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

    佛教基礎 | 作者: [投稿]

      【三德】 [出金光明經玄義] 法身般若解脫是為三。常樂我凈是為德。(常即不遷不變。樂即安隱寂滅。我即自在無礙。凈即離垢無染。佛以此四者為德也。)一法身德法即軌法。謂諸佛由軌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諸佛不增。在眾生不減。眾生迷之而成顛倒。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雖殊。體性恒一。具足常樂我凈。是名法身德。二般若德梵語般若。華言智慧。謂佛究竟始覺之智。而能覺了諸法。不生不嚴滅。清凈無相。平等無二。不增不減。具足常樂我凈。是名般若德。三解脫德不系名解。自在名脫。謂佛永離一切業(yè)累之縛。得大自在。具足常樂我凈。是名解脫德。

      【三德】 出華嚴經疏 一恩德謂如來乘大愿力。救護眾生。猶如赤子。是為恩德。二斷德斷德亦名解脫。謂如來斷除一切煩惱惑業(yè)。凈盡無余。是為斷德。三智德智即智慧。謂如來以平等智慧。照了一切諸法。圓融無礙。是為智德。

    中文名:三德出處:華嚴經疏
    外文名:the 3 virtues 包含內容:恩德,斷德,智德

    三種品德

      三德[三種品德]

     、佟稌ず榉丁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凇史記·中庸》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邸吨芏Y·地官·師氏》

      “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

    梵語

      【三德(梵語trigun!a)】

      (一)指涅盤果體所具足的眾德

      即(1)法身︰指轉迷界眾生的苦果所得的果體。(2)般若︰指離情鑒照之用。(3)解脫︰系指離一切系縛。出自南本《大涅盤經》卷二〈哀嘆品〉!洞蟪肆x章》卷十八云(大正44·820c)︰

      ‘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中略)言解脫者,自體無累名為解脫,又免羈縛亦曰解脫。(中略)言般若者,此翻名慧,智能鑒照故名為慧!

      三德之相狀開合不定,法身有唯一法身、真應二身、法報應三身等。般若有唯一如實慧、真實方便二智、清凈一切無礙三智等。解脫有唯一解脫門、有為無為二解脫、心慧無為三解脫等。所以立此三德者,(1)對煩惱、業(yè)因、苦報等三障故;(2)對福、智、報三因故。《大乘義章》卷十八謂(大正44·820b)︰

      ‘翻對煩惱宣說波若,波若慧明能除煩惱闇惑法故。翻對業(yè)因宣說解脫,業(yè)能羈縛,解脫無果能斷絕故。翻對苦報宣說法身,法身清凈離苦報故。(中略)因中之智至果滿足名為般若,因中之福至果滿足說為解脫,因中之報至果滿足名為法身。’

      又,天臺宗在《金光明玄義》卷上以之為十種三法之一,并釋其名云(大正39·3a)︰

      ‘法者法名可軌,諸佛軌之而得成佛,故經言︰諸佛所師所謂法也。身者聚也,一法具一切法,無有缺減,故名為身。經言︰我身即是一切眾生真善知識,當知身者聚也;般若者,覺了諸法集散非集非散,即是覺了三諦之法;解脫者,于諸法無染無住,名為解脫。是名為三。云何為德?一一法皆具常樂我凈,名之為德!

      即法體融即,一法攝一切法為法身;離情明照理體為般若;應物而自在度眾生為解脫!洞蟀隳P經疏》卷六謂(大正38·69b)︰

      ‘舊伊可譬昔教三德,法身本有般若修成,入無余已方是解脫,無復身智,如豎點水縱而相離。又約身約智分得有余解脫,橫一時有,三法各異,如橫列火,各不相關。新伊字者,譬今教三德,法身即照亦即自在,名一為三,三無別體,故是不橫,非前非后,故是非縱。一即三如大點,三即一如細畫,而三而一,而一而三,不可一三說,不可一三思,故名不可思議。’

      然圓教三德非唯非縱非橫,非三非一,相互間無礙融通,更類通真性、觀照、資成三軌,乃至惑、業(yè)、苦三道。三德即三軌,乃至即三道,畢竟為同體異名,悉皆三千三諦妙法,法法融通無礙。

      (二)指智德、斷德、恩德

      即佛果功德的三分。出自《佛性論》卷二。即佛果滿足一切諸智、照了一切諸法,有無礙自在之德,名為智德。斷除一切染污無知、不染污無知無所余,有二乘所斷不及之德,名為斷德。依利他攝化的誓愿,而有救護眾生究竟解脫之德,名為恩德!度A嚴經疏》卷八謂(大正35·562a)︰

      ‘修極有三︰(一)大悲極,入佛神通境。入佛神通境,但為益生,故此成恩德。(二)大智極,入佛力境。如來力境,悲智超絕無能及,故成佛智德。(三)自在極,入如來解脫門,盡一切障,心境自在,成佛斷德!

      若將三德與自利利他、自行化他、自覺覺他相擬配,則智斷二德是自利、自行、自覺,而恩德是利他、化他、覺他。亦即三德齊全,則能得二利圓滿、覺行窮滿之佛果。

      (三)指薩埵

     。╯attva,純質)、剌阇(rajas,激質)、答摩(tamas,翳質)等三者︰系數論外道所立,為現(xiàn)象的構成要素。出自《金七十論》卷上。即二十五諦的第一自性冥諦中具此三德,從自性諦所生的后二十三諦亦能具此三德。但是神我諦不具此三德!督鹌呤摗肪砩现^(大正54·1247c)︰‘喜為薩埵體,羅阇憂為體,闇癡多磨體,是現(xiàn)三體相。照造縛為事者,是三德何所作?初能作光照,次能作生起,后能作系縛,是三德家事!撜摳晕迨抡f明三德之相互關系,即︰

      (1)三德相伏︰若喜樂增多,則能伏憂與癡闇;若憂惱增多,則能伏喜樂與癡;若闇癡增多,則能伏憂與喜樂。譬如日光盛,則星月明不現(xiàn)。

      (2)三德相依︰三德相依能作一切事,如同三杖相依則能持物。

      (3)三德相生︰有時喜能生憂與癡,有時憂惱能生喜與癡,有時癡能生憂與喜。譬如三人相依同造一事,三德相依共造生死。

      (4)三德相并︰如喜有時與憂并,有時與闇并;憂有時與喜并,有時與闇并;癡亦如是,有時與喜并,有時與憂并。

      (5)三德互起︰三德互作自事及他事。如喜德作喜樂,名作自事,若作憂癡是名作他事,譬如王家有美女,良人及一族為之喜樂是作自事;然同族有丑女,為之憂惱,心轉癡闇是作他事。如是,憂德、闇德亦作自他事。

      以上三德或相順,或相違,而生大諦、慢諦等諸諦,更生天上、人間、禽獸三種世間,迷悟升沉無窮連續(xù)。此三德今或有譯作喜、憂、闇,或譯作勇、塵、闇,或約三世界而譯為樂、苦、舍,或約色法譯作黃、赤、黑,或染、粗、黑,或就心法譯作貪、嗔、癡等。

    熱門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

    華人學佛網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問題聯(lián)絡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