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

    回向偈 alt=回向偈 src="http://www.cnqsn.cn/uploadfile/fjbk/201210/13515080400lOCPjgl_s.jpg" />
    回向偈

      ‘回向’是佛教修學(xué)過程當(dāng)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回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zhuǎn)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回向概念

      查閱國際君友會佛教典藏,記載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詞,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門。回向,梵語parinama,又作轉(zhuǎn)向、施向!洞蟪肆x章》卷九云:「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辜聪M┳约褐聘Φ屡c予他者,并以己之功德而期他者皆成佛果,回向于佛道。通俗地說就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轉(zhuǎn)給眾生,并使自己趨入菩提涅盤。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wěn)。

      (梵 Parināma)一作“回向”;卣呋剞D(zhuǎn)也,向者趣向也,回轉(zhuǎn)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謂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與于他者,回向于眾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大乘義章九曰:“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

      回向即是“回己善根,有所趨向”,將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盡快得以實現(xiàn)。

      四眾弟子每天課頌或做功德後,常把功德「回向」給親友、怨親債主、法界眾生等;到底「回向」在佛教里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回向」是佛教極為殊勝而獨特的修行法門之一;「回向」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蠟炬去引燃其它的蠟燭,不但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亮未曾減弱,反而和其它蠟燭的光光相照,而室內(nèi)更為光明、更為明亮。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減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為殊勝。

    回向分類(諸經(jīng)分類)

      「回向」,梵語parinama,又作轉(zhuǎn)向、施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轉(zhuǎn)給眾生,并使自己趨入菩提涅盤;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wěn)。諸經(jīng)論有關(guān)回向之說甚多,茲根據(jù)諸經(jīng)記載,將回向種類歸納成六種:

    1.回事向理

      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回向於不生不滅的真如法界理體。

    2.回因向果

      將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無上的佛果。

    3.回自向他

      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

    4.回小向大

      將自覺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轉(zhuǎn)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5.回少向多

      善根福德雖少,以歡喜心大回向,善攝一切眾生。

    6.回劣向勝

      將隨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無上菩提。

      回向是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因為回向的對象可廣及法界一切眾生,而回向怨親債主,可以化解惡緣為善緣、化阻力為助力。回向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體現(xiàn),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親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所以一念回向心,為菩薩一切行中推為上首;因此,無論修什么行門,做什么功德,皆應(yīng)回向。

    三種回向(佛法分類)

      依佛法而言,‘回向’可分為三種:

    1、回‘自’向‘他’

      即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并非只屬于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開自己的心胸與氣度,同時學(xué)習(xí)菩薩念念‘利益眾生’的偉大精神。

    2、回‘事’向‘理’

      即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回向于不生不滅真如法界的‘理’體。由于真如法界的理體是普遍平等而無所不在的,所以吾人若將所修種種事相功德,一旦回向到法界理體中,并且真正做到‘三輪體空’,即‘內(nèi)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廣大,而如虛空界一樣的無窮無盡了。

    3、回‘因’向‘果’

      即將‘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無上的佛果。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諸惡莫作是因,歲歲平安是果’及‘眾善奉行是因,萬事如意是果’,是世間因果。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認(rèn)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勝無比的果報。 回向既然這么重要,我們一般最常使用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嚴(yán)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wù),悉發(fā)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以及回向西方凈土的偈:‘愿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我們要真正了解其回向文的意義—即將自己所修的種種功德,全部貢獻出來,與法界眾生同享,不存一己之私,如此不但使諸功德得到保障,亦可使功德加以擴大,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功不唐捐’也。是以修學(xué)佛法的同修,實應(yīng)學(xué)普賢菩薩發(fā)廣大心:‘愿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盤正路’,以期利益一切眾生,使他們能究竟離苦得樂。

      總之,我們將所修功德,不論回向眾生或回向理體,并不是將功德作廢,而是將功德遍施法界眾生,使眾生常得安樂,而我們自己也將因眾生的安樂而得到安樂。由上可知,回向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我們實應(yīng)將我們所修的布施、誦經(jīng)、念佛、行善等的功德,統(tǒng)統(tǒng)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期與法界眾生共成佛道,同證菩提。

    不同意見

      冤親債主沒有佛經(jīng)依據(jù),按其現(xiàn)在的流行義應(yīng)當(dāng)劃歸外道見解,因為佛經(jīng)中關(guān)于祈福、消業(yè)的經(jīng)論只提倡向佛、菩薩祈求,從不提倡找惡道眾生,更別談出于祈福消災(zāi)必須為惡道消業(yè)了。

      回向的真正意識是志向、立志、希望、志于等,是心理的愿望,不是贈送東西。

      《楞嚴(yán)經(jīng)》中阿難說自己曾希望如來能送他什么好輕松成佛,但在佛的開導(dǎo)下明白了必須自己修行。功德是無法贈送的。

    如何正確的回向

      問、我是一名佛子,在修行過程中有一些疑問,請求慈悲開示:

      我們平時做完課后,或者做完一些功德后的回向是這樣的:「弟子○○○愿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眾生,現(xiàn)前見聞?wù)撸瑲v劫及現(xiàn)世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債主,諸天護法圣眾,本境山神、土地靈祗,無祀男女孤魂、流產(chǎn)墮胎之嬰靈,及日常作務(wù)中所誤傷亡之一切眾生,一切地獄眾生、餓鬼眾生、畜牲眾生、天魔外道等一切罪苦六道眾生,仰仗阿彌陀佛威神之力,消除無始劫來之一切業(yè)障、罪障、病障,懺除誹謗正法、輕毀三寶之罪業(yè),斷除一切無明煩惱,舍離一切外道邪見,皈敬佛法僧三寶,圓滿諸;郏瑘A成勝善根,安住大乘,明心見性,修學(xué)種智,自在往生極樂世界,圓證無上正等菩提。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弟子們的觀念是回向涉及的面越大越好,而且在《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中〈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中有這樣的經(jīng)文:【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

      但是善知識在《起信論講記》第三輯第283頁中有這樣的開示:【回向時不要像有些人那樣打高空:「我某某某以什么功德回向法界。」……應(yīng)當(dāng)說:「回向給我某某某的一切冤親債主!埂

      對照善知識在書中的開示,我們開始起了困惑:究竟怎么樣的回向適合我們這些佛子的修行?會不會因為回向面大,而自己的能力不足,不僅不能達到效果反而成為空話?會不會因為回向面廣,使得自己的冤親債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益而在修行的路上障礙自己,導(dǎo)致明心見性的目標(biāo)不能實現(xiàn)?能不能請善知識慈悲也給廣大佛子們擬定一個回向文?

      答:兩種回向皆正確無誤,端視學(xué)人以何種心行自我安立。

      一者、若求世間有為有相福德,則須以無私無我之大慈悲心(如四無量心),回向廣緣法界眾生同沾利益。此感得之有相福德,當(dāng)較回向自身、眷屬來得高廣。

      二者、若求三乘菩提修學(xué)之無障無礙,當(dāng)以回向遮障自己之冤親債主為優(yōu)先。何以故?以六道有情之同理心,皆是欠債當(dāng)還故。若回向明確,表還債之心真誠實在,冤親債主易感受故,則障道之緣自然減小乃至消失。因此世人若為求世間安樂,當(dāng)可依《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回向增廣;

      若求三乘菩提之修證無遮障,則可依正覺同修會之回向方法而行:「愿以修學(xué)正法、護持正法、流通正法、弘揚正法之殊勝功德,回向○○○之冤親債主。得蒙諸佛菩薩加被,皈命佛法僧,悉發(fā)無上心,早生善處,修學(xué)佛法,同證菩提。

      1.

      愿消三障諸煩惱,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災(zāi)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2.

      愿以此功德,莊嚴(yán)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wù),悉發(fā)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回向之妙

      古德說:“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舍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被叵蛑睿懿恍藕! “回向”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的道場里,每天做過早、晚課誦后,必定要“回向”;偶爾信徒家有婚喪喜慶的佛事,最后也都要“回向”。往生佛事有往生的回向偈,祈愿祝禱有祈福的回向偈,究竟什么叫“回向”呢?一般人都不容易了解,回向就是“寄存”的意思。你有了錢,放在家里不安全,把它存到銀行里;做了功德,希望帶給父母健康、家人平安,希望讓往生者得生佛國,這就是“回向”的意義。

      “回向”的含義非常豐富,非常深奧,也非常地討便宜,所以修;鄣娜耍荒懿欢谩盎叵颉。試說其意義如下:

      一、回自向他:我把參與修橋鋪路的功德,回向給父母長命百歲;我把誦經(jīng)拜佛的功德,回向給子女聰明智慧。所謂“自他兩利”,就是“回自向他”的意義。

      二 、回小向大:我給你一塊面包,我給你一包餅干,雖是小小的布施,但當(dāng)我給你時,我心里在回向:我愿這塊面包、這包餅干,能讓天下的人解除饑餓之苦,獲得溫飽。本來只是一塊小面包,經(jīng)過這一回向,普天之下的人都能獲得這個功德,是多么奇妙的真理。

      三、回有向空:回向一定都有個目標(biāo),目標(biāo)都是有限的,你能從有限變?yōu)闊o限,就是“回有向空”。世間上什么東西最大,就是“空”。虛空能包容萬有: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所以“有形歸無形、有為歸無為”,回向的心理,等同虛空,等同法界。

      四、回近向遠:我現(xiàn)在做的好事,我把它回向到未來才享用,就好像我現(xiàn)在讀書,為了將來聰明能干,報效國家:我今生的善行,不一定只在今生受益,也能儲存到來生受用。所謂“心能轉(zhuǎn)境”,你心中有這種意愿,必定能得到回響。

      五、回事向理:你拜佛三拜、十二拜、一千零八拜,都是有限的;布施1干令吉、1萬令吉、100萬令吉,也是有數(shù)的,事相上都是那么一點點,假如你“回事向理”,就能普施一切。如你點亮一盞油燈,分燈給他,他再點亮別人的一盞燈。如此燈燈相傳,分燈無盡,你的一盞燈,點亮了萬千的燈,但是你原來的一盞燈,光明并沒有減少絲毫,所以“無盡燈”最能說明“事理圓融”的意義。

      六、回因向果:我們現(xiàn)世今生,所行所做,都是在“因地” ;但是現(xiàn)世今生既有“因”,當(dāng)然未來或來生必定有結(jié)“果”。就如春天播種,秋天收成;今年播種,明年收成。今生種善因善緣,何怕未來沒有豐富的果實呢?所以“回因向果”是必然的道理,不容置疑。

      以上“回向”的意義,我們了解之后就會知道,這是多么討巧的法門,所以古德說:“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舍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被叵蛑,能不信乎![2]

    回向有有毒和無毒兩種

      回向的含義是什么呢?譬如,有十個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卻沒有,現(xiàn)有的食物本來可以被擁有者獨享,但他卻舍不得,而愿與其他九個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義也與此類似。人們在行善時所造的善根,能夠獲得善報,但大乘的修行人卻不愿獨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將它分給普天下所有的眾生,這就是回向的內(nèi)涵。

      回向有兩種,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無毒的回向。所謂“有毒的回向”,就是有執(zhí)著的回向!栋闳舨_密多經(jīng)》里講過,凡是有執(zhí)著的善根,就象有毒的食品。雖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時候,也許還會感覺味道鮮美可口,但當(dāng)毒發(fā)之時,就會痛苦異常。同樣,有執(zhí)著的、不是三輪體空的善根,雖然也會帶來一些臨時性的善報,但因為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終脫離輪回的痛苦,反而會引發(fā)眾多苦受。

      無毒的回向是指無執(zhí)著的回向、無緣的回向,也即在證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無毒的回向又分為兩種:一是真實的無毒回向,二是相似的無毒回向。所謂“真實的無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薩在無緣禪定中的回向,這是薄地凡夫所無法做到的。我們現(xiàn)在只能做相似的無毒回向,這種回向不是指以中觀的邏輯來抉擇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懺悔文》里所講的方法,真心誠意地進行觀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薩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這種回向,就是相似的無毒回向。

      很多經(jīng)書上說過,這雖然不是真實的無毒回向,卻可以代替無毒回向。例如,在放生過程中所造的善業(yè),該如何回向呢?我們應(yīng)一心一意地想:過去的佛、現(xiàn)在的佛、未來的佛如何回向他們的善業(yè),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業(yè),這就是無毒的回向。當(dāng)然,我們也可以念誦《普賢行愿品》,因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勝的回向。如果不會念或沒有時間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誦從“文殊師利勇猛智”至“為得普賢殊勝行”的八句兩個偈頌。龍樹菩薩說過:這八句兩偈是整個《普賢行愿品》的精華。所以,僅念這八句就等于念誦了全部的《普賢行愿品》。這種回向不但簡單易行,同時又是相似的、清凈的無毒回向。

      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如理回向。因為善業(yè)在沒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損壞。什么情況會毀壞善業(yè)呢?

      第一、發(fā)瞋恨心。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煩惱中最嚴(yán)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嚴(yán)重的瞋心,立即就可以毀壞一百個大劫所積累的善業(yè);

      第二、自詡功德。例如,某人在念了一億文殊心咒以后,故意在他人面前賣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夸夸其談地宣傳自己如何了不起,這樣也會毀壞自己的善業(yè);

      第三、于善生悔。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后,就生起后悔心:“我當(dāng)時的放生是在浪費錢財,是不應(yīng)該做的!毕襁@樣的后悔,就會立即毀壞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業(yè);

      第四、顛倒回向。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后,如果這樣回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夠成為一個很有實力的人,從而消滅我的怨敵某某人!边@就是顛倒回向。凡是以貪瞋癡為根本的回向,都叫顛倒回向。這樣回向以后,雖然有可能成熟其所發(fā)的惡愿,但在此果成熟以后,就再也不會產(chǎn)生其它的善報。

      如果我們不及時如法地回向,在以上這些情況下,即使再多、再殊勝的善根,都會被毀于一旦。在這些毀壞善業(yè)的因素當(dāng)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是瞋恨心,它能毀壞難以計數(shù)的善業(yè),對凡夫而言,是非?膳碌摹K,行善之后必須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之后,善業(yè)是否便不會被毀壞呢?如法的回向,特別是在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況下,善根是不會被毀壞的。這就像在計算機中保存文件一樣,在文檔保存好以后,通常是不會丟失的。

      此外,回向應(yīng)當(dāng)與發(fā)心相應(yīng)。我們的發(fā)心如果是為一切眾生而行善,最后也要為一切眾生而回向。前后不應(yīng)該是矛盾的,如果發(fā)的是菩提心,回向卻是為自己就不合理。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們既不能為這一世的圓滿——自己的健康、長壽、發(fā)財而回向;也不能為了獲得聲聞、緣覺的果位而回向;而是要為證得菩提、獲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這是最殊勝的回向。這樣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會窮盡,其善果雖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卻永無完結(jié)之時。因為善根已經(jīng)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證得菩提之前,它們是不會消失的。

      回向和發(fā)愿有何差別呢?在行善(如放生)時,造了善業(yè),以此善業(yè)為前提,于行善后所發(fā)之愿,即是回向。平時,不以所造善業(yè)為依托的發(fā)愿,即是普通的發(fā)愿。如看到佛像、佛塔時,于其前發(fā)愿“祝愿我生生世世……”,這就不是回向而是發(fā)愿。回向和發(fā)愿的差別在于有無行善,有無所回向的善業(yè)。

    在此,還有一些需要強調(diào)、值得注意的事項:

      第一、作為一位大乘修行人,無論在發(fā)愿或回向時,首先應(yīng)當(dāng)發(fā)誓:“祝愿我在從今乃至菩提間的生生世世中,即使為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也不傷害任何一個有情的性命,即使眾生的一根毫毛也決不損壞!碑(dāng)然,因為誓言一定要做到,如果這種發(fā)誓暫時無法完全做到的話,做為大乘佛子,最低限度也要這樣發(fā)誓:“祝愿我在從今乃至菩提間的生生世世中,即使為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也決不故意傷害眾生的生命!比绻B這一點都做不到,修學(xué)大乘佛法就無從談起。不僅如此,我們還應(yīng)當(dāng)讓自己盡早發(fā)起并實現(xiàn)前一種無上、偉大的誓愿,并將其作為目前的修行目標(biāo)與奮斗方向。

      第二、佛經(jīng)中記載:每當(dāng)我們回向時,無論所做善業(yè)是大、是小,決不能發(fā)“祝愿我依靠此善根,從而獲得轉(zhuǎn)輪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長壽……”等人天、聲聞乘之愿;而是應(yīng)該發(fā)愿:“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夠生生世世成為眾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眾生的人),成為度化眾生的人!边@樣專心致志地發(fā)愿回向,就是大乘菩薩的回向。

      有關(guān)回向的比喻,是一個人舍不得將食物獨自享用,而將它與眾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業(yè)是否也隨之而減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錢來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錢一樣。但是,善根卻不是這樣的,越是回向給眾生,善根就越增長;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減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點,是與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所以,千萬不要忘記回向。

      回向時,如果想簡單,就可以念誦《普賢行愿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廣繁,也可以選擇其他較長的回向文。如《入菩薩行論》的最后一品是回向品,其中的內(nèi)容都是大乘菩薩的回向,念誦這一品的頌詞也很殊勝。

      但值得注意的是,發(fā)愿文、回向文有無加持力,與其作者有極大關(guān)系。像我們這樣的凡夫能否寫回向文呢?如果自己發(fā)心清凈,此清凈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們寫的回向文本身卻沒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萬遍,也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薩,至少也應(yīng)該是加行道高層次的證悟者,只有他們的語言才會有加持力,平時我們也應(yīng)念誦這種回向發(fā)愿文。

    熱門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

    華人學(xué)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shù)問題聯(lián)絡(luò)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