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注

    凈土經(jīng)論 | 作者:網(wǎng)絡(luò) [投稿]

     往生論注

    無量壽經(jīng)優(yōu)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

      婆藪槃頭菩薩

      魏永寧寺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 譯論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門曇鸞 注解

      謹案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云:“菩薩求阿毗跋致,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難行道”者,謂于五濁之世,于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為難。此難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義意: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三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四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五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如斯等事,觸目皆是。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愿生凈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凈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

      此《無量壽經(jīng)優(yōu)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fēng)航者也。“無量壽”,是安樂凈土如來別號。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wèi)國,于大眾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jīng)體。后圣者婆藪槃頭菩薩,服膺如來大悲之教,傍經(jīng)作《愿生偈》,復(fù)造長行重釋。

      梵言“優(yōu)婆提舍”,此間無正名相譯。若舉一隅,可名為“論”。所以無正名譯者,以此間本無佛故。如此間書,就孔子而稱“經(jīng)”;余人制作,皆名為“子”;國史、國紀之徒,各別體例。然佛所說十二部經(jīng)中,有“論議經(jīng)”,名“優(yōu)婆提舍”。若復(fù)佛諸弟子佛經(jīng)教,與佛義相應(yīng)者,佛亦許名“優(yōu)婆提舍”,以入佛法相故。此間云“論”,直是論議而已,豈得正譯彼名耶?又如女人,于子稱“母”,于兄云“妹”,如是等事,皆隨義各別。若但以“女”名,泛談母、妹。乃不失女之大體,豈含尊卑之義乎?此所云“論”,亦復(fù)如是,是以仍存梵音,曰“優(yōu)婆提舍”。

      此《論》始終凡有二重:一是總說分,二是解義分?傉f分者,前五言偈盡是。解義分者,“論曰”以下長行盡是。所以為二重者,有二義:偈以頌經(jīng),為總攝故;論以釋偈,為解義故。

      “無量壽”者,言無量壽如來,壽命長遠不可思量也。“經(jīng)”者,常也。言安樂國土佛及菩薩清凈莊嚴功德、國土清凈莊嚴功德,能與眾生作大饒益,可常行于世,故名曰“經(jīng)”。“優(yōu)婆提舍”,是佛論議經(jīng)名。“愿”,是欲樂義。“生”者,天親菩薩愿生彼安樂凈土如來凈華中生,故曰“愿生”。“偈”,是句數(shù)義,以五言句略頌佛經(jīng),故名為“偈”。

      譯“婆藪”云“天”,譯“槃頭”言“親”。此人字“天親”,事在《付法藏經(jīng)》。“菩薩”者,若具存梵音,應(yīng)言“菩提薩埵”。“菩提”者,是佛道名。“薩埵”,或云眾生,或云勇健。求佛道眾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薩埵”。今但言“菩薩”,譯者略耳。“造”,亦作也。庶因人重法,故云“某造”。是故言:“《無量壽經(jīng)優(yōu)婆提舍愿生偈》,婆藪槃頭菩薩造”。

      解論名目竟。

      △偈中分為五念門,如下長行所釋。

      第一行四句偈,含有三念門:上三句是禮拜、贊嘆門,下一句是作愿門。

      第二行,論主自述:我依佛經(jīng)造論,與佛教相應(yīng),所服有宗。何故云此?為成“優(yōu)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三門,起下二門,所以次之說。

      從第三行,盡二十三行,是觀察門。

      末后一行,是回向門。

      分偈章門竟。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愿生安樂國。

      “世尊”者,諸佛通號。論智,則義無不達;語斷,則習(xí)氣無余。智、斷具足,能利世間,為世尊重,故曰“世尊”。此言意歸釋迦如來。何以得知?下句言“我依修多羅”。天親菩薩在釋迦如來像法之中。順釋迦如來經(jīng)教,所以愿生。愿生有宗,故知此言歸于釋迦。若謂此意遍告諸佛,亦復(fù)無嫌。夫菩薩歸佛,如孝子之歸父母,忠臣之歸君后。動靜非己,出沒必由。知恩報德,理宜先啟。又所愿不輕,若如來不加威神,將何以達?乞加神力,所以仰告。

      “我一心”者,天親菩薩自督之詞。言念無礙光如來,愿生安樂,心心相續(xù),無他想間雜。

      問曰:佛法無我,此中何以稱“我”?

      答曰:言“我”有三根本:一是邪見語,二是自大語,三是流布語。今言“我”者,天親菩薩自指之言。用流布語,非邪見、自大也。

      “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者,“歸命”,即是禮拜門;“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即是贊嘆門。

      何以知“歸命”是禮拜?龍樹菩薩造《阿彌陀如來贊》中,或言“稽首禮”,或言“我歸命”,或言“歸命禮”。此《論》長行中,亦言“修五念門”。五念門中,禮拜是一。天親菩薩既愿往生,豈容不禮?故知歸命即是禮拜。然禮拜但是恭敬,不必歸命。歸命必是禮拜。若以此推,歸命為重。偈申己心,宜言“歸命”。論解偈義,泛談“禮拜”。彼此相成,于義彌顯。

      何以知“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贊嘆門?下長行中言:“云何贊嘆門?謂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yīng)故。”依舍衛(wèi)國所說《無量壽經(jīng)》,佛解阿彌陀如來名號:“何故號阿彌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阿彌陀。又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問曰:若言無礙光如來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者。此間眾生,何以不蒙光照?光有所不照,豈非有礙耶?

      答曰:礙屬眾生,非光礙也。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見,非日光不周也。亦如密云洪霔(灌),而頑石不潤,非雨不洽(沾)也。

      若言一佛主領(lǐng)三千大千世界,是聲聞?wù)撝姓f。若言諸佛遍領(lǐng)十方無量無邊世界,是大乘論中說。天親菩薩今言“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即是依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贊嘆。故知此句是贊嘆門。

      “愿生安樂國”者,此一句是作愿門。天親菩薩歸命之意也。其“安樂”義,具在下觀察門中。

      問曰:大乘經(jīng)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親菩薩言“愿生”耶?

      答曰:說眾生無生如虛空,有二種:一者如凡夫所謂實眾生,如凡夫所見實生死,此所見事,畢竟無所有,如龜毛、如虛空。二者謂諸法因緣生故,即是不生,無所有如虛空。天親菩薩所愿生者,是因緣義。因緣義故,假名生,非如凡夫謂有實眾生、實生死也。

      問曰:依何義說往生?

      答曰:于此間假名人中,修五念門,前念與后念作因。穢土假名人、凈土假名人,不得決定一,不得決定異。前心、后心,亦復(fù)如是。何以故?若一則無因果,若異則非相續(xù)。是義《觀一異門論》中委曲釋。

      第一行三念門竟。

      △次成“優(yōu)婆提舍”名,又成上起下偈。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愿偈總持,與佛教相應(yīng)。

      此一行,云何成“優(yōu)婆提舍”名?云何成上三門、起下二門?

      偈言:“我依修多羅”,“與佛教相應(yīng)”。“修多羅”,是佛經(jīng)名。我論佛經(jīng)義,與經(jīng)相應(yīng)。以入佛法相故,得名“優(yōu)婆提舍”。名成竟。

      成上三門、起下二門:何所依、何故依、云何依。何所依者,依修多羅。何故依者,以如來即真實功德相故。云何依者,修五念門相應(yīng)故。成上起下竟。

      “修多羅”者,十二部經(jīng)中直說者名“修多羅”,謂《四阿含》、三藏等。三藏外大乘諸經(jīng),亦名“修多羅”。此中言“依修多羅”者,是三藏外大乘修多羅,非《阿含》等經(jīng)也。

      “真實功德相”者,有二種功德:一者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所謂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二者從菩薩智慧清凈業(yè)起莊嚴佛事,依法性入清凈相。是法不顛倒、不虛偽,名為真實功德。云何不顛倒?依法性、順二諦故。云何不虛偽?攝眾生入畢竟凈故。

      “說愿偈總持,與佛教相應(yīng)”者,“持”名不散不失,“總”名以少攝多,“偈”言五言句數(shù),“愿”名欲樂往生,“說”謂說諸偈論。總而言之,說所愿生偈,總持佛經(jīng),與佛教相應(yīng)。“相應(yīng)”者,譬如函蓋相稱也。

      △此已下,是第四觀察門。此門中分為二別:一者觀察器世間莊嚴成就,二者觀察眾生世間莊嚴成就。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此句已下,至“愿生彼阿彌陀佛國”,是觀器世間莊嚴成就。觀器世間中,復(fù)分為十七別,至文當(dāng)目。

      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為觀察莊嚴清凈功德成就。此清凈是總相。

      佛本所以起此莊嚴清凈功德者,見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zhuǎn)相,是無窮相。如蚇蠖(屈伸蟲)循環(huán),如蠶繭自縛。哀哉眾生,締(結(jié)不解)此三界,顛倒不凈。欲置眾生于不虛偽處,于不輪轉(zhuǎn)處,于不無窮處,得畢竟安樂大清凈處。是故起此清凈莊嚴功德也。“成就”者,言此清凈不可破壞,不可污染。非如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壞相也。

      “觀”者,觀察也。“彼”者,彼安樂國也。“世界相”者,彼安樂世界清凈相也。其相別在下。

      “勝過三界道”。“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此果,酬如此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為“道”。“三界”者,一是欲界,所謂六欲天、四天下人、畜生、餓鬼、地獄等是也;二是色界,所謂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天等是也;三是無色界,所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天等是也。此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轉(zhuǎn)之闇宅。雖復(fù)苦樂小殊,修短暫異,統(tǒng)而觀之,莫非有漏。倚伏相乘,循環(huán)無際;雜生觸受,四倒長拘;且因且果,虛偽相襲。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愿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yè)系長維,從此永斷。續(xù)括之權(quán),不待勸而彎弓。勞謙善讓,齊普賢而同德。勝過三界,抑是近言。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此二句,名莊嚴量功德成就。

      佛本所以起此莊嚴量功德者,見三界狹小,墮(敗城阜)陘(山絕坎)陪(重土,一曰滿)陼(如渚者,陼丘)。或?qū)m觀迫迮,或土田逼隘,或志求路促,或山河隔障,或國界分部。有如此等種種拘局事。是故菩薩興此莊嚴量功德愿:“愿我國土如虛空廣大無際。”

      “如虛空”者,言來生者雖眾,猶若無也。“廣大無際”者,成上“如虛空”義。何故如虛空?以廣大無際故。“成就”者,言十方眾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當(dāng)生,雖無量無邊,畢竟常如虛空,廣大無際,終無滿時。是故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問曰:如維摩方丈,苞容有余。何必國界無貲,乃稱廣大?

      答曰:所言廣大,非必以畦(五十畝)畹(三十畝)為喻。但言如空,亦何累方丈?又方丈之所苞容,在狹而廣。核論果報,豈若在廣而廣耶?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禪定故,則有色、無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寢大夢,莫知悕出。是故興大悲心:“愿我成佛,以無上正見道,起清凈土,出于三界。”

      “性”是“本”義,言此凈土隨順法性,不乖法本。事同《華嚴經(jīng)》寶王如來性起義。又言積習(xí)成性,指法藏菩薩集諸波羅蜜積習(xí)所成。亦言“性”者,是圣種性。序法藏菩薩于世自在王佛所,悟無生法忍,爾時位名圣種性。于是性中,發(fā)四十八大愿,修起此土,即曰安樂凈土。是彼因所得。果中說因,故名為“性”。又言“性”是必然義、不改義。如海性一味,眾流入者必為一味,海味不隨彼改也。又如人身性不凈故,種種妙好色香美味,入身皆為不凈。安樂凈土諸往生者,無不凈色,無不凈心,畢竟皆得清凈平等無為法身,以安樂國土清凈性成就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為正道者,平等是諸法體相,以諸法平等,故發(fā)心等;發(fā)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慈悲有三緣:一者眾生緣,是小悲;二者法緣,是中悲;三者無緣,是大悲。大悲即出世善也。安樂凈土,從此大悲生故,故謂此大悲為凈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凈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佛本所以起此莊嚴功德者,見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庭燎在宅,明不滿十仞。以是故起滿凈光明愿。如日月光輪,滿足自體。彼安樂凈土,雖復(fù)廣大無邊,清凈光明無不充塞。故曰:“凈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此二句,名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以泥土為宮飾,以木石為華觀;虻窠痃U玉,意愿不充。或營備百千,具受辛苦。以此故興大悲心:“愿我成佛,必使珍寶具足,嚴麗自然,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此莊嚴事,縱使毗首羯磨,工稱妙絕,積思竭想,豈能取圖?

      “性”者,“本”義也。能生既凈,所生焉得不凈。故經(jīng)言:“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是故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無垢光焰熾,明凈曜世間。

      此二句,名莊嚴妙色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優(yōu)劣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淪三有。是故興大悲心,起平等愿:“愿我國土光焰熾盛,第一無比。不如人天金色,能有奪者。”

      若為相奪?如明鏡在金邊則不現(xiàn)。今日時中金,比佛在時金則不現(xiàn)。佛在時金,比閻浮那金則不現(xiàn)。閻浮那金,比大海中轉(zhuǎn)輪王道中金沙則不現(xiàn)。轉(zhuǎn)輪王道中金沙,比金山則不現(xiàn)。金山,比須彌山金則不現(xiàn)。須彌山金,比三十三天瓔珞金則不現(xiàn)。三十三天瓔珞金,比焰摩天金則不現(xiàn)。焰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則不現(xiàn)。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則不現(xiàn);栽谔旖,比他化自在天金則不現(xiàn)。他化自在天金,比安樂國中光明則不現(xiàn)。

      所以者何?彼土金光,從絕垢業(yè)生故,清凈無不成就故。安樂凈土,是無生忍菩薩凈業(yè)所起,阿彌陀如來法王所領(lǐng),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故。是故言:“無垢光焰熾,明凈曜世間。”“曜世間”者,曜二種世間也。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fù)印?/strong>】

      此四句,名莊嚴觸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雖寶重金玉,不得為衣服。珍玩明鏡,無議于敷具。斯緣悅于目,不便于身也。身眼二情,豈弗矛盾乎?是故愿言:“使我國土,人天六情,和于水乳,卒去楚越之勞。”所以七寶柔軟,悅目便身。

      “迦旃鄰?fù)?rdquo;者,天竺柔軟草名也,觸之者能生樂受,故以為喻。注者言:此間土、石、草、木,各有定體。譯者何緣目彼寶為草耶?當(dāng)以其葻(草得風(fēng)貌)茸【艸/榮】(草旋貌)【艸/眇】(細草曰【艸/眇】),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參譯,當(dāng)別有途。

      “生勝樂”者,觸迦旃鄰?fù)樱局鴺;觸彼軟寶,生法喜樂。二事相懸,非勝如何?是故言:“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fù)印?rdquo;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fēng)動華葉,交錯光亂轉(zhuǎn)。

      此四句,名莊嚴水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愿?見有國土,或澐溺(江水大波,謂之澐溺)洪濤(大海波),滓沫驚人。或凝凘(流冰)【冫+夾】【冫+枼】(凍相著),蹙(迫)枷懷忒(失常)。向無安悅之情,背有恐值之慮。菩薩見此,興大悲心:“愿我成佛,所有流泉池沼,與宮殿相稱。種種寶華,布為水飾。微風(fēng)徐扇,映發(fā)有序。開神悅體,無一不可。”是故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fēng)動華葉,交錯光亂轉(zhuǎn)。”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此四句,名莊嚴地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嶕(高貌)峣峻嶺,枯木橫岑。岝峉(山不齊貌)陘(深山谷,亦山陗貌)嶙(深無崖),莦(惡草貌)茅(道多草不可行)盈壑。茫茫滄海,為絕目之川。葻葻廣澤,為無蹤之所。菩薩見此,興大悲愿:“愿我國土,地平如掌。宮殿、樓閣,鏡納十方。的無所屬,亦非不屬。寶樹、寶欄,互為映飾。”是故言:“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luò),羅網(wǎng)遍虛空,種種鈴發(fā)響,宣吐妙法音。

      此四句,名莊嚴虛空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煙云塵霧,蔽障太虛。震烈【雨/替】(雨聲)霍(大雨),從上而墮。不祥災(zāi)(天火)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陰氣),每自空來。憂慮百端,為之毛豎。菩薩見此,興大悲心:“愿我國土,寶網(wǎng)交絡(luò),羅遍虛空。鈴鐸宮商,鳴宣道法。視之無厭,懷道見德。”是故言:“無量寶交絡(luò),羅網(wǎng)遍虛空,種種鈴發(fā)響,宣吐妙法音。”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莊嚴雨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興此莊嚴?見有國土,欲以服飾布地,延請所尊;蛴韵闳A、名寶,用表恭敬。而業(yè)貧感薄,是事不果。是故興大悲愿:“愿我國土,常雨此物,滿眾生意。”

      何故以雨為言?恐取著云:“若常雨華、衣,亦應(yīng)填塞虛空,何緣不妨?”是故以雨為喻。雨適時則無洪滔之患。安樂報豈有累情之物乎?經(jīng)言:日夜六時,雨寶衣,雨寶華。寶質(zhì)柔軟。履踐其上,則下四寸。隨舉足時,還復(fù)如故。用訖入寶地,如水入坎。是故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佛慧明凈日,除世癡闇冥。

      此二句,名莊嚴光明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興此莊嚴?見有國土,雖復(fù)頂背日光,而為愚癡所闇。是故愿言:“使我國土所有光明,能除癡闇,入佛智慧,不為無記之事。”

      亦云安樂國土光明,從如來智慧報起,故能除世闇冥。經(jīng)言:“或有佛土,以光明為佛事。”即是此也。故言:“佛慧明凈日,除世癡闇冥。”

    廣大佛友閱讀文章時如發(fā)現(xiàn)錯別字或者其他語法錯誤,歡迎指正,以利弘法,你們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最好動力。反饋|投稿
    熱文推薦
    精華文章
    熱門推薦
    網(wǎng)站推薦
    最新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

    華人學(xué)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shù)問題聯(lián)絡(luò)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