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忍
意思是人生苦短,謬誤偏多,邪說熾盛,圣教難聞。寂天菩薩所著的《入菩薩行安忍品》以其卓識遠見,全面細致、鞭辟入里地闡述了七十二種引人發(fā)怒動嗔的情境、嗔恚的危害、安忍的福報和怎樣調(diào)柔自心去戒嗔安忍。
讀音:an ren
解釋:安于做殘忍的事。
1,《左傳.隱公元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
2,《魏書.酷吏傳》:“貪暴安忍,民庶患之!
《地藏卜輪經(jīng)》有: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意即:如同大地一樣,含藏著無數(shù)善良的種予,故名地藏。地藏的“大愿”,文珠的“大智”,普賢的“大行”及觀音的“大悲”合為四大美稱。
多部經(jīng)論都認為安忍是六度中最難修持圓滿的!度肫兴_行論》云:“罪惡莫過瞋,難行莫勝忍,故應(yīng)以眾理,努力修安忍!痹世間也有“忍字頭上一把刀”的說法。尤其面對無緣無故的侮辱,無中生有的誹謗,很多的修行人都難以作到如如不動,視若虹霓。
本師釋迦牟尼佛曾轉(zhuǎn)世為一外道仙人,名忍力,他發(fā)愿永遠不對任何眾生生瞋恨心。當時有一惡意魔王為摧毀忍力的安忍之法,就幻化出專門毀壞別人安忍功德之一千人,用咒語詛咒忍力,用妄語肆意對忍力橫加誹謗,還在大庭廣眾之中用常人難以啟齒之言詞羞辱他。這些人還于忍力行、注坐、臥之時加害于他,如此等非理之行竟持續(xù)長達八萬四千年之久。
當仙人前往城市之時,這些惡性眾生竟用不凈糞澆灑在仙人頭上、所捧缽孟中以及衣服上,還用掃帚猛擊其頭部,但他根本沒有生起絲毫的瞋恨心與報復(fù)之意。不管別人如何待他,他從未想過以牙還牙,從未怒目相向,從未惡口相加,甚至諸如“我到底做錯何事”之類言詞都未曾說過。并且心中暗自發(fā)愿:為難以調(diào)伏之眾生利益,我誓修無上菩提,一定要首先度化此等眾生。
日本的白隱禪師也以修安忍而著稱于世。曾經(jīng)有位姑娘與一男子有染而生下一子,姑娘怕虔信佛法的父母譴責,就告知父母乃白隱禪師所為。因其父母對白隱禪師一直尊敬有加,以為此法可免父母責難。這可害苦了白隱禪師,不明真相的父母聽信女兒讒言,抱著剛生下的嬰兒,扔給白隱禪師并說道:“你這個敗壞佛門清規(guī)戒律的假和尚,以前我們沒有看清你的丑惡面目,蒙受你的欺騙。沒想到你竟然作出如此禽獸不如的勾當,這是你的兒子,你拿去吧1白隱禪師淡淡地說了聲:“是這樣嗎?”就默默地接過孩子。姑娘的父母更以為沒有冤枉白隱禪師,便將此事到處傳播。人們一剎那間都知道了白隱禪師的“丑惡行徑”,紛紛白眼相視。
白隱禪師抱著虛弱的嬰兒,到剛生過孩子的人家乞求奶水,那些人家都說:“哼!要不是看在可憐孩子的份上,才不會給你呢1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姑娘的良心倍受痛苦的煎熬,她不能再看到人們對白隱禪師的不公正待遇,終于向父母坦白了一切。當姑娘父母萬分羞愧地來到白隱禪師面前懺悔時,他仍然是那句話:“是這樣嗎?”
這是多么普通的一句話!但要能以平常心說出這句話,絕不是“未經(jīng)一番寒徹骨”之凡夫所能為之的。這些先輩們高義薄云之安忍品德,什么時候能真正融入我的相續(xù)?
依止(佛教解釋)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為所依而止住或執(zhí)著! ∮忠话阒^依賴于有力、有德者之處而不離,亦稱為依止。法華經(jīng)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蟪饲f嚴經(jīng)論卷四述求
心性(佛教解釋) 心性。謂性情;性格。中國古典哲學范疇,指“心”和“性”。 戰(zhàn)國 時 孟子 有“盡心知性”之說。其后佛教各宗盛談心性,禪宗認為心即是性,倡明心見性,頓悟成佛。 宋 儒亦喜談心性,但各家
性空(佛教解釋)性空 (術(shù)語)十八空之一。見空條! ≈^眾緣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可得! 》鸾陶Z。十八空之一。謂一切事物的現(xiàn)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暫生還滅,沒有實在的自體,故稱。
所依(佛教解釋) 所依,指作為教義信條等存立之典據(jù)而被依用的經(jīng)論。謂為物之所依托者︰‘能依’之對稱;窘忉尅 ∷溃ㄨ骯^s/raya,巴a^ssaya,藏rten-gnas、rten-gshi)(
十八層地獄,分別為「光就居、居虛倅略、桑居都、樓、房卒、草烏卑次、都盧難旦、不盧半呼、烏竟都、泥盧都、烏略、烏滿、烏藉、烏呼、須健居、末都干直呼、區(qū)通途、陳莫」。十八層地獄又稱十八地獄、十八重地獄、十八泥犁,閻王為地獄之首,屬下的十八位判官分
共業(yè)(佛教解釋) 佛教又把業(yè)分為共業(yè)和不共業(yè),共業(yè)之中又包含不同的個業(yè)。共業(yè)和不共業(yè),主要是根據(jù)它的結(jié)果來說明的。由共同感受到的生活環(huán)境,如大家都生活同一地區(qū),一樣的天時,一樣的空氣污染,當刮臺風時,
佛教六相是指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凡是要明白任何一事理,必須要就各諦各句例的宗旨,得到六相融和不離的意味,方可以算是究竟。
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智慧 一、布施——看見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樂。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