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講到“三分位差別故”,是講心不相應行法和心法、心所法、色法的關(guān)系。
心不相應行法是建立在心法、心所法和色法的基礎上,它是心法、心所法、色法的分位假立,是根據(jù)心、色法的所表現(xiàn)出來的某一種規(guī)律或者特征建立起來的。比如我們剛才所講的“速度”,就是屬于心不相應行法。速度是什么東西?速度它沒有離開物質(zhì)的運動。像“時間”,它就是心不相應行法,時間是什么呢?時間它還是根據(jù)物質(zhì)的運動來計算的。像數(shù)字,1、2、3、4、5、6、7、8……數(shù)字是個什么東西呵?數(shù)字它沒有獨立的東西,它也還是要建立在……我們要有具體的東西,必須要落實到具體的運算上,這個數(shù)字才有意義。所以,心不相應行法它是建立在……它是沒有離開心法、色法,同時它自己是沒有獨立的實體,所以它是屬于假法。如果說,心法、心所法、色法是有它的自體,那么這個心不相應行法是沒有自體的,就是離開色法,離開心法,就沒有心不相應行法。
那么,下一句“四所顯示故”,這個是講無為法。
無為法和跟前面的四種法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無為法是由有為法所顯示,它沒有離開有為法。我們說無為法,無為法不是獨立在有為法之外,但也不是就是有為法,所以它們二者的關(guān)系是一種什么樣的關(guān)系呢?在佛教里最常用的一種表述方式,就是“不一不異”,不是一個東西,但也不是二個東西,所以叫不一不異。如果是一個東西的話,有為法是有差別的,但無為法是沒有差別的,所以,它不是一個東西。但是呢,它也不是二個東西,因為離開有為法,它沒有另外的無為法,就像離開桌子有沒有無常?無常跟桌子是一個什么關(guān)系?無常跟桌子你不能說是一個東西,但你也不能說是二個東西。無常是一種規(guī)律,那桌子呢它是一個具體東西,我們說無常,要通過這個桌子來體現(xiàn),所以它不是二個東西。同樣地,無為法和跟有為法它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就是我們要認識無為法,認識涅槃,認識空性,要到哪里去認識呢?就是要從有為法的當下去認識。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清楚,就是無為法沒有離開有為法。
空性、涅槃,沒有離開有為的一切現(xiàn)象。因為空性是遍一切處,無為法是遍一切處,它是無所不在的,所以,從任何一個有為的當下,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你都可以契入空性。不是說空性一定要在什么地方,哦,在大殿里,還是在什么非常豪華地的圣殿里邊,不是那樣子的。它是無所不在的。你看類似的道理在莊子里面也有說到,道在哪里?“道在瓦礫。道在屎尿。”(原文查到: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當然,道同樣也在青青翠竹、郁郁黃花、高山流水、白云天空,還有豪華的宮殿……到處都有。關(guān)鍵你要有智慧,有智慧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契入無為的空性。如果你沒有智慧,你著于相,落在相上,落在能所,沒有辦法從有為的依他起所建構(gòu)的這種相見、能所相對的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里邊跳出來,那你永遠都沒有辦法契入空性。
其實有為,我們說有為,有為是什么?有為是緣起,緣起的世界就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就是一個主客的世界,就是一個能認識和所認識的世界,我和我所的世界。但是我們?nèi)硕?a href="/rmgjc/shengh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生活在這種二元對立的世界里邊,我們執(zhí)著于能所、高矮、美丑、善惡,因為我們的執(zhí)著——我們的心本身是處在一種無限的,因為我們的執(zhí)著,就會從這種無限進入有限,陷入到這種有限的狀態(tài)里邊。我們對有限的執(zhí)著,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心所,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那么這就是我們的凡夫心。所以凡夫心是建立在能所的基礎上。所以,能所,能和所它本身是依他起的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其實它本身也是如幻如化的。
但是,當我們的意識在認識這個能所的世界的時候,我們會產(chǎn)生執(zhí)著,我們認為這個“能”就是實實在在的能,“所”就是實實在在的所,所以,我們對這種能和所產(chǎn)生一種對立的,把能所給對立起來,產(chǎn)生一種自性見,那么這個時候進入什么世界?遍計所執(zhí),我們從依他起進入遍計所執(zhí)。如果從遍計所執(zhí)里邊跳出來,那我們就會從依他起進入什么地方?進入圓成實。所以,依他起是我們修行的一個核心,這是一個核心。比如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它都是一個依他起,那么從這個依他起,如果在你這個動心動念不起執(zhí)著,你的心不陷入念頭所產(chǎn)生的這個影像里邊去的時候,其實這個念頭對你的影響并不會很大,你們想一想看是不是這個樣子?如果當你生起一個念頭的時候,你保持一種觀照,這個念頭對你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可能很快就消失。如果你執(zhí)著于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就開始成長了。如果我們執(zhí)著于某一種想法,我們執(zhí)著于某一種情緒,當我們對這個念頭執(zhí)著的時候,這個念頭就開始成長了。
你們每一個人想一想看,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驗:你很在乎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很在乎一種感覺的時候,這個時候是一種狀態(tài),你的念頭就開始成長了,就像滾雪球一樣。它可能會因為這一份執(zhí)著將會使你的這個念頭將會無限地夸大、無限地壯大,因為它得一種充分的營養(yǎng),它就會無限地壯大,它就會長時間地主宰著你、長時間地影響著你。甚至,有的人一生他就是在某一種念頭、某一種情緒的左右下生活,某一生執(zhí)著左右下生活。像世間人的這種感情,或者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或者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或者對權(quán)力執(zhí)著……他一生都在追逐這樣的一個念頭。但你要把它看破了,一文不值,其實就是你的一種念頭,一種感覺。你要有智慧觀照的話,這個念頭他不會對你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因為它只是像一片云彩一樣,它對虛空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的。所以,從有為如何契入無為,在這個有為法、依他起法中我們?nèi)绾握_地認識依他起,這是幫助我們契入無為法、契入空性、契入圓成實的關(guān)鍵所在。
那么,我們要知道:依他起的當下就是圓成實,就像云彩的當下就是天空。我們須要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無為法是要由有為法所顯示出來的,不是離開有為法,也沒有離開有為法。
下面:
這樣一種次第,什么次第啊?就是這個五種法的關(guān)系:心法和心所法的關(guān)系:心法、心所法和色法的關(guān)系;心法、心所法、色法和心不相應行法的關(guān)系,乃至跟無為法的關(guān)系。那么這種關(guān)系,就是:心法和心所法是勝和劣的關(guān)系;心所和色法是屬于一種能和所的關(guān)系;心法、心所、色法和心不相應行法的關(guān)系就是假法和實法的關(guān)系,假和實。
那么,前面四位和無為法就是有和無的關(guān)系,有為和無為的關(guān)系。那么,百法它就是根據(jù)這樣的一個關(guān)系來建構(gòu)宇宙人生的一切法的內(nèi)涵,以及它的關(guān)系。那么在這個關(guān)系里邊,就是我們對佛教的宇宙觀的認識我們有幾點須要知道的。
我們要知道,在這個宇宙里邊,心是具有主導的地位。
心對于這個宇宙是具有主導的地位,宇宙一切現(xiàn)象的存在離不開你的心。如果離開你的心,它就沒有什么價值,因為價值是人賦予它的,離開人,它是什么價值?所以,心是主導地位,我們要發(fā)揮這種心的能動性。我們現(xiàn)在人就是成為物質(zhì)的奴隸,我們的心早已經(jīng)成為這些物質(zhì)世界的奴隸了,所以這是人的可悲,因為我們的心已經(jīng)失去這種能動性了,而成為一種被動的東西,所以,這個是一個我們認識百法的宇宙觀里邊第一點我們要認識的,我們要認識到:心在這個世界的能動性。同時,我們更要發(fā)揮心在這個世界的能動性,不僅僅是認識到它的能動性,更主要是,我們要去做、我們要去選擇。心的最大特點它就是具有選擇的作用。你看西方存在主義,它提倡這種“存在先于本質(zhì)”,就是事物的本質(zhì)它是要人賦予它的,也就是有選擇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人生,因為多數(shù)人的人生事實上都一種接受約定俗成的觀念,接受一種世俗的這種……就是多數(shù)人都在世俗的環(huán)境的左右生活、影響下去生活,都是一種很被動的,而多數(shù)人的觀念都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觀念,他的人生是沒有經(jīng)過思考的。
比如說,你從小,你爸爸叫你干什么,你媽媽叫你干什么,然后你到學校你的老師叫你應該要怎么樣,然后周圍的人都怎么樣生活,你看著人家怎么生活,你也怎么生活。我們很少有人去思考:啊,這種生活到底有沒有意義?它到底有沒有價值?為什么要這樣生活?當然,很多人要這樣想的結(jié)果,多半就會很麻煩了。因為你想了之后,你就會活不下去,想了之后,你又發(fā)現(xiàn)找不到價值,所以才有什么哲學、宗教。你看有一個哲學家就說過:沒有通過想過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沒有通過用理性去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是沒有價值的。同樣,沒有選擇的人生,沒有通過你的用智慧、用理性去選擇過的人生,這種人生是沒有價值的,是沒有內(nèi)涵的。但是我們這個世界上可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可能都是過這樣的一種人生。他們從小到大基本上就是像……一個模式,按社會的一種模式生活著,沒有自己的思想,也沒有自己的想法,大家是在隨著主流社會、隨著社會的潮流在走……人家怎么過,我也怎么過,生孩子就生孩子、結(jié)婚呵……稀里糊涂地生存,生存得好一點,然后就稀里糊涂地離開世界。多數(shù)人都是這么過的。
所以,我們學習佛法——就是這個《百法明門論》,它強調(diào)這種心的這種主導性,也就是告訴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心的重要性,一方面更要發(fā)揚在這個世界的主導地位。我們須要去選擇有意義的人生,我們須要對我們的人生賦予它的這種內(nèi)涵,賦予它價值。你賦予什么,它就是什么;你賦予它什么內(nèi)涵,它就是什么內(nèi)涵;你賦予它什么價值,它就會有什么價值。那么,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的心可以承辦的。心可以造一切,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蘊。心就像畫家一樣,它畫什么,最后通過他的努力,最后就成就什么。我們的心就是我們心靈世界的畫家,就是我們?nèi)松膶а荨5,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很好地發(fā)揮這個導演的作用,而是一個被動的、盲目地,無明。
那么,其實我們要認識到認識和存在的關(guān)系,這也是哲學的一個大課題,就是精神和物質(zhì)的關(guān)系,心法和色法的關(guān)系,認識和存在的關(guān)系,認識和被認識對象的關(guān)系。這個我們須要清楚地認識。那么唯識呢,就是整個唯識的重點,我們今后如果學習《三十頌》,那么這將是這部論要解決的重點。當然,這幾次上課我大體上已經(jīng)給大家一個提示了,關(guān)于這個唯識的這個哲學,它的知見,它的這種唯識中道正見是如何建立起來。那么,當然我們大家今后還要深入,進一步地學習。學習了之后,乃至我們能夠運用這個唯識見,能夠正確地認識認識和存在的關(guān)系,運用這個唯識見,用這個見來解決我們生命的困擾,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意義所在。因為人的整個心理的形成,它跟我們的認識是有關(guān)系的,如果我們的認識出問題,我們的心理肯定是很麻煩。所以,佛法的修行里邊,八正道的修行第一個就是正見,強調(diào)見的作用,強調(diào)這種認識的作用。所以,學習佛法不能夠不聞,學習佛法一定要有聞思,一定要正見,如果沒有正見,你就沒有正確的觀念。沒有正確的認識,那你就是無明。你在無明的狀態(tài)下,你想要解脫、想要開智慧,那簡直就是做夢。
那么唯識的宇宙的觀里邊同時也告訴我們現(xiàn)象和本質(zhì)的關(guān)系,就是緣起的現(xiàn)象和空性的關(guān)系,這也是蠻重要的一塊。我們知道如何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如何空性和緣起的現(xiàn)象是什么關(guān)系?我們有了這個正確的有關(guān)系之后,才有可能透過緣起的現(xiàn)象契入空性,這也是蠻重要的。這種理解對我們學習唯識非常地重要。
接下來就是要正式進入心和心所,關(guān)于唯識對心的介紹。
我看留些時間給你們提問,看看你們有什么疑問。不要總是我講?纯次医裉斓闹v的這些東西,你們聽起來親切不親切,能不能感覺到跟你們有關(guān)系,這個很重要。不要我講半天跟你們沒關(guān)系。我今天要講的就是你們每一個人的心里邊的東西。
問:心它具有選擇的作用,身口意業(yè)它有的時候有善行,有的時候有惡行,它的選擇,它是根據(jù)什么東西來選擇呢?
答:這個選擇它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說某一個心所的力量特別強大,它就會很習慣性地去選擇它。比如說,一個人貪心的力量很強大,他看到好的東西,他貪的心就很習慣地出現(xiàn)了。習慣的力量是選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還有一種因素和我們的觀念有關(guān)系,人生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我們的心能夠起到一種調(diào)整的作用。比如說,我須要選什么——你會經(jīng)常一直告訴自己,可能你一時做不到,但是你會經(jīng)常告訴自己。在這個不斷告訴自己的過程中,慢慢地它就會來完成這種選擇、來完成改善這種選擇。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認識已經(jīng)達到了,但是你還是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你習慣的某一個心念的力量太強大。那么,你對它也無可奈何。所以,這就是須要有一個修行的過程,你要通過不斷地觀修來強化某一種心,去對治某一種心,有意地去……比如貪的力量特別強大,你就有意通過各種不凈觀,通過各種觀想去對治它;然后我們覺得某一種心比如慈悲心、慚愧心很重要,我們就通過特別的觀修去強化它。其實修行的作用它就在這里的。
《安士全書》是“善世第一奇書”,超古超今,誠為傳家至寶。全書共分四部,包括戒殺之書《萬善先資》;戒淫之書《欲;乜瘛罚弧蛾庲s文廣義》;《西歸直指》。前三種書,雖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歸直指》雖教人了生死,而又須力行世善。誠可謂現(xiàn)居士身
每個人晚上睡覺時,從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著,中間起碼有5到10分鐘的時間。而對普通人來說,這幾分鐘,基本是在妄想與昏沉當中度過。這樣帶著妄想睡覺就容易做夢,引起睡眠質(zhì)量越來越差。而學佛的人,懂得珍惜時間,把握當下。
弟子眾等,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于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凈土。又以業(yè)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凈德難成。今于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
我住在烏敏島時,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準養(yǎng)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丟給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處理,于是把門鎖上后就離開。隔天,當我把門打開時,它很快的從里面沖出來。我忽然間想起自己把它鎖在屋內(nèi),之后四處查看,卻發(fā)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里不要亂說,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后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說佛教有崇拜的話,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創(chuàng)期,佛教沒有佛菩薩像,僅雕刻蓮花、輪寶等作為佛法的象征。佛陀圓寂前曾經(jīng)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為最高。但是佛弟子們從內(nèi)心尊重他的人格,
現(xiàn)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總是吵架,就是因為過去生中造了太多惡口的業(yè)所招感的。對于惡語傷人這種惡業(yè),有的人會拿直爽來做擋箭牌,還有的人會說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說“我這個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說什么”,這些其實都是借口。
吸煙,我們是不允許吸的,好像僧人戒律當中沒有規(guī)定,但是有沒有相應的呢,比如我們這種五辛,吃肉吃五辛,這些擾亂心性,斷大悲種性,我們修學菩提道,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薩戒里規(guī)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許。辛辣的東西增長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東西,
世尊在《觀經(jīng)》第九觀跟我們開示: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講“八萬四千相好”,這是就大乘而言。講“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這是就小乘而言。事實上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佛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這是“修因感果”,還是不離開“
南無阿彌陀佛,師父吉祥,請問師父,牛奶和雞蛋是素食嗎?就是說吃素的人能食用這兩種東西嗎?
很多同修由于對本分的認識不到位,所以在生活當中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災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職位以及相應的本分。有一句話: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我們過往煩惱不斷,證明我們沒有好好落實本分,完善本分。我們來學佛,學做什么?
佛法從恭敬中求,當我們對學習佛法生起真實的恭敬心,謙讓心、忍耐心、順從心將會隨之生起,遠離高傲,遠離懈怠,遠離忿惱,于諸違順境界心得安忍,柔軟輕安,于諸善法精進修行,于諸不善努力斷除,少欲知足,正念無常,這樣學修我們的心就能逐漸得到調(diào)伏與安樂。
一位老居士講:“我從小在祖母身邊長大,祖母平常說的最多的兩句話就是:‘好了別人是好自己,有東西給別人是自己得利益!覐淖x書到工作,這兩句話就是我的座右銘。祖母活了101歲,在她臨終時,我對她老人家說:‘祖母,謝謝您!教給了我怎樣做人。’”
現(xiàn)在很多人有死亡焦慮,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實在,就會在生的現(xiàn)象上產(chǎn)生自性見,在死的現(xiàn)象上也產(chǎn)生自性見,以為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jié),于是貪著生,恐懼死。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就是通過對生死輪回的觀察而覺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無明、
處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這里給大家做簡單的介紹。首先你要能夠面對真實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認自己的煩惱:我的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癡:我不了解,有些東西我不知道該怎么做,不知道是對是錯,不知道該怎么選擇。你要如實地承認它們的存在,
古人嘗有言:衲子風格凜然,有古人之風。古人之風從何而來?就是從這八個字而來:動用舉措,必稽往古。這就有古人之風,要是沒有古人之風呢?那就是流俗阿師的樣子——行,不像個出家人;說話,不像個出家人;思想,不像個出家人。
壽量圓滿即健康長壽:因為往昔種下的善業(yè)感得長壽果報,得以長久住世。又因為長壽,才有更多時間內(nèi)修外弘、自利利他,長時間地積累福德和智慧資糧。那么如何感得壽量圓滿,身體健康的果報?如果光是長壽,活了九十歲,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還不如短一點,所以
學習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尋找正規(guī)寺院覓善知識,按照經(jīng)論中的來,不可以想當然地坐,不可以道聽途說地坐,更不可摸著石頭過河、試試看再坐。須知外道也打坐,練氣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禪,不妨認真讀下《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楞伽經(jīng)》中說,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這是由猛風所吹起的,洪水波濤鼓動著冥壑,從來沒有斷絕的時候。我們的藏識就像大海一樣,寬廣而又包容萬千,由于境界風所吹動,所以才有種種諸識波浪,騰躍而生起。我們的心就像大海一樣隨著外界的風的吹動,掀起各種各樣的波浪
傲慢則無禮。偏見則自私。傲慢與偏見的人,其實就是強烈自我意識的人。說才智,很可能是繡花枕頭。說修養(yǎng),勢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說:貪、瞋、癡最強烈如火熾盛之流;于財、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滿了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之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