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般宗教,在有情以外,幻想自然的精神的神,作為自己的歸依處,想依賴他而得超脫現(xiàn)實的苦迫。這樣的宗教,是幻想的、他力的。佛教就不然,是宗教,又是無神論。”
也許有人會驚疑:“為什么佛教是無神論,而不是崇拜一個外在的神?”佛教講的是開發(fā)智能,人人都有解脫成佛的可能,而不是要依賴上帝。而且佛教講無常無我,否定常而不變的主宰(上帝)。佛教講的是實際,也就是在我們當下的生命身心中,在生活的經(jīng)驗中都可以體會到它的真相。在一個明白人的指導下,每一個人同樣可以體證真相而解脫,這不需依賴,不需他力加持。佛法的無神論是否認主宰的意思,不是否認六道中的天界和鬼神。佛教承認的六道,其中的鬼神和我們一樣是眾生,他不是大力者、操縱者、主宰者。這就是佛教的無神論思想。
“佛說:有情的一切,由有情的思想行為而決定。”
佛陀說,眾生思想觀念的錯誤導致了行為的錯誤,因而帶來痛苦煩惱。由于觀念的無知,對真相的不了解,于是對一切萬法產(chǎn)生貪愛執(zhí)著。當你明白真相時,觀念正確了,行為也就能導正,痛苦煩惱自然止息。所有問題都出自于錯誤思想而導致行為的造作,因此必須探討法的真相,不再迷惑,不再有錯誤的知見,導正了觀念,行為就會正確,那就不會再帶來后面的痛苦煩惱。從這里也可以了解業(yè)力:我們的身體行為(包括言語)會產(chǎn)生后面的作用,那就是業(yè)力。我們之所以會痛苦煩惱,是處理事情的行為不當而致,往前追溯是思想觀念有問題,佛陀主要點醒我們這一點。眾生的痛苦煩惱生死輪回都是自己造作的,不是由誰來主宰審判,而是自己的行為造作帶來業(yè)力使然。要調(diào)整自己,只有先建立正確的觀念,觀念正確后,行為必然會正確,隨之而有的作用就不再是痛苦煩惱了。
生死輪回也是自己造作的業(yè)力使然,只有轉(zhuǎn)化行為,凈化心靈,才能不造后業(yè),不再隨著業(yè)力而流轉(zhuǎn),也就不會被生死輪回所束縛。這一點與信仰神和主宰,依賴他力的造化完全是兩回事。如果明白佛法的這個根本,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負責。如果我們的思想確實很好,心靈很柔和慈悲,對人都是非常善良愛護,回報的怎么會是痛苦煩惱呢!之所以會痛苦煩惱,那都是自己的所作所為造成與別人的矛盾和斗爭,因而帶來很多的壓迫。但我們往往認識不到這點,當痛苦煩惱時都會怪外面的環(huán)境:“都是某某人不好,這件事是人家對我不好,我對她(他)沒有什么不對之處。”這樣的結(jié)果使我很苦,我們都在怪別人,而不知道會產(chǎn)生這樣相對的結(jié)局,完全是自己內(nèi)心所造作。為何佛陀說法是從有情身心說起?他就是要告訴我們真正的原因:不是在誰來控制主宰你,即使你的際遇很不如意,也要反省自己,看清楚它的原因條件,一切都是有因有緣的,“有因有緣世間集”么,而那些因緣還都是你自己造作的!
“佛教的歸依向上、向究竟,即憑有情自己合法則的思想與行為,從契合一切法的因果事理中,凈化自己,圓成自己。所以歸依法,即以因果事理的真相為依歸。”
佛教講的向上超越究竟解脫,就是要憑自己合理合法的思想和行為來做決定的。這句話明顯點出佛教與外道神教觀念不同之處。因果之間有著必然理則,你造了很多不善的因,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果,因果間有一個必然性。此因定會產(chǎn)生彼果,這就是因果事理的必然性,要深一步去了解它,找到真正的原因,了解因果的必然性,就會去符合其必然性而不再違背了。找出我們痛苦煩惱墮落生死的原因,才能夠轉(zhuǎn)化改變它,這一切都操之在我,而不是靠外力、靠他力主宰和加被。這個精神就是佛法的特色,絕對與世不共、與外道不共。
“歸依佛與歸依僧,佛與僧即人類契合真理──法而完成自己的覺者;歸依即對于覺者的景仰,并非依賴外在的神。”
我們皈依的佛,是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的大覺者;皈依的僧,是清凈和合僧團的證果的圣弟子。什么叫歸依?歸依不是依靠,是心向往之、學習之。我們贊嘆景仰佛陀及證果的清凈僧,他們契合真理完成了自己的超越。我們只有皈依了佛和僧,才有機會像佛陀與圣弟子們一樣,抉擇到正確的法,并依之而行,也才有覺悟解脫的機會。歸依其實是歸向正法,歸向真理。這樣的歸依并非依賴崇拜外在的神,而是對于覺者的景仰與學習,這個歸依的意念與外在的崇拜是不一樣的。
“佛法是自力的,從自己的信仰、智能、行為中,達到人生的圓成。”
我們要有信心,佛是怎樣覺悟的,我們跟著他的腳步,學他的方法,也可以和他一樣受用解脫。開發(fā)對法體認的智能,凈化我們的身心和人格,行為自然向上超越凈化,最后也與佛菩薩一樣達到圓滿覺悟的境界。
“佛法與一般宗教的不同,即否定外在的神,重視自力的凈化,這所以非從有情自己說起不可。”
明白了這個根本,首先就要先認識“這里”,才能凈化或超越。我們每天都講“我、我、我,我是誰,我怎么樣……”‘我’到底是什么?你真的認識自己嗎?你知道自己每天是怎么運作的嗎?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痛苦煩惱是怎么來的嗎?你明白自己是如何產(chǎn)生執(zhí)著貪染的嗎?一個被火燙過的人,看見火絕對不會再伸進火中。同樣,明白了正確的因,就不會再去犯同樣的過錯。每一個人都不喜歡痛苦煩惱,都想清凈、自在、解脫,但為什么每天還是在痛苦煩惱里?因為不了解自己是如何造成煩惱、執(zhí)著、痛苦的,所以每天由于無知一直在重犯不已。痛苦煩惱是我們觀念的無明而導致行為錯誤所造成的。要解決這事,第一步得先回到生命身心中來,回到生活中來了解它,才能轉(zhuǎn)化它。找到痛苦煩惱的因,才能解決痛苦煩惱。不探討根本處,每天只是向外追尋、尋找依靠,什么時候能改變自己的身心?如果佛菩薩有大力可以加持你,可以改變你的業(yè)力,那我敢肯定說:所有的佛菩薩包括上帝都不慈悲。如果他們是慈悲的,加持一下轉(zhuǎn)轉(zhuǎn)我們的業(yè),大家不都解脫了嗎?為什么我們還在受苦?有歷史以來,人類沒有離開過痛苦煩惱,難道是佛不慈悲嗎?是上帝不慈悲嗎?其實上帝根本改變不了你,佛也不能改變你,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佛告訴我們,他是怎樣覺悟體證真理的,他是在哪里超越的。我們要解脫,必須和他一樣用這種方法。佛陀是一位王子,名利恩愛感情等都是現(xiàn)成的。而我們每天為了名利和生活拼呀苦啊,然而不管你企業(yè)做得多大,或做民意代表、官員,都無法像王子那樣一輩子具足一切,我們一生刻意去拼打造作,也不可能達到那樣的條件。但是佛陀為什么放棄了王子的身份?如果恩愛名利感情能解決生死的問題,佛陀何必放棄,而要過那種苦行的日子?最后悟道了,悟道后四十幾年,也沒有回到世俗的貪欲中去,還是過著日中一食的托缽生活,直至涅槃前一天,還在為眾生說法,這一切所為何事?佛陀慈悲的展現(xiàn)為的是眾生,他自己超越了苦,不但不會又回到苦的因緣中去,還要把他的經(jīng)驗貢獻給所有的人類,希望我們同樣解脫自在,這就是身行的部分(不只是語言)。
如果我們在崇拜依賴里,什么時候能像佛陀一樣解脫?佛陀崇拜依賴誰?他也跟當時印度宗教界的宗教師學過,但是所有的外道思想都不能幫助他解脫,所以都放棄了。最后于菩提樹下,在深禪定和思惟中體證到:原來外在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只有破除我們內(nèi)在的迷惘無明,才能發(fā)現(xiàn)真理法則的真相。從內(nèi)心的變化中知道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主宰者,所以他宣示――只有自覺。當你打破了那個神話,打破了依賴,打破了我見我執(zhí)時,才有真正解脫的機會。
為什么會輪回生死?它的因緣條件是什么?佛陀闡述了十二緣起,前面的條件產(chǎn)生后面的作用和后果,這些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生死輪回的條件就是這樣不停的在相續(xù)循環(huán)。只要發(fā)覺真相,截斷其中的任何一環(huán),后面就不再相續(xù)了。解脫并不難,只是不了解真相和原理而已。如果沒有得到佛法的正見和真正的原理,只是傾向于像外道神教的那種觀念,那就永遠不可能截斷生死輪回的循環(huán),無法超越這個束縛力。佛陀以身作則,告訴我們他體驗、超越而成佛的內(nèi)容,我們只要依著他的方法觀察,跟著他的足跡走,同樣可以體證得到。人類有情的身心結(jié)構(gòu)五蘊六處的作用都一樣,他能在那里發(fā)覺它的作用,可以看出它的無常無我,我們同樣可以達到這樣的體證。所以人人平等有機會,這就是佛法不共的地方。真正的佛法否定外在神的主宰,重視的是自力,是了解真相后的凈化。
我們平常都在信仰中,信仰外在虛無縹緲的神,就像在外層空間神游一樣。明白上述的佛法重點后,下手處就是回到生命中來。學佛法先從外層空間回到人間來,從人間回到生命中來,在自己的身心中觀察體驗,明白自己、改善自己,從而提升凈化,那就能和佛一樣覺悟而大受用,這是一個根本的理念,所以佛法一定要從有情說起。
“世間的一切學術(shù)──教育、經(jīng)濟、政治、法律,及科學的聲光電化,無一不與有情相關(guān),無一不為有情而出現(xiàn)人間,無一不是對有情的存在。如離開有情,一切就無從說起。所以世間問題雖多,根本為有情自身。也就因此,釋尊單刀直入的從有情自體去觀察,從此揭開人生的奧秘。”
為了改善生活、減輕苦迫,社會上發(fā)明了很多便利的物質(zhì),如現(xiàn)在煮飯的電器,出入的交通工具等,以及政治、法律、經(jīng)濟科學也是為人類而有、而不斷的變化。如果不是有人類(有情),就不需要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這些改變確實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卻沒有改善我們心靈的苦迫及對生死的疑惑和恐懼。所以針對有情生命中的苦迫,我們只有從生命中去觀察它。佛陀就是這樣去觀察自己的生命身心,才揭開了我們生命人生的奧秘,這就是重點。所以我們也必須回到有情的身心上來,從自己的身心說起,從生命來觀察、了解它,找出它痛苦煩惱、生死相續(xù)不斷的原因。
“佛說的法門,雖然隨機說法,無量無邊,但歸結(jié)起來,所說的解脫道,不外乎‘四諦’與‘緣起’法門,離了這些,就沒有出世的佛法了。”
佛陀觀察生命的奧秘,從而解決了生死問題,由此而來開示佛法,引導我們也能邁向解脫。他開示的法門是應機而說的,由于眾生的根性很多,心性不同則根性不同,佛陀就運用不同的善巧方便來引導說法。然而,不管他說多少法,把它歸納起來,最主要的就是兩個觀念――四圣諦和緣起法,這兩大主題歸納了佛法所有的方便巧說。
下面就依循四諦這個主題作為次第,順便把緣起法也介紹出來。只要明白四諦和緣起的理論,我們就能很快地找到真正的正見和觀察的方法,知道如何超越、解脫,F(xiàn)在開始依據(jù)四諦的次第,介紹佛陀所開示的法的重點。
一、四諦
“佛從四諦的苦、集、滅、道,來正確的開示:人生世間的特性(苦);世間苦迫的原因(集);說明超越世間,消除一切苦迫的境地(滅);以及消除苦惱的方法(道)。佛法是信智相成的,決不說只要信就可得救。我們必須認清人生的苦迫性,及找出苦的原因,才能在消苦的過程中,去體驗真理,而得解脫。”
這和醫(yī)生看病一樣,如果不了解病人的真正病因,亂投藥就沒用。去醫(yī)院看病時,醫(yī)生一定先進行望聞問切的檢查,找出正確病因,直接就病因而治療。我們每天都在痛苦煩惱中,到最后又面臨生死的大恐怖,這一切如何解決?當然,也得像看醫(yī)生一樣,先找出苦的原因。
苦是人間的事實,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的,不管什么身分,沒有一個不苦的。即使人間的際遇很圓滿,也不是不苦,而是還沒有面對真正的大苦而已。尤其是醫(yī)生在醫(yī)院里更能感受到病人的痛苦,我們也能看到那些長輩和親戚朋友的病苦,F(xiàn)在我們還沒老,還沒有到面對病得要死的狀態(tài),感覺都很自在。但是人哪能不經(jīng)歷那個時候呢?難道真的不苦不怕嗎?現(xiàn)在很多人都很自在:“死就死,有什么!”甚至還有人說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真的嗎?沒有面對以前都很自在,真正碰上就不然了。在電視上可以看到那些搶劫犯,要拉出去執(zhí)行死刑時褲子都濕了,腿都癱軟了,搶劫時的那股子所謂“英雄豪氣”哪里去了?此刻還會說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么?為什么這時候嚇得腳都軟癱無法走路,還得人架著?
記得我們一位法師在她祖母要過世時回去看她。老人家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平常也很自在,躺在病床上,似乎沒什么煩惱。但看到出家的孫女來時,竟然緊抓住她的手:“救我!”她從來不向家人表達什么的,但當她面臨著死亡,看到孫女是出家人時,就會抓著她的手――救我!你們知道那種內(nèi)心的感觸嗎?不要以為我們沒事,不要以為我們都有辦法,那是你還沒有面對而已。有智能的人就知道死亡是我們的必經(jīng)之地,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就像人世間的事情一樣未雨綢繆,面對死亡時,就不會大恐懼了。能真正自在超越生死的人為何那么多?他們下功夫的啊,才不會手忙腳亂哪!你這一生也許是大官或大企業(yè)家,也許是事業(yè)上有很大成就的知名人物,但請問:當面對死亡時,看到一生所有成就、一切都得放棄了,一切都帶不走時,你真的那么自在嗎?眼睜睜看著一生心血都要化為烏有的你,真的能那么清凈自在嗎?要明白啊,學法不是迷信崇拜,是要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不但活著時能滅苦,能超越生活而圓滿自在,而且面對死亡時沒有恐懼,因為知道生死的真相而不再為它所困擾了,這是學佛的終極目標。
苦是人間的事實,不要以為現(xiàn)在生活很好,家庭很好,身體也很健康,感受不到苦,只是你還沒有真正面臨大苦而已。真正的苦是生死的不能停止。你以為死后就一了百了嗎?如果人死就一了百了,那我們何必擔心呢!好也是幾十年,壞也是幾十年,早也死,晚也死,那何必在乎呢?如果是這樣,那也就不需要佛法,不需要信仰宗教。歷史以來的人類研究,所有的信仰中,共同之處是不反對輪回的存在。它是一個事實真相,如果死了就沒事那倒好,偏偏死了還有事,業(yè)力造作,身不由己啊!生死的不能止息是無盡的大苦,這一生死了,后面還要相續(xù),這才是真正的苦。你過去也許種下了善因,這一生過得很得意,但是你知道未來嗎?福報盡了會變成怎樣呢?其實最苦的就是生死不斷的輪回,那才是大苦。學佛不是只為了當前身心快樂一點,際遇好一點,感情好一點,孩子乖一點,經(jīng)濟如意一點,這些再如意還是很快就會過去的。你知道下一輩子會落入哪一道?難保不會扮演那些被吃、被污辱壓迫的角色。哪能永遠像這一生一樣幸福自在?
從現(xiàn)實世界的每一個國家來看,還有很多人是很苦的,他們掙扎在饑餓的邊緣?纯捶侵弈切┛煲I死的人,同樣是人,為什么有不同的際遇?這些慘況什么時候會輪到我們呢?再看今生為人的我們,人類是所有萬物的主宰,好像老大一樣,要吃鮮活有生命的,請問:被殺的是誰?人就生生世世永遠那么自在嗎?那些被宰殺的生命那樣的身不由己,下面該由誰來還報扮演?一切萬物真的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嗎?生命的苦不是只有這一生所面對的身心感受而已。真正的大苦是生死不停的輪轉(zhuǎn),我們無法止息,身不由己,今生扮演這個型態(tài),來生是什么難以預知。學佛不是去拜佛求菩薩,用布施的功德來改善我們的生活,那只是眼前的近利。要解決的其實是永恒不斷的生死輪回之流,令其止息不生,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但對于輪回的問題,由于我們沒有宿命通,看不到過去未來的生死輪回。過去很多圣者修行到某一種程度時會有神通,展現(xiàn)出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他會說出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境況,這都是事實。但我們現(xiàn)在沒有那樣的體驗就無法了解,所以都注重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長遠的生死輪回之苦。其實這個苦不是只有講現(xiàn)在而已,而是輪回不斷的生死大苦!這是從大期的生滅來談苦集滅道。
滅苦還可以從當下的身心來談,即改善當下的身心。能體悟真理而提升超越的人,身苦心不苦,也就是肉體能知覺感受到痛和苦,而內(nèi)心卻不會產(chǎn)生痛苦煩惱的執(zhí)著。即使證到阿羅漢,還會有身體的病痛,佛陀涅槃前身體還有病,這都是不能避免的身苦。然而心靈卻能超越它,不再執(zhí)著痛苦了,這就是現(xiàn)實身心的改善。不管我們的身分以及現(xiàn)在的因緣條件是什么,都能安住而不起痛苦煩惱,能達到人間這樣的受用。而最大的受用是解除、止息生死不斷輪回的大痛苦。學佛有兩個大受用:一是人間性的,開發(fā)了佛法的智能,就能在你的生命中產(chǎn)生作用,活著時在任何因緣條件下都能自在而不痛苦煩惱,還懂得如何經(jīng)營事業(yè),圓滿和諧家庭和人際關(guān)系,這是必然的。但這還僅僅是人間小小的利益。另一最大的利益是徹底止息生命的輪回,體證到真理法則破除我法二執(zhí)時,就可以截斷生死之流,這就是大受用了。如果連第一步的人間受用都沒有,還奢談什么解脫輪回的大受用!
當我們不再迷信而體證真理了,就會反思如何凈化、提升我們的生命,生命的展現(xiàn)自然就會與眾不同,很快就會得到人間的受用。學佛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一定要出家到深山去,避開一切人間萬事萬法才叫清凈佛法。其實不管身心在什么環(huán)境和身份都可以修行。只要你建立了正見,就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在生命與萬法的根塵觸過程中,去了解真相,去體會而超越。這里沒有厭世和逃避,只有面對及了解自我而凈化。很多人不了解,把學佛誤解為迷信。真正的佛法恰恰是破除迷信崇拜和破除他力依賴的心靈智能之學。只有開展了我們的智能,才能了解真相,凈化提升自己的人格,這里哪有一點點的崇拜迷信呢?可惜的是,佛法流傳至今幾千年,難免有所變化,現(xiàn)在社會普遍看到的是形式的佛教,難以了解佛教的真正本質(zhì),所以批評佛教中很多詬病,其實那只是佛法的外殼。我們今天所談所學的就是佛法的真精神、真內(nèi)容,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從我們的生命能感受體會及觸摸到的體驗是多么的如實!這與神話及他力崇拜一點都沒關(guān)系。很多人把宗教當作信仰,而佛法不是只有信仰,重要的是具足智能才能真正解決我們的問題。
這里講的苦集滅道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事:苦就是我們身心的苦迫和對死亡的恐懼無知;針對這種大苦,去找它的原因――集,集就是集起的原因;滅就是生死之苦的止息;滅一定要有方法,那就是道,即止息痛苦煩惱解脫的方法?嗉瘻绲浪膫字,一般人聽來覺得沒有什么,卻已涵蓋了佛法所有的內(nèi)涵,這是非?茖W而理性的。當醫(yī)生的人尤其明白,要治好病,必須首先找到正確的原因(集),除此而外,對癥下藥(滅苦的方法即道)。
二、緣起
“「緣起」并非與四諦有別。主要是從人生現(xiàn)實的苦迫中找出苦惱的根源而發(fā)覺「苦因」與「苦果」間相生相引的必然軌律。”
四諦和緣起聽起來好象是兩個不同的理念,其實緣起的十二支就是四諦的內(nèi)容,也可以說四諦就展現(xiàn)在緣起的內(nèi)容中。大家都有痛苦煩惱,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先找出它的原因。再進一步了解這個因為什么一定會產(chǎn)生那個果。我制造了某一個因緣,產(chǎn)生是痛苦煩惱,但這個因所產(chǎn)生的為什么一定是痛苦煩惱?因果之間為何有這個必然性(即必然理則)?如果找不出這個必然性,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修行能解脫,為什么會解脫?因為中間有一個必然性,叫作必然理則。如果因不正,果就不會正;因不對,果就不能成。明白了這個必然性,就是我們能解脫的地方。這是進一步從緣起了解因與果之間的必然性。
“如無明緣行,行緣識等十二支緣起,即是「苦」與「集」的說明。所以,緣起是在說明:苦、集都是依緣(關(guān)系、條件、原因),才能發(fā)生或存在的。相反的只要從因緣條件的改變中,就可使一切苦惱消解而解脫,這就是「滅」與「道」二諦。”
緣起的十二支即是苦與集的說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直至純大苦聚集。為什么無明的條件會產(chǎn)生行?觸的因緣會產(chǎn)生受?為什么會以這樣的順序下來呢?這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必然性都有它一定的道理,通過一支支的了解,就知道痛苦煩惱是由于什么因緣而產(chǎn)生的。把這些因緣化掉就能止息痛苦煩惱。比如吃東西時塞住牙縫而致牙痛,如果不了解是這個原因?qū)е碌模趺闯运庍是會痛。知道原因后,只要把牙縫的東西剔掉就好了。
緣起與四諦是相依相緣的,緣起的十二支就是在說明苦集滅道的內(nèi)容:苦(世間果)與集(世間因)都是依緣即關(guān)系條件才能發(fā)生或存在――緣起流轉(zhuǎn)的純大苦聚集;相反的,只要從因緣條件去改變它,就可消解一切苦惱而解脫,這就是滅(出世果)與道(出世因)――緣起還滅的純大苦聚滅。緣起十二支的相生和還滅合起來就是苦集滅道的全部內(nèi)容。所以,緣起與四諦是完全一致的,不是兩個東西?嗉瘻绲朗强傁啵壠鹗前阉鼉(nèi)在的因緣條件一一厘清出來,所以它們是相依相緣的。透過緣起的流轉(zhuǎn)才能找到苦集的真相,透過緣起的還滅也才能找到滅和道的內(nèi)容,因此,緣起與四諦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
“一般人以為「四諦」與「緣起」是小乘法,其實大乘的甚深諸佛法,也都是由它顯示出來的,只是各有偏重──小乘法著重于「苦」、「集」的說明;大乘法著重于「滅」、「道」,特別是「滅」的說明。”
一般人(尤其是學大乘法的)聽到四諦與緣起,馬上會有這樣的觀念:“哦,那是小乘的”,而去忽視漠視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念?原來我們中國的大乘佛法,天臺和賢首宗的判教起著主導地位:天臺宗把講四諦緣起的《阿含經(jīng)》判為“藏通別圓”的藏教,而賢首也把《阿含經(jīng)》判為“小始終頓圓的”小教,都認為是小乘的不了義。受這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現(xiàn)在學大乘的人聽到阿含經(jīng)所說的四諦緣起,都直覺的認為那是小乘的,而不去注意它。大乘講的是圓融頓超,都在講最高深最圓滿最虛玄的,而認為緣起與四諦是小教不了義的小乘法,不重視它。其實這都是誤解,這樣的判教耽誤了很多人。
導師點出了這個重點:大乘的甚深諸佛法,其實都是由四諦緣起的原理而引生的,只是各有偏重。小乘法著重于苦與集的說明,而大乘法著重于滅與道,主要是從“滅”下手――直接契入涅槃寂滅。
“就大乘中觀的空性與唯識的緣起而言,也都沒有離開四諦與緣起的法則。佛法不出四諦與緣起法門,只是證悟的偏圓,教說的淺深而已。”
龍樹菩薩的時代是大乘初期,他的論著《中觀論》展現(xiàn)的就是空義,初期大乘的中觀和唯識,講的就是緣起。難道這些大乘佛法是天上掉下來的嗎?是沒有原因而有的嗎?龍樹菩薩造中觀論,其中最著名的八不緣起偈,就是從阿含經(jīng)中的緣起而引生出來的。中觀與唯識是大乘佛法的兩大系,過去印度尊重的就是這兩大系而已。現(xiàn)在的西藏密宗藏傳的佛教也只承認中觀和唯識,其它的就不承認是佛法了(漢地佛教承認有三系――中觀、唯識及如來藏思想的真常系)。所以不要把緣起與四諦當作小乘法,其實大乘佛教的中觀及唯識的思想還是根源于四諦和緣起的理論,這是大乘的法源。
所以歸納起來,不管是大乘還是小乘,只要是佛法都不出四諦與緣起的法門,如果說有差別,那也只是證悟的偏圓、教說的淺深而已。對緣起和四諦法,你證悟得越深,表達得就越深刻;如果你體會得很淺,表達得也只能很淺。同樣的,你在說法,體會得深的,就說得非常的深;體會淺的,講得就很淺。四諦、緣起法是隨著你體悟的深淺,說教就有深淺,各各有所不同的偏差而已,而不是四諦與緣起法在大小乘之間有差別,這一點一定要明白!是人的體驗有差別,而不是法有不同的深淺。四諦和緣起是佛法的根本基礎(chǔ)要義。
下面就照苦集滅道四諦的次第來談緣起的內(nèi)容,這樣就可以一步一步建立起正知見,學佛就不會盲目了,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該如何修行,怎樣過日子,怎樣用功,不再神秘迷信。活著時就能改善身心,打開智能而解脫,這不是亂說,一一真是那么實在。
《安士全書》是“善世第一奇書”,超古超今,誠為傳家至寶。全書共分四部,包括戒殺之書《萬善先資》;戒淫之書《欲;乜瘛;《陰騭文廣義》;《西歸直指》。前三種書,雖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歸直指》雖教人了生死,而又須力行世善。誠可謂現(xiàn)居士身
每個人晚上睡覺時,從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著,中間起碼有5到10分鐘的時間。而對普通人來說,這幾分鐘,基本是在妄想與昏沉當中度過。這樣帶著妄想睡覺就容易做夢,引起睡眠質(zhì)量越來越差。而學佛的人,懂得珍惜時間,把握當下。
弟子眾等,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于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凈土。又以業(yè)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凈德難成。今于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
我住在烏敏島時,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準養(yǎng)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丟給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處理,于是把門鎖上后就離開。隔天,當我把門打開時,它很快的從里面沖出來。我忽然間想起自己把它鎖在屋內(nèi),之后四處查看,卻發(fā)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里不要亂說,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后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說佛教有崇拜的話,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創(chuàng)期,佛教沒有佛菩薩像,僅雕刻蓮花、輪寶等作為佛法的象征。佛陀圓寂前曾經(jīng)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為最高。但是佛弟子們從內(nèi)心尊重他的人格,
現(xiàn)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總是吵架,就是因為過去生中造了太多惡口的業(yè)所招感的。對于惡語傷人這種惡業(yè),有的人會拿直爽來做擋箭牌,還有的人會說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說“我這個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說什么”,這些其實都是借口。
吸煙,我們是不允許吸的,好像僧人戒律當中沒有規(guī)定,但是有沒有相應的呢,比如我們這種五辛,吃肉吃五辛,這些擾亂心性,斷大悲種性,我們修學菩提道,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薩戒里規(guī)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許。辛辣的東西增長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東西,
世尊在《觀經(jīng)》第九觀跟我們開示: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講“八萬四千相好”,這是就大乘而言。講“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這是就小乘而言。事實上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佛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這是“修因感果”,還是不離開“
南無阿彌陀佛,師父吉祥,請問師父,牛奶和雞蛋是素食嗎?就是說吃素的人能食用這兩種東西嗎?
很多同修由于對本分的認識不到位,所以在生活當中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災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職位以及相應的本分。有一句話: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我們過往煩惱不斷,證明我們沒有好好落實本分,完善本分。我們來學佛,學做什么?
佛法從恭敬中求,當我們對學習佛法生起真實的恭敬心,謙讓心、忍耐心、順從心將會隨之生起,遠離高傲,遠離懈怠,遠離忿惱,于諸違順境界心得安忍,柔軟輕安,于諸善法精進修行,于諸不善努力斷除,少欲知足,正念無常,這樣學修我們的心就能逐漸得到調(diào)伏與安樂。
一位老居士講:“我從小在祖母身邊長大,祖母平常說的最多的兩句話就是:‘好了別人是好自己,有東西給別人是自己得利益。’我從讀書到工作,這兩句話就是我的座右銘。祖母活了101歲,在她臨終時,我對她老人家說:‘祖母,謝謝您!教給了我怎樣做人。’”
現(xiàn)在很多人有死亡焦慮,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實在,就會在生的現(xiàn)象上產(chǎn)生自性見,在死的現(xiàn)象上也產(chǎn)生自性見,以為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jié),于是貪著生,恐懼死。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就是通過對生死輪回的觀察而覺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無明、
處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這里給大家做簡單的介紹。首先你要能夠面對真實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認自己的煩惱:我的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癡:我不了解,有些東西我不知道該怎么做,不知道是對是錯,不知道該怎么選擇。你要如實地承認它們的存在,
古人嘗有言:衲子風格凜然,有古人之風。古人之風從何而來?就是從這八個字而來:動用舉措,必稽往古。這就有古人之風,要是沒有古人之風呢?那就是流俗阿師的樣子——行,不像個出家人;說話,不像個出家人;思想,不像個出家人。
壽量圓滿即健康長壽:因為往昔種下的善業(yè)感得長壽果報,得以長久住世。又因為長壽,才有更多時間內(nèi)修外弘、自利利他,長時間地積累福德和智慧資糧。那么如何感得壽量圓滿,身體健康的果報?如果光是長壽,活了九十歲,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還不如短一點,所以
學習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尋找正規(guī)寺院覓善知識,按照經(jīng)論中的來,不可以想當然地坐,不可以道聽途說地坐,更不可摸著石頭過河、試試看再坐。須知外道也打坐,練氣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禪,不妨認真讀下《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楞伽經(jīng)》中說,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這是由猛風所吹起的,洪水波濤鼓動著冥壑,從來沒有斷絕的時候。我們的藏識就像大海一樣,寬廣而又包容萬千,由于境界風所吹動,所以才有種種諸識波浪,騰躍而生起。我們的心就像大海一樣隨著外界的風的吹動,掀起各種各樣的波浪
傲慢則無禮。偏見則自私。傲慢與偏見的人,其實就是強烈自我意識的人。說才智,很可能是繡花枕頭。說修養(yǎng),勢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說:貪、瞋、癡最強烈如火熾盛之流;于財、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滿了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之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