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嗔癡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是三毒,哪個最嚴重?

    佛學常識 | 作者:本源法師 [投稿]

    本源法師:貪嗔癡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是三毒,哪個最嚴重?

      貪嗔癡三毒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它殘害身心,使人沉淪于生死苦海,為眾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佛教三毒之貪

      “貪”是指眾生生活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諸根,接觸色聲香味觸等外境,產(chǎn)生種種快樂的感受,這種感受即是“五欲”,眾生對此五欲生起執(zhí)著,并產(chǎn)生染愛之心,即名為“貪”。換言之,即對外界一切喜愛的人、事、物產(chǎn)生執(zhí)著之心,想要無厭足地追求和占有,即名為“貪”。

      佛教認為,貪是佛教修行的大敵,是產(chǎn)生一切煩惱的根本,所以佛教將貪列為根本煩惱之一,并將其與嗔、癡一起列為有害眾生修行的“三毒”。

    佛教三毒之嗔

      “嗔”,又叫“嗔恨”、“嗔恚”,是指仇視、怨恨、損害他人的心理!洞蟪五蘊論》云:“云何為嗔?謂于有情樂作損害為性。”嗔所產(chǎn)生的作用與貪恰恰相反,貪是因為對人、事、物的喜好所產(chǎn)生無厭足的追求和占有,嗔是因為對人事物的厭惡所產(chǎn)生的憤怒、惱恨的心理狀態(tài)與情緒。

      在佛教看來,貪嗔癡三毒中,嗔恨的危害最大。《大智度論》有言,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所以,佛教將嗔恨視作為修行的大敵。

    佛教三毒之癡

      “癡”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毒闵嵴摗吩疲“癡者,所謂愚癡,即是無明。”佛教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進而產(chǎn)生我執(zhí)、法執(zhí),而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的紛紛擾擾,均由此起,因此癡為一切煩惱所依!段ㄗR論》卷六云:“于諸理事迷暗為性,能礙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為業(yè)。"又云:“諸煩惱生,必由癡故。”

      癡為一切煩惱之所依,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煩惱之一,它是隨順其他諸根本煩惱共同起著作用的。《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又將隨煩惱中的覆、誑、諂、昏沉、妄念、散亂、不正知等作為癡的具體表現(xiàn)。

      佛陀教導我們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就是通過修學戒定慧來去除貪嗔癡等煩惱。按照大乘佛法修行的方式,具體而言,即是以布施對治慳貪,以慈悲對治嗔恨,以智慧對治愚癡。法藏比丘久修菩薩行愿,故無染恚癡心。

    摘自:【佛說無量壽經(jīng)】講記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本源法師

    廣大佛友閱讀文章時如發(fā)現(xiàn)錯別字或者其他語法錯誤,歡迎指正,以利弘法,你們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最好動力。反饋|投稿
    熱文推薦
    精華文章
    熱門推薦
    網(wǎng)站推薦
    最新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

    華人學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shù)問題聯(lián)絡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