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律

    五部律-概述

      佛滅后百年間,付法藏第五祖優(yōu)婆椏多之下有五弟子,于戒律上各抱異見,一大律藏便生五部之派別,即曇無德部、薩婆多部、彌沙塞部、迦葉遺部、婆粗富羅部。(陳義孝《佛學(xué)常見詞匯》)

      指曾盛行于西北印度的小乘五部派所傳持之律典。

      (1)曇無德(Dharma-guptaka)部︰意譯作法藏部。所傳廣律為《四分律》六十卷,戒本為《四分僧戒本》一卷、《四分律比丘戒本》一卷、《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上列四書均為姚秦·佛陀耶舍譯出。

      (2)薩婆多(Sarva^sti-va^da)部︰意譯作說一切有部。所傳廣律為《十誦律》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羅、曇摩流支譯,卑摩羅叉重校),戒本為《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一卷(姚秦·鳩摩羅什譯)、《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本》一卷(劉宋·法顯集出)、《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jīng)》一卷(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jīng)》一卷(唐·義凈譯)。

      (3)彌沙塞(Mahi^s/a^saka)部︰意譯為化地部。所傳廣律為《五分律》三十卷(劉宋·佛陀什等譯),戒本為《彌沙塞五分戒本》一卷(劉宋·佛陀什等譯)、《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梁·明徽集)。

      (4)迦葉遺(Kas/yapi^ya)部︰意譯為飲光部。所傳廣律為《解脫律》(中國未傳),戒本為《解脫戒經(jīng)》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譯)。

      (5)摩訶僧祇(Maha^-san%ghika)部︰意譯作大眾部。所傳廣律為《摩訶僧祇律》四十卷(東晉·法顯、佛陀跋陀羅共譯),戒本為《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一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東晉·法顯、覺賢共譯)。

      上列五部律中,有四部廣律曾傳譯為中文。如再加上義凈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則為我國現(xiàn)存的五部廣律。

    五部律-內(nèi)容

      五部律者。即如來所說律藏也。而分為五者。世尊成道三十八年。真赴王舍城國王齋。食訖。令羅睺羅洗缽。因失手破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缽破五片。佛言。表我滅后優(yōu)波毱多。果有五弟子。各執(zhí)一見。遂分如來一大律藏為五部焉(梵語羅睺羅。華言覆障。梵語比丘。華言乞士。梵語毗尼。華言善治。即律藏也。梵語優(yōu)波毱多。華言大護(hù)。又云近護(hù)。)

      一曇無德部(亦名曇摩毱多。)梵語曇無德。華言法密。密即隱覆之義。又云法藏。即四分律也。大集經(jīng)云。我涅盤后。有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jīng)。書寫誦。顛倒宣說。以倒說故。隱覆法藏。是為曇無德部。(四分律者。一比丘法。二比丘尼法。三受戒法。四不諍法也。梵語涅盤。華言滅度。十二部經(jīng)者。一契經(jīng)。二重頌。三諷頌。四因緣。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論議。十自說。十一方廣。十二授記也。)

      二薩婆多部梵語薩婆多。華言一切有。即十誦律也。謂此部計(jì)三世實(shí)有之法。大集經(jīng)云。我涅盤后。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jīng)。而復(fù)讀誦外血。善能論議。凡所問難。悉能答對。是為薩婆多部。(十誦者。優(yōu)波離十番誦出此律。故名十誦。梵語優(yōu)波離。華言近執(zhí)。以佛為太子時(shí)。能親近執(zhí)侍故也。)

      三迦葉遺部梵語迦葉遺。華言重空觀。即解脫律也。大集經(jīng)云。我涅盤后。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jīng)。說無有我及以受者。轉(zhuǎn)諸煩惱猶如死尸。是為迦葉遺部。(轉(zhuǎn)諸煩惱猶如死尸者。謂轉(zhuǎn)棄妄惑如死尸也。)

      四彌沙塞部梵語彌沙塞。華言不著有無觀。即五分律也。大集經(jīng)云。我涅盤后。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jīng)。不作地水火風(fēng)相。虛空識(shí)相。是為彌沙塞部。(五分者。一比丘戒。二比丘尼戒。三受戒法。四滅諍法。五僧法。)

      五婆蹉富羅部梵語婆蹉富羅。華言犢子。謂因上古有仙。染犢生子。自后種姓。皆名犢子。其部中計(jì)我非即五蘊(yùn)。亦不離五蘊(yùn)而有實(shí)我。律本不來此土。大集經(jīng)云。我涅盤后。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jīng)。皆說有我。不說空相。是為婆蹉富羅部。(五蘊(yùn)者。色蘊(yùn)。受蘊(yùn)。想蘊(yùn)。行蘊(yùn)。識(shí)蘊(yùn)也。)

    宗教歷史地位

      中國佛教的律宗,是源自印度佛教《五部律》的曇無德部《四分律》所建立的。釋迦世尊住世時(shí),因事制律,隨機(jī)散說,并沒有作有系統(tǒng)的組織。世尊滅度后,大迦葉主持畢缽羅窟結(jié)集,優(yōu)婆離以八十次誦出律藏,稱為《八十誦律》。其時(shí)大迦葉領(lǐng)導(dǎo)僧團(tuán),二十年后傳法于阿難,阿難傳法的末田地,末田地

      傳法于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傳法于優(yōu)婆鞠多,佛經(jīng)上稱此百年之間,為“五師相傳,法水一味”。

      優(yōu)婆鞠多領(lǐng)導(dǎo)僧團(tuán)時(shí),距佛滅度已百年。他座下有高足弟子五人,分化各地。以弘化地區(qū)背景的不同,律藏乃分為五部,即曇無德部的《四分律》、薩婆多部的《十誦律》、彌薩塞部的《五分律》、迦葉遺部的《解脫律》,及婆嗟富羅部的《摩訶僧祇律》。以上五部律,除《摩訶僧祇律》外,都傳入中土,其中以《四分律》流傳最廣,唐代道宣大師,據(jù)此而建立律宗。道宣大師在陜西終南山修持,后世稱之為“南山律宗”。

      律宗自宋代以后,雖代有傳承,而典型盡失。至明末清初,古心律師出世,其法子三昧、見月二師繼起,南山宗乃告復(fù)興。三昧律師創(chuàng)戒壇于金陵寶華山,四方戒子求戒者咸趨之。清季雍正以后,度牒試僧制度無形中廢弛,天下叢林都可放戒,于是出家人的流品日趨復(fù)雜,龍蛇雜處。所謂戒律也就徒具形式,不重內(nèi)容,有如“買櫝還珠”了。到了民國初年,弘一大師出家后,感于戒律沉淪,僧種難得,乃竭力提倡,身體力行,南山律始再為世人所重視,號稱南山律宗中興。

    熱門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bào),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shí),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及時(shí)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

    華人學(xué)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shù)問題聯(lián)絡(luò)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