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發(fā)表的凈慧法師所講《大般涅盤經》略釋,是根據錄音整理。經凈慧法師認證,重新核對?保挥绊懧葬寖热菰x。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時,以此為準。
敬請諸位法友同仁涵諒。
特此說明!
智慈愧拜
佛歷二五五三年十二月
公歷二零一零年二月
諸位法師、諸位仁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涅盤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酰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庵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緣起,這部經是我自愿為諸位略釋,前一段時間,我于定中觀見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圍有無數僧人圍繞,坐而不語。我感知欲令我承擔一項重任,后而隱現(xiàn),恢復寂靜。出定后百思不解是什么重任;當我拜佛時,突然見到桌上放的《大般涅盤經》,又回想定中禮拜大德高僧時,也觀見一部經,雖不知經名,但外形上一模一樣。由于這個因緣,我才發(fā)心為諸位略釋此經。本不愿講這個緣起,怕有些人心起疑惑。但此經不可思議,緣起也很微妙,不得不講。我還自知,講完此經后,在一段時間里,不再講經。為什么略釋,因經文內容很長,諸位來此道場聽法時間有限;加之,有些經文內容諸位又知一些。每卷中選擇重要的或不易理解處,簡單講一講,與諸位共同獲益。
首先,講一講這部經是佛住世時,所說的最后一部經。佛從兜率內院示現(xiàn)降生至十八歲,為太子階段,主要是感悟生、老、病、死苦。十九歲出家,六年參訪,六年雪山靜坐為修行階段,主要是證悟佛理和示現(xiàn)成佛。三十歲至八十歲之間,說法四十九年三百余會,主要是闡揚佛法與廣度眾生階段。在第三階段里,說《阿含經》等類似動員,說《楞嚴經》等類似發(fā)展,說《妙法蓮華經》等類似高潮,說這部經類似總結。對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難得之法。
這部經為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佛入涅盤后,佛教在古印度興盛幾百年,于西漢時期流入中國。古印度一些僧人從民間把一部分佛經傳入中國,佛教也在中國興盛。初期傳入中國的佛經為《四十二章經》等。達摩祖師西來后,佛教在南北朝至隋,掀天揭地,智果于真。唐三藏法師去天竺參驗周流十七年,回國后翻譯經典為官本流傳。民間流傳的佛經有譯音不準確或錯別字之處,但沒有偽經之說。現(xiàn)代一些學者卻把民間僧人翻譯的佛經解說為偽經,實無憑據。
這部經有北本,南本。北本四十卷,南本為三十六卷。二版本內容相同,分卷目錄不一。我們今日略釋的是南本。南本是以《般泥洹經》為版本,經唐朝荊溪尊者堪驗為《大般涅盤經》。
然后,講一講經名。 “涅盤”是超脫生死的境界。聲聞、緣覺的涅盤是有時間限制的涅盤。佛的涅盤是無限時間的涅盤。涅盤可分為,有余涅盤和無余涅盤。對涅盤可理解為;一是對四圣道之人所專用,其他人達不到這個境界。外道與六道眾生皆喜生懼死;生則苦中有樂,死則無樂皆苦。二為佛是化身涅盤,聲聞緣覺是報身涅盤。三是示現(xiàn)涅盤,釋迦牟尼佛是化身成就的示現(xiàn),成就示現(xiàn)的化身入涅盤,而真正的化身可化無量億佛,而沒有涅盤。即無所謂來,也無所謂去。涅盤不是死亡的代名詞。四是涅盤之樂,佛之肉身可法喜充滿,享受報身佛的常樂我凈。肉身入涅盤,而真實的化身,還同樣享受這種快樂。人間凈土是圣人的肉體;能講三藏十二部而無實證的法師,其肉體不是人間凈土。
經名可簡釋為,“智慧能超脫生死”或“超脫生死的大智慧”經。
最后,講一講諸位要知珍惜法緣。“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人身難得,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佛是如語者,實語者。這些法語是真實的,不是嚇唬人的。俗語有一句,“精人害怕,傻人膽大”, 可用來比喻此義。因為一些人不信、不知佛法;所以,不知害怕。精人為什么知害怕?相信佛法,證悟佛法真實。現(xiàn)代科學證明,地球壽命已達約四十五億年,在這四十五億年里,這是最后一次值遇佛法。我們雖未值佛住世,但今日幸遇佛法。還有九千五百年,佛法將在地球上滅失,須五十七億年后,再值彌勒佛住世。無佛與無佛法時間多么漫長!難道不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嗎!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那我們就要珍惜聽聞佛法的機會,珍惜法緣,精進修行,去證悟超脫生死的涅盤境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耶離大林中重閣講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而與阿難。于晨朝時。著衣持缽。入城乞食。還歸所止。食竟洗漱。收攝衣缽。告阿難言。汝可取我尼師壇來。吾今當往遮波羅支提。入定思惟。作此言已。即與阿難。俱往彼處。既至彼處。阿難即便敷尼師壇。于是世尊結跏趺坐。寂然思惟。阿難爾時去佛不遠。亦于別處。
緣起,這部經是我自愿為諸位略釋,因為在前一段時間,定中出現(xiàn)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圍有無數僧人圍繞,坐而不語。但我感知令我承擔一項重任,然后不現(xiàn),恢復寂靜。出定后百思不解是什么重任。當我拜佛時,突然看見桌上放的《大般涅槃經》,又回想定中見大德高僧時,也看到一部經,雖不知經名,但從外形上一模一樣。這個因
《大般涅槃經》是一部大經,40卷,是佛祖在人間最后講的一部經典,也就是涅槃前講的一部大經!赌鶚劷洝返膬热荽笾掳ㄒ韵聨讉方面:關于涅槃。四德——常、樂、我、凈。小乘佛教視世俗社會為“無常、苦、無我、不凈”,認為從無常苦中解脫的唯一出路是離開世俗世界并不要再生,這種涅?,只是單純地歌頌死亡,并不能給人以生的刺激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白話佛經 白話大般涅槃經 常親近同修 翻譯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壽命品第一 這是我親耳所聞。一天佛來到拘尸那國(又名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的娑羅雙樹間。佛的周圍有八十億大比丘圍繞。二月十五日是佛要涅槃的日子,這一天佛用神力發(fā)出宏大的聲音:如來應
《大般涅槃經》全文共「374967」個字!洞蟀隳鶚劷洝匪氖碜謹等缦拢骸赌鶚劷洝沸颍1040;《涅槃經》卷第一:9609;《涅槃經》卷第二:10745;《涅槃經》卷第三:9683;《涅槃經》卷第四:7925;《涅槃經》卷第五:10194;《涅槃經》卷第六:9180;
六祖惠能大師與《金剛經》及《涅槃經》有大因緣!督饎偨洝肥撬D凡成圣的根本,他的禪道卻與《涅槃經》有很多的貼合之處,值得研究! 《U宗的禪定與一般的禪定有很大的差別。一般的禪定講的是四禪八定,
《涅槃經》是佛教經典的重要部類之一,有大乘與小乘之分。西晉后出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大乘《涅槃經》的譯本,其中影響大的主要有三個:一、東晉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僧人法顯和覺賢合譯的《大般泥洹經》六卷,但該譯本不是《涅槃經》的全譯,只是譯了原經初分的前五品;
《涅槃經》是佛祖在人間最后講的一部經典,也就是涅槃前講的一部大經。佛祖一生,用幾十年的時間講”無!埃笨唷,”無我“,”不凈“,為佛法的根基,至今南傳佛教依此思路修行:”無!,”苦“,”無我“,”不凈“。
《大般涅槃經》梵名(Maha^ -parinirva^n!a-su^tra)。(一)凡四十卷。北涼曇無讖譯。又作大涅槃經、涅槃經、大經。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冊。系宣說如來常住、眾生悉有佛性、闡提成佛等之教義。屬大乘涅槃經。共分十三品:(一)壽命品,(二)金剛身品, (三)名字功德品,(四)如來性品,(五)一切大眾所問品,(六)現(xiàn)病品,(七)圣行品
佛教各宗派都以涅槃為最后歸宿。小乘佛教視世俗世界為“無!薄 “苦”、“無我”、“不凈”,認為從無常苦中解脫出來的唯一出路,是離開世俗世界,灰身滅智,不要再生。這樣的涅槃,只能是對死亡的謳歌,即不能給人以激勵,也無利于佛教的發(fā)展,所以受到后起的大乘教派的激烈批評。認為人生誠然是苦的,理應從中解脫出來,但涅槃并不意味著死亡
若能于眾生,晝夜常修慈;因是得常樂,以不惱他故。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如果想獲得幸福安樂的生活,就要時常修習慈悲心。慈悲的人沒有煩惱,有慈悲心的人,不會去侵犯人,不會去惱害人,自然就不會有煩惱!溉裟苡诒娚,晝夜常修慈」,我們可以學
佛身在本經中是指如來之身,或如來、如來藏、佛性,也就是指佛的法身。世間一切有為法是無常的,所謂生者必滅,合會必離,盛必有衰,眾苦流轉,無有休息,常為諸苦所侵。因此,佛陀于拘尸那入涅槃之際,眾生心大憂愁,同時舉聲悲啼號哭,咸謂世間空虛,眾生福盡,從今以后,無有救護,無
經文: 若有人能供養(yǎng)恭敬無量諸佛,方乃得聞《大涅槃經》,薄福之人,則不得聞。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聞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則不得聞。何等為大?所謂諸佛甚深秘藏如來性是,以是義故,名為大事。釋義
涅槃思想之發(fā)展,到達中觀和唯識的無住處義,已達到了最高的大乘境界,但就廣義或全體大用說,還未達到綜合完成的階段,因為上述二者或言空言有均有所偏重,貫注在某一面的深闡發(fā)揚,未顧及到整個涅槃之完滿勝義。完成此一勝義者,我以為應是大般涅槃經,雖然涅槃經之思想和唯識思想孰前孰后,還難斷定,但涅槃經之內容,涵蓋了中觀和唯識
《涅盤經》是佛教經典的重要部類之一,有大乘與小乘之分。西晉后出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大乘《涅盤經》的譯本,其中影響大的主要有三個:一是東晉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僧人法顯和覺賢合譯的《大般泥洹經》六卷,但該譯本不是《涅盤經》的全譯
《大般涅槃經》,又稱《大涅槃經》、《涅槃經》、《大經》。北涼曇無讖(385-433)譯。師中印度人,初習小乘教法,兼習五明,講說精辯,應答善巧。后遇白頭禪師,得樹皮《大般涅槃經》,自感慚愧,改而專學大乘。后攜《大般涅槃經》前分十卷、《菩薩戒經》、《菩薩戒本》等入罽賓,又至龜茲,然此二地多學小乘,遂東經鄯善,至敦煌。
《大般涅槃經》在北朝隋唐時期的傳播與影響 一、僧妙、曇延一系的涅槃師 僧妙[①],河東蒲坂人。持戒精嚴,修習苦行,通覽諸典籍,性格謙虛。后來,住蒲鄉(xiāng)常念寺(即后來的仁壽寺),聚徒說法,得到周
大般涅槃經后分 卷上 憍陳如品之末 爾時,須跋陀羅從佛聞說大般涅槃甚深妙法,而得法眼,見法清凈,愛護正法,已舍邪見,于佛法中深信堅固,即從如來欲求出家! 》鹧裕荷圃!善哉!須跋陀羅,善來比丘
夫正道幽寂無始無終。妙理虛玄非新非故。無始而言其始者。謂之無明生死。無終而語其終者。即是種智涅槃。無明生死本自有之名之為故。種智涅槃修因方克目之為新。此經乃于非始之始。分別佛性三因之殊。還就無終之終。辨于涅槃三德極果之別。若佛性之因非因。涅槃之果非果。是則因如不異果如。果如不異因如。若因如不異果如。非止涅槃之
大般涅盤 (mahaparinivana) 的意譯是大滅度、大圓寂,乃是指佛陀圓滿諸德,寂滅諸惡的解脫境地。 有關佛陀大般涅盤的經典有三種:(1)小乘的《大般涅盤經》:此經在南傳巴利藏中稱為 maha-parinibbana suttanta, 收于長部尼柯耶 (digha- nikaya) 第十六經, 相當于漢譯《長阿含》的《游行經》。現(xiàn)存有三個《游行經》的異譯本:(a) 《佛
《涅槃經》卷七《如來性品》說:“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如是我義從本已來,常為無量煩惱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見!庇终f:“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斷無量億諸煩惱結,即得成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薄耙磺斜娚m有佛性,要因持戒
凈土宗必讀經典之一,既是“凈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也是與《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經”的一經。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中找到理論依據,可謂是凈土宗修法的最佳導航,也是究竟方便兼而有之難得的法門。
首先,六祖慧能是因為《金剛經》入佛門,又因為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而大徹大悟,成為禪宗的六祖。其次,六祖慧能的禪法依據的就是般若法門,提出禪門修行的三大綱領。“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楞嚴經》,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佛教經典,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独銍澜洝酚腥笞谥迹海1)悟本性,本
《金剛經》共有6種譯本,現(xiàn)今通行的,為鳩摩羅什的譯本:(1)后秦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元魏菩提流支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3)南朝陳真諦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4)隋朝達摩笈多所譯的《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所有的經典都是開智慧的。《華嚴經》有八十一卷。里面的思想內容非常深奧,不是像我們這些末法時代業(yè)障深重的眾生所能夠理解的。《華嚴經》是教導你圓融。什么叫圓融?事跟理要圓融。我們修行,很多人執(zhí)著事,然后到理上不圓融。佛法講中道,中道是不偏于任何一邊,是絕
第一次講功德:在依法出生分第八,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還不如受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多。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數量很重要。這個是第一次。第二次講功德:在無為福勝分第十一,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呢?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所得到
善信問:頂禮師父!阿彌陀佛!《法華經》說“佛種從緣起”有點不理解。覺火法師開示:眾生有佛性猶如礦中有金,要成佛也要好助緣,種子才能啟發(fā)出來。學佛成佛都是有因有緣的,我們修行就是在開礦。阿彌陀佛!
在《悲華經》、《妙法蓮華經》等經典中很多都是以芬陀利花作為經題的,用來比喻此經的清凈、無染和廣大。在由僧叡著的《妙法蓮華經·后序》中描述道,蓮花在諸花之中最勝;ㄉ形捶髣t名為屈摩羅,敷而將要落則名為迦摩羅,當它處中盛時則名為芬陀利。沒有敷喻二
《涅槃經》又稱《大本涅槃經》、《大涅槃經》!澳鶚劇钡囊馑际恰跋麥鐭⿶阑鹧,達到覺悟狀態(tài)”。本經是四大部之一,說明佛身常住不滅,涅槃常樂我凈;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佛均得成佛。全經共分13品:壽命品、金剛身品、名字功德品、如來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