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最長的經(jīng)典是《大般若經(jīng)》,共600卷,內容是闡述“空”的道理;所有經(jīng)典中最短的經(jīng)是《心經(jīng)》,只有260個字,卻是《大般若經(jīng)》的心要。
《大般若經(jīng)》,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簡稱《般若經(jīng)》。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般若類經(jīng)典的匯編,共600卷,包括般若系16種經(jīng)典。
《大般若經(jīng)》由唐代玄奘法師翻譯,是佛陀開演的最重要的經(jīng)典之一。此經(jīng)是精修佛學不二法門必讀之書,又被稱為“佛母經(jīng)”。大眾熟悉的《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即出自《大般若經(jīng)》。
《心經(jīng)》,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全文的260個字,不僅濃縮了《金剛經(jīng)》的精要,更含攝了600卷《大般若經(jīng)》的核心,在佛教界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心經(jīng)》在佛教中屬于般若系經(jīng)典,將內容龐大之般若經(jīng)濃縮,成為表現(xiàn)“般若皆空”精神之簡潔經(jīng)典。全經(jīng)舉出五蘊、三科、十二因緣、四諦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語,即是出自《心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
華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另稱《雜華經(jīng)》。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jīng)》的編集,經(jīng)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于南印度,后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度A嚴經(jīng)》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
不論是誦經(jīng)還是念佛,念完后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即使是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要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叵虻墓Φ略蕉啵南M驮酱! 』叵蛸屎突叵蛭挠泻芏,可任選適合自己的
一、《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又稱《地藏本愿經(jīng)》、《地藏本行經(jīng)》、《地藏本誓力經(jīng)》。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冊。經(jīng)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佛在經(jīng)中贊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正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的故事。
1 每天的功課以大悲咒開始,結束以禮佛大懺悔文為宜。2 念經(jīng)的數(shù)量要單數(shù),每念一遍經(jīng)文都要念經(jīng)文的名稱,如念每念一遍《大悲咒》,就要念《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簡稱《心經(jīng)》,這部經(jīng)很短,數(shù)百字,但佛理講得很深,也較易讀。中國有些人專門念心經(jīng),就能獲得很好的成就。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簡稱《金剛經(jīng)》,長度適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經(jīng)典之一,中國佛教很多人長持此經(jīng)。但需注意的是,這部經(jīng)主要是佛對弟子中
如果你有去過寺廟你可能會經(jīng)常看到師傅在念經(jīng),但是他們念的經(jīng)文到底是什么呢?念的經(jīng)文有什么作用呢?念哪本佛經(jīng)有何種對應的作用呢? 眾所皆知,佛經(jīng)是源自于佛心,佛經(jīng)的經(jīng)文本身就蘊含著佛法,佛性存
1、念經(jīng)的時候要“心氣合一”(心與氣場合為一體)“聲氣合一”(聲音與氣場合為一體)“身心合一”(身體與心合為一體),如果能做到這三合一,念誦經(jīng)文的效果就會非常好。
一、抄經(jīng)是將崇高的經(jīng)文一字一字地抄寫下來,所以先決條件是字體要寫工整。二、最好是以正楷書寫,雖然現(xiàn)在有電腦打字,但是電腦打字和用書法寫的還是有所不同,所以還是要用正楷書寫。
1、經(jīng)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禮誦持念,種種修持,皆當以誠敬為主。2、必須端身正坐,如對圣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將見褻慢之罪。
一、《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又稱《地藏本愿經(jīng)》、《地藏本行經(jīng)》、《地藏本誓力經(jīng)》。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冊。經(jīng)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佛在經(jīng)中贊揚了地藏菩薩「
1 念某部經(jīng)的時候,要學經(jīng)里面是怎么發(fā)愿的,要學習跟他發(fā)愿,要觀想為什么發(fā)這么大的愿。2 不起執(zhí)著,沒有能誦的我,也沒有所誦的經(jīng),念經(jīng)時讀誦,你的心跟經(jīng)結成一體。
《大般若經(jīng)》六百卷,又稱《般若經(jīng)》,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唐朝玄奘翻譯。這是有關佛教般若類經(jīng)典的匯編之著,所以卷帙浩繁。當年玄奘法師西域取經(jīng),取來此經(jīng)本子有三種,后來進行翻譯,碰到疑問,便就三本互校,殷勤省覆,擇善而從,然后落筆,
凈土三經(jīng)指的是《佛說無量壽經(jīng)》《佛說阿彌陀經(jīng)》和《佛說觀無量壽經(jīng)》三部凈土宗所依之經(jīng)典。阿彌陀佛之梵文語譯,有無量、無量光、無量壽之意,故此三部經(jīng)是同指阿彌陀佛凈土之經(jīng)典!皟敉痢币辉~是指清凈國土、莊嚴剎土,是清凈功德所莊嚴的處所。因佛教有十方三世諸佛之思想,故凈土亦有十方三世之多,而較為吾人熟知的有:彌勒兜率凈土、藥
關于讀經(jīng)的修行方式,我們一般人也會偏向兩個極端。一種人,有口無心地念,完成任務式的念,念的什么?法未入心,不知道;一種人,用自己的意識心去揣測經(jīng)義,合乎他心意的他贊嘆,不合乎他心意的他便妄加評斷。實際上,讀誦式學經(jīng)與思維經(jīng)義式學經(jīng)并不矛盾,一從定門,一從慧門。
善知識有很多種。有證德善知識,有修德善知識,有教德善知識,有悲德善知識。所有的這些善知識,首當其沖就是要有證德的,就是已經(jīng)超凡證圣境的善知識,印祖就是這樣的善知識。所以,在善知識的抉擇上,你要抉擇看誰大,這是有差別相的。他的證量大,他的智慧大,他的悲心大,他的境界大,這是有大小的,凡圣的不同。印祖是蓮宗的祖師,大勢至菩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叫做殊勝加持?就是加功努力持到無我無人無眾生的無上法上,就是《金剛經(jīng)》講的,無我無人無眾生。殊勝就是特殊,有別于世間分別對待的,勝出我們世間下意識的對待執(zhí)著的境界。我們就這樣不分別去讀經(jīng)的時候,就已經(jīng)加進去、持起來,現(xiàn)前已經(jīng)殊勝了,你還要什么加持殊勝呢?那種有為的帶有情見的殊勝,只是一種我們需要的宗教情懷
我們學習經(jīng)典和讀誦經(jīng)典,一個是解門,解就是理解、了解、乃至研習。一個是行門,就是印祖開示的讀誦,就是用佛從心地真如法性中稱性流露出來的圣言量,讓你沒有一念妄心地去跟它對接。所有的修行法門,不管念佛、持咒、禮拜,實際上都為了一個目標,就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什么意思?就是持這一個法,不斷地深入,不斷地加功,慢慢就會煩惱、身
論,就是詮釋經(jīng)典要義的。論都是在詮釋佛法的甚深義理,讓我們更能夠明顯的知道經(jīng)典的要義。經(jīng),有佛說的;也有佛弟子說,為佛所印證的、所認可的。經(jīng),不是只有佛一個人說。論不一定比經(jīng)的義理淺,也不一定比經(jīng)的境界淺,因為很多論都是在闡述深奧的義理。所以不能認為論是菩薩或祖師撰的就比經(jīng)典淺,那是錯誤的。
我們平時念佛經(jīng)的時候,念不同的佛經(jīng)要做到隨文入觀。當你念《金剛經(jīng)》的時候,要什么?觀空。觀一切法如夢幻泡影,要觀空。所以念《金剛經(jīng)》的時候用空的心來念,心里空空蕩蕩,了無牽掛,無有一物。用這種空心來念《金剛經(jīng)》,念著念著就容易入境界,甚至于都開悟了。
當然可以。經(jīng)典,什么經(jīng)典你都可以誦,但誦經(jīng)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要通過經(jīng)典的內容,與自心做一個對照,從而去改變自己,向真理靠攏、向清凈靠攏、向覺悟靠攏。經(jīng)典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大家都知道禪宗有一個典故,叫做“標月指”。就是當我伸出一根手指的時候,往往我們的眾生就只看到眼前這根手指。其實經(jīng)典就像我拿出的這一根手指,我們不能
繁體字是中國古老的文字,它是具有智慧信息的。那當然到了現(xiàn)在通用簡體字,尤其是建國以后三批的簡體,已經(jīng)跟繁體離得越來越遠了。繁體字并不是不認識,是我們沒有接觸,如果常常接觸,這些文字不會構成很大的障礙的。盡管如此,我們也在為現(xiàn)在念慣了簡體字的人,也在印一些簡體橫排本的佛教書籍,這方面書籍也很多。但是對于我們真心學佛的人,
過去,我們常聽到一句話「禮多人不怪」,也經(jīng)?吹皆S多信徒歡喜禮拜,表達他的信仰恭敬、虔誠。這原本也是沒有錯,但是不如法的禮拜,也是不當?shù)摹=?jīng)文里說,「偷婆」(即窣堵波,梵語 stúpa 音譯,安置佛陀舍利的建筑)中不應拜,也就是在塔里不拜;在大眾里
經(jīng)文中指出,寧可毀壞六根,也不造作諸惡,而墮入三惡道。因為六根有貪著的病,就會在生死輪迴的苦海中不斷流轉,故必須注重六根的修行。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稱做「六根」,屬生理的,又叫作「六色」,六根遇到外面屬于物理的「六塵」(色塵、身塵、香
有人問:「佛陀會不會罵人呢﹖」佛陀不是在罵人,佛陀會教訓那些愚癡的人。如:「你不知慚愧」、「你不知道苦惱」、「你愚癡」等。還有一句比較嚴重的話:「你是非人!」非人,就是不像個人,也就是說「你不是人」,即是邪見的邪人,不正派的人。這是很嚴重的一句責
原始佛教時代,佛弟子及信者往往將所聽聞的教法,用詩或簡短散文的形式,以口口相傳的方式記憶傳承。由于佛弟子各人領納的不同,而各有其相異的思想,因此至教團成立時,如何將佛陀的教說作整理、統(tǒng)一,實屬必要之事。經(jīng)過歷次的結集后,佛陀的教說漸次充實完備,
《雜阿含經(jīng)》卷四中說:“如是煩惱漏,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滅,如芬陀利生,雖生于水中,而未曾著水!币馑际钦f,這樣的煩惱等有漏,一切我都已經(jīng)舍棄了,已磨滅了,已破壞了,就好像芬陀利花,雖然在水中生長,而沒有染著于水。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稱《觀音經(jīng)》、《普門品》。原是《法華經(jīng)》里的一品,由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漸次流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分出來,成為便于受持讀誦的單行本。本品主要宣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xiàn)。長行敘述無盡意菩薩和佛的兩番問答。初番問答觀世音菩薩得名
這是《八大人覺經(jīng)》開頭的一段經(jīng)文。這部經(jīng)的內容,主要是佛陀教示修學佛道者,應覺知思惟的八種教法!甘篱g無常,國土危脆」,是佛教的宇宙觀;「四大苦空,五蘊無我」,是佛教的人生觀。兩者合起來,即整個佛教的世界觀。我們所賴以生存的世界稱「世間」,世間是時間和空間所和合的世界,是變化無常、沒有長久固定的形態(tài)
「生死疲勞」,我們生了要死,死了會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五趣六道流轉輪迴,辛苦又疲勞。人生就像一個車輪,在生死大海裡輪轉不已,備受勞苦!笍呢澯稹,人是貪欲的奴隸,為了貪財好色、貪享受、貪世間上的功名富貴,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個也想、
這部經(jīng)典的標題為《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悍稹粸椤悍鹜印坏暮喎Q,佛的中文意思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智者。本經(jīng)中的『佛』,本是諸佛名號的統(tǒng)稱,此處專指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横屽取皇切眨鉃椤耗苋省;『牟尼』為名,意為『寂默』!赫f』即講話的意
在《中國佛教史》中,記載了佛教最初傳入中國的各種傳說,但以漢明帝夜夢金人,派人赴天竺求取《四十二章經(jīng)》為最權威的傳入之說。史稱,漢明帝永平三年,漢明帝夜夢金人,身長丈六,頂有白光,飛行于殿宇之間。漢明帝醒來之后詢問群臣,自己夢中所見是什么神。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