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有些僧人沒有固定的住所,“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沿門乞食。中國也有修習“頭陀苦行”的行腳僧。“游方”,意謂周游各地寺剎,參學問道。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卷四載:竺法義“十歲便以博見馳名,弱年出家,游方受業(yè)”。又如唐·賈島《送靈應(yīng)上人》詩:“遍參尊宿游方久,名岳奇峰問此公!痹偃纭端疂G傳》第四回:“智深道:俺行腳僧人,游方到此經(jīng)過,要買碗酒吃!
詞目:游方
拼音:yóu fāng
[travel far and wide] 指僧人、道士為修行問道或化緣而云游四方搖身一變,變做個游方的云水全真!段饔斡洝
詞語資料
游于方內(nèi)。指在塵世之中。語出《莊子·大宗師》:“ 孔子 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 丘 ,游方之內(nèi)者也! 成玄英 疏:“方,區(qū)域也。彼之二人……游心寰宇之外! 晉 陶潛 《桃花源》詩:“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
指僧人為修行問道或化緣而云游四方。 唐 無可 《禪林寺》詩:“終斷游方念,爐香繼此焚。”《西游記》第七四回:“想是跟你師父游方,到處兒學些法術(shù)! 郭沫若 《橄欖·三詩人之死》:“是中午時分,一位游方和尚到我們門前來化緣!
泛指到處逛蕩!抖膛陌阁@奇》卷十八:“知縣道:‘胡說!既是同宿,豈有不知情的?況且你們這些游方光棍,有甚么做不出來/”
苗語音譯。 黔 東南 苗 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一種方式。一般在村寨附近都有固定的游方場或游方坡。只限本寨女子與外寨男子參加。男女整裝相聚,通常是兩男兩女對歌;雙方屬意后,分別相邀談唱,若有意成婚,則互贈禮品作為信物。《苗族民間故事絢天上人間》:“一天,這家姊妹二人,上山去打豬菜,見路邊有兩棵楓香樹,樹身苗條,枝葉繁茂,活像兩個小伙子,撐著傘兒站在那里游方唱歌!
游覽;云游。 北魏 酈道元 《經(jīng)注>序》:“今尋圖訪跡者,極聆川域之說;而涉土游方者,寡能達其津照! 唐 獨孤及 《唐故虢州宏農(nóng)縣令天水趙府君墓志》:“解龜后,貧無馀資,因游方 河 朔。” 吳越 錢鏐 《天柱觀記》:“游方有志,躡屩忘疲!
謂僧人云游四方。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二·竺僧朗》:“ 竺僧朗 ,京兆人,少而游方,問道 長安 ! 唐 于武陵 《訪道者不遇》詩:“及戶無行跡,游方應(yīng)未歸!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河南 少林寺 拳法,天下所無,其僧游方者皆敵數(shù)十人!
謂醫(yī)生流動行醫(yī)。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初集·某駕長》:“ 海昌 有游方之醫(yī) 王 姓者,奔走江湖間,獲利頗豐。” 王西彥 《古屋》第二部二:“從最初發(fā)現(xiàn)她的病癥的時候起,作父母的便以全心靈的力量灌注在這步入老年后得來的獨生孩子的身上,千方百計的尋求診治,祈神、許佛、醫(yī)生、游方郎中、針手、草藥,甚至素來不敢信任的新式醫(yī)院也訪問過了好幾家!
依止(佛教解釋)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為所依而止住或執(zhí)著。 又一般謂依賴于有力、有德者之處而不離,亦稱為依止。法華經(jīng)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蟪饲f嚴經(jīng)論卷四述求
心性(佛教解釋) 心性。謂性情;性格。中國古典哲學范疇,指“心”和“性”。 戰(zhàn)國 時 孟子 有“盡心知性”之說。其后佛教各宗盛談心性,禪宗認為心即是性,倡明心見性,頓悟成佛。 宋 儒亦喜談心性,但各家
性空(佛教解釋)性空 。ㄐg(shù)語)十八空之一。見空條。 謂眾緣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可得! 》鸾陶Z。十八空之一。謂一切事物的現(xiàn)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暫生還滅,沒有實在的自體,故稱。
所依(佛教解釋) 所依,指作為教義信條等存立之典據(jù)而被依用的經(jīng)論。謂為物之所依托者︰‘能依’之對稱;窘忉尅 ∷溃ㄨ骯^s/raya,巴a^ssaya,藏rten-gnas、rten-gshi)(
十八層地獄,分別為「光就居、居虛倅略、桑居都、樓、房卒、草烏卑次、都盧難旦、不盧半呼、烏竟都、泥盧都、烏略、烏滿、烏藉、烏呼、須健居、末都干直呼、區(qū)通途、陳莫」。十八層地獄又稱十八地獄、十八重地獄、十八泥犁,閻王為地獄之首,屬下的十八位判官分
共業(yè)(佛教解釋) 佛教又把業(yè)分為共業(yè)和不共業(yè),共業(yè)之中又包含不同的個業(yè)。共業(yè)和不共業(yè),主要是根據(jù)它的結(jié)果來說明的。由共同感受到的生活環(huán)境,如大家都生活同一地區(qū),一樣的天時,一樣的空氣污染,當刮臺風時,
佛教六相是指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凡是要明白任何一事理,必須要就各諦各句例的宗旨,得到六相融和不離的意味,方可以算是究竟。
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智慧 一、布施——看見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樂。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贰<议T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