說:我們在佛法當(dāng)中所有的修行,禮拜、拜佛、念佛、持咒、誦經(jīng),乃至于修福報,你不跟三皈依相應(yīng),你的所有的善法不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都是屬于外道,不能成就佛法的功德。三皈依雖然安排在人天乘,事實上,三皈依是通五乘的,一切的善法都要跟三皈依相應(yīng)的。我們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譬如你在持咒的時候,觀想外道,你的三皈依的功德就失掉,你不是在修學(xué)佛法,說嚴(yán)重一點你不是一個佛弟子。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不皈依外道的邪知邪見,皈依僧不要跟外道的這依些典傳師互相往來,要以三寶觀我們所皈依境,這個是一切善法的基礎(chǔ),基礎(chǔ)一破壞,你就失去三寶的功德,三寶就不能救護你。因為已經(jīng)跟你講清楚了,不能離開三寶的境界,你怎么活動,你跨出三寶的境界,三寶就不能保護你。莫離我境,莫違我教,必當(dāng)救護。所以我們?nèi)魏蔚男扌?一定要在三寶的境界活動,不能離開三寶的境界。
問:?
答: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的引導(dǎo)他們。現(xiàn)在是末法時代,一代一代傳到最后,大家都有一個心情,結(jié)結(jié)緣,反正總比沒有好。真正要受皈依或受戒之前應(yīng)該跟他講個課程,把道理跟他講清楚,讓他真正能夠生起一種要皈依,要依止三寶的心情。
問:?
答:有總比沒有好,有一種菩薩認為多多益善,韓信帶兵多多益善。菩薩戒不管你懂不懂什么是菩提心都沒關(guān)系,全部都進來,受個菩薩戒只要吃素就好了。但是有一種長老他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覺得做什么事要像什么,要嘛不做。藏傳佛教比較嚴(yán)謹(jǐn),藏傳佛教要受三皈依還不簡單,有一定的道次第的。一個藏傳佛教要跟你受個菩薩戒,那不簡單,他要真正的審查你的菩提心生起沒有。這是個人菩薩行菩薩道,有些菩薩認為沒關(guān)系,廣結(jié)善緣比較開闊型的,有一種是要要求質(zhì)量的。真正來說,每一個法要有一個內(nèi)涵,有很真實的內(nèi)涵的。要心心相應(yīng),你心要跟這個法相應(yīng)。
問:?
答:所以他有這種生生世世不墮惡道的力量。大乘的善根得到勝解的人,偶爾也會墮落到惡道去,但是他那個拍球地獄,一下子就出來。我們?nèi)プx【觀經(jīng)】就會知道一件事情,【觀經(jīng)】的下品下生,這個人不是一個好人,你看那個經(jīng)典,一生當(dāng)中造五逆十惡,我們一般人還不容易造五逆,殺父、殺母一般人還造不出來。五逆十惡具足眾惡,他一生什么惡事都干。臨命終的時候,罪業(yè)力量,地獄中陰身的魔現(xiàn)前,火在前面給他看到,一下子就要從中陰身變正式果報。這個人遇到善知識,為他說凈土法門,贊嘆彌陀本愿,叫他說懺悔。他至誠的懺悔以后,念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十念,跟彌陀感應(yīng)道交,地獄的火變成金蓮花,然后就隨彌陀往生極樂世界去了,去到極樂世界生生世世,無量壽,就成佛。這件事情我們覺得很奇怪,這個人是五逆十惡,怎么能改變?簡直是把一個地獄的人超度到成佛的意思。天盧祖師,他在凈土宗問提出這個看法,蕅益大師也講出這個看法出來,他說這個人,是生生世世成就大乘善根種性的人,否則不可能在臨命終的時候,那么大的苦惱當(dāng)中,那么短暫的時間當(dāng)中,三言兩語就可以讓人家說服。我們不要講臨命終那種苦惱境界,你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的時候,人家跟你講一個道理,你還不見得接受。你沒有遇到臨命終的人,臨命終的人你跟他勸什么,他聽不下去。但是這個人你看,他就能夠在臨命終的時候,那么短暫的時間當(dāng)中,那么大的痛苦當(dāng)中,你跟他講阿彌陀佛的法門他就接受,這個人是一個大乘善根的人。有大乘善根的人,他在遇到障礙的時候,他容易解脫出來,他容易超越。他不是示現(xiàn),他本來就是這樣子。因為大乘善根。所以說是這樣,容易退轉(zhuǎn)。因為大乘菩薩,他生生世世不離開眾生,在三界流轉(zhuǎn)當(dāng)中有隔陰之迷,他忘失他過去的善根,忘失了以后,他遇到惡因緣,他可能出生到一個沒有佛法的地方,或者他這個家庭,他父親是個惡人,他的兄弟姊妹都是造惡業(yè)的。耳濡目染,時間久了,環(huán)境的影響,他造惡業(yè)了。善根強的人,善知識一開示,觸動他的善根,他馬上就懺悔,殷重的懺悔,然后念阿彌陀佛,就轉(zhuǎn)變了。天盧祖師說:下品下生不是普通人,這個肯定是大乘善根的人。結(jié)果我們看到后面他講的,佛陀所說的結(jié)果,也實在是大乘善根的人。怎么知道呢?這個人到極樂世界以后,在蓮花待了十二劫,花開以后,佛陀為他說大乘法,使令他發(fā)菩提心。中品的人是一個修小乘的人,花開見佛的時候,佛陀為他說小乘法證得初果,證得阿羅漢果。一個造業(yè)凡夫,花開見佛的時候,佛陀為他說大乘實相法門,令他發(fā)菩提心。所以善導(dǎo)大師說:上品跟下品都是大乘菩薩,中品的是二乘人。下品我們還不能隨便學(xué),因為下品的人,他都是生生世世成就很多大乘善根的種性,大乘善根種性很強。他一時胡涂,造惡業(yè)。因為大乘善根是金剛種子,臨命終的時候,善知識為他說大乘佛法,就觸動他的善根,他內(nèi)心當(dāng)中光明一出現(xiàn)的時候,他那個罪業(yè)就轉(zhuǎn)了。
問:?
答:密勒日巴在沒有修行佛法之前,殺了很多眾生,把他阿姨全家都殺死,他用咒術(shù)。這叫咒殺,他雖然沒有親自去殺,驅(qū)使鬼神去殺,鬼神所殺的一切眾生都算在他身上,你看他的罪業(yè)很重。但是他今生得大成就,這個都是大乘善根種性。
問:?
答:有時候般若的智慧不夠,我們講煩惱障、罪障、報障,你對空性的智慧栽培不夠,煩惱能夠障礙你,罪業(yè)也能夠障礙你,老病死也能夠障礙你。但是你有般若波羅蜜的時候,這三種不容易障礙你。他這個色身還放不下,色身放得下的話,你念你的,他掐他的嘛!因為你到臨命終的時候,這個果報體遲早要放下的嘛!是不是?就是你還執(zhí)著那個色身,你這個佛不是念的通身靠倒,因為你還分心在你的色身。如果說我們經(jīng)常念死無常,知道這個色身,臨命終你掐你的,他也掐不到我們的心,因為心是無形無相,你干什么,他沒辦法主宰你。所以我們要隨著感覺走,就有困難。修行不能隨順感覺走,要隨順理性。
問:?
答:平常用功是很重要。我們平常思惟的時候,不要老是隨順眾生的思想,你這樣的話,你不斷的竄習(xí),你會覺得說,反正我身為一個眾生,我就應(yīng)該這樣子,你很難增長,如果你一直這樣想的話,對你是不利的。你一直想這個身體是真的、真的,對你非常不利。就是說你一直要隨順你凡夫的知見去思惟,你要一次一次的去竄習(xí)你過去的思考,你很難解脫。你要怎么樣?你要強迫你自己去接受佛陀的開示,強迫你自己,這樣子你才有希望能夠解脫。就是皈依三寶,魔無如之何。如果你一定要,我跟魔在一起,我過去就是這種思考模式,我很難改變,你要我離開這個魔,我又舍不得離開,那你就沒辦法,那的確沒辦法。
問:?
答:我們講一句很現(xiàn)實的話,佛法的道理有很多是違背眾生的人性的,但是你如果不強迫你自己去改變你自己的思想,那就很麻煩,就很難,你很難超越。
問:?
答:外道的禪定,邪知邪見比誰更重。禪定是一種無分別住,反倒是有禪定的人更難改變,因為他心力強。不是他執(zhí)著,有禪定的人,他要不修無我觀,都會比較我慢。你看外道有禪定的人,那還得了,他連看你一眼都懶得看你一眼,世間的國王都不看在眼里。他的慢心一重的時候,我慢山高,就像一座山一樣,任何水都沒辦法進入,法水不入。反而是凡夫,遇到大苦惱,你跟他講佛法,他還能夠接受。不要說我們凡夫沒有資糧,你看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劫來,三祇修;,百劫修相好,跟佛陀在一個地方出世,那些外道遇到佛陀,佛陀跟他開示,外道還是不相信,你看,沒辦法。佛陀那種威德力都沒辦法降服外道。你看外道的邪見到什么境界?
問:?
答:過去的善根栽培不同。修行不是今生的,你今生才開始修行就困難了,就很困難。有些人你隨便跟他講一下,他就能接受。當(dāng)然有些人精進,他精進進步的快,他今生特別精進也會改變,改變得快。精進也是關(guān)系,但是你的思想盡量隨順佛陀的法義而轉(zhuǎn),不要隨順你過去的知見而轉(zhuǎn),這是個大方向。心跟境相應(yīng)的時候不要老是隨順過去,強迫自己用業(yè)果、用空性、用真如的思想來體會這個現(xiàn)象。
問:?
答:平常要栽培。他沒有遇到三寶,他有修十善業(yè)。他也是能夠到人天。但是有一個差別,他沒有皈依三寶之下,他就不能成就三寶的功德,他人天完了以后,下來就沒有了。如果你在皈依三寶的基礎(chǔ)下修十善業(yè),你到天上去還到人間會遇到三寶,他會生生世世的增上。像有的一貫道也修的不錯,但是他不跟三寶結(jié)緣,這也是很危險。一個人不跟三寶結(jié)緣,其實是非常不吉祥,雖然你有一些善業(yè),但是靠不住。在人世間打滾,誰敢保證不造惡業(yè),不敢講,因為惡因緣太厲害,刺激你的時候,你有時候就會失去理智。我們看很多經(jīng)論的開示,跟三寶結(jié)緣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你跟三寶不結(jié)緣,佛陀非常擔(dān)心。你看【法華經(jīng)】,你跟三寶結(jié)惡緣都好,結(jié)惡緣是結(jié)緣。常不輕菩薩就是這樣。常不輕菩
薩就是讓他結(jié)惡緣,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dāng)作佛。作佛。聽到這個「佛」字。別人拿石頭打他,用棒子打他,結(jié)惡緣,墮落到三惡道去,結(jié)果出來以后,還是以法華經(jīng)得度,從這個地方跌倒,還是從這個地方站起來,過去謗法華經(jīng),現(xiàn)在依法華經(jīng)得度。因為菩薩觀這個人根基,你用什么方法他不可能跟三寶結(jié)善緣,只好結(jié)惡緣。但是結(jié)惡緣也是結(jié)緣,只是差在他要到三惡道去那么一次,但是劃得來。因為他不離開三界,他遲早要下去的。跟三寶結(jié)緣是非常重要。
問:?
答:你在皈依的時候,你要思惟,思惟我在三界流轉(zhuǎn)是痛苦的,我想要到極樂世界去,到安樂的地方去,我自己沒有辦法,我只有仰仗三寶的救拔,我自己沒有能力,沒有出離資源,而三寶能夠救拔我。你在這個國度當(dāng)中得罪惡國王,惡國王就要抓你,你趕快跑到其他國家去,祈求這個國家的保護,那種心情。這個時候你一觀想才能夠生起皈依的心。
問:?
答:冤親債主來找還是會來找,不過你至誠的皈依三寶,他就容易化解。我看很多念佛感應(yīng)見聞錄就是這樣子,有一個人他前生殺了二十五只貓,他平常還不知道。他每天念佛,有一天晚上,有二十五個小孩子要抓他,要打他。他趕快念佛,念佛的時候看到一道光明,小孩子就靜下來。靜下來以后就問他們,你剛剛為什么要抓我呢?他說:你不知道,你前生很喜歡殺貓,你看到貓就殺,殺了就丟到基隆河。我們現(xiàn)在是要找你報仇的,因為你念佛很虔誠,蒙佛菩薩慈悲加被,現(xiàn)在就一比勾消,就離開了。念佛感應(yīng)見聞錄有這種情況。他就是對三寶的皈依強。就是莫離我境,莫違我教,必當(dāng)救護。譬如說今天有冤親債主來了,你念阿彌陀佛,你還是害怕。你為什么害怕?因為你假設(shè)阿彌陀佛沒有能力救拔你,你假設(shè),那就不能構(gòu)成皈依。你還是會害怕,其實那個信心就不具足。你真正心一堅定下來,那力量就很大。其實從理論上來說,三寶是真的能夠救拔我們,三寶以救護為義。但是我們這一念心是不是真的能夠通身靠倒。這個國王他已經(jīng)跟你講白了,他一定能夠保護你,問題是你要不要來投靠我?莫離我境,莫違我教。你不要三心兩意,跑進來又跑出去,那也沒辦法。你一定要相信阿彌陀佛一定能夠救拔我,他這句佛號萬德洪名,無量光、無量壽,能夠使令我現(xiàn)生業(yè)障消除,;墼鲩L,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你一定要真實的相信。
幽冥錄有一個問答,有一個人他睡覺的時候,被鬼抓到陰間去。陰間閻王要審判他,鬼神要抓他,他說我皈依的時候經(jīng)典上說有三十六個保護神,現(xiàn)在跑到那邊去了?他這么一念保護神就現(xiàn)前,你看,不得了。一說就現(xiàn)前。一切唯心造。世間上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是要心。你今天皈依隨隨便便,沒有信心。龍樹菩薩說:譬如有人,進入寶山,沒有雙手,不能取寶。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一個很大的寶。但是這句話到你們心中的時候,就這樣溜過去,你不能跟他感應(yīng)道交。真正皈依的心生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力量就不一樣。這個法要在你心中生起大的力量,一份的恭敬,一份的力量,十分的虔誠恭敬,十分的力量。說穿了還是你這一念心,力量要大。所以心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法是沒問題,因為法是佛陀講出來的話,他這樣的教授一定是清靜不顛倒的,問題是你這一念心的信心跟智慧夠不夠。這是個寶山,問題是你能取多少寶?同樣一句阿彌陀佛,有些人就能夠念十句,把地獄的火轉(zhuǎn)成金蓮花,這個不容易呢!你持什么咒?看看有沒有這個辦法?不要說冤親債主那種小境界。地獄的火都現(xiàn)前,中陰身馬上就要到地獄去,你說你用什么法門能夠把業(yè)障消得那么快?把地獄的火消滅,轉(zhuǎn)到極樂世界去了。那個力量很大,心力很強。但是有些人念佛就沒什么感應(yīng)。還沒斷氣,斷氣就麻煩。地獄的火中陰身被他看到,地獄這個境界的中陰身被他看到。他本身還沒有變成中陰身,依報的中陰身現(xiàn)前。如果一個人已經(jīng)斷氣了,那就比較麻煩。不容易超度,因為中陰身的心識躁動,它動的很厲害。臨命終的人他還是個人,還是人道。中陰身的果報比較不好,不容易去學(xué)習(xí)東西,安定不下來。
《安士全書》是“善世第一奇書”,超古超今,誠為傳家至寶。全書共分四部,包括戒殺之書《萬善先資》;戒淫之書《欲海回狂》;《陰騭文廣義》;《西歸直指》。前三種書,雖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段鳉w直指》雖教人了生死,而又須力行世善。誠可謂現(xiàn)居士身
每個人晚上睡覺時,從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著,中間起碼有5到10分鐘的時間。而對普通人來說,這幾分鐘,基本是在妄想與昏沉當(dāng)中度過。這樣帶著妄想睡覺就容易做夢,引起睡眠質(zhì)量越來越差。而學(xué)佛的人,懂得珍惜時間,把握當(dāng)下。
弟子眾等,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于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凈土。又以業(yè)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凈德難成。今于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
我住在烏敏島時,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準(zhǔn)養(yǎng)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丟給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處理,于是把門鎖上后就離開。隔天,當(dāng)我把門打開時,它很快的從里面沖出來。我忽然間想起自己把它鎖在屋內(nèi),之后四處查看,卻發(fā)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里不要亂說,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后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說佛教有崇拜的話,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創(chuàng)期,佛教沒有佛菩薩像,僅雕刻蓮花、輪寶等作為佛法的象征。佛陀圓寂前曾經(jīng)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為最高。但是佛弟子們從內(nèi)心尊重他的人格,
現(xiàn)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總是吵架,就是因為過去生中造了太多惡口的業(yè)所招感的。對于惡語傷人這種惡業(yè),有的人會拿直爽來做擋箭牌,還有的人會說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說“我這個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說什么”,這些其實都是借口。
吸煙,我們是不允許吸的,好像僧人戒律當(dāng)中沒有規(guī)定,但是有沒有相應(yīng)的呢,比如我們這種五辛,吃肉吃五辛,這些擾亂心性,斷大悲種性,我們修學(xué)菩提道,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薩戒里規(guī)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許。辛辣的東西增長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東西,
世尊在《觀經(jīng)》第九觀跟我們開示: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講“八萬四千相好”,這是就大乘而言。講“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這是就小乘而言。事實上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佛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這是“修因感果”,還是不離開“
南無阿彌陀佛,師父吉祥,請問師父,牛奶和雞蛋是素食嗎?就是說吃素的人能食用這兩種東西嗎?
很多同修由于對本分的認識不到位,所以在生活當(dāng)中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災(zāi)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職位以及相應(yīng)的本分。有一句話: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我們過往煩惱不斷,證明我們沒有好好落實本分,完善本分。我們來學(xué)佛,學(xué)做什么?
佛法從恭敬中求,當(dāng)我們對學(xué)習(xí)佛法生起真實的恭敬心,謙讓心、忍耐心、順從心將會隨之生起,遠離高傲,遠離懈怠,遠離忿惱,于諸違順境界心得安忍,柔軟輕安,于諸善法精進修行,于諸不善努力斷除,少欲知足,正念無常,這樣學(xué)修我們的心就能逐漸得到調(diào)伏與安樂。
一位老居士講:“我從小在祖母身邊長大,祖母平常說的最多的兩句話就是:‘好了別人是好自己,有東西給別人是自己得利益!覐淖x書到工作,這兩句話就是我的座右銘。祖母活了101歲,在她臨終時,我對她老人家說:‘祖母,謝謝您!教給了我怎樣做人!
現(xiàn)在很多人有死亡焦慮,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實在,就會在生的現(xiàn)象上產(chǎn)生自性見,在死的現(xiàn)象上也產(chǎn)生自性見,以為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jié),于是貪著生,恐懼死。當(dāng)年佛陀在菩提樹下,就是通過對生死輪回的觀察而覺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無明、
處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這里給大家做簡單的介紹。首先你要能夠面對真實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認自己的煩惱:我的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癡:我不了解,有些東西我不知道該怎么做,不知道是對是錯,不知道該怎么選擇。你要如實地承認它們的存在,
古人嘗有言:衲子風(fēng)格凜然,有古人之風(fēng)。古人之風(fēng)從何而來?就是從這八個字而來:動用舉措,必稽往古。這就有古人之風(fēng),要是沒有古人之風(fēng)呢?那就是流俗阿師的樣子——行,不像個出家人;說話,不像個出家人;思想,不像個出家人。
壽量圓滿即健康長壽:因為往昔種下的善業(yè)感得長壽果報,得以長久住世。又因為長壽,才有更多時間內(nèi)修外弘、自利利他,長時間地積累福德和智慧資糧。那么如何感得壽量圓滿,身體健康的果報?如果光是長壽,活了九十歲,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還不如短一點,所以
學(xué)習(xí)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尋找正規(guī)寺院覓善知識,按照經(jīng)論中的來,不可以想當(dāng)然地坐,不可以道聽途說地坐,更不可摸著石頭過河、試試看再坐。須知外道也打坐,練氣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禪,不妨認真讀下《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楞伽經(jīng)》中說,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這是由猛風(fēng)所吹起的,洪水波濤鼓動著冥壑,從來沒有斷絕的時候。我們的藏識就像大海一樣,寬廣而又包容萬千,由于境界風(fēng)所吹動,所以才有種種諸識波浪,騰躍而生起。我們的心就像大海一樣隨著外界的風(fēng)的吹動,掀起各種各樣的波浪
傲慢則無禮。偏見則自私。傲慢與偏見的人,其實就是強烈自我意識的人。說才智,很可能是繡花枕頭。說修養(yǎng),勢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說:貪、瞋、癡最強烈如火熾盛之流;于財、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滿了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之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