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先生釋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心經(jīng) | 作者:耕云 [投稿]

    耕云先生釋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問題解答

      問:心經(jīng)為摩訶般若的素描,它的修行方法如何?是否為觀自在?

      答:古人翻譯佛經(jīng)有三個同義的字,一個是觀,一個是覺,一個是照,這三個字看起來迥然不同,用法也不同,但在佛經(jīng)上來講,卻有相同的涵義。就修行而言,往高處講,一落入方法就是有為法,就不是真修行。金剛經(jīng)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圓覺經(jīng)講:‘作、止、任、滅’,這都是有為法。‘作’就是有所作為,如念經(jīng)、磕頭、拜拜等,乃至包括打坐,停止妄想,都是有為法,沒有心就沒有妄想,沒有水就沒有波,有心就有念,有水就有波,真正進入不二法門,有念即是無念,我們現(xiàn)在大家在一起,彼此同化了,我若是無念,我能講什么呢?語言就是念的聲音;我若是有念的話,我能使各位無念嗎?我現(xiàn)在不講,你看你有沒有念?你要保持這個,就是真正在修行摩訶般若。

      問:如何修,才算是行深般若?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實踐,才能契入甚深般若?

      答:行深般若,你行了才知道,你不行,光問我,我說了你也不知道。各位現(xiàn)在的心態(tài)就是行深般若,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飯、工作,都保持這個心,就是修行,把錯誤的、不正確的、不合八正道的行為,都修正過來,就是修行。

      問:當運用表層意識而同時覺知起心動念,在無私、無我、不自欺等自然流露表層意識的狀態(tài)下,是否可以算是已經(jīng)上路?

      答:絕對是上路,不但是上路,而且是行深般若。佛法講深,是很深的,你無法接近,講淺,也是很淺的,就在你跟前。各位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全部心經(jīng)做到了,現(xiàn)在的心態(tài),完全符合摩訶般若。

      問:導師說:從小學至大學所學的教材都叫做蘊,而蘊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怎奈每天生活上都需要用到這些知識,雖然理上知道這些都是假有不實,但是事上卻難以擺脫,每天均需處理各項繁雜事務,均與五蘊為伍,請問如何才能去除五蘊所累積的不良影響?為什么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夠度一切苦厄?又如何過化存神?如何空其所有?

      答:佛法是不二法門,有無不二,自他不二,各位看《不二法門》的講詞,那只是提綱,開個頭而已。照見五蘊皆空,空是什么?空就是無限的可能,是發(fā)展的余地,是萬有的本源?盏幕緦傩,一個是解脫,一個是般若。有解脫無般若,空是死的;有般若無解脫,空是受罪的,是業(yè)障。任何事情只要一空,就解脫了,任何事情只要一空,就充滿了希望,空是個大生命,是宇宙的生命,是宇宙的心。

      在日常生活中,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在聚集,蘊就是蘊藏。五蘊皆空,就是要五蘊都解脫,學識變成工具,不再構成障礙,要你自我主宰,運用這些表層意識,而不被這些表層意識所干擾。五蘊一空,五蘊當下就成了解脫與般若。不要把空當作消滅,空不是消滅,空是不生不滅,是永恒。

      修行如果照見五蘊皆空,在你真心觀照之下,表層意識(你的分別心)從小學到大學所學的知識,都會原封不動地在你面前,但是它不會干擾你,它不過都是你生活中的工具,如此而已,并不是要你消滅它。而照見五蘊皆空的時候,你就當下得到解脫。坦白的說,摩訶般若就是知覺,就是大智慧,就是一切智慧的母體。

      問:在過活實際人生時,應如何用心才是般若觀照?

      答:不二法門,用心就是不用心,不用心就是用心。你用真心,用無我心,用客觀心,去過活人生,一切行為、想法都不會過當,都不會有偏執(zhí),都是極為正確的。般若不是個東西,看不到的,你有了安祥時,就是在般若觀照了。

      問:觀照般若與信心銘上說的‘虛明自照’是否相同?

      答:這個也同也不同。是否矛盾呢?不矛盾。就相同而言,佛法是不二法門,那里有不同的呢?既然是不二,當然相同。就不同而言,迥然不同。在般若系統(tǒng)的佛經(jīng)中,般若區(qū)分為四種,第一是實相般若,是生命的本體。第二是觀照般若:順應萬事萬物。第三是文字般若,用文字顯示佛法的勝義。第四是眷屬般若,法不孤起,一定有眷屬,如六波羅蜜,屬于眷屬般若。因此,般若分開來講,不可勝計,歸納而言有此四大類。而‘虛明自照’只有一個。剛才說在佛法里覺、照、觀都是同義字,‘虛明自照’就是‘自覺’,照體獨立。在不二法門里,照就是不照,不照就是照。解釋這一句,古人講得很好,‘如珠吐光,還照珠體’,好像夜明珠發(fā)出的光,照亮誰呢?照亮它自己,所以照與不照,能照所照,都是不二的。

      問: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一般的認知里,‘不異’就是‘即是’,但在心經(jīng)這樣精簡的短文當中,為什么要重復這兩句呢?對境無心,色即是空,如何避免對人的冷淡呢?

      答:這個大家都應知道,因為佛為了要說明色即是空,他必須要強調(diào),古人說:‘前箭猶淺、后箭深’,色即是空還淺,這一箭射了五寸,色不異空就射了一丈,說色即是空,你不相信,再說個‘不異’,就沒有差別,沒有距離。

      佛法的最大力量是慈悲,菩薩的情是‘熱情熾然而迥超無我’。一般凡夫的情是我愛、我欲,菩薩是無緣大慈──我對你同情不因為你是我的親人;同體大悲──你痛,我感同身受。你若有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就不會對人冷漠,你會熱情熾然而迥超無我。修學佛法若沒有走入佛法正途,因私心、私欲使得情感降低了、冷漠了,那是走入歧途。你若是愈來愈熱情、愈無私心愈熱情,不要說別的,急公好義,就是一種無私無我的熱情表現(xiàn),你去掉了私我,對別人同情,對別人關懷,你就不可能對別人漠不關心。

      問:心經(jīng)的主體乃描述修行人須達到人(眼耳鼻舌身意)空,法(色身香味觸法)空,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修行要如何才能達到人、法兩空?

      答:你的答案就在你的問題,你的問題就在你的答案中,你的問題的前半截,就是你后半截問題的答案。我剛才說空的兩個基本屬性,一個是解脫,一個是般若,你要空去眼耳鼻舌身意,那你當下解脫,但是智能還在,你要空了色聲香味觸法,你當下、立刻消失障礙。

      如何達到人法兩空呢?‘盡大地是個解脫門,把手拽伊不肯入’。只要保持現(xiàn)在的心,也就是安祥心,就是達到目地。

      問:修行人應如何契入真空才算正確?

      答:安祥就是正修的途徑,你要是安祥深深、秒秒安祥、時時自覺、念念自知,這就是你修行最好的要領。你時時自覺,如珠吐光,還照珠體,發(fā)光自照;時時自覺、念念自知,有個念頭,自己都知道,當你當下無念、無住也無相了,這是什么?這就是真正修行的契入。

      問:空是大宇宙的真實與永恒,而修道者證得了永恒的空性,不再緣起于世間,度化有情于真實與永恒的空相中,是否會感到寂寞?若說那是常樂我凈,是樂在無掛礙嗎?若緣起不息,迷于隔陰,又未遇良師,豈不容易沉淪?

      答:你不了解修行,緣起用在這個地方并不恰當,緣起就是萬事、萬有形成的條件,問這個問題,用這種辭匯不恰當。你說人會寂寞嗎?因為有我才寂寞,我執(zhí)沒有斷是會感到寂寞,不甘寂寞也不能學佛。前幾年講牧牛圖頌,這個太淺了,如果要講,我要擴大,我講牛的禮贊,借題發(fā)揮,借用牛來講人天一貫,世法、佛法一齊講;那就是說,你想獲得必須先付出,你不想付出,只想獲得,那是賊,你要不付出寂寞,你也難證安祥。釋迦牟尼他老人家,付出了江山,付出了社稷,付出了享受,付出了權勢,付出了一切別人夢寐以求得不到的,然而他成佛了。你學佛法,要付出什么呢?起碼你把不甘寂寞付出吧,把那些消遣的、浪費時光的、無謂的交際應酬、游戲付出才可以,你完全不付出,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證得了永恒的空性,你就自由了,你就不問這些問題了,你也沒有這些問題了,任何問題都不發(fā)生,無欠無余,不多一分,不少一分,恰到好處。緣起不息,與證得空性,是相矛盾的。緣起、緣滅與你無關,你完成空的人格化,空的本質(zhì)就是解脫與般若,那就沒有什么緣起,緣起就有緣滅,你不起的話,你就不滅,緣起不息就與你無關。

      問:生命的全體大用的狀態(tài)及用處為何?這大用的形成,是否與根器、發(fā)心以及使命有關?

      答:都有關也都無關。什么是全體大用?提問題的人我相信現(xiàn)在在座,以你現(xiàn)在的心態(tài)無論做什么都是全體大用,你要不用現(xiàn)在的心態(tài),你要去修是修不來的。所以你講無六根、無六塵,重視生命的解脫,是不太恰當?shù),因為佛法不講有無,它是不二法門,佛法只重視生命的解脫,般若就是生命現(xiàn)象,解脫就是生命的覺受。

    廣大佛友閱讀文章時如發(fā)現(xiàn)錯別字或者其他語法錯誤,歡迎指正,以利弘法,你們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最好動力。反饋|投稿
    熱文推薦
    精華文章
    熱門推薦
    網(wǎng)站推薦
    最新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nèi)容!

    華人學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問題聯(lián)絡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