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全稱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捍蠓綇V』是說本經的屬性非常殊勝。至極無外稱為『大』,理正無偏稱為『方』,理包無限稱為『廣』!秷A覺經》立足于圓滿覺性,講述一乘實相之理,具備『大』、『方』、『廣』三種屬性,因而在經名前冠以『大方廣』以顯示出該經的殊勝地位。
什么是『圓覺』呢?圓覺,就是圓滿的覺性,是指佛在果位時所親證的理性,具足萬德,圓滿周備,靈明朗然。從本體來說,圓覺被稱為『一心』;從因地來說,圓覺被稱為『如來藏』;就性質而言,圓覺與真如、佛性、法界、涅槃、菩提等,畢竟同一。古來大德在詮釋『圓覺』的時候指出:
統(tǒng)眾德而大備,爍群昏而獨照,稱為圓覺,其實皆為一心。背之則為凡,順之則為圣;迷之則有生死,悟之則息輪回。親而求之,則止觀定慧;推而廣之,則六度萬行。引而為智,然后為正智,依而為因,然后為正因,其實皆為一法。
說明『圓覺』其實就是我們的『心』,心迷則不見圓覺,心悟則圓覺朗照。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為凡夫;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為菩薩;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為如來。
『修多羅』,是梵語,中譯為契經。契者,契合的意思,也就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經者,軌范的意思,是指那些可作為人生軌范的言辭。
『了義』,是說理非常透徹究竟的意思。凡直接、完全闡述佛法究竟義理的言教,稱為『了義教』,而載明上述言教的經典,稱為『了義經』。至于那些為了順應眾生根機而方便宣說的教理則稱為『不了義』。
本經的翻譯者是佛陀多羅。佛陀多羅的中文意思是覺悟救世,他是北印度麝賓人。麝賓是國名,唐朝時稱為迦濕彌羅,在新疆的西南邊,也就是現在的克什米爾,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在爭奪所屬權的地方。根據《佛祖統(tǒng)紀》卷三十九記載,唐高宗永徽六年(655),佛陀多羅帶著梵文佛經來到洛陽白馬寺,在那里翻譯出了這部《圓覺經》。唐代太和年間,禪宗的圭峰宗密禪師,對《圓覺經》進行整理注疏,并不遺余力加以弘揚。宋代時,東京汴梁、山西太原、四川巴蜀一帶,都盛行講《圓覺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凈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于不二境,現諸凈土,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凈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凈諸業(yè)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
本經的法義,是我本人親身從釋迦牟尼佛那里聽說的。那時,佛修行得入神通大光明藏,正定安住不惑,一切是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光明交映炳著,安住不壞不失。這是諸位眾生追求的清凈覺悟境界,在這個境界中,身心寂滅不妄,平等涅槃不虛。佛所證得的這個境界,實際是遍布一切處,它擺脫了生死二道,隨順迎合了涅槃正道。就是在這個境界中
【如是我聞】“如是”指這部經!拔摇笔墙Y集者——阿難尊者的自稱!奥劇笔菑姆鹜佑H聞,或佛弟子間展轉傳聞。阿難尊者說:佛如此說,我如此聽,佛的確是如此講的,百分之百可靠,一一契合于佛說。
這部經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十二位大菩薩,次第向佛陀請問啟發(fā)“圓滿心智”的方法。每一位眾生都具有和完美圣者一樣的心靈和智慧,可是由于他們的自私、煩惱、無知和貪著,使得這偉大的潛在心智一直無法顯現。所以佛陀特別講了這部經典,引導大家走向沒有負擔的心靈和智慧。
圓覺經講解
有部殊勝無比的經典名:《圓覺經》全稱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歷來因其義理淵深澄澈,文辭優(yōu)美酣暢,對后世中國佛教文化影響極大。是唐宋之后中國佛教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此經的具體內容,是佛為文
圓覺經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經典。《圓覺經略說》是南懷瑾教授于1983年,在臺北十方叢林書院講述‘圓覺經’的記錄,由古國治同學負責整理校對。本書的講解,深入淺出,初學易懂,且明白指出如何明心見性,以及修行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有心習禪或參研佛法者,不可不讀!
《圓覺經》,全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又名《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了義經》、《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修多羅了義》、《秘密王三昧》、《如來決定境界》、《如來藏自性差別》。一卷。唐代佛陀多羅(覺救)譯。師罽賓人,于洛陽白馬寺譯《圓覺了義經》一部,其后行不詳。
此經以單法為名,一真法界如來藏心為體,以圓照覺相為宗,以離妄證真為用,以一乘圓頓為教相。以單法為名者,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圓覺二字,直指一心以為法體。此有多稱,亦名大圓滿覺,亦名妙覺明心,亦名一真法界,亦云如來藏清凈真心。楞伽云寂滅一心,即起信所言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稱雖多,總是圓覺妙
在講經之前,先介紹幾本《圓覺經》的注解,一部是圓瑛法師的《圓覺經講義》(簡稱講義),一部是憨山大師的《圓覺經直解》(簡稱直解),兩本要對照研究,你們現在當學生,是來求學問,將來當法師要自己看注解,不看怎么講呢?《圓覺經》的注解,解釋得最好的是《圓覺經大疏》(簡稱大疏),作者是華嚴宗的五祖圭峰大師,因為解釋的內容太多,
《圓覺經》,是描述如來境界、闡揚諸法實相、彰顯圓滿覺性的重要經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稱。經文闡述了一切法都是圓覺妙心的顯現,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覺性同樣也是周遍法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道理。指出:眾生與佛,覺性平等,沒有差異,只是因為
這是《圓覺經》上用心的一個口訣。什么叫“知幻即離”?好比來了一個客人,你馬上要認出它來,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妄念,它是本妄、無自性的,只要知幻。即離,它本來就是無常的,本來就要離開的,只需要知道它就可以。來了一個妄念,我們就看著它,“哦,妄念來了”,來了就來了,我們的心像一面鏡子似的,來者不迎,去者不追,不頂不丟,這就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此明依法。以答“依何等法”之問。彼善知識對圓覺法門的修證,應離以下四種病,方可依止。什么是四?一者,作。喝魪陀腥俗魅缡茄裕何矣诒拘淖鞣N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zhí)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 ∩颇凶!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zhí)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這就是《金剛經》說的四個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今生當眾生,前生當眾生,再前生還當眾生,推不出開始,所以叫無始。說有個邊際,實際沒有開頭,叫做無始之際。從無始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垢嬖V我們什么是輪回的根本?《圓覺經》前面講的道理,「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
本經的法義,是我本人親身從釋迦牟尼佛那里聽說的。那時,佛修行得入神通大光明藏,正定安住不惑,一切是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光明交映炳著,安住不壞不失。這是諸位眾生追求的清凈覺悟境界,在這個境界中,身心寂滅不妄,平等涅槃不虛。
請師父慈悲開示,《圓覺經》中說:“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妄認四大,為自身相”比較好理解!傲鶋m緣影,為自心相”較難理解,請師父解釋一下好嗎? 明一法師答:六根所對六塵,我們通過這六根得到的信息,形成自己
一、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凈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于不二境,現諸凈土,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凈慧菩薩,威德
在開講經之前,先講經中大義,然后全本經皆可明白。釋迦佛說的大乘法寶,猶如箱內的寶貝,《圓覺經》如同開箱子的鑰匙,全部經的意思,是教我們如何開箱子,得箱子的寶貝。中國哲學家認箱子是寶貝,西洋哲學家分兩方面:一方面認箱子為寶貝,一方面站在箱子面前猜箱子內是什么寶貝。小乘聲聞分兩種:一種是定性,一種是不定性。定性聲聞生纏空,認
一 經本推考:經本推考,即對于本經之歷史,及向來流傳經過,要先有一番考證。于此又分三段:甲、翻譯,乙、卷帙,丙、注講。甲、翻譯:釋迦牟尼佛生于印度,說法均用梵語。后人結集之經典,亦系梵文。佛經之有中文本,俱從翻譯而來。此經題為: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罽賓、北印度國名,具云:羯濕彌羅。沙門、出家人之稱。佛陀多羅,此云覺救
過去,我們常聽到一句話「禮多人不怪」,也經常看到許多信徒歡喜禮拜,表達他的信仰恭敬、虔誠。這原本也是沒有錯,但是不如法的禮拜,也是不當的。經文里說,「偷婆」(即窣堵波,梵語 stúpa 音譯,安置佛陀舍利的建筑)中不應拜,也就是在塔里不拜;在大眾里
經文中指出,寧可毀壞六根,也不造作諸惡,而墮入三惡道。因為六根有貪著的病,就會在生死輪迴的苦海中不斷流轉,故必須注重六根的修行。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稱做「六根」,屬生理的,又叫作「六色」,六根遇到外面屬于物理的「六塵」(色塵、身塵、香
有人問:「佛陀會不會罵人呢﹖」佛陀不是在罵人,佛陀會教訓那些愚癡的人。如:「你不知慚愧」、「你不知道苦惱」、「你愚癡」等。還有一句比較嚴重的話:「你是非人!」非人,就是不像個人,也就是說「你不是人」,即是邪見的邪人,不正派的人。這是很嚴重的一句責
原始佛教時代,佛弟子及信者往往將所聽聞的教法,用詩或簡短散文的形式,以口口相傳的方式記憶傳承。由于佛弟子各人領納的不同,而各有其相異的思想,因此至教團成立時,如何將佛陀的教說作整理、統(tǒng)一,實屬必要之事。經過歷次的結集后,佛陀的教說漸次充實完備,
《雜阿含經》卷四中說:“如是煩惱漏,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滅,如芬陀利生,雖生于水中,而未曾著水!币馑际钦f,這樣的煩惱等有漏,一切我都已經舍棄了,已磨滅了,已破壞了,就好像芬陀利花,雖然在水中生長,而沒有染著于水。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稱《觀音經》、《普門品》。原是《法華經》里的一品,由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漸次流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分出來,成為便于受持讀誦的單行本。本品主要宣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長行敘述無盡意菩薩和佛的兩番問答。初番問答觀世音菩薩得名
這是《八大人覺經》開頭的一段經文。這部經的內容,主要是佛陀教示修學佛道者,應覺知思惟的八種教法!甘篱g無常,國土危脆」,是佛教的宇宙觀;「四大苦空,五蘊無我」,是佛教的人生觀。兩者合起來,即整個佛教的世界觀。我們所賴以生存的世界稱「世間」,世間是時間和空間所和合的世界,是變化無常、沒有長久固定的形態(tài)
「生死疲勞」,我們生了要死,死了會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五趣六道流轉輪迴,辛苦又疲勞。人生就像一個車輪,在生死大海裡輪轉不已,備受勞苦。「從貪欲起」,人是貪欲的奴隸,為了貪財好色、貪享受、貪世間上的功名富貴,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個也想、
這部經典的標題為《佛說八大人覺經》!悍稹粸椤悍鹜印坏暮喎Q,佛的中文意思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智者。本經中的『佛』,本是諸佛名號的統(tǒng)稱,此處專指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釋迦』是姓,意為『能仁』;『牟尼』為名,意為『寂默』!赫f』即講話的意
在《中國佛教史》中,記載了佛教最初傳入中國的各種傳說,但以漢明帝夜夢金人,派人赴天竺求取《四十二章經》為最權威的傳入之說。史稱,漢明帝永平三年,漢明帝夜夢金人,身長丈六,頂有白光,飛行于殿宇之間。漢明帝醒來之后詢問群臣,自己夢中所見是什么神。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