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門論講義 09

    濟群法師 | 作者:濟群法師 [投稿]

      昨天講到了五位百法的關系。

      今天接下來的內容就要對五位百法的每一個法做詳細的介紹。在五位百法里面,第一位就是心法。我們翻開講義:

      “第一心法略有八種。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

      心法一共有八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八識。那么,一般聲聞乘的佛教是講到前六識,世間上的哲學它們也講到六識。佛教里面像唯識宗它不只是講六識,還講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它不僅僅講到意識的部分,同時也講到了潛意識這部分的內容。所以,關于潛意識的思想其實在佛教里邊早就提出來了,而不是像西方心理學上弗洛伊德、榮格才提出來的,佛教唯識宗早就有關于潛意識的思想,而且講得非常地詳細。

      那么,這八個識在我們的心靈世界里面稱為心王,心王是相對心所而言,心所也就是各種心理活動。心王也就是心靈世界的主人。那么這八個識在我們的心靈世界里邊,我們真正能夠意識到它的作用的,最主要是第六意識。因為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都是屬于潛意識的范疇,所謂潛意識的范疇也就是我們意識不到的,所以,在唯識宗里邊在對阿賴耶識的特征的一個描繪是:不可知。不是我們通常意識所能夠意識到的。那么,在前六識里邊,像前五識因為它只是一種現(xiàn)量的作用,現(xiàn)量緣境,所以,它的作用的時間是非常地短暫,非常地微細,所以我們對它的意識也不是很明顯。所以,在八個識里邊真正最突出的、我們最容易意識到的是第六意識的作用。

      那么,對這八個識我們如何去認識它,通常唯識家會把它分成四組,也有的時候把它分成三組。

      比如說分成三組,像《唯識三十論》把第八識叫作初能變,把末那識第七識叫作第二能變,把前六識叫作三能。八個識,三種能變。前六識,因為六個識關系比較密切,有某一些共同的特征,所以把它合為一組。所以,分為初能變、二能變、三能變。

      像玄奘三藏他有寫過《八識規(guī)矩頌》,如果我們要想詳細地了解八識,一般來說我們要讀一讀《八識規(guī)矩頌》。你們有沒有讀過?可能有的人讀過!栋俗R規(guī)矩頌》是對八個識的特征,它的作用以及它在修行中的最后的轉依過程,都作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介紹。那么這個八識規(guī)矩頌,它把八個識分成四組來介紹。前五識分為一組,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個五個識分成一組;然后第六意識分成一組,第七識一組,第八識一組。所以《八識規(guī)矩頌》對八個識的解說,它是把它分為四塊來說明。那我覺得這個四塊的說明方法比較合理。所以我們接下來介紹,我們也是先介紹前五識。

      前五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此處法師有口誤,把舌識說成意識)為什么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個主要是因為它的建立的基礎。五識的生起,它所依托的是五根:依眼根產生眼識;依耳根產生耳識;依鼻根產生鼻識;同樣依舌根產生舌識;依身根產生身識。所以,五根是五識依托的基礎。那么,同時五識的生起又是以五種境界作為所緣的對象,這個五種境界就是色、聲、香、味、觸。眼識具有了別色境的功能,耳識具有了別聲音的功能,鼻識具有了別香味的功能,舌識具有了別香臭的功能,身識所了的是觸境。

      所以,識是什么意思,識就是了別的意思。所以五識依五根作為依托,以五塵境界作為所緣的對象。對五塵境界具有了別的作用,一方面是識,但是真正具有了別的作用是識是不根,這個我們大家須要知道。能夠了別是識的作用,是屬于心作用,而不是我們這個器官的作用。我們一般以為,能夠看就是眼睛的作用,能夠聽就是耳朵的作用。但是,眼、耳、鼻、舌、身它只是一個輔助認識的一個器官,一種感官,但是真正能夠了別是識的作用。如果我們識離開這個身體的時候,這個感官就沒有用了。如果我們死的時候,識已經(jīng)離開這個身體了,這個感官就沒有了別作用了,就像這個道理一樣。那么這個前五識為什么合在一起說呢?它們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比如說,它緣的都是性境,它本身所具有的作用都是現(xiàn)量的作用,F(xiàn)量,量就是一種認識。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直覺,但事實上這個現(xiàn)量和直覺還不一樣,F(xiàn)量只是把境界原原本本顯現(xiàn)出來,沒有介入任何的思維的色彩,所以,現(xiàn)量的境界它所緣的是一個是現(xiàn)前的境界,這個境界一定是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境界。比如說你眼睛看東西,你看的對象一定是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你才能看得到;如果沒有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你的眼識是不起作用的。所以,這是第一個特征。

      第二個特征,它所緣的是現(xiàn)在的境界,不是過去的境界,不是未來的境界。如果是過去的境界,眼識沒有辦法緣,如果是未來的境界,眼識也是沒有辦法緣的。所以它一定是現(xiàn)前、現(xiàn)在。

     。ǖ谌┻有,不帶名言。不帶名言是什么意思呢?我看到這個東西,就是這個東西。如果我覺得:哦,這個是一個講義,這是一張紙,其實這個時候已經(jīng)進入意識的范疇,它已經(jīng)不再是現(xiàn)量的境界,它已經(jīng)進入比量或者非量了。所以,它是不帶名言。這個是現(xiàn)量的特征。

      (第四)還有現(xiàn)量緣境是不作判斷,就是沒有分別和判斷。比如說我看到這個東西,就是這個東西。如果我覺得它就是好,它就是不好,這個時候就不是現(xiàn)量了。那么前五識它們在緣境的時候都只是一種現(xiàn)量,現(xiàn)量也就是對境界很短暫的、一種很真實的顯現(xiàn),所以現(xiàn)量緣的境叫性境。性,就是實的意思,就是實境,它緣的是真實顯現(xiàn)的境界,沒有加入意識的色彩的這樣的一種境界。

      那么,因為前五識所緣的境界都有共同的特點,所以把前五識合在一起來說明。

      那么,這個前五識的生起它是要有條件的,佛法是緣起法,緣起法就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事物的產生它都要有因緣,包括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它都是要有因緣,不是沒有因緣的。那么前五識的生起,第一種識的生起,它都是要有緣,都是要有因緣,這個因緣,關于前五識生起的因緣,在《八識規(guī)矩頌》里有一句話叫作:“九緣七八好相連。”眼識的生起要有九個條件,耳識的生起要有八個條件,還有鼻識、舌識、身識產生作用的時候須要有七個條件。

      比如,舉個例子說,眼識的生起它要有九個條件,這九個條件是什么條件呢?比如說眼識要產生作用的時候:

      第一個要有空間,我們眼睛看東西要有空間,也就是要有距離,如果沒有距離,能看得見嗎?一點距離都沒有,看不見。所以,這是一個條件。

      那么要有光線,如果沒有光線,你什么也看不見,所以,“明”就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三個條件,要有對象,你眼睛看什么,要有一個看的境界。(這是)第三條件。

      第四個條件,你要注意到了,你要有作意。你要沒有注意的話,視而不見。你要作意。這是第四個條件。

      第五個條件,要有種子,也就是你看這個境界,你要有眼識的種子生起,你的眼識才能產生作用。這是第五個條件。

      第六個條件要有俱有依,什么俱有依?要有五根,比如眼根要沒有壞掉,如果眼根壞掉了,比如瞎子,眼睛就不能產生作用。聾子,他的耳朵就不能產生作用。這是第六個條件。

      第七個條件,要有分別依。要有第六識的輔助作用。

     。ǖ诎藗條件)然后還要有第七識對它產生的雜污的影響。第七識是染污的根源,當你每一個識生起的時候,都要受到他的染污的影響。

     。ǖ诰艂條件)還有,要有第八識根本依。沒有第八識,那肯定就沒戲了。

      所以,眼識的生起要有九個條件。那么我們只是舉這個例子,就是說明第一個識的生起都要有條件。

      平常我們五個識的產生作用的程度主要是取決于條件。比如說有的時候五個識會同時產生作用,有的時候可能只有四個識產生作用,有的時候可能只有三個識產生作用。

      你們看看,我們現(xiàn)在聽課的時候,有幾個識產生作用?眼識肯定產生作用了,是不是?耳識肯定也要產生作用嘛,那要不產生作用,那就不行了,那鼻識、舌識它的作用就不明顯,是不是?最主要、最突出的就是眼識耳識。那如果你們在吃飯的時候,那就鼻識、舌識,眼識肯定也要產生作用。

      所以,識產生作用是取決于因緣!度灐防镉幸痪湓捊凶鳎“五識隨緣現(xiàn);蚓慊虿痪。如濤波依水。”五識是隨緣產生的,同時具足還是不具足,就像大海的波濤,哪一個地方有風,海洋就會出現(xiàn)波濤;哪一個地方?jīng)]有風,就不會有波濤。同樣我們的心理活動也是一樣,境界就像風一樣,我們的心靈就像一個大海一樣,我們心靈的海洋被境界的風一刮,稀里嘩啦的,各種心理活動波濤洶涌。尤其對沒有定力的眾生,那就特別地突出,如果你很有定力的話,那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你有定力的時候,你把你的心定在一個境界上,那境界的風對你也沒有用。但如果你沒有辦法把自己的心定在某一點上,那只要這個境界的風一刮,那么你的那些心王、心所、各種念頭稀里嘩啦地就往外冒了,你根本就控制不住。所以在心靈的海洋里邊呈現(xiàn)出的心理活動,跟你的因緣是有關系的。

      那么,前五識在倫理的作用上來說,它也是通三性的。也就是善、不善、無記。按道理來說,前五識在認識上它自己是不會想著:我要干好事,我要干壞事。這是屬于第六意識的范疇,但是第六意識在活動中,它會帶動前五識,它雖然不動腦筋,但是,它是會配合第六意識的活動的。比如說,我們生氣的時候,你瞪眼睛,這就是一種不善的心理表現(xiàn)。真正生氣的主謀是第六意識,但是,前五識是它的表現(xiàn)的方式。

      所以,我們前五識在我們的精神的世界里邊,它是屬于一個什么東西呢?就是對外接受信息的五個窗口,同時也是對外表現(xiàn)我們思想的五個窗口。也就是,一方面我們接收信息要靠什么?就是要靠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是我們接收外在世界信息的五個渠道。我們的世界就是由它來決定的。一個人有眼識才有顏色的世界,你要有耳識才有音聲的世界,你有鼻識,才有香臭這樣的世界。所以,我們能夠接觸外在的世界,其實取決于我們自身的認識能力。所以,因為我們有前五識,所以我們五根、五識是接觸外界的五個窗口,但同時它也是我們表現(xiàn)心和心理活動的五個窗口。因為它受到意識的影響,雖然說它在認識上只有現(xiàn)量性境,但是因為它在意識的帶動之下,同樣也會表現(xiàn)出善和不善的行為。比如,你打人,你干壞事,這都是屬于一種不善行為。所以說,前五識也是通三性,通善、不善、無記。但是,我們要知道它的主謀是意識,不是說前五識可以作出決定:我要干壞事,我要干好事。它是沒有能力作出這個決定的。

      前五識在作用上來說,當然我們前面也說了,接收信息,表現(xiàn)行為,還有觀察這個世間!栋俗R規(guī)矩頌》有一句話,叫作:“合三離二觀塵世。”就是這五個識里邊,有三種是要密切地接觸了之后,它才能夠緣境,有二種是要保持距離它才能夠緣境。也就是眼和耳要保持距離,鼻、舌、身是要密切地接觸,那么才能產生識的。所以,前五識對我們的生命來說,它也是蠻重要的。我們缺少了某一個識,我們就缺少了某一個世界。

      接下來講意識。

    廣大佛友閱讀文章時如發(fā)現(xiàn)錯別字或者其他語法錯誤,歡迎指正,以利弘法,你們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最好動力。反饋|投稿
    熱文推薦
    精華文章
    熱門推薦
    網(wǎng)站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

    華人學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問題聯(lián)絡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