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jīng)“五不翻”是誰提出的?為什么?

    佛學常識 | 作者:網(wǎng)絡 [投稿]

    佛經(jīng)“五不翻”是誰提出的?為什么?

    佛經(jīng)五不翻是誰提出的?

      佛經(jīng)五不翻是玄奘法師提出的。玄奘法師(602-664),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佛學翻譯家和佛學理論家。他不僅以其豐碩卓著的譯經(jīng)成果在中國佛教史上寫下了不朽的一筆,而且以其“五種不翻”譯論在中國翻譯史上留下了永恒的一頁。

      玄奘法師的所謂“不翻”,并非指跳過原文省略不翻,而是指在目的語與來源語之間不需要或不存在完全吻合的對應詞,有時將直接采用音譯,而不采用意譯。因此,“不翻”指的是“音譯”。“音譯即不翻之翻”。

      所謂“五種不翻”,指的是佛經(jīng)由梵文翻譯成漢文時,在五種情況下,應該采用“不翻”原則,即“音譯”原則。這五項原則依次為:秘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無故不翻、順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五種不翻”是玄奘譯經(jīng)理論的重心,也是他為“翻語”設立的法則。

    為什么五不翻?

      1、秘密故不翻

      意思是說,具有神秘色彩的詞語不用意譯,而應采用音譯。

      佛經(jīng)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語”等。而“陀羅尼”在梵語中的意思就是“咒語”,漢譯為“秘密語”、“真言”,是佛、菩薩、諸天的秘語,總括佛、菩薩的功德、誓愿及佛法精義的簡單語言符號。

      這些秘密咒語具有神秘莫測的特點,通過念誦的聲音形式來體現(xiàn)其神秘之處,因此宜采用音譯的方式。“經(jīng)中諸陀羅尼系佛之秘密語,微妙深隱,不可思議,故不以義譯之”。

      如果保留這些咒語的梵文音譯,朗讀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神秘感應,獲得字面意義之外的效果,深刻領會佛意,保持佛語的神秘、莊重和典雅;但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譯成漢語,則會失去這種神秘感,失去原有的佛意。

      例如:“阿彌陀佛”意為“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意為“哦,蓮花里的珠寶!”

      《大悲咒》共84句,全部采用音譯,第一句“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意為“皈依三寶”。

      《般若婆羅蜜多心經(jīng)》“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意為“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度到彼岸,愿正覺之法終成就”。

      諸如此類的“陀羅尼”均采用音譯,世代口耳相傳,其所體現(xiàn)的神秘力量便形成了強大的心理震懾力。如果按照字面意思來翻譯,則意趣全無。其實,不光是佛教咒語對佛教徒具有特殊的魅力,其他宗教咒語對其信徒也同樣具有神秘莫測的魅力。

      2、多含故不翻

      意思是說,具有多種含義的詞語不用意譯,而應采用音譯。佛教經(jīng)典中有些詞語含義非常豐富,而漢語中找不到與之完全對應的詞語,如果使用其中一個含義的詞語,則會造成信息與意義缺失。

      例如,“薄伽梵”具有六種意義:“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漢語里不存在同時包含這六種意義的對應詞匯,如果采取意譯,在一定的語境中只能譯出其中的一個意義,而其余五種意義都會缺失,故此只能選擇音譯。

      又如,“阿羅漢”意思是“無生、應供、殺賊”;“比丘”意思是“乞士、破惡、怖魔”。這些詞語含有多種意思,如果只翻譯其中的一種,就會丟失其他意思,不能完整表達原義;如果全部意思都翻譯,又顯得累贅,所以只能選擇音譯。

      3、此無故不翻

      意思是說,目的語文化中沒有的詞語不用意譯,而應采用音譯。例如,“閻浮樹”又名“勝金樹”,只產(chǎn)于印度等地,中國沒有這種樹,所以采用音譯。同樣,“檳榔”是印尼語的音譯,“葡萄”是大宛語的音譯,“西瓜”是女真語的音譯,“茉莉”和“曇花”是梵語音譯,等等。

      這種彼有我無或彼無我有的文化局限詞,即只存在于一種文化當中,而另一種文化中沒有的事物或概念,一般都采用音譯的方式,保持原文化的形態(tài)和精神。

      4、順古故不翻

      意思是說,對以前已經(jīng)存在并廣泛使用的約定俗成的音譯詞語不用意譯,而應遵循習慣沿襲其原有的音譯。

      例如,“阿耨菩提”,可以翻譯為“無上”、“正等”、“正覺”。從東漢佛教傳入我國以來,歷代佛經(jīng)翻譯家都采用梵語的音譯,所以玄奘法師認為不需采用意譯,而應保持其約定俗成的音譯。

      5、生善故不翻

      意思是說,有些詞語用音譯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則容易等閑視之,所以對這類詞語不用意譯,而應采用音譯。

      例如,“般若”跟漢語里的“智慧”的意思差不多,但有著輕重之分。因為“所謂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圣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于道體上根本的智慧。

      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因此,音譯為“般若”顯示出對佛經(jīng)的尊重敬仰,而意譯為“智慧”則顯得輕淺世俗。實在要譯的時候,“般若”往往被譯為“大智慧”、“妙智慧”、“真智妙慧”之類。

      此外,“釋迦牟尼”、“阿耨菩提”、“菩提薩埵”分別被意譯為“覺悟者”、“能仁”;“正遍知”;“道有情”、“大道心眾生”,但音譯和意譯之間體現(xiàn)出尊卑之別。

      這些意譯都是用儒家和道家的概念與術語擬配佛學的概念與術語,即所謂“格義”或“歸化”,從而不僅混淆了佛學與儒道之間的區(qū)別,而且降低了佛陀和佛學的地位。因此,應采用音譯以保持佛經(jīng)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典雅莊重的風格。

      玄奘大師的“五種不翻”譯論,距今已經(jīng)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語言的變化,音譯這一翻譯策略也經(jīng)歷了很大改變,變得更加豐富且多樣。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玄奘大師的“五種不翻”譯論的基本原則和總體精神不但沒有過時過,反而更加彰現(xiàn)其不凡的意義和價值。

    廣大佛友閱讀文章時如發(fā)現(xiàn)錯別字或者其他語法錯誤,歡迎指正,以利弘法,你們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最好動力。反饋|投稿
    熱文推薦
    精華文章
    熱門推薦
    網(wǎng)站推薦
    最新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

    華人學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問題聯(lián)絡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