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學
走廊盡頭傳來輕輕的腳步聲。夜,如此深沉,同房室友皆已入睡,唯有我靜靜地在調(diào)和這數(shù)日以來內(nèi)心的動蕩與不安。‘碰!'法警用力關上囚車大門,我凝神一看,這未曾坐過的囚車,以往在路上一晃眼即過,從未曾想去看它。今日坐在舍房里面,不禁從鐵窗內(nèi)看到外面之世界,感觸何其凄涼。一瞬間,是甚么東西吸引我的視線,仔細一看,原來車窗上貼滿了‘南無阿彌陀佛'圣號。心想,那么撫慰人心,那么給人寄托之圣號竟貼在那兒,到底是那位有心人?真是功德無量。
初入所數(shù)日,每當就寢的鈴聲響起,恐懼感就油然而生,夜夜難成眠。清晨醒來,同室室友皆說我整夜惡夢不斷,甚至拳打腳踢。某日下午,主管通知我穿戴整齊去念佛,心想怎么可能,半信半疑之下,大家魚貫走入佛堂。乍到佛堂那一刻,我還不相信監(jiān)所里竟有如此寬敞莊嚴肅穆之佛堂。當法師蒞臨領眾念佛時,我又為之一驚,這里每個人念佛聲如此宏亮,表情如此專注,令我深為感動。
一年前,我是一個從臺北到屏東闖天下的小伙子,帶著一身技藝,兩卡車工具,于屏東市郊開設一小工廠。剛起步時甚為艱難,在我勤勞努力不懈之下慚有起色,由內(nèi)銷成長逐漸邁入外銷,生意興隆,眾人稱羨,是年二十四歲,如此成績,實屬不易。而我卻不知珍惜,在一次酒醉之后做了一件不可原諒之憾事,一條活生生之人命就在我手中結(jié)束,我竟在茫然不知中奪走一條人命。唉!罪過!罪過!今日回想起來,心仍有余悸。如此大好前程卻在一時迷糊之下毀于一旦,此種悔恨心情非此禿筆所能形容其萬一的。幸而主管及長官有此大悲心舉辦此佛七法會,讓我這彷徨無助之心有所依靠。
佛七首日念佛一天下來,由海濤法師的精辟開示,讓我在因果上有更深一層的了解,種種業(yè)報果報皆離不開心念——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法師特別講述其親身體驗之真實故事讓同學作個警惕。法師在其年幼時,戲于草叢中,忽然發(fā)現(xiàn)一條蛇,當時年方弱冠,不曉世事,忿而將蛇活活打死,并且用石頭把蛇打爛。那時并不在意,經(jīng)過半年后,因小事與其兄爭吵被打傷胸部,法師受傷后住院數(shù)日一直不愈,其后十數(shù)年,只要稍微與雙親爭吵,胸部即會疼痛不已,每次必定住院、且非施打點滴不可。后來,法師體會到冤有頭、債有主,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為了解冤乃發(fā)愿持咒念佛回向。有了這次的教訓,他總是時時提醒自己——不隨便發(fā)脾氣,不輕易動怒。
法師三十五歲時,其母病重住院,多方奔走仍是無效,已被醫(yī)師宣告不治。法師基于孝心乃發(fā)了一大愿——出家為僧。愿終身宣揚佛法,只要母親病中轉(zhuǎn)危為安,即使不愈也祈禱往生西方。說也奇怪,數(shù)月后,其母進醫(yī)院檢查沒病了,人命如此重大怎會誤診呢?應是孝心感動,三寶加持吧!法師此后即入佛門作個出家佛弟子,愿生生世世以宏法為家務、以利生為事業(yè)。法師的為法精神,深為我們大家所敬重。
佛七讓我心情平靜,明了許多道理。屏所各級主管及所長的大悲心腸,讓我這為人所唾棄之人能有此機緣受持佛法深感銘謝。祈望所里能持續(xù)辦下去,讓我們這些罪人能有一盞明燈,引導我們走向正途,此乃我們同室室友的心愿。曾經(jīng)讀過一段法偈,于此提出共勉(錄自慈航法師全集)‘奉勸一切徒眾,時時反省為要;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事未了,切莫自己逃了。'
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么三頭六臂,飛天潛地鬼神。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為眾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見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隨緣了業(yè)的人,是離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圓滿智慧的人。學佛是要從現(xiàn)實的生活行為里表現(xiàn)出戒定慧,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沒有貪嗔癡...
佛學常識佛不在天上,佛不在寺廟里,佛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學佛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讀經(jīng)也不是高深莫測的文字游戲,能講幾段佛經(jīng)更不是為了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博學宏才。人們不能為了學佛而學佛,為了誦經(jīng)而誦經(jīng)。佛經(jīng)記錄的是佛陀對人生、對宇宙、對自然法則的探索和思考。佛經(jīng)留給眾生的是觀察宇宙真理,開啟智慧,明悟自心的方法。學佛是手段,學佛不是目的。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我們能夠回歸寧靜、光明、智慧的本心;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的眾生能夠究竟解脫,能夠離苦得樂。
佛教團體,最重紀律。受了戒的人,習過威儀,自然動作合禮;普通學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譏笑。特為寫出幾條通常規(guī)矩來,作個參考。(一)入寺,入寺門后,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迤邊行走。入殿門里,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說的「空」,以為佛教所說的「空」是什么都沒有的空,這可說是誤解了空的真義。宇宙「緣起」的現(xiàn)象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怪T法因為因緣的和合而生,因緣的消散而滅,所以其本性為空。即世間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緣和合而成,并沒有實在的自體,故稱為「空」。常人對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沒有的「頑空」;說到有,則認為是什么都有的「實有」。其實,佛法所說的「有」,是如幻的緣起假有,雖有而不礙其空;佛法所說的「空」,是無實的自性本空,雖空而不礙其有。此即緣起性空的道理。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拷忉專何页煞鸬臅r候,如果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的話,我就不成佛!驹O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后,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拷忉專何页煞鸬臅r候,西方凈土中的天人(指帶業(yè)往生的凡夫)壽終之后不再墮入三惡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網(wǎng)經(jīng)》中的五葷 《梵網(wǎng)經(jīng)》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輕垢罪! 2、《楞嚴經(jīng)》中的五葷 《楞嚴經(jīng)》曰: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
如何燒香?一、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余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yǎng)。二、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三、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yǎng)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yǎng)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yǎng)僧)、合掌(供養(yǎng)一切眾生,愿此香華云,遍滿十方界,供養(yǎng)一切佛,尊法諸賢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fā)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叵蛸识,愿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ㄩ_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叵蛸嗜蟠绕兴_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雖然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其實有很多燒香拜佛的人,他們的動機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經(jīng)有一位居士對我說,某一個廟門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著高香,祈禱佛菩薩說:“觀音菩薩呀、佛菩薩呀,我的兒媳婦對我不好,讓她早早受到懲罰吧!”這哪里是在學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這種東西簡直是離佛教千里之遙。還有這樣說的:“神佛呀,讓我賺多少多少錢吧,我拿著多少多少錢來給你燒高香……”這些是要佛菩薩替你出氣、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眾生,內(nèi)容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學習舍棄慳吝之私念,但布施的來處,必須是清凈的,不違反國家的法律,同時施者心不驕慢,受者心懷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無所得;我等安住最勝心,供養(yǎng)一切十方佛」的清凈布施。
未來佛彌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薩之一,雖然他被稱為是佛,但是實際上卻是菩薩。那彌勒佛為什么被稱為未來佛呢? 從他出家為僧開始一直廣結(jié)善緣,普度眾生,它是慈悲、寬容、樂觀的化身,他總是一副笑呵呵的
觀音菩薩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為觀音菩薩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廣的意義與功德,普為一般佛教徒所誦持。一說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蓮華上之摩尼珠”的意思,為西藏佛教徒向蓮華手菩薩祈求未來往生極樂時所唱的咒語。
學佛吃素是為了長養(yǎng)我們的慈悲心,但是蔥蒜韭菜都是植物,為什么不能吃?蔥蒜韭菜屬于五辛,又曰五葷,指五種辛味之蔬菜。
“剎那”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詞匯,在名家筆下浪漫又深刻。如白居易的:“恨僧祇長,歡榮剎那促。”又如朱自清的“要體會的是剎那間的人生,不是上下古今東西南北的全人生!”
原始佛教也叫“早期佛教”、“初期佛教”。從釋迦牟尼領導創(chuàng)立佛教到形成部派佛教之前的佛教總稱。主要教義是五蘊、十二因緣、四諦、八正道等。佛教典籍第一次結(jié)集是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此時教團較統(tǒng)一,比丘持戒較嚴,基本上以乞食為生。傳播地區(qū)主要在古印
供香之前,應先洗手、漱口,端正威儀,恭敬合掌,眼觀佛菩薩光明圣像,思惟佛陀及一切圣眾功德,一心誠敬供養(yǎng),猶如佛菩薩現(xiàn)在眼前一般。接著,舉起所供之香令至齊眉,至心稱念佛菩薩圣號。正供香時運心觀想:愿以此香供養(yǎng)十方一切諸佛賢圣,普熏無邊世界一切眾生
你可以先把《十善業(yè)道經(jīng)》認真地讀一讀。只要把十善業(yè)道做好了,五戒自然就在里面了。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十善業(yè)道經(jīng)》里面教導我們怎樣做,我們要多思惟,在現(xiàn)實生活和工作中要努力盡量做到。那怎樣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和工作中呢?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jīng)》中教導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因此而產(chǎn)生喜怒哀樂等種種情緒。特別是對于親近的人,因為相處時間多,情緒的表達會更加明顯。這些人和事,都是我們磨練自己最好的機會。當面對他們而產(chǎn)生情緒時,我們要及時的觀照自己,看種種情緒來源于何處,自己當下是否被
1、依法不依人。佛陀告訴我們用三法印來識別正法,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無論說法者名聲、地位如何崇高,所說的法只有符合三法印才是正法,才可以依止。2、依義不依語。“義”指勝義諦,或空性,是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就好像無法用語言讓盲者了解光
世間上,最難的是做人和處事。人活了數(shù)十載,往往做人不得其分,處事不得其法。盡管有很多的道理告訴我們?nèi)绾巫鋈,怎樣處事,若我們只知理論,不能起而行,也是徒勞無功。那么,學佛之人究竟如何做人處事呢?
很多人都覺得忍辱就是忍氣吞聲,一切的冤枉、侮辱、毀謗、打擊,都要全部忍受,一點反抗的余地都沒有。然事實并非如此,忍辱不是說什么都逆來順受,一味的死忍著。這樣的死忍,在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一觸即發(fā),嗔恨心爆發(fā),只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人自從來到這個世間,就預示著將度過與苦為伴的一生。在生命之路上,出生時遭受分娩的危險與痛苦,成長中被可能出現(xiàn)的病痛折磨,期間還會伴隨著可能遇到的種種意外事故,還有學業(yè)的升跌起伏,事業(yè)的不順都將給人們帶來種種痛苦。就算這些苦都能躲開,生命在不知
臨濟禪師云游至金牛禪師處時,金牛禪師一看到臨濟禪師,就把禪杖橫過去擋住門,臨濟禪師用手敲打禪杖三下,然后回頭就往禪堂里的首座位置上坐下。
南塔光涌禪師初參仰山禪師時,仰山問他:“你來做什么?”光涌答:“來拜見禪師!毖錾接謫枺骸耙姷搅硕U師嗎?”
石鞏慧藏禪師問西堂智藏禪師:「汝還解捉得虛空么?」西堂云:「捉得。」師云:「作么生捉?」堂以手撮虛空。師云:「作么生恁么捉虛空!
在一座藏經(jīng)樓上(圖書館),有一禪者在里面從不看經(jīng),每日只管打坐,于是管理藏經(jīng)樓的藏主(圖書館館長)就問道: “大德每天打坐,為何不看經(jīng)呢?”
龍?zhí)冻缧哦U師一日問曰:“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天皇道悟禪師曰:“自汝到來,吾未嘗不指汝心要。”
有一天,溈山和仰山師徒一起去放牛。溈山指一指牛群,問:“這里面有菩薩嗎?”仰山回答:“有。”
漳州羅漢院守仁禪師。泉州永春人也。初參凈慧,后回故郡。止東安興教寺上方院。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意!睅熢唬骸凹唇袷鞘裁匆!
我努力成為父母心中的我,可我很累想放棄,這是不孝嗎?被父母與自己的關系困擾很多年了,努力過互相溝通,每一次都無功而返,還被他們的言語和態(tài)度所傷,讓自己好不容易堅強起來的內(nèi)心,變得脆弱,覺得自己的人生可悲而無望,F(xiàn)在來分享今天的這個提問。
人們的誤區(qū):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改變,但是,需要改變的不是我。事實上,不要企圖改變?nèi)魏稳,只有先改變自己,再慢慢影響身邊的人。有些佛教徒,總想用自己的知見去糾正別人的認知,一旦糾正不成便惱怒、便退群。且不管誰正誰偏,誰執(zhí)著。
剛開始戒色時,會很困難,無論是念頭、習慣還是行為都控制不住,人也很頹廢,又想著盡快戒色。于是在自我的拉扯和煎熬中,一邊半信半疑一邊做著功課,很有可能功課也做不下去。很正常,習慣成癮后,就需要戒色人本身有強大的信念和定力。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