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門故事 人生故事 孝親尊師故事 佛經(jīng)故事

    釋迦牟尼故事五

      釋迦牟尼故事五

      釋迦牟尼在走向伽耶山途中,經(jīng)過一座樹林時他坐下來休息,這時他看見一個年輕的女人拿著一個很大的包裹從他面前匆匆走過。不久,樹林中走出來30個精壯的男人?催@些人的舉止和所佩帶的.刀劍,都是些王公大臣和富豪的子弟。他們看見在樹下休息的佛陀,就詢問佛陀見到一個拿包袱的女子沒有。佛陀問為何找這女子,這些男人說女子是他們找來的妓女,這妓女哄騙了他們,把他們的衣物都偷走了。佛陀說:找東西重要還是找回你們自己重要?快找回你們自己的身心吧!佛陀的這一句話,使這些公子哥猛醒。佛陀又為他們講解四圣諦的苦集滅道,使他們都皈依了佛陀,成為比丘。

      釋迦牟尼離開樹林,來到他曾經(jīng)修道的伽耶山尼連河邊。他的目的是化度在這里修行的,拜火教的首領(lǐng)優(yōu)樓頻羅迦葉。佛陀指出:不去覺悟人生的真諦,抱著追求某種欲望和私念去一味地拜火,是不能解除一切苦惱的,更達不到涅磐寂靜的崇高境界。使優(yōu)樓頻羅迦葉真正見到了真理的火光,帶領(lǐng)拜火教500弟子皈依佛陀。后來優(yōu)樓頻羅迦葉又說服了他的兩個也是拜火教的弟弟那迦葉和伽耶迦葉,各帶領(lǐng)自己的250名教徒皈依佛陀。這時,佛陀的弟子已有千余人。釋迦牟尼的佛法,從此向更廣泛的地域傳播。

      釋迦牟尼曾答應摩竭陀國王頻婆娑羅,自己成道,必先去度他。為不失約,佛陀就帶領(lǐng)千名弟子去摩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

      摩竭陀國的國王頻婆娑羅聽到悉達多太子修道成為佛陀,親領(lǐng)千名弟子光臨他的國土,并有言在前,太子證悟之后就來救度他,所以非常高興,帶領(lǐng)群臣和眷屬,恭迎到首都王舍城城外。請佛陀向全國臣民說法,佛陀在王舍城系統(tǒng)地講解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磐寂靜”三法印。頻婆娑羅王和一切聽眾聽從佛法的感召,頓開愚癡,內(nèi)心清涼。從此,摩竭陀全國奉行佛教,許多人皈依佛陀。

      為了報答佛陀的教化,頻婆娑羅王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林內(nèi)建了一座花園式的別墅,起名“竹林精舍”,供佛陀安居、說法。這就是佛教的第一座寺院的形成。

      在王舍城南面,有一座雄偉的山峰聳入云霄,這就是著名的靈鷺山。山上有許多天然石窟,十分幽靜。釋迦牟尼更喜歡居住在靈鷺山中的石窟里,與弟子們在此修行說法。頻婆娑羅王也曾多次來到靈鷺山向佛陀請教。

      在當時的古印度,除了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的佛教之外,還有六個較為有影響的宗教派別,在佛經(jīng)中將這六個教派稱為“六師外道”或“沙門六師”。這些教派之間壁壘分明,互不服氣。佛教在傳播中,時有與外道沖突之事。六師外道之一的詭辯派的兩位著名學者舍利弗和目犍連,就是十分傲氣,自認為世上無任何教派能勝過他們。有一天舍利弗偶然在路上聽到阿說示向他說了兩句:“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之后,立即體會了佛陀這根本教義的偉大真諦,于是立刻轉(zhuǎn)告他的知友目犍連,各率弟子共250人皈依佛陀。這證明了佛陀的教義與當時各教派的理論相比,是合理得多,是更有說服力的。

      離王舍城不遠的摩訶沙羅陀村里,有一位大富豪名叫大迦葉(又名摩訶迦葉、迦葉尊者),他聰明博學,是婆羅門種姓中最受人尊敬的杰出人物。佛陀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說法,聲名威震,皈依者如云。起初,大迦葉對佛陀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他為探明究竟,每次都去聽佛陀說法。佛陀的德慧和佛法的感召漸漸地打動了大迦葉的心。有一天,大迦葉聽完佛陀講法后,在歸家的路上經(jīng)過多子塔時,看見佛陀正靜坐在塔邊的大樹下。佛陀的肅靜和威嚴,使大迦葉肅然起敬,他終于拜倒在佛陀面前,請求收他為佛弟子。佛陀對大迦葉說:我知道你會成為我的弟子的,你跟我來吧,未來佛法的流傳,很需要你啊!大迦葉重視苦行,少欲知足,因此有“頭陀(苦行)第一”的稱號。

      釋迦牟尼徹底覺悟成為佛陀以來,首先在鹿野苑初轉(zhuǎn)法輪,收喬陳如等5人為弟子后,大約在4年的時間里,相繼皈依佛陀成為比丘的,已形成2250人的龐大的教團組織。佛經(jīng)中常見的“干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就是指的這時僧團的規(guī)模。

      阿羅漢簡稱羅漢,是上座部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達到阿羅漢果位有三個要求:①殺賊(以煩惱為賊);②無生(不受生死輪回);③應供(應受人天供奉)。所以羅漢的意思又為“應供”。

      佛教傳說,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他們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磐,常住世間,受世人供養(yǎng)而為眾生作福田。

      在釋迦牟尼成佛后的第五年,拘薩羅國首都舍衛(wèi)城的一位富商,名叫須達多(由于他樂意救濟貧窮孤獨的人,人稱“給孤獨”),他來到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拜訪佛陀,請求賜教。佛陀對須達多講解道:救濟貧苦孤獨者是可貴的德行。但布施只是祈求人天福報,那還是追求“我所有”的欲念,是不會久常的。施財是一種善行,法施(以佛法勸人行善)更是大善,還有無畏施,就是不顧自己安危去解救他人,才是偉大的德行。同時又進一步講解了宇宙間沒有什么天神控制世界,一切善惡都是因緣而生,是自己的行為所致的道理。須達多聽完佛陀教誨,深受啟發(fā),下決心要在舍衛(wèi)城建造一座精舍,請佛陀到拘薩羅國去為眾生說法。

      須達多在舍衛(wèi)城為佛陀選擇精舍的地方,最后,他認為只有波斯匿國王的太子祗陀所擁有的一座花園,才是最適合建造精舍的圣地。于是須達多請求祗陀太子將自己的花園出賣給他,為佛陀建說法的精舍。太子對佛陀沒有認識,不愿出賣心愛的花園,就難為須達多,讓他用黃金布滿園林來作價購買。如此昂貴的價錢也沒有嚇倒須達多,他果然用黃金鋪太子花園的土地。這使祗陀太子十分感動。于是太子與須達多共同將花園贈送給佛陀,并建造了規(guī)模比竹林精舍更大精舍,佛陀命名為“祗樹給孤獨園”(又名祗園精舍)。當佛陀到達舍衛(wèi)城時,受到全城人民的盛大歡迎。從此,祗園精舍與竹林精舍都成為佛陀經(jīng)常居住說法的重要場所。

      釋迦牟尼的父親凈飯王聽說自己的兒子修行成佛陀,在鄰國舍衛(wèi)城祗園精舍說法,就派使者請佛陀回國一行,一是想念兒子,二是請佛陀為迦毗羅城的民眾說法。佛陀應父親的召喚回祖國省親。當他見到離別1O多年的父親時說,我給父親帶來的禮物只有佛法,我就以佛法報答父親的養(yǎng)育之恩。佛陀在迦毗羅城說法,王親貴族和平民都來聆聽,受到佛法的啟迪,許多人皈依了佛門,佛教在佛陀的故鄉(xiāng)風行。

      釋迦牟尼到后宮去看望妻子耶輸陀羅和兒子羅侯羅。當佛陀走到花園時,耶輸陀羅讓兒子羅侯羅向自己的父親要繼承權(quán)。佛說:我沒有財產(chǎn)給你繼承,再說有再多的財富也有用盡的時候,我讓你繼承的只有佛法,這是最偉大的最永久的事業(yè)啊!耶輸陀羅公主很愿意兒子繼承佛陀的事業(yè),于是佛陀收羅侯羅為佛弟子。這是僧團中有沙彌(不滿20歲的出家男子,當時羅侯羅只有15歲)的開始,佛陀親自為羅侯羅制定了沙彌十戒。佛陀這次在家還化度了同父異母的弟弟(姨母摩訶婆舍波提所生)難陀為佛弟子。

      佛陀這次回故鄉(xiāng)只住了7天,便辭別父親返回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宣傳佛法。

      釋迦牟尼這次回故鄉(xiāng)雖然只住了7天,但由于他宣講佛法,感召了許多王族的子弟。不久,許多子弟追蹤佛陀到了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要求出家修行。其中著名的有4位堂兄弟阿難陀、提婆達多、阿那律和金毗羅。與這些王子一同趕到竹林精舍請求出家的人中,有一位是給王子們理發(fā)的賤民(種姓首陀羅),名叫優(yōu)婆離。優(yōu)婆離自覺血統(tǒng)卑下,很怕佛陀不收自己為弟子。佛陀不但收優(yōu)婆離為弟子,并讓他出家受戒在諸位王子之先。這是為了表明佛法對任何種姓的人都是平等的,同時也抑制自以為血統(tǒng)高貴的諸王子的驕傲習氣。奴隸出身的比丘優(yōu)婆離,由于他“奉持戒律,無所觸犯”,因此擁有“持律第一”的稱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釋迦牟尼的父親在93歲的高齡時逝世了。佛陀親自抬棺把父親火葬了。凈飯王逝世后,曾經(jīng)撫育過佛陀的姨母摩訶波舍波提夫人,帶領(lǐng)500釋迦族中的婦女,要求佛陀給她們受具足戒,依照正法出家修行。按照當時各沙門的慣例,婦女只允許在家學道,所以佛陀也不收女弟子。但摩訶波舍波提夫人自己把頭發(fā)剃去,披起袈裟,跪在精舍門外不起。佛陀提出,婦女參加僧團出家,除了遵守一般戒律外,又增加了八條更加嚴厲的戒規(guī)。摩訶波舍波提夫人都欣然接受了。于是波舍波提夫人成為第一個出家的女弟子——比丘尼。“尼”是梵語中的女聲。因 此漢語俗稱比丘尼為“尼姑”。不久,佛陀的妻子耶輸陀羅妃子也加入波舍波提夫人的比丘尼僧團出家了。

      由于佛陀的兒子羅侯羅出家,佛陀的姨母摩訶婆舍波提夫人率釋迦族500婦女出家,這時的佛教僧團就有了七眾弟子:①比丘(20歲以上出家男子);②比丘尼(20歲以上出家女子);③沙彌(20歲以下出家男子);④沙彌尼(18歲以下出家女子);⑤式叉摩那(這是為曾經(jīng)結(jié)過婚的婦女設(shè)置戒條。因為有的婦女不知自己受孕,出家后生了孩子,招致俗人誹謗,所以結(jié)過婚的婦女要先接受為期兩年的式叉摩那戒,兩年后再受比丘尼戒)。以上為出家五眾。⑥在家男眾稱優(yōu)婆塞(男居士);⑦在家女眾稱優(yōu)婆夷(女居士)。合稱為七眾弟子。

      釋迦牟尼曾教誡最初的60位弟子說:“應為眾生利益游行化教”。這就明確規(guī)定了佛教僧伽生活方式是游行乞食,化教四方眾生,是沒有固定居所的。但印度每年從6月中旬以后的3個月,降雨量很大,河川泛濫,僧尼游行困難,佛教還認為雨季行走易傷草木小蟲,應定居一處,坐禪修學,接受供養(yǎng),這期間稱為安居期。佛陀說法的“竹林精舍”和“祗園精舍”,就是為雨季安居和集會的需要,才建立的場所。久之,按照3個月集體生活的需要,開始制定出佛教原始的一些宗教儀式和僧團制度。雨季安居的住所逐漸成為永久居住的僧院(寺院),也 是為適應僧伽舉行宗教集會、禪定或討論佛法的需要而形成的。

      釋迦牟尼傳教的對象,包括當時社會的各種姓和各階層。有婆羅門、沙門(各道門的人員)、國王、大臣、商人、手工業(yè)者、漁民以至妓女、盜賊等。在傳教方式上,隨機施設(shè),不拘一格。他用倡頌、散文、故事、譬喻、直敘、問答等各種形式,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宣講不同的內(nèi)容。對僧眾談論出離生死,證得無上正覺,對俗人談論道德和行善。佛陀允許弟子可不用規(guī)范化的梵語,而用地區(qū)方言進行說教,這就使得他的思想學說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傳播。

      將“祗園精舍”贈給佛陀的富商須達多,他最小的一個兒子的妻子玉耶,是全國最美的美女,玉耶以自己的美貌驕氣十足、盛氣凌人、不孝父母、不睦家人。須達多請佛陀教導玉耶。佛陀帶著一個比玉耶還要美麗的美女,親自到須達多家中對玉耶說法。玉耶在佛陀面前聽講時,親眼看到佛陀帶來的美女漸漸變老,又由老而變成一架白骨。玉耶覺悟出人的美貌是不會長久的,最終是要變?yōu)榭膳碌镊俭t。玉耶從此覺悟,皈依佛陀,成為在家修行的優(yōu)婆夷。

    廣大佛友閱讀文章時如發(fā)現(xiàn)錯別字或者其他語法錯誤,歡迎指正,以利弘法,你們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最好動力。反饋|投稿
    熱文推薦
    精華文章
    熱門推薦
    網(wǎng)站推薦
    最新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

    華人學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shù)問題聯(lián)絡(luò)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