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有“花香”一篇,說到:庭院中百合花開,白天雖然也能聞到花香,但香味微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香氣才特別濃厚。
這并不是我們的嗅覺白天遲鈍、深夜敏銳,而是因為白天喧動、境界紛雜,眼睛要觀察事物,耳朵要辨聽聲音,致使嗅覺受耳目影響而無法專注。莊子說:“意念不分散,才能使精神專注歸一。”確實如此!
蓮池大師借“花香”是來說明,無論學什么、做什么,只有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才能有高質量、高效率。
大師又說:書法家米芾認為學書法須對書法專一,再無其他特別愛好,才能成就。而我聽說古時候善于彈琴的人也講,學彈琴只練二三支曲子,才得進入奇妙境界。
這些話雖然很普通,但可以說明大道理!斗疬z教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所以三心二意,勢必一事無成;若能一心一意,三昧才能快速達到,參禪念佛的人不可不知。
佛陀教導我們很多方法,大家耳熟能詳的是“持名念佛”。
做功夫的時候,憨山大師這樣念:提起一聲阿彌陀佛,歷歷分明,心中不斷,如線貫珠。又如箭筈(指箭的末端。筈,即箭發(fā)射時搭在弓弦上的部分),相拄中間無一毫空隙處。大師說:如此著力靠定,于一切處,不被境緣牽引打失掉。
日用動靜,不雜不亂,夢寐一如。念到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便是超生凈土之時也。若但口說念佛,心地不凈,妄想不除,只道念佛不靈驗,如此縱到三生六十劫,亦無出頭的分。
“入出息念”也是“制心一處”的有效方法!洞竽钐幗洝酚涊d,比丘前往林野、樹下,或前往空閑處,結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置念于面前。
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入息短時,了知我入息短。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如此訓練制心一處。
“正念正知”是日常生活中訓練“制心一處”的良方。諸多經典中,佛教導弟子: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知身所行,如是知。
若來若去,左右視瞻,屈伸俯仰,大小便利,睡眠覺悟,若坐若立,若有所說,若復寂然,如是一切,常爾一心,是為一心。
出家人訓練“制心一處”、專注一境,是為了培養(yǎng)定力。憑借定力,觀照身心內外當下生起的境界相,能夠如實知見世間諸法之真實相,生起甚深般若,照見“五蘊皆空”,了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以此逐漸改變凡夫眾生看待世界的態(tài)度,形成全新的認知模式,最終徹底斷除煩惱,解脫一切苦厄。
世間人訓練“制心一處”,其利益也顯而易見,F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面對激烈競爭,心理承受能力逐漸減弱,身心容易疲憊,甚至出現諸多心理疾病,如神經衰弱、焦慮癥、恐怖癥、抑郁癥等。
“念佛”、“觀呼吸”以及“正念正知”等訓練方法,能夠令心專注一境,進入平靜安詳的狀態(tài),釋放內在壓力,促進身心健康。
另外,長期處于忙碌緊張狀態(tài),也容易導致記憶力下降、創(chuàng)造力匱乏,以及注意力渙散等。練習“制心一處”,會有顯著的安神靜心效果。它能令人放空身心,提升專注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淡定的智慧,從而提高生活、工作和學習質量?芍^:
一句彌陀常練習,口念耳聽心里憶。
萬念歸于一佛念,凈心爆發(fā)智慧力!
《安士全書》是“善世第一奇書”,超古超今,誠為傳家至寶。全書共分四部,包括戒殺之書《萬善先資》;戒淫之書《欲海回狂》;《陰騭文廣義》;《西歸直指》。前三種書,雖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段鳉w直指》雖教人了生死,而又須力行世善。誠可謂現居士身
每個人晚上睡覺時,從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著,中間起碼有5到10分鐘的時間。而對普通人來說,這幾分鐘,基本是在妄想與昏沉當中度過。這樣帶著妄想睡覺就容易做夢,引起睡眠質量越來越差。而學佛的人,懂得珍惜時間,把握當下。
弟子眾等,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于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凈土。又以業(yè)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凈德難成。今于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
我住在烏敏島時,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準養(yǎng)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丟給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處理,于是把門鎖上后就離開。隔天,當我把門打開時,它很快的從里面沖出來。我忽然間想起自己把它鎖在屋內,之后四處查看,卻發(fā)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里不要亂說,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后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說佛教有崇拜的話,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創(chuàng)期,佛教沒有佛菩薩像,僅雕刻蓮花、輪寶等作為佛法的象征。佛陀圓寂前曾經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為最高。但是佛弟子們從內心尊重他的人格,
現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總是吵架,就是因為過去生中造了太多惡口的業(yè)所招感的。對于惡語傷人這種惡業(yè),有的人會拿直爽來做擋箭牌,還有的人會說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說“我這個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說什么”,這些其實都是借口。
吸煙,我們是不允許吸的,好像僧人戒律當中沒有規(guī)定,但是有沒有相應的呢,比如我們這種五辛,吃肉吃五辛,這些擾亂心性,斷大悲種性,我們修學菩提道,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薩戒里規(guī)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許。辛辣的東西增長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東西,
世尊在《觀經》第九觀跟我們開示: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講“八萬四千相好”,這是就大乘而言。講“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這是就小乘而言。事實上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佛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這是“修因感果”,還是不離開“
這沒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這是我們妄念的產物,實際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白天的清醒仍然還是在夢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夢,在本質上并沒有區(qū)別。但往往睡眠的時候,我們的第六意識處在一種休息狀態(tài),然而我們深層意識、獨頭意識還在起作用。所以我們如果透過念
雜念是病,佛號是藥。我們無始劫來,被無數妄念所纏繞,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將雜念剿滅,這得經過一個刻苦精修的過程,方能太平。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問:輪回是看不見的,應如何理解呢?濟群法師答:輪回,其實是內心迷惑的顯現,根源就在我們的心。換言之,在我們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眾生的心理特質,當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現出流轉輪回的種種狀態(tài)
修習依止法,能為學人帶來哪些殊勝利益呢?《道次第》總結為九點。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識,能使我們迅速接近佛果。
現實中,不少佛子對“解脫”一詞心存偏見,似乎這就是“自了”的代名詞。當我們說到解脫時,許多人會覺得這個目標似有小乘之嫌。因為我們是以大乘自居,以菩薩學人自居,理應以利益一切眾生為己任,而不僅僅是追求個人解脫。
佛,就是覺者,意味著生命的徹底覺醒。反過來說,眾生就是迷者,是處在顛倒迷惑的狀態(tài)。但我們不必氣餒,因為佛陀已經告訴我們轉迷成悟的方法。佛陀出現在這個世間的最大貢獻,就是發(fā)現每個眾生都具有覺悟的潛質,具有自救的能力。
禪修所做的,就是幫助我們培養(yǎng)正念,把心帶回到當下。這樣,我們才能從情緒和妄想的纏縛中脫身而出。如何才能把心帶回當下?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戒定慧,又稱三無漏學,也就是三種導向智慧的途徑。其中,又以戒為基礎,所謂由戒生定,由定發(fā)慧。
佛法以緣起看世界。這就告訴我們,每種想法和情緒既非無中生有,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特定因緣和觀念引導下形成的。錯誤的觀念,正是負面情緒產生的土壤。
所謂無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內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頭是什么時候生起,又是什么時候占據我們的心。
很多人都在說,今天是一個浮躁的時代。這種浮躁表現在哪里?不在別處,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在我們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
《楞嚴經》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謂一切圣賢,能轉萬物,不被萬物所轉,隨心自在,處處真如。我輩凡夫,因為妄想所障,所以被萬物所轉,好似墻頭上的草,東風吹來向西倒,西風吹來向東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阿彌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學習鼓勵的時候。我們學習《凈行品》文殊菩薩的教言“善用其心”,就是要懂得善自護念和護念他人。
叢林里,其中一棵樹長得比其他同類來得高大,就可以說這棵樹“出類拔萃”;山岳在群山中顯得高峻特出,這也算是“出類拔萃”。人群里,才華出眾,優(yōu)點很多,不同于一般的人,也是“出類拔萃”。
說到吃飯,有人為飽腹而食,有人為美味而食,修行人則是為維系色身、借假修真而食。
修習止觀,在住處條件講,須住在較寂靜的地方。最初修習止觀的人沒有一個寂靜住處,從無始以來本自散亂的心就很難調柔靜定。
我們吃飯時也要檢查自己的心態(tài):是帶著貪心在吃?還是帶著嗔恨心在吃。吃飯原始的目的只是為了生存,為了我們的色身得以維持。
現在的社會,尤其令人感受到這種身心不調和的狀況。因為身、心不得調和,所以造成社會不調和,這都是惡性循環(huán)的病態(tài)。
《楞伽經》上說:“大乘諸度門,諸佛心第一”。也就是說,在所有的法門當中,在十方諸佛所說的法要當中,都強調如何調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當中這是第一位的。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凈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啟發(fā)出來,則;酃麍鬅o量!佛陀在人間,無非是要教導眾生自覺有與他同等的這分智慧,也要教導眾生與佛有同樣的自性,都能進修慈悲與智慧。
我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在一種強大力量的推動下,在生活的軌道里轉開了:上學、考試、升學。就業(yè)、婚配、生兒育女,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沒有喘息的機會,總是要你往前走,總是要選擇,或者這樣或者那樣。
未來在哪里?我們稀里糊涂地來到這個世界,稀里糊涂地過了一生,最后稀里糊涂地離開——這就是多數人的現實。我們不知道,一旦錯失今生,接著又是長劫輪回,很難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學佛,就是幫助我們把握這一難得易失的寶貴人身,通過對自身的認識,來改造它,升華它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