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門論講義 19

    濟群法師 | 作者:濟群法師 [投稿]

      昨天講到隨煩惱。隨煩惱分為小隨、中隨、大隨。

      小的煩惱有十種,昨天講到第四種,今天講五種:誑。

      誑,是一種欺騙的心理。

      “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xiàn)有德。詭詐為性。能障不誑邪命為業(yè)。”

      誑作為一種欺騙的心理,這種心理的產(chǎn)生是有它的因緣,因緣是什么呢?就是“為護利譽”,為了得到名和利,為了獲得更好的名聲、更多的利益,然后把自己裝扮成很有道德的行為、樣子,這叫“矯現(xiàn)有德”。“詭詐為性”,欺騙別人,沒有修行,說有修行;沒有神通,說有神通。詭詐這種欺騙心理的產(chǎn)生,它的前提就是貪著利養(yǎng),前提是貪;或者也有可能是愚癡。在更多的時候,可能是一種貪,對名的貪或?qū)呢。為了獲得更好的名聲,為了獲得更多的利養(yǎng),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一種欺騙的心理,從欺騙的心理乃至?xí)霈F(xiàn)欺騙的行為。

      當(dāng)然,人能夠產(chǎn)生這種欺騙的心理,就是這個人本身就有潛在的欺騙的心理習(xí)慣。如果沒有這種潛在的欺騙心理習(xí)慣,他可能就不會有欺騙的行為。所以,每一種心理的產(chǎn)生,都有潛在的心理因素。因為具備了這種潛在的心理因素之后,再加上貪心,貪名、貪利。因為這種貪名、貪利,為了獲得更多的名和利,才能引發(fā)這種潛在的欺騙的行為。

      這種欺騙性的心理會障礙我們的不欺騙的心理,也就是會障礙真實的、如實的心理,甚至進而會引發(fā)“邪命為業(yè)”,邪命即不正不的謀生手段。在八正道里,就有關(guān)于正命,從正見、正語、正業(yè)、正命……正命是一種正確的、健康的謀生之道。反過來說,邪命就是非法的謀生之道,比如《大智度論》里講到四種邪命:巴結(jié)權(quán)貴、花言巧語、看相算命、算卦等等,出家人如果從事這些職業(yè),都是屬于邪命的范疇。所以,遺教經(jīng)開篇就是,不可“占相吉兇,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shù)算計,皆所不應(yīng)。”都是不可以有的。當(dāng)然,如果說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度化眾生的方便,可能情況就會有所不同,如果把它作為一個為了個人的名和利,為了利養(yǎng),那這就是嚴(yán)重的邪命。如果為了度化眾生,那就另當(dāng)別論。邪命,像這些占相吉兇,從聲聞戒的角度,那當(dāng)然就是非法的。

      認識到誑的這種為了自己獲得利養(yǎng)而欺騙的心理,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心理的過患。當(dāng)我們產(chǎn)生這種心理的時候,其實就意味著強化貪的心理,會增加貪的心理,因為貪的心理會引發(fā)邪命的行為,這種邪命的行為當(dāng)下就是在造不善的業(yè),對我們的修行就是一種障礙。所以,我們要意識到誑的過患和不誑的功德。

      怎么樣對治誑的心理?一方面要具足因果正見,要了知善惡因果報應(yīng)。第二,要少欲知足,不要去貪著利養(yǎng)。第三,要嚴(yán)格地持戒,過一種正命的生活。正命可以對治邪命。

      誑是在種虛妄之因,佛法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幫助我們成就如實的智慧。這是佛法修行的重要的特色。所以,為什么不妄語?妄語就是在種虛妄之因,而佛法的整個修行都是在幫助我們通過聞思經(jīng)教樹立正見。樹立正見的意義就是在成就如實的智慧,通過如實智慧的成就改變我們這種虛妄的生命現(xiàn)象,虛妄分別的生命,成就如實的智慧。而誑的心理恰恰就在于增加我們生命這種虛妄的因。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

      接下來講下一個心所:諂。

      “諂者。謂罔他故。矯設(shè)異儀諂曲為性。能障不諂教誨為業(yè)。”

      諂,是奉承、巴結(jié)的心理。你要奉承別人,或是巴結(jié)什么。當(dāng)然一般來說,奉承、巴結(jié)的產(chǎn)生也是有心理背景的,可能是一種貪的表現(xiàn)。因為一個人奉承、巴結(jié)別人,可能是有所求;還有的時候,是因為愚癡的表現(xiàn)。所以,奉承和巴結(jié)也是一種煩惱的心理。

      我們看看定義:

      “謂罔他故。”為了欺騙、討好別人,就表現(xiàn)出一種非常謙恭、非常恭順的樣子。這種謙恭是不是真的謙恭呢?并不是的。是假裝很謙恭的樣子,并不是真的,是詐現(xiàn)恭順,是假裝很謙恭的樣子,假裝順從別人的意思。他的心不是一種正直的心,而是一種彎彎曲曲的心,是為了討好對方,為了取得對方的好感。

      這樣的一種心理的產(chǎn)生或者建立在貪的基礎(chǔ)上,或者建立在嗔的基礎(chǔ)(愚癡?)為什么要取順對方?為什么對對方表現(xiàn)出很恭敬,主要是因為有貪心在里面,比如說希望對方給自己什么好處,或者對自己有好感,或者給自己什么利益,或者給自己什么地位?這樣的諂的心理是建立在貪的心理基礎(chǔ)上,或者是建立在愚癡的心理的基礎(chǔ)上。

      主要還是二個東西,一個是我執(zhí),一個是貪。任何一種煩惱的生起,我執(zhí)都是根本,如果你沒有我執(zhí),你的煩惱將會沒有依托的基礎(chǔ)。貪還是為了“我”,如果沒有“我”,你為什么而貪呢?然后,是貪。

      當(dāng)然任何一種心理的產(chǎn)生還有一種重要的基礎(chǔ),比如,諂曲心理的產(chǎn)生,也就是巴結(jié)、奉承,一個人為什么會巴結(jié)、奉承別人?首先他要有這種巴結(jié)、奉承的潛在的心理基礎(chǔ)。這就是種子,你要沒有潛在的心理基礎(chǔ),你就不會做出這種事。這個心理基礎(chǔ)很重要。任何一種心理的產(chǎn)生,你都具備這種潛在的心理因素,你有這種習(xí)慣,所以,你才會去這樣去。所以,我們這個世間上的每一個人,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貪、嗔、癡、嫉妒、憤怒……各種各樣的心理,但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在某一方面的心理,有特別的增盛。也就是每個人在生命的延續(xù)的過程中,對心理的培養(yǎng)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張揚的某一種心理,有的人是張揚的是另外一種心。所以,有的人有巴結(jié)、奉承的心,有的人根本就是力量很弱,甚至是沒有的。那也有的人力量很強。每一個人他的心理,也都是他的生命延續(xù)過程中“修行”修起來的。這里的修行是加了引號的,也即是他通過長期不斷地薰習(xí)形成的,再加上我執(zhí),再加上貪,所以,他才會形成這種巴結(jié)的心理。

      這種巴結(jié)、奉承的心理會障礙不諂的心理,同時,也“能障不諂教誨為業(yè)”,其實一個人奉承別人,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恭敬。如果形成一種奉承的習(xí)慣,反而會障礙對別人的真誠和恭敬,慢慢就會養(yǎng)成一種不真誠,就不會對別人形成真誠的習(xí)慣,就會被破壞掉了。所以,說能夠障礙“能障不諂教誨為業(yè)”,能夠障礙正直、恭敬,反而被障礙,同時,能障礙不諂曲,能夠障礙不教誨。因為你表現(xiàn)得謙恭,把自己的缺點遮蔽起來了,人家看不到你的缺點了,就影響別人對你的教化。

      我們要認識諂的過患,要不斷地思惟諂對我們的生命有哪些過患,同時要思惟不諂對我們的生命具有哪一些功德。當(dāng)我們作這樣的思惟之后,就要來對治這種心理。要養(yǎng)成不諂,養(yǎng)成正直這樣的真實的性格。

      下面講:憍。

      “矯者。于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障不憍染依為業(yè)。”

      矯,和慢是在一起的。慢是在和別人攀比的過程中,覺得別人不如我。矯,單純就是自己這一方面,是建立在自己的某一種長處的基礎(chǔ)上。比如搞藝術(shù)的人或是有某一種特殊能力的人,往往他的矯的心就特別重。因為他染著于自己的長處,對自己的長處產(chǎn)生深深的執(zhí)著,就會形成自己高高在上的心理。

      “于自盛事深生染著”,即對自己的長處,產(chǎn)生矯的心理,自己都是有資本的,都是有一定的長處,如果沒有長處就不容易產(chǎn)生矯的心理。所以,我們看這些藝術(shù)家等人就比較容易產(chǎn)生矯慢的心理。“醉傲為性”,傲,即傲慢,“能障不憍染依為業(yè)。”能夠障礙不驕。

      驕傲的心理產(chǎn)生還是以我執(zhí)為前提。其實,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在這個基礎(chǔ)上就很容易生起驕傲的心理。這種矯的過患是導(dǎo)致自己有恃無恐,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同時會生長長不善的行為。

      關(guān)于矯的對治,就是要思惟矯的過患和無矯的功德。一個人要是矯就不容易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因為驕傲也還是建立在我執(zhí)的基礎(chǔ)上,所以,要對治驕傲的心理,還是要修因緣觀。即我們所有的長處,其實都是一種因緣法,沒有我,也沒有我所。其實我們所有的長處事實上都是代表著我們心念的積累,一種能力也就是一種念頭。念頭也是因緣法,在因緣法里,沒有我,也沒有我所。如果經(jīng)常觀察沒有我、也沒有我所,看每一個眾生,看世界的一切,都是因緣法,都是沒有我、沒有我所的,這樣就能平等地看待一切。

      接下來講的是:害。

      “害者。于諸有情心無慈悲。損惱為性。能障不害逼惱為業(yè)。”

      害,就是損害眾生的心理。損害眾生的心理也是屬于嗔恨心的表現(xiàn)。

      損害心理的產(chǎn)生也有幾個前提:

      第一個還是我執(zhí)。我們?yōu)槭裁磿䲟p害眾生?往往就是我們覺得被別人傷害了,這個時候就會生起嗔恨心,也想著去傷害他人。所以,我執(zhí)這還是一個前提。

      第二個是逆緣,就是你看了不順眼、不喜歡的境界,這是你生起損害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如果你喜歡境界,一般來說你是不會去損害他的。這是嗔恨生起的重要條件。

      還有,缺乏悲憫心。

      以上都是產(chǎn)生損害的前提。如果一個人沒有嗔恨心,別人怎么能傷害你?你也不會生起損害他人的心理。我們要有損害眾生的心理?當(dāng)然前提就是有嗔恨心。同時我們也有具備有損害別人的這種潛在的心理習(xí)慣,當(dāng)別人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就生起:我要損害他,要報復(fù)他——這樣的心理習(xí)慣。真正使我們要損害他人的行為,是我們這種要損害眾生的心理習(xí)慣在產(chǎn)生作用。所以,這種損害的心理的潛在勢力,是我們生起損害心的根本。當(dāng)然,有的人這種心理很強,有的人這種心理很弱,每個人不太一樣。

      這種損害的心理,會產(chǎn)生二種過患。第一種,障礙慈悲心。第二種,會造不善業(yè)。

      如何對治這種損害的心理呢?那就是要修因緣觀,了知一切沒有我、沒有我所,在認識上先要修這種因緣觀。然后,要修忍辱、修慈悲。修忍辱,別人傷害你的時候,要有忍辱的修養(yǎng),不要以嗔報嗔、以打報打。如果具備了慈悲心,慈是予樂,悲是拔苦。如果只想著給予眾生慈悲,就不會去損害眾生。所以,如果要對治損害的心理,我們就要有忍辱的修養(yǎng),我們要具備有慈悲的心,我們就不會有損害眾生的心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沒有忍辱的修養(yǎng),沒有慈悲的心腸,當(dāng)面對逆緣的時候,我們就會生起損害的心理,嗔恨心就會發(fā)出來,就是前面講的嗔恨心的幾個步驟:憤怒、怨恨,然后很惱熱,進一步就會去傷害別人。這是平常人嗔恨心所表現(xiàn)的過程。當(dāng)我們傷害別人的時候,事實上當(dāng)下就在傷害我們自己。我們要損害別人的時候,首先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就會受到傷害。所以,對害的心理,要對治,每一種不善的心理,我們都要去對治。如果我們不能夠意識到它的過患,我們沒有能夠用智慧去觀照它,我們不知道它對我們的生命將會構(gòu)成多大的過患,如果不通過禪修去對治它,那么,這些心理將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過患。我們生命真正制造痛苦、傷害的,就是這些煩惱的心所、不善的心所。這對我們生命的影響是巨大的。

      接下來講:嫉。

      “言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戚為業(yè)。”

      嫉,其實就是嫉妒的心理,這種心理的產(chǎn)生,它的產(chǎn)生的前提,就是“殉自名利”,就是一個人把名和利看得太重了。重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不愿意看到別人在事業(yè)上、在生活中取得一些輝煌的成就,還是能力強,還是長得漂亮——凡是別人的好處你看了都不喜歡。你覺得:這些好處,只能我有,別人不能有。那么這種情況下就會產(chǎn)生嫉妒的心理。

      那么,嫉妒的心理的產(chǎn)生,其實還是有幾個條件:

      第一個是我執(zhí)。一個沒有我執(zhí)的人,是不會產(chǎn)生嫉妒心的,沒有我執(zhí),胸懷就會更開放,更包容,也就會有隨喜的心理。如果我執(zhí)太強的人,就不容易有隨喜的心理。所以,跟嫉妒相反的心理,就是隨喜!普賢行愿品》中也講過隨喜。隨喜可以對治嫉妒,反過來說,一個人要是有嫉妒的心理,他就不會有隨喜的心理。你看到到別人的盛事,你很難過,你怎么隨喜?當(dāng)我們通過修習(xí)去培養(yǎng)隨喜的心理,我們希望一切眾生好,我們看到眾生取得利益和成就,我們都發(fā)自由衷地高興和歡喜,我們要培養(yǎng)這樣的心理。當(dāng)我們培養(yǎng)了這種心理,嫉妒心當(dāng)然就不會有了。所以,嫉妒的心生起,首先是我執(zhí)。

      其實,是貪心,貪心、貪利。所以,嫉妒也是屬于嗔恨心的表現(xiàn)。

      還要有嫉妒的習(xí)慣,嫉妒的這種潛在的心理因素,否則即使你再有貪心,也不會生起嫉妒。

      但是這種潛在心理的形成是以我執(zhí)、貪心、嗔恨心作為心靈的土壤,如果沒有我執(zhí)、沒有貪心、沒有嗔恨心,你就不會形成嫉妒心。當(dāng)你有了嫉妒的心理,你看到別人榮耀的時候,你就會不由自地生起嫉妒心。如果這個嫉妒的力量很強的話,你就會被強烈地主宰著,你的心就會長時間地陷入這種嫉妒的狀態(tài)里邊,你根本就出不來。如果你的嫉妒心很小,它對你的生活的影響就會很小,如果這種嫉妒的心理力量很強的化,那么,對你的生活影響就會時間很長。所以,每一種心理的力量,有強有弱,強和弱都是我們自己形成的。如果我們不斷地去培養(yǎng),不斷地嫉妒,這個嫉妒心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我們意識到嫉妒的過患,及早產(chǎn)生對治,我們不斷地修隨喜功德,那么,嫉妒心將會越來越弱,越來越弱。所以,因緣法的最大特點,是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這種嫉妒的心理的過患,可以障礙不嫉妒,可以障礙隨喜的心,同時,也可以破壞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一個人如果有隨喜的心,他的人緣將會很好,因為他看到別人的好事,他都會由衷地隨喜,那他都會和別人相處得很好。反過來說,如果有嫉妒的心,他看到到別人取得成就,就會不高興,就會說一些風(fēng)涼話,表現(xiàn)出一副不高興的樣子。他肯定有辦法和別人處得很好。所以,嫉妒心會破壞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所以,要認識到嫉妒心理的過患。也有的人因為嫉妒犯罪,造不善業(yè)。有不少犯罪行為是因為嫉妒而引起的。

      怎么樣對治嫉妒,一個要隨喜,要看淡名利,自然就不容易嫉妒。還要修因緣觀,要認識到?jīng)]有我、沒有我所的道理。這些觀修都可以幫助我們對治嫉妒。

      接下來講第十種隨煩惱:慳。

    廣大佛友閱讀文章時如發(fā)現(xiàn)錯別字或者其他語法錯誤,歡迎指正,以利弘法,你們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最好動力。反饋|投稿
    熱文推薦
    精華文章
    熱門推薦
    網(wǎng)站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

    華人學(xué)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shù)問題聯(lián)絡(luò)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