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因果
    幸福的因果
    • 《幸福的因果》| 序言 《幸福的因果》| 序言

      有時候,我們通過物質、感官的滿足,例如一頓美食、一次購物,來獲得幸福感;有時候,我們通過與親人、朋友間情感的交流,通過周圍人的關注、認可來獲得幸福感;更多時候,我們通過占有更多金錢 財富、實現目標、與他人的對比等方式來獲得幸福感……

    • 第1講丨幸福是什么樣的一個范疇? 第1講丨幸福是什么樣的一個范疇?

      中央電視臺因為采訪街頭路人,問“你幸福嗎”,后來變成一個笑話在網絡上炒作,網友總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太膚淺。事實上,這是我們每個人每天要問自己的問題:“你幸福嗎?”

    • 第2講丨判斷我們是否幸福的標準是什么? 第2講丨判斷我們是否幸福的標準是什么?

      判斷我們是否幸福的標準到底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當然,人家講是內在的”,是的,的確,恭喜你,答對了。但是,怎么個內在呢?我們都想讓內在充實起來,但是我們在這個物質充分發(fā)達的這個年代里面,我們又是如此地依賴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 第3講丨我們?yōu)槭裁床恍腋#? title= 第3講丨我們?yōu)槭裁床恍腋#?/a>

      我提出來這么多關于幸福的糾結的看法,和我們應該去如何找到化解我們心中這種矛盾和糾結的態(tài)度呢?當我們這樣思考的時候,任何幾個問題都是我們很糾結的狀態(tài)。怎么樣化解這種糾結?有自己的獨特的判斷力,來決定我們當下用某種標準來判斷當下是否幸福。

    • 第4講丨誰要幸福?我要幸福! 第4講丨誰要幸福?我要幸福!

      我們的問題是:誰要幸福?我們的答案是:我要幸福。我要幸福,那我們就要行動。這其中,除了面對困難的勇氣之外,更多地要提前行動和擔當起更多的責任。如果沒有這個意識的話,你只想一廂情愿地覺得佛菩薩會來接你,會來幫助你的話,了能等來的是人生更大的問題。

    • 第5講丨改變過去,當下便是改變的契機 第5講丨改變過去,當下便是改變的契機

      過去叫“法已生已滅”;當下、現在是“法已生未滅”;而未來呢,“法未生未滅”。也就是說,原來的實線全部變成了虛線。就這一點,當下的這一點,我們將來要再繼續(xù)的。這一點只是看上去的實心而已。也就是說,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觀念當中,我們唯一具有實在性、具有可把握、可操作性的……

    • 第6講丨業(yè)力,是一種生命的慣性 第6講丨業(yè)力,是一種生命的慣性

      當我們沒有這樣的一個認識的時候,或者說被自己過去的業(yè)力和習氣所干擾,你不可能有這樣的直觀的、直覺的判斷。這才是要幸福的人要選擇一條康莊大道的人都需要去做出的一種自我凈化和對未來的一種態(tài)度。

    • 第7講丨真正的修行是在“舍”上做文章 第7講丨真正的修行是在“舍”上做文章

      真正的修行就是在這個“舍”上做文章。所謂我們剛才把細的、你沒發(fā)現的感受去發(fā)現它,那發(fā)現的是什么?就是這個舍。在粗重、心氣浮躁的時候,你沒有能發(fā)現它存在,但是事實存在的這種感受,如果我們發(fā)現它的話,我們會越來越充實。

    • 第8講丨修行人對苦樂的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第8講丨修行人對苦樂的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幸福是一種感受,但是它不是感受本身,而是對于感受的態(tài)度。我們對于感受的態(tài)度和對于感受處理的能力,則是我們是否能幸福的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沒有這個東西的話,凡夫所謂在避苦求樂的基礎之上。

    • 第9講丨為饑餓的母親偷饅頭是行善還是做惡? 第9講丨為饑餓的母親偷饅頭是行善還是做惡?

      那到底誰對呢?當事人兩個都認為自己對。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作為旁觀者來說,你能告訴我誰對嗎?每個人在做這道題的時候,至少要回答三個問題——偷東西的人的對錯、被偷的人的態(tài)度和我們旁觀者的態(tài)度。三方對于這一個事件的態(tài)度,是三三得九,至少有九個答案,我們在九個答案當中徘徊。

    • 第10講丨為什么種下善因,卻總是得到惡果? 第10講丨為什么種下善因,卻總是得到惡果?

      沒有一個人不想過得好,不想自己幸福、身邊的人幸福。我們都有這樣的善心——這個善心,我覺得就是一切皆有佛性的根本——就像沒有人會拒絕喜樂,沒有人會打心眼里拒絕一個面帶平和微笑的人一樣,這是我們的佛性,這是人生而有之的最基本的東西。

    • 第11講丨想收獲善果,就別被情緒擺布! 第11講丨想收獲善果,就別被情緒擺布!

      在善的狀態(tài)下,你只要在當下——善等于好、好等于樂、樂等于貪——把貪轉化,把它控制在有效范圍之內,然后你就會有持續(xù)的喜樂。而且在當下的善果上,你就會仍然以此為善因,得到后面的善果。從善因到善果的前提,是一定要控制貪心。

    • 第12講丨為什么有的人修行之后依然痛苦? 第12講丨為什么有的人修行之后依然痛苦?

      善惡是一種對立的價值觀。如果說人生是一塊大餅,好的向上的狀態(tài)有50%,惡的向下的狀態(tài)有50%。各位,行善的人在他基本的價值觀當中,他做得再好,也只能有50%,因為還有50%他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雞肋。

    • 第13講丨佛法里最熱門的一個詞——因果 第13講丨佛法里最熱門的一個詞——因果

      “因果”可以說是佛法里最熱門的一個詞。為什么要講因果?是因為感受與生命之間的關系。不管是眼、耳、鼻、舌、身、意,還是色、聲、香、味、觸、法,都是通過感受我們才經驗到、體驗到的。

    • 第14講丨因果是一種比喻,而不是僵化的教條 第14講丨因果是一種比喻,而不是僵化的教條

      因為人都是生活在當下的動物,像我們年輕人出家,最大的優(yōu)勢在學教理上我們很容易去學得明白,但是對我來說也很難。對于年紀大的人來說,思維能力、智力水平在退化、弱化,他們可能學得慢一點。但對年輕人來說,最大的痛苦是在于,我們學了很多的教義,但是我們不知道人生是什么。

    • 第15講丨為解決問題而學佛為何卻遇到更多問題? 第15講丨為解決問題而學佛為何卻遇到更多問題?

      佛法講我們要去“觀”,同時要斷絕妄想。不能用妄想,不能用你的自我意識去揣摩?赡苣阌X得就是這樣的,沒錯,就這么干!就這么干,得到的仍然是壞的結果。盡管你的起點可能是好的,得到可能還是壞的結果。

    • 第16講丨因果之間,實際的修行是緣 第16講丨因果之間,實際的修行是緣

      修行對我們來說,路還很長。人總是有個幻覺,覺得自己理解到了就是做到了,理解到跟能做到中間你要弱化你的業(yè)力和愚癡心、貪心和嗔恨心。如果你把這幾大力量化解以后,你可能真的能做到。但如果沒有的話,你可能做不了。

    • 第17講丨一切都是剛剛好 第17講丨一切都是剛剛好

      有個法師在他書上經常會說這么一句話說:一切都是剛剛好。當我們覺得,一切都是剛剛好,欣然接受它的時候,我們心境、感受力、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味覺都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 第18講丨你是否也過著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第18講丨你是否也過著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如果僅從觀念上去轉變,而沒有從實際的修行方法上去改變的時候,在面對自己習氣——尤其是回家之后,把我們課堂上這些事情忘了——因為我們習氣的力量能深巨海,能障須彌,你實在搞不清它力量到底有多大。當我們滿懷信心回去,但是將觀念遺失、遺忘了的時候,習氣會表現出來。

    • 第19講丨外境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第19講丨外境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感受發(fā)生的機制,基本上我們是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說的:感受,三合生受,也就是三個元素——根、境、識,生受。六根對六塵(六塵即六境),眼睛你看到了什么?眼根對色塵,眼睛(根)對這支筆(境)的時候,你判斷力(識)產生的時候有一個感受產生。

    • 第20講丨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第20講丨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第六意識(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是我們的判斷意識。判斷意識當中分相分(認識的對象)和見分(認識的主體)。就是當你看眼前的人的時候,其實你永遠看不到眼前這個人,你只是看到眼前這個人在識上面所變現出來的影像。

    • 第21講丨發(fā)現生活的美好,感受生命的真相 第21講丨發(fā)現生活的美好,感受生命的真相

      如果你已然是一個幸福的人,帶給別人幸福是很容易的;如果你已然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帶給別人幸福也是很容易的。因為在根、境、識當中,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他都是你的境界,如果這個人不圓滿,你的境界,你的感受就不會圓滿。

    • 番外篇1-2丨命苦不能怪佛祖 番外篇1-2丨命苦不能怪佛祖

      古老的佛教智慧,是釋迦牟尼佛兩千五百多年之前告訴我們的。但這古老的智慧當中,我們看到的并不是智慧本身,而是那人、那時、那地他們處于的這種狀態(tài),佛給那地、那時、那人開出來的藥方。

    • 番外篇3-4丨你連知見都沒有,還怕有所知障? 番外篇3-4丨你連知見都沒有,還怕有所知障?

      佛教是一籃子不同樣的水果,有小蘋果,也有爛蘋果。爛蘋果你要撿了放到旁邊去,可以做酵素。還有口味比較重的榴蓮,有的人說好吃,口味比較重,是重口味。還有口味比較清新的,不同的風格。

    • 番外篇5-6丨把《地藏經》當動畫片看 番外篇5-6丨把《地藏經》當動畫片看

      現在的因果,特別我們讀了《地藏經》以后,《地藏經》當中都是基于凡夫的觀念推演出來的報應因果。報應因果雖然有作用,有震懾力,但是在實際修行過程當中很難落實。

    熱門推薦
    網站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

    華人學佛網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問題聯絡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