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子梵志又說:瞿曇。我想提問,您能見聽嗎?
如來默然。
第二第三問也是如此。
犢子又說:瞿曇。我你是親友關系很久了,你之我沒有隔閡。我現(xiàn)在想問為何默然對我?
此時世尊思維此梵志性格儒雅純善質直,常為了求知而來請問,不是來惹麻煩的。他如果要問應當隨意回答。佛就說:犢子。善哉善哉。隨意提問吧,我會回答的。
犢子說:瞿曇。世間有善嗎?
有,梵志。
有不善嗎?
有,梵志。
瞿曇。希望為我解說讓我得知善和不善法。
佛說:善男子。我本能分別廣說其義,現(xiàn)在為你簡略說之。善男子。欲叫做不善。解脫欲叫做善。嗔恚愚癡也是如此。殺名不善,不殺名善,乃至邪見也是如此。善男子。我今日為你已說三種善和不善法,及說十種善不善法。如果我的弟子能分別三種善不善法乃至十種善不善法,當知此人能盡貪欲嗔恚愚癡一切諸漏斷一切有。
佛說:善男子。佛法中不是有一二三乃至五百,而是有無量諸比丘等能盡貪欲恚癡一切諸漏一切諸有。
瞿曇。舉一個比丘,佛法中有一個比丘尼能盡貪欲嗔癡一切諸漏一切有嗎?
佛說:善男子。此佛法中不是有一二三乃至五百,而是無量諸比丘尼能斷如是貪欲嗔癡一切諸漏一切諸有。
犢子說:瞿曇。有一比丘,一比丘尼,此佛法中有一優(yōu)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凈度疑彼岸斷于疑網嗎?
佛說:善男子。我的佛法中不只有一二三乃至五百而是有無量諸優(yōu)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凈斷五下結。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斷于疑網。
犢子說:瞿曇。有一個比丘一個比丘尼一個優(yōu)婆塞,佛法中有一個優(yōu)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凈度疑彼岸斷疑網嗎?
佛說:善男子。我佛法中不只一二三乃至五百而有無量諸優(yōu)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凈斷五下結,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斷于疑網。
犢子說:瞿曇。有一個比丘一個比丘尼盡一切漏。一個優(yōu)婆塞一個優(yōu)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凈斷于疑網,此佛法中有很多優(yōu)婆塞受五欲樂心無疑網嗎?
佛說:善男子。此佛法中不只一二三乃至五百而有無量諸優(yōu)婆塞斷于三結得須陀洹,薄貪恚癡得斯陀含。如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也是如此。
世尊。我在今日想說個譬喻。
佛說:善哉,想說便說吧。
世尊。譬如難陀婆難陀龍王等降大雨。如來法雨對于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也是一樣平等。世尊。如果外道欲來出家,不知道如來要在幾月?
佛說:善男子。一般都是四月,也不固定。
世尊。如果不是固定的,希望如來大慈允許我出家。
此時世尊告訴憍陳如允許此犢子出家受戒。憍陳如受佛敕后立眾僧中為作羯磨,在出家后十五日得須陀洹果。既得果后又念:如果有智慧可以學習而得,我今已得,能勝任見佛了,就去佛前頭面作禮,修敬已畢停在一邊對佛說:世尊。諸有智慧從學得我今已得。希望為我再次分別解說。令我獲得無學智慧。
佛說:善男子。你勤精進修習二法:一奢摩他。二毗婆舍那。善男子。若有比丘要得須陀洹果也要勤修這二法。如果要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也要修習此二法。善男子。如果有比丘要得四禪四無量心,六神通八背舍八勝處,無諍智頂智畢竟智四無礙智,金剛三昧盡智無生智,也要修習此二法。善男子。如果要得十住地無生法忍無相法忍不可思議法忍。圣行梵行天行菩薩行。虛空三昧智印三昧?諢o相無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嚴三昧金剛三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行。也要修習此二法。犢子聞后禮拜而出,在娑羅林中修此二法,不久即得阿羅漢果。
此時還有無量比丘要去佛那里,犢子見到后就問:大德。要去何處?
諸比丘說:去拜佛。
犢子又說:諸大德如果去佛前,希望為我?guī)г。犢子梵志修二法已得無學智。如今報佛恩入般涅槃。
于是比丘至佛所后對佛說:世尊。犢子比丘讓我?guī)г?mdash;—犢子梵志修習二法得無學智,現(xiàn)在為報佛恩入于涅槃。
佛說:善男子。犢子梵志得阿羅漢果,你們可去供養(yǎng)其身。此時比丘們受到佛敕后,就回到其尸體處大設供養(yǎng)。
納衣梵志又說:瞿曇。如瞿曇所說在無量世中作善與不善,未來還得善與不善的身,這樣說是不對的,為什么呢?如瞿曇所說是因煩惱獲得此身,如果因煩惱獲得肉身,是身在先?還是煩惱在先?如果煩惱在先,是誰所作?住在何處?如果是身在先,怎么能說因煩惱得?所以如果說煩惱在先也不對,如果身在先也不對。如果說同時也不對,先、后、一時、都不對。所以我說一切法皆有自性,不從因緣。
另外瞿曇。堅固是地的性質,濕潤是水的性質,熱是火的性質,動是風的性質,無所掛礙是虛空的性質,這五大性質不是因緣而有。如果世間中存在一種法的性質是非因緣而有的,那么一切法的性也應是非因緣而有。如果有一法是從因緣而有,為何五大之性不從因緣?瞿曇。眾生善身和不善身獲得解脫皆是自性,不依靠因緣。所以我說一切諸法是自性而有,非因緣所生。
另外瞿曇。世間之法有固定的用處。譬如工匠說這樣的木頭可以作車輿,這樣的木頭可以作門戶床幾。也如金師所造的在額上的叫鬘,在頸下的叫瓔,在臂上的叫釧,在指上的叫環(huán)。用處固定所以名字固定。瞿曇。一切眾生也是一樣有五道性,所以有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如果這樣,為何說是從于因緣?
另外瞿曇。一切眾生的性質各異。所以叫一切自性。瞿曇。比如龜雖然陸生,卻能自己入水。牛犢生后就能自飲母乳。魚見鉤餌自然吞食。毒蛇生后自然食土。這些事有誰教過他們呢?如刺生后自然頭尖,飛鳥的毛羽自然顏色不同。世間的眾生也一樣,有利、有鈍、有富、有貧、有好、有丑。有得解脫、有不得解脫。所以可知一切法中各有自性。
另外瞿曇。如瞿曇說貪欲和嗔癡是從因緣而生,此三毒因緣是五塵,是不對的。為什么呢?眾生睡時遠離五塵也會生出貪欲嗔癡。在胎中也一樣。初出胎時,不能分別五塵的好丑也會生貪欲嗔癡。諸仙賢圣處在寂處沒有五塵也能生貪欲嗔癡。也有人因五塵而生不貪不嗔不癡。所以不一定是從因緣生一切法,而是自性本來就是那樣。
另外瞿曇。我見世間五根不具的人很富有非常自在。有根具足的人反而貧窮下賤不得自在,被人奴役。如果有因緣,為何如此?所以諸法各有自性,不由因緣。瞿曇。世間的小孩也不能分別五塵,卻或笑、或啼、笑時知喜、啼時知愁。可見一切法各有自性。另外瞿曇。世間法有二:一有,二無。有即是虛空,無即是兔角。如此二法一是有所以不從因緣,二是無所以也非因緣。因此諸法都有自性,不是從因緣而生。
佛說:善男子。如你所說,跟五大的性質一樣,諸法也應如此,這是不對的。為什么呢?善男子。在你的理論中,五大是常,那為何一切諸法都不是常?如果世間物是無常,那么五大的性為何不是無常?如果五大是常,那么世間之物也應是常?所以你說五大之性有自性所以不從因緣,假定一切法如同五大一樣,這是沒有道理的。
善男子。你說用處固定所以有自性也是不對的。為什么呢?因為其實是從因緣而得到名字。如果從因得名也應從因得義。怎么能說從因得名呢?比如在額上所以叫鬘,在頸上所以叫瓔,在臂叫釧,在車叫輪,火在草木叫做草木火。善男子。樹初生時無箭矟之性,因因緣所以加工成箭,因因緣而加工為矟。所以不應說一切法有自性。善男子。你說如龜是陸生,而天生會入水。犢子生后天生能飲乳。這是不對的。如果說入水非因緣,那他為何不能入火?犢子生后自性能飲乳不從因緣,那他為何不吸允角?善男子。如果說諸法都有自性,不須教育,沒有增長,這是不對的。因為今日見到有教因為教而增長,所以可知沒有自性。善男子。如果一切法有自性,那么一切婆羅門不應為清凈身而殺羊祠祀,若為身祠,可知沒有自性。善男子。世間語法有三種:一欲作,二作時,三作已。如果一切法有自性,為何世中有此三語?有三語可知一切無有自性。
善男子。如果說諸法有自性,可知諸法各有定性。如果有定性,甘蔗一物怎能可作漿、作蜜、石蜜、酒、苦酒等呢?如果有一性,為何能出這么多味?如果一物中能出這些味道,可知諸法不是一定各有一性。善男子。如果一切法有定性,圣人為何飲甘蔗漿、石蜜、黑蜜酒,不等其成為苦酒時再飲?可知無有定性。如果無定性怎么不是因因緣而有?
善男子。你說一切法有自性,為何要說比喻?如果有喻可知諸法無自性。如果有自性可知無喻。世間智者都說譬喻,可知諸法無有自性,無有一性。善男子。你說身在先,煩惱在先?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我說身在先你就可以發(fā)難說你也同我一樣身不在先。為何什么要有此發(fā)難呢?善男子。一切眾生身及煩惱都無先后,而是一時而有的。雖是同時有卻須要煩惱才能有身,不會因身而有煩惱。如果你的意思是說如人的雙眼是同時而得,不會互相因果,左不因右,右不因左。煩惱和身體的關系也是如此。這是不對的。因為世間的眼見到炷與明,雖同時明卻要因炷才有,不會因明而有炷。善男子。如果你的意思是身不在先,所以知道無因,也是不對的。因為如果因為身先無因緣,所以就沒有因緣。你不應說一切諸法皆有因緣。如果不見所以不說,如今見瓶是從因緣而出為何不說如瓶一樣身先因緣?善男子。如果見與不見的一切諸法皆是從因緣無有自性。善男子。如果說一切法悉有自性無因緣,你為何因緣要說五大?此五大的性即是因緣。善男子。五大因緣雖然如此,也不應說諸法因緣與五大因緣是一樣的。好比世人說一切出家人精勤持戒,所以旃陀羅等也應如此精勤持戒(這是荒謬的)。善男子。你說五大有固定的堅固性,我看此性也不固定。善男子,酥䗶【讀:là/lì】胡膠在你的法中叫作地,但此地性不定,有時如水,有時如地,所以不能說自性所以堅固。善男子。白镴鉛錫銅鐵金銀,在你的法中叫做火,此火有四性,流時水性,動時風性,熱時火性,堅時地性,怎么說定名為火性?善男子。水性是流動,如果水凍住時也不能地性,為何叫水呢?波動之時也不叫風,如果動起來不叫風,那么凍時也應不叫為水。如果此二義是從因緣而有,為何說一切諸法不從因緣?善男子。如果說五根之性能見聞覺知觸皆是自性不從因緣,也是不對的。為什么呢?善男子。自性之性,性不可轉。如果說眼性是見,那么應該能一直見,不應有見和不見時,所以可知是從因緣而見,不是無因緣。善男子。你說不是因五塵而生貪解脫,道理不通。善男子,生貪解脫雖不同五塵的因緣,而惡覺觀則生貪欲,善覺觀則得解脫。善男子。內因緣所以生貪解脫,外因緣則能增長。所以你說一切諸法各有自性,不因五塵生貪解脫,道理不通。
善男子。你說諸根具足的人缺乏財物而不得自在,諸根殘缺的人卻多有財寶得大自在,因此證明有自性不從因緣,是不對的。為什么呢?善男子,眾生因業(yè)而有果報。果報有三種:一現(xiàn)報,二生報,三后報。貧窮巨富根具和不具者的業(yè)力不同,如果有自性,那么具足諸根者應多有財寶,富有者應具諸根?墒乾F(xiàn)實不是這樣所以可知沒有自性,而是皆從因緣。如你所說世間嬰兒不能分別五塵因緣也會啼笑,所以一切有自性是不對的。為什么呢?如果是自性則笑應常笑,啼應常啼。不應一笑一啼。如果一笑一啼可知一切都是因緣,所以不應說一切法有自性不從因緣。
梵志說:世尊,如果一切法是從因緣而有,此身是從何因緣而有?
佛說:善男子,此身因緣是煩惱與業(yè)。
梵志說:世尊,如果此身從煩惱業(yè),煩惱業(yè)可斷嗎?
佛說:是。
梵志又說:世尊,唯愿為我分別解說,讓我聽了之后不動地方都能斷除。
佛說:善男子,如果知到二邊中間無礙,此人則能斷煩惱業(yè)。
世尊,我已了解,得正法眼。
佛說:你怎么理解的?
世尊,二邊即色及色解脫,中間即是八正道,受想行識也是一樣。
佛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二邊斷煩惱業(yè)。
世尊,希望允許我出家受戒。
佛說:來得好比丘。
此人當時斷除三界煩惱得阿羅漢果。
這時又有一婆羅門叫弘廣。說:瞿曇,知道我現(xiàn)在心中所念嗎?
佛說:善男子,涅槃是常,有是無常,曲即邪見,直即圣道。
婆羅門說:瞿曇。因何因緣而這樣說?
善男子。你認為乞食是常,別人請客無常。曲是戶鑰,直是帝幢。所以我說涅槃是常,有是無常。曲謂邪見,直是八正。不正是你的想法嗎?
婆羅門說:瞿曇。確實知道我的心,八正道能令所有眾生得盡滅嗎?
此時世尊默然不答。
婆羅門說:瞿曇已知我心,我現(xiàn)在所問的為何默然不答?
這時憍陳如說道:大婆羅門。如果有人問世界有邊無邊,如來向來都是默然不答。八圣是直,涅槃是常,如果修八圣道即得滅盡,如果不修習則不能得。大婆羅門,譬如大城,城墻四壁都無孔竅,只有一門。守門者聰明有智,善于分辨,可放行則放行,可阻攔則阻攔。雖不能知出入多少,卻一定知一切出入者皆由此門。善男子。如來也一樣。城比喻涅槃,門比喻八正。守門之人比喻如來。善男子。如來今雖不回答你盡與不盡的問題,但是要進入者必須修習八正道。
婆羅門說:善哉善哉。大德憍陳如。如來善能說微妙法。我今確實想知城、知道、自作守門人。
憍陳如說:善哉善哉。你這婆羅門能發(fā)無上廣大之心。
佛說:停!憍陳如。此婆羅門不是今日才發(fā)此心。憍陳如。過去過無量劫有佛世尊,叫普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此人之前在那佛處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在此賢劫中當作佛。早已通達了知法相。為眾生而示現(xiàn)外道,裝作無所知。因此憍陳如,你不應贊他:善哉善哉,你能發(fā)此大心。
此時世尊雖已經知,卻問憍陳如:阿難比丘現(xiàn)在哪里?
憍陳如說:世尊。阿難比丘在娑羅林外,離此大會十二由旬,被六萬四千億魔嬈亂。諸魔都變身為如來形像,有的宣說一切諸法從因緣生。有的說一切諸法不從因生。有的說一切因緣皆是常法。從緣生的悉是無常。有的說五陰是實。有的說虛假入界也一樣。有的說有十二因緣,有的說正有四緣。有的說諸法如幻如化如熱時焰。有的說因聞得法。有的說因思得法。有的說因修得法。有的說不凈觀法。有的說出息入息。有的說四念處觀。有的說三種觀義七種方便。有的說暖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學無學地菩薩初住乃至十住。有的說空無相無作。有說修多羅、祇夜、毗伽羅那、伽陀、憂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達摩、優(yōu)波提舍。有的說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圣道。有的說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遠離空。散空。自相空。無相空。陰空。入空。界空。善空。不善空。無記空。菩提空。道空。涅槃空。行空。得空。第一義空?湛。大空。有的示現(xiàn)神通變化,身上射出水火;蛏砩铣鏊,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左脅在下,右脅出水,右脅在下,左脅出水。一脅震雷,一脅降雨;蛴腥耸粳F(xiàn)諸佛世界;蚴粳F(xiàn)菩薩初生行至七步。處在深宮受五欲時。初始出家修苦行時。往菩提樹坐三昧時。壞魔軍眾轉法輪時。示大神通入涅槃時。世尊。阿難比丘見到這些事后心想這樣的神變過去未來是誰所作?難道不是世尊釋迦所作嗎?欲起欲語都不隨意,是因為阿難比丘入魔罥的緣故。又想諸佛所說各各不同,我如今應接受誰的話呢?世尊。阿難現(xiàn)在非常痛苦。雖念如來,卻無人能救。因此不在此大眾之中。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對佛說:世尊。此大眾中有很多菩薩已于一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無量生發(fā)菩提心。已能供養(yǎng)無量諸佛其心堅固,具足修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成就功德久已親近無量諸佛。凈修梵行得不退轉菩提之心。得不退忍不退轉持。得如法忍,首楞嚴等無量三昧,這些大菩薩聽聞大乘經永不生疑,善能分別宣說三寶同一性相常住不變,聞不思議而不生驚怪。聞種種空心不恐懼,了了通達一切法性。能持一切十二部經廣解其義。也能受持無量諸佛十二部經。何必擔心不能受持此大涅槃典,為何要問憍陳如阿難所在?
世尊告訴文殊師利:用心聽。善男子。我成佛已過二十年住在王舍城。我告訴比丘們:各位比丘,F(xiàn)在此眾中誰能為我受持如來十二部經,服侍左右,也不失自身善利。憍陳如在眾中對我說:我能受持十二部經,供給左右,不失所作自利益事。我說:憍陳如。你年紀太大自己都需要使喚人,怎么能服侍我呢?這時舍利弗又說:我能受持佛一切語,供給所須,也不會耽誤自己的事。我說:舍利弗。你年紀也大了須要使喚人,怎能服侍我?如此五百諸阿羅漢佛都不受。此時目連在大眾中想如來不接受五百比丘當給使,佛想讓誰作呢?于是就入定見如來心在阿難處,如日初出,光照西墻。見是事后即從定起,告訴憍陳如:大德。我看如來要讓阿難當給事。此時憍陳如與五百阿羅漢就去阿難哪里說:阿難。你應當服侍如來,請接受此工作。阿難說:諸位大德,我怎能能承擔給事如來這么重要的工作。如來尊重如師子王、如龍、如火。我如此穢弱怎么能辦?比丘們說:阿難。你聽我的話給事如來能得大利益。第二第三也是如此。阿難說:諸位大德。我不求那些大利益,而是不敢承擔服侍左右。這時目犍連說:阿難。你不知道。阿難說:大德。請說。目犍連說:如來前日在僧中求給使,五百羅漢皆求,如來不許。我就入定見如來想讓你當。你為何反而不受?阿難聽后,合掌長跪說:諸位大德。如果有這事,如來世尊許我三愿,我就順從僧命服侍佛左右。目犍連說:哪三愿?阿難說:第一如來如果把舊衣賜給我,請允許我不接受。第二如來如果接受檀越的別請,請允許我不去。第三允許我不按時間表出入。這三件事佛如果允許我就服侍如來。于是憍陳如等五百比丘就來見我說我們已勸阿難比丘,他只求三愿,如果佛允許就同意僧命。文殊師利。我那時贊阿難說:善哉善哉。阿難比丘具足智慧,預見譏嫌。為什么呢?如果有人說:你為了衣食而奉給如來。所以先請求不受故衣,不隨別請。憍陳如。阿難比丘具足智慧,入出定時則不能得廣為四部之眾作利益之事,所以求出入無時。憍陳如。我同意阿難這三件事。于是目犍連告訴阿難我已為你啟請三事,如來大慈都已經允許。阿難說:大德。既然如此,我就同意。
文殊師利。阿難服侍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種不可思議:
一服侍我已二十余年,從不隨我接受別請。
二服侍我已來從不接受我的舊衣服。
三從自服侍我以來,來到我的住所時從不在非時。
四自服侍我以來具足煩惱。隨我入出各種王剎利豪貴大姓,見到各種女人和天龍女都不生欲心。
五自服侍我以來,受持我所說十二部經,一經于耳不必再問,如同水注入瓶中。除了一次,琉璃太子殺害釋氏人,毀壞迦毗羅城。阿難心懷愁惱發(fā)聲大哭,來到我處說我與如來都生在此城,都是同一釋種。為何如來光顏如常,而我則容顏憔悴。我回答說:阿難。我修空定所以跟你不同。過三年后又來問我:世尊。我曾在迦毗羅城聽到如來修空三昧這是真的嗎?我說:阿難。是的,你說的沒錯。
六自服侍我以來雖未獲得知他心智,卻總知道如來所入的諸定。
七自服侍我以來未得愿智而能了知這些眾生到如來處,現(xiàn)在能得四沙門果,或者后得的,或者得人身的。或者得天身的。
八自服侍我來如來所有秘密之言他都能了知。
善男子。阿難比丘具足這八種不思議所以我稱阿難比丘為多聞藏。善男子。阿難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經。哪八法呢?一信根堅固,二其心質直,三身無病苦,四常勤精進,五具足念心,六心無憍慢。七成就定慧,八具足從聞生智。
文殊師利,毗婆尸佛侍者弟子叫阿叔迦也具足這八法。尸棄如來侍者弟子叫差摩迦羅,毗舍浮佛侍者弟子叫優(yōu)波扇陀迦羅,鳩村馱佛侍者弟子叫跋提。迦那含牟尼佛侍者弟子叫蘇坻。迦葉佛侍者弟子叫葉婆蜜多,都具足這八法。我的阿難也具足八法。所以我稱阿難比丘為多聞藏。
善男子。如你所說此大眾中雖有無量無邊菩薩。這些菩薩皆有重任:所謂大慈大悲。因慈悲之因的緣故各各匆忙調伏眷屬莊嚴自身。以此因緣我涅槃后不能宣通十二部經,如果有菩薩有時能說而人不信受。文殊師利。阿難比丘是我之弟,服侍我來二十余年,所可聞法,具足受持。喻如泄水,置于一器。所以我今日問阿難所在。要讓他受持此涅槃經。善男子。我涅槃后阿難比丘所未聞的弘廣菩薩可以傳播。阿難所聞自能宣通。文殊師利。阿難比丘今在他處,離此會十二由旬,被六萬四千億魔之所惱亂。你可前往大聲說:一切諸魔。諦聽諦聽。如來今說大陀羅尼。一切天龍。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山神樹神。河神海神。舍宅等神。聞此咒名無不恭敬受持之。此陀羅尼是十恒河沙諸佛世尊一同宣說,能轉女身,自識宿命。能受五事:一梵行,二斷肉,三斷酒,四斷辛,五樂在寂靜。受五事后至心信受讀誦書寫此陀羅尼,可知此人即得超越七十七億弊惡之身。爾時世尊即說咒:
「阿摩隸▪毗摩隸▪涅磨隸瞢伽隸▪醯摩羅若竭鞞▪三曼多跋提隸▪娑婆羅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磨那斯阿步提▪毗羅氏▪庵摩賴低▪婆嵐彌▪婆嵐摩莎隸▪富啰泥富啰那摩奴賴綈」
于是文殊師利從佛處接受此陀羅尼后至阿難所,在魔眾中說:各魔眷屬諦聽,我說從佛學到的陀羅尼咒。魔王聞此陀羅尼后悉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去魔業(yè)而釋放阿難。文殊師利與阿難同來到佛前,阿難見佛后至心禮敬住在一面。
佛告訴阿難:此娑羅林外有位一梵志叫須跋陀,年歲極老,已一百二十歲。雖得五通卻未舍去憍慢,獲得非想非非想定,生一切智而認為要涅槃。你可前往哪里告訴須跋:如來出世如優(yōu)曇花稀有,在今天中夜當般涅槃。如果想有所作可要及時作了,不要今后后悔。阿難。你所說的他一定相信。因為你在五百世中作須跋陀的孩子,他的愛心習性仍未盡。因此因緣會相信你的話。
于是阿難受佛敕后到須跋處說:仁者。要知到如來出世如優(yōu)曇花,在今日中夜當般涅槃。想有所作可要及時作,不要后日后悔。
須跋說:善哉,阿難。我要去如來那里。
于是阿難與須跋陀來到佛所。須跋陀到后問訊說:瞿曇。我今要問請隨我意回答。
佛說:須跋陀。正是時候,隨你所問,我會隨你意作答。
瞿曇。有沙門婆羅門說:一切眾生受苦樂報都是隨往日的本業(yè)因緣。所以如果有人持戒精進受身心苦能壞本業(yè)。本業(yè)既盡眾苦盡滅。眾苦盡滅即得涅槃,這道理如何?
佛說:善男子。如果有沙門婆羅門這樣說,我非?蓱z他們。會常去他們那里問他們:仁者。真的這樣說嗎?他們如果回答我是這樣說的。為什么呢?瞿曇。我見眾生習慣行惡的分富自在,又見到修善的人貧窮多乏不得自在。又見到有人努力求財而不得,又見有人不求自得。又見有人慈心不殺反而夭折,又見有人喜殺而終保年壽。又見有人凈修梵行精勤持戒,有的解脫有的不得。所以我說一切眾生受苦樂報,皆由本業(yè)因緣。須跋陀。這樣的話我會再問:仁者。你見到過去的業(yè)了嗎?如果有這種業(yè),是多少呢?現(xiàn)在苦行能破除多少呢?能知業(yè)已盡還是不盡嗎?此業(yè)盡了,一切業(yè)都能盡嗎?如果他回答我實在不知。我就會為他作引喻:譬如有人身中毒箭,其眷屬請醫(yī)師拔除此箭。拔箭后身得安隱。十年后此人仍然記得是醫(yī)生為我拔出毒箭,用藥涂敷,令我除病,讓我得到安樂。仁者既不知過去本業(yè),怎能知現(xiàn)在苦行定能破壞過去業(yè)呢?他如果說:瞿曇。你也有過去本業(yè),為何責怪我的過去業(yè)?瞿曇在經中也說如果見有人豪富自在,可知此人先世好施。這難道不叫過去業(yè)嗎?
我回答說:仁者。這種知叫做比知,不是真知。我的佛法中有從因知果,有從果知因。我的佛法中有過去業(yè)、有現(xiàn)在業(yè)。你的法則不是這樣——只有過去業(yè),無現(xiàn)在業(yè)。你的法不從方便判斷業(yè),我的法是從方便斷。你的法業(yè)盡后則得到苦盡。我的不然,煩惱盡業(yè)苦則盡。所以我斥責你的過去業(yè)。
那人如果說:瞿曇。我實在不知。是從老師那里知道,老師這樣說不是我的錯啊。
我說:仁者。你的老師是誰?他如果回答是富蘭那。我就說:你往日為何不問他,大師知到過去業(yè)嗎?你老師如果說我不知。你為何接受這個老師的話呢。如果說我知。就應問:下苦的因緣受中上苦嗎?中苦因緣受下上苦嗎?上苦因緣受中下苦嗎?如果說不,則應再問:老師為何說苦樂之報只有過去業(yè),沒有現(xiàn)在呢?再問:現(xiàn)在苦過去有嗎?如果過去有,過去之業(yè)已盡。如果都盡為何要受今日之身?如果過去無只有現(xiàn)在有。為何說眾生苦樂皆是過去業(yè)?仁者。如果知現(xiàn)在苦行能壞過去業(yè),F(xiàn)在的苦行如何破?如過不能破,那么苦即是常,如果若是常,怎么說得苦解脫?如果還有行壞苦行,過去已盡,怎么有苦?仁者?嘈心芰顦窐I(yè)受苦果嗎?能令苦業(yè)受樂果嗎?能令無苦無樂業(yè)作不受果嗎?能令現(xiàn)報作生報嗎?能令生報作現(xiàn)報嗎?能令二報作無報嗎?能令定報作無報嗎?能令無報作定報嗎?
他如果說:瞿曇。不能。我就說:仁者。如果不能為何要受此苦行?仁者要知道,定有過去業(yè),現(xiàn)在因緣。所以我說因煩惱生業(yè),因業(yè)受報。仁者當知一切眾生有過去業(yè),有現(xiàn)在因。眾生雖有過去壽業(yè),要依賴現(xiàn)在的飲食因緣。仁者。如果說眾生受苦受樂定由過去本業(yè)因緣。是不對的。為什么呢?仁者。譬如有人為王除怨敵,因此獲得財寶,因財寶受現(xiàn)在樂。這人現(xiàn)作樂因,現(xiàn)受樂報。譬如有人殺了國王愛子因此而喪失身命,此人現(xiàn)作苦因,現(xiàn)受苦報。仁者。一切眾生現(xiàn)在因于四大時節(jié)土地人民受苦受樂,所以我說一切眾生不必盡因過去本業(yè)而受苦樂。仁者。如果以斷業(yè)因緣力而得解脫。那么一切圣人則不得解脫。因為一切眾生過去本業(yè)無始終。所以我說修圣道時道能遮無始終業(yè)。仁者。如果受苦行就能得道,那么一切畜生都應得道。所以先當調伏其心,而不是調伏其身。因此我在經中說:斫伐此林,莫斫伐樹。因為因林而生恐怖,不是因樹而生。調伏身先當調心。心比喻林,身比喻樹。
須跋陀說:世尊。我已經調伏心了。
佛說:善男子。你如何能先調心?
須跋陀說:世尊。我先思惟欲是無常、無樂、無凈。觀色即是常樂清凈,作此觀后欲界結斷,獲得色處。所以叫先調伏心。次觀色,色是無常,如癰如瘡如毒如箭。見到無色常清凈寂靜,如此色界結盡,得無色處。所以叫先調伏心。次觀想即是無常癰瘡毒箭。如是觀后獲得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即一切智,寂靜清凈,無有墮墜,常恒不變。所以我能調伏其心。
佛說:善男子。你如何能調伏心呢?你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仍然叫想。涅槃無想。你怎么能說獲得涅槃?善男子。你已能呵責粗想,卻為何喜愛細想?不知呵責非想非非想處也是想,如癰如瘡,如毒如箭。善男子。你的老師郁頭藍弗,利根聰明,尚不能斷非想非非想處而受惡身,何況其余的人?
世尊。如何能斷一切諸有。
佛說:善男子。如果觀察實相,此人則能斷一切諸有。
須跋陀說:世尊。什么是實相。
善男子。無相之相叫實相。
世尊。什么叫無相之相?
善男子。一切法無自相、他相和自他相。無無因相、無作相、無受相。無作者相、無受者相。無法非法相。無男女相、無士夫相。無微塵相、無時節(jié)相。無為自相、無為他相、無為自他相。無有相、無無相、無生相、無生者相。無因相、無因因相。無果相、無果果相。無晝夜相、無明暗相。無見相、無見者相。無聞相、無聞者相。無覺知相、無覺知者相。無菩提相、無得菩提者相。無業(yè)相、無業(yè)主相。無煩惱相、無煩惱主相。善男子。這些相所滅處叫真實相。
善男子。一切諸法皆是虛假,虛假滅處才叫做實,這就是實相,叫法界,叫畢竟智,叫第一義諦,叫第一義空。
善男子。此相是法界畢竟智。第一義諦。第一義空。下智觀得聲聞菩提。中智觀得緣覺菩提。上智觀得無上菩提。
說此法時,一萬菩薩得一生實相。
一萬五千菩薩得二生法界。
二萬五千菩薩得畢竟智。
三萬五千菩薩悟第一義諦。此第一義諦也叫第一義空,也叫首楞嚴三昧。
四萬五千菩薩得虛空三昧。此虛空三昧也叫廣大三昧,也叫智印三昧。
五萬五千菩薩得不退忍,此不退忍也叫如法忍。也叫如法界。
六萬五千菩薩得陀羅尼。此陀羅尼也叫大念心。也叫無礙智。
七萬五千菩薩得師子吼三昧。此師子吼三昧也叫金剛三昧,也叫五智印三昧。
八萬五千菩提得平等三昧。此平等三昧也叫大慈大悲。
無量恒河沙等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無量恒河沙等眾生發(fā)緣覺心。
無量恒河沙等眾生發(fā)聲聞心。
人女天女二萬億人現(xiàn)轉女身得男子身。
須跋陀羅得阿羅漢果。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耶離大林中重閣講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而與阿難。于晨朝時。著衣持缽。入城乞食。還歸所止。食竟洗漱。收攝衣缽。告阿難言。汝可取我尼師壇來。吾今當往遮波羅支提。入定思惟。作此言已。即與阿難。俱往彼處。既至彼處。阿難即便敷尼師壇。于是世尊結跏趺坐。寂然思惟。阿難爾時去佛不遠。亦于別處。
緣起,這部經是我自愿為諸位略釋,因為在前一段時間,定中出現(xiàn)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圍有無數(shù)僧人圍繞,坐而不語。但我感知令我承擔一項重任,然后不現(xiàn),恢復寂靜。出定后百思不解是什么重任。當我拜佛時,突然看見桌上放的《大般涅槃經》,又回想定中見大德高僧時,也看到一部經,雖不知經名,但從外形上一模一樣。這個因
《大般涅槃經》是一部大經,40卷,是佛祖在人間最后講的一部經典,也就是涅槃前講的一部大經。《涅槃經》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關于涅槃。四德——常、樂、我、凈。小乘佛教視世俗社會為“無常、苦、無我、不凈”,認為從無常苦中解脫的唯一出路是離開世俗世界并不要再生,這種涅?,只是單純地歌頌死亡,并不能給人以生的刺激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白話佛經 白話大般涅槃經 常親近同修 翻譯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壽命品第一 這是我親耳所聞。一天佛來到拘尸那國(又名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的娑羅雙樹間。佛的周圍有八十億大比丘圍繞。二月十五日是佛要涅槃的日子,這一天佛用神力發(fā)出宏大的聲音:如來應
《大般涅槃經》全文共「374967」個字!洞蟀隳鶚劷洝匪氖碜謹(shù)如下:《涅槃經》序:1040;《涅槃經》卷第一:9609;《涅槃經》卷第二:10745;《涅槃經》卷第三:9683;《涅槃經》卷第四:7925;《涅槃經》卷第五:10194;《涅槃經》卷第六:9180;
以前發(fā)表的凈慧法師所講《大般涅盤經》略釋,是根據(jù)錄音整理。經凈慧法師認證,重新核對校勘,不影響略釋內容原義。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時,以此為準。
六祖惠能大師與《金剛經》及《涅槃經》有大因緣!督饎偨洝肥撬D凡成圣的根本,他的禪道卻與《涅槃經》有很多的貼合之處,值得研究! 《U宗的禪定與一般的禪定有很大的差別。一般的禪定講的是四禪八定,
《涅槃經》是佛教經典的重要部類之一,有大乘與小乘之分。西晉后出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大乘《涅槃經》的譯本,其中影響大的主要有三個:一、東晉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僧人法顯和覺賢合譯的《大般泥洹經》六卷,但該譯本不是《涅槃經》的全譯,只是譯了原經初分的前五品;
《涅槃經》是佛祖在人間最后講的一部經典,也就是涅槃前講的一部大經。佛祖一生,用幾十年的時間講”無常“,”苦“,”無我“,”不凈“,為佛法的根基,至今南傳佛教依此思路修行:”無!,”苦“,”無我“,”不凈“。
《大般涅槃經》梵名(Maha^ -parinirva^n!a-su^tra)。(一)凡四十卷。北涼曇無讖譯。又作大涅槃經、涅槃經、大經。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冊。系宣說如來常住、眾生悉有佛性、闡提成佛等之教義。屬大乘涅槃經。共分十三品:(一)壽命品,(二)金剛身品, (三)名字功德品,(四)如來性品,(五)一切大眾所問品,(六)現(xiàn)病品,(七)圣行品
若能于眾生,晝夜常修慈;因是得常樂,以不惱他故。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如果想獲得幸福安樂的生活,就要時常修習慈悲心。慈悲的人沒有煩惱,有慈悲心的人,不會去侵犯人,不會去惱害人,自然就不會有煩惱!溉裟苡诒娚,晝夜常修慈」,我們可以學
佛身在本經中是指如來之身,或如來、如來藏、佛性,也就是指佛的法身。世間一切有為法是無常的,所謂生者必滅,合會必離,盛必有衰,眾苦流轉,無有休息,常為諸苦所侵。因此,佛陀于拘尸那入涅槃之際,眾生心大憂愁,同時舉聲悲啼號哭,咸謂世間空虛,眾生福盡,從今以后,無有救護,無
經文: 若有人能供養(yǎng)恭敬無量諸佛,方乃得聞《大涅槃經》,薄福之人,則不得聞。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聞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則不得聞。何等為大?所謂諸佛甚深秘藏如來性是,以是義故,名為大事。釋義
涅槃思想之發(fā)展,到達中觀和唯識的無住處義,已達到了最高的大乘境界,但就廣義或全體大用說,還未達到綜合完成的階段,因為上述二者或言空言有均有所偏重,貫注在某一面的深闡發(fā)揚,未顧及到整個涅槃之完滿勝義。完成此一勝義者,我以為應是大般涅槃經,雖然涅槃經之思想和唯識思想孰前孰后,還難斷定,但涅槃經之內容,涵蓋了中觀和唯識
《涅盤經》是佛教經典的重要部類之一,有大乘與小乘之分。西晉后出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大乘《涅盤經》的譯本,其中影響大的主要有三個:一是東晉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僧人法顯和覺賢合譯的《大般泥洹經》六卷,但該譯本不是《涅盤經》的全譯
《大般涅槃經》,又稱《大涅槃經》、《涅槃經》、《大經》。北涼曇無讖(385-433)譯。師中印度人,初習小乘教法,兼習五明,講說精辯,應答善巧。后遇白頭禪師,得樹皮《大般涅槃經》,自感慚愧,改而專學大乘。后攜《大般涅槃經》前分十卷、《菩薩戒經》、《菩薩戒本》等入罽賓,又至龜茲,然此二地多學小乘,遂東經鄯善,至敦煌。
《大般涅槃經》在北朝隋唐時期的傳播與影響 一、僧妙、曇延一系的涅槃師 僧妙[①],河東蒲坂人。持戒精嚴,修習苦行,通覽諸典籍,性格謙虛。后來,住蒲鄉(xiāng)常念寺(即后來的仁壽寺),聚徒說法,得到周
大般涅槃經后分 卷上 憍陳如品之末 爾時,須跋陀羅從佛聞說大般涅槃甚深妙法,而得法眼,見法清凈,愛護正法,已舍邪見,于佛法中深信堅固,即從如來欲求出家! 》鹧裕荷圃!善哉!須跋陀羅,善來比丘
夫正道幽寂無始無終。妙理虛玄非新非故。無始而言其始者。謂之無明生死。無終而語其終者。即是種智涅槃。無明生死本自有之名之為故。種智涅槃修因方克目之為新。此經乃于非始之始。分別佛性三因之殊。還就無終之終。辨于涅槃三德極果之別。若佛性之因非因。涅槃之果非果。是則因如不異果如。果如不異因如。若因如不異果如。非止涅槃之
大般涅盤 (mahaparinivana) 的意譯是大滅度、大圓寂,乃是指佛陀圓滿諸德,寂滅諸惡的解脫境地。 有關佛陀大般涅盤的經典有三種:(1)小乘的《大般涅盤經》:此經在南傳巴利藏中稱為 maha-parinibbana suttanta, 收于長部尼柯耶 (digha- nikaya) 第十六經, 相當于漢譯《長阿含》的《游行經》,F(xiàn)存有三個《游行經》的異譯本:(a) 《佛
《涅槃經》卷七《如來性品》說:“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如是我義從本已來,常為無量煩惱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見!庇终f:“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斷無量億諸煩惱結,即得成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薄耙磺斜娚m有佛性,要因持戒
凈土宗必讀經典之一,既是“凈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也是與《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經”的一經。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中找到理論依據(jù),可謂是凈土宗修法的最佳導航,也是究竟方便兼而有之難得的法門。
首先,六祖慧能是因為《金剛經》入佛門,又因為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而大徹大悟,成為禪宗的六祖。其次,六祖慧能的禪法依據(jù)的就是般若法門,提出禪門修行的三大綱領!吧浦R,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楞嚴經》,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佛教經典,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独銍澜洝酚腥笞谥迹海1)悟本性,本
《金剛經》共有6種譯本,現(xiàn)今通行的,為鳩摩羅什的譯本:(1)后秦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元魏菩提流支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3)南朝陳真諦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4)隋朝達摩笈多所譯的《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所有的經典都是開智慧的!度A嚴經》有八十一卷。里面的思想內容非常深奧,不是像我們這些末法時代業(yè)障深重的眾生所能夠理解的!度A嚴經》是教導你圓融。什么叫圓融?事跟理要圓融。我們修行,很多人執(zhí)著事,然后到理上不圓融。佛法講中道,中道是不偏于任何一邊,是絕
第一次講功德:在依法出生分第八,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還不如受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多。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數(shù)量很重要。這個是第一次。第二次講功德:在無為福勝分第十一,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呢?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所得到
善信問:頂禮師父!阿彌陀佛!《法華經》說“佛種從緣起”有點不理解。覺火法師開示:眾生有佛性猶如礦中有金,要成佛也要好助緣,種子才能啟發(fā)出來。學佛成佛都是有因有緣的,我們修行就是在開礦。阿彌陀佛!
在《悲華經》、《妙法蓮華經》等經典中很多都是以芬陀利花作為經題的,用來比喻此經的清凈、無染和廣大。在由僧叡著的《妙法蓮華經·后序》中描述道,蓮花在諸花之中最勝。花尚未敷則名為屈摩羅,敷而將要落則名為迦摩羅,當它處中盛時則名為芬陀利。沒有敷喻二
《涅槃經》又稱《大本涅槃經》、《大涅槃經》。“涅槃”的意思是“消滅煩惱火焰,達到覺悟狀態(tài)”。本經是四大部之一,說明佛身常住不滅,涅槃常樂我凈;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佛均得成佛。全經共分13品:壽命品、金剛身品、名字功德品、如來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