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眾:在家居士該如何修行,平時早課和晚課該誦哪種經,時間多久為合適?大安法師:一般在家的居士,要隨分隨力地給自己規(guī)定早晚功課。早晚功課最好簡單一點。在寺院叢林里要念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什么的,如果在家專修念佛法門的話,就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贊佛偈,然后就開始念佛。念完佛,最后來個回向和三皈依就可以了。 (大安法師)
信眾問:每天一萬佛號怎樣念法?對有工作的人及沒有工作人的時間是不同的。要念六字或四字,快快地念,是嗎?請詳說! 〈蟀卜◣煷穑好刻炷钜蝗f聲佛號是對我們凈業(yè)行人的底線要求。雖然有工作,總不能一天(大安法師)
首先來看男女是怎么來的。剛開始的時候,地球上的人類實質是從光音天來的,色界天。色界天這些人是沒有男女欲望的,沒有男女性別之分的。在空劫之后成劫開始時,他來到地球。原來他是飛行過來的,后來吃了地面上的五谷雜糧,有雌雄二性,他就飛不回去了,就跟這個地球(大安法師)
你既然是一名中醫(yī),就會知道中醫(yī)是生長在東方文化土壤上的一枝燦爛花朵,是我們的國粹。遺憾的是,中醫(yī)在當代中國受到了冷遇,被邊緣化,西醫(yī)一統天下。這種情況是很悲哀的。其實不光是中醫(yī),無論是道家還是佛家,也都強調身體健康長壽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少食((大安法師)
在家居士選擇早晚課,隨自己的機緣,原則是愈簡單愈好,不要搞得那么復雜,而且要專修。如果你要做早晚課,你就是念一卷《佛說阿彌陀經》,三遍往生咒、贊佛偈,你就開始念佛,隨著你的時間長短,念完佛做一個回向,就可以。早課這樣,晚課也一樣,這就非常簡潔,簡潔才能得受用。(大安法師)
《無量壽經》有五種原譯本。目前為止,從宋代到近代有四位居士編撰了四種會集本。對原譯本和會集本的關系,我們是以原譯本為主,會集本為參考,要擺正這種關系。在五種原譯本當中,以康僧鎧的《無量壽經》為主。其他四位居士所會集的各有長處,我們也要尊重,作為參考資料去了解就可以了。(大安法師)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的所有戒律的一個總綱,叫略說戒。戒律的精神有止持和作持!爸T惡莫作”就是止持,就是你不能夠去做的。如果你遵守做到了,這就是止持,你就是在持戒。這個“惡”包括很多,諸惡,包括身、口、意。像五戒就是(大安法師)
尊敬的廣聲大和尚、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很高興今天晚上有機會來光明山普覺禪寺,與諸位大德共同討論凈土宗一篇非常重要的經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是出自《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中的一篇,是作為凈土宗五種經典當中之一。(大安法師)
如何學習《法華經》?末學已經讀過兩遍,但是總覺得不能理解這部經的邏輯、脈絡。全經都在論述法華大法的宏大功德,但法華大法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僅僅是開權顯實嗎?請師父開示法華真義。你已經讀過兩遍了,讀得并不是很多嘛。你先不要提太高的要求,你去讀它。讀的過程當中也是在修戒定慧。攝心,把它念清楚、聽清楚,誦經就是在修行。(大安法師)
這沒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這是我們妄念的產物,實際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白天的清醒仍然還是在夢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夢,在本質上并沒有區(qū)別。但往往睡眠的時候,我們的第六意識處在一種休息狀態(tài),然而我們深層意識、獨頭意識還在起作用。所以我們如果透過念
一般的人在睡眠當中是很難延續(xù)念佛的,這只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那么可以用善導大師臨睡觀想法:念十句南無阿彌陀佛,觀想自己是業(yè)障深重的凡夫,無數劫輪轉六道,今生遇到善知識聞到念佛法門,愿佛慈悲加佑攝令往生,這是第一個祈禱。
大安法師俗名魏磊,出生于1959年3月,籍貫江西南昌現在是凈宗祖庭——江西廬山東林寺方丈、代住持、《凈土》雜志主編、凈宗研究生班導師。
注意不可把念佛僅僅作為工夫去用。將橫超法作豎出用,祖師常呵斥這種做法。念佛法門首先要解決信愿,時時呼喚彌陀的救助,阿彌陀佛就在我內心,我在阿彌陀佛的內心,我是佛心中的眾生,佛是我心中的佛,感應道交是當下的。念念作得生凈土想,念念心生歡喜
學佛人舍報后,皈依證和戒牒怎樣處理較如法?有的皈依證和戒牒上印有佛像,可以火化嗎?有佛像就不要去火化了?梢园逊鹣裼檬裁捶椒ㄈ∠聛恚f一取不下來,你的皈依證和戒牒也可以保存下來。
阿彌陀佛是無上大醫(yī)王,六字洪名是阿伽陀藥。但是,能不能治好病,還是取決于對佛號的信心,取決于是否能放下五欲的誘惑,是否有深重的慚愧心和懺悔意識,是否能真正歸命阿彌陀佛。
大安法師講解
問:為什么念佛時頭很憋很漲,越精進越難受,而且近來出現各種很不好的念頭,是不是有附體,怎么解決?大安法師答:念佛的時候出現這些情況是正常的。由于我們阿賴耶識里面儲存著宿世與今生的許多業(yè)力種子,被念佛給激活
佛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如果你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行人,應當修行這三福。第一福就是有四句話: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為什么要孝養(yǎng)父母?這就來自于一個凈業(yè)行人要知恩報德。在這世間上對我們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
現在確實有在包裝上印制佛菩薩形象做為廣告的現象,其本身就缺乏對佛菩薩的恭敬,然后又散落在地面和桌上,這是非常不如法的行為,但也是眾生的共業(yè)所致。我們碰到這些情況,應該先把它另外放置起來,不要褻瀆這些佛菩薩形象。能放置在潔凈的地方,先放置在那里,
雜念是病,佛號是藥。我們無始劫來,被無數妄念所纏繞,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將雜念剿滅,這得經過一個刻苦精修的過程,方能太平。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佛要教化的眾生是什么呢?是剛強眾生。我們這些眾生都是剛強啊,如生牛皮、驕慢、剛愎自用,自己愚癡透頂還以為自己了不起。佛要用種種善巧方便來調伏,調柔降伏我等剛強眾生。那要調伏剛強眾生用什么方法呢?要講經說法,要讓他知道生命的真相、真理。
首先來看男女是怎么來的。剛開始的時候,地球上的人類實質是從光音天來的,色界天。色界天這些人是沒有男女欲望的,沒有男女性別之分的。在空劫之后成劫開始時,他來到地球。原來他是飛行過來的,后來吃了地面上的五谷雜糧,有雌雄二性,他就飛不回去了,就跟這個地球
學佛的人不應該去練氣功。何以故?如果你是學佛的。我們并不否定世間的人為了身體健康,練練氣功,守點丹田,踢踢腿,伸伸腰,這是健身嘛,我們并不否定。那么學佛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建立了一個新的人生目標。你要降伏自己的煩惱,學佛是為了成佛的。學佛是為了度眾
禪這個詞含義很廣泛,有世間的禪,有出世間的禪,有祖師禪,有如來禪。那么我們說禪是什么?從根本意義上禪就是佛心,佛心就是實相,就是一真法界。禪是離開了分別、執(zhí)著、對待,所以叫不二,契入到我們的自性清凈心就是禪了。
這個以念頭為一根線只是比喻的說法,你不要執(zhí)著它是一個非得要穿一個什么東西。因為我們的念頭要從當下這一念開始。這一念你抓住以后,就好像在眾多的頭緒紛繁的亂麻里面,牽了一個頭出來,你把這個頭牽出來以后,不要讓這個念頭打失。你緊緊抓住這一念,讓這一念
修行佛法不是在做學問。修行佛法要解行并進,儒家講要知行合一的。知之非難,行之為難。往往你知道并不很因難,問題是你要做得到。∫磺凶诮淌紫纫吨T踐履,你去做!說得了一丈,不如行得了一寸!所以學佛為什么要持戒呀?要吃素,要念佛,要拜佛。你要從事相上做
這個問題能夠提出來,說明這位同修還是能夠思維一些問題的,提得很好。但我們要知道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是不是僅僅十劫?應該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無量無數塵點劫——一尊古佛,這十劫是在這一期所應現的時間。所以我們不要擔心,只是十劫之內的眾生才能得到救度,十劫
善導大師是提倡專修,專修容易往生,雜修就比較困難。但對于專修和雜修我們可要認清楚了,《觀經》講凈業(yè)三福,第三福是讀誦大乘經典。讀誦大乘經典他并沒有說就是讀誦一部經典。只要是大乘經典都是凈業(yè)三福,往生的資糧,所以看兩部經不算雜修。
業(yè)障這個概念,業(yè)是我們多生多劫由身口意造作的。這個業(yè),為什么叫障,就是因為障礙了我們佛性的顯發(fā),就叫業(yè)障。無量劫以來我們都造作了無量無邊的業(yè)障。今生要生慚愧心、懺悔心,好好念佛。至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佛是最好消業(yè)障的方法。
昔日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還可趣向也無?”泉曰:“擬向即乖!”州曰:“不擬爭知是道?”泉曰:“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豈可強是非也那!”州于言下悟理。
凡夫通常處于無明狀態(tài),迷失真性,追逐妄心,隨妄心流轉,不知舍妄歸真。所以,我們還要修行。
問:弟子總是過分在意別人的感受,深怕自己說的話或者做的事傷害到別人,弄得自己經常擔心來擔心去的,怎么辦?
問:輪回是看不見的,應如何理解呢?濟群法師答:輪回,其實是內心迷惑的顯現,根源就在我們的心。換言之,在我們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眾生的心理特質,當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現出流轉輪回的種種狀態(tài)
修習依止法,能為學人帶來哪些殊勝利益呢?《道次第》總結為九點。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識,能使我們迅速接近佛果。
現實中,不少佛子對“解脫”一詞心存偏見,似乎這就是“自了”的代名詞。當我們說到解脫時,許多人會覺得這個目標似有小乘之嫌。因為我們是以大乘自居,以菩薩學人自居,理應以利益一切眾生為己任,而不僅僅是追求個人解脫。
佛,就是覺者,意味著生命的徹底覺醒。反過來說,眾生就是迷者,是處在顛倒迷惑的狀態(tài)。但我們不必氣餒,因為佛陀已經告訴我們轉迷成悟的方法。佛陀出現在這個世間的最大貢獻,就是發(fā)現每個眾生都具有覺悟的潛質,具有自救的能力。
禪修所做的,就是幫助我們培養(yǎng)正念,把心帶回到當下。這樣,我們才能從情緒和妄想的纏縛中脫身而出。如何才能把心帶回當下?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戒定慧,又稱三無漏學,也就是三種導向智慧的途徑。其中,又以戒為基礎,所謂由戒生定,由定發(fā)慧。
佛法以緣起看世界。這就告訴我們,每種想法和情緒既非無中生有,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特定因緣和觀念引導下形成的。錯誤的觀念,正是負面情緒產生的土壤。
所謂無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內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頭是什么時候生起,又是什么時候占據我們的心。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