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2、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3、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應作如是觀。
4、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5、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6、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7、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8、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9、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10、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11、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12、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 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13、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14、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15、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yǎng)不夠。
16、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17、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8、業(yè)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19、今日的執(zhí)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20、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21、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22、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
23、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24、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25、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26、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27、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28、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29、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30、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31、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32、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34、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35、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36、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
37、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
38、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
39、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
4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
41、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2、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43、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你才能得到自在。
44、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45、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46、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47、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48、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49、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50、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51、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52、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53、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54、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tài)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55、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56、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57、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58、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59、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60、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xiàn)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61、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62、戀愛不是慈善事業(yè),不能隨便施舍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墒侨藗冎了蓝歼在執(zhí)著與追求。 ?
63、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 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64、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65、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么?
66、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67、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68、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69、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70、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71、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72、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73、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74、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75、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76、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77、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78、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79、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80、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么都不順。當你學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順。
81、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82、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沉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83、沉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84、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85、逆境是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86、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87、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88、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89、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90、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zhí)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91、醫(yī)生難醫(y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92、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93、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94、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啊!
95、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96、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97、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98、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99、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100、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
華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另稱《雜華經(jīng)》。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jīng)》的編集,經(jīng)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于南印度,后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度A嚴經(jīng)》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意思是:從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
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遇到你,我落下一顆憂郁的淚。佛說:我因無愛而成佛,你貪戀凡塵如何成佛?我懺悔。佛說:懺悔無用。你有未了的前緣,去吧,去續(xù)你的姻緣,我等你回來。為此,我在菩提樹下求了五百年。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2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3 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4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1、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睹钌跚蠓ㄙ省2、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佛心禪話》3、長夜安隱,多所饒益!斗ㄈA經(jīng)》
佛云:心是惡源,形為罪藪。佛又云: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佛還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心身自在。
佛云:心是惡源,形為罪藪。佛又云: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佛還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心身自在。佛云: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人,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所憐憫
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2 一切皆為虛幻。3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yǎng)不夠。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五、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彼諸眾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漸漸澀惡。皮膚粗厚。顏色濁暗。形貌改異。無復光明。亦更不能飛騰虛空。以地肥故。神通滅沒。――《起世經(jīng)》 【注釋】佛經(jīng)記載,地球最早人類來自色界第六天光音天
原文: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稛o量壽經(jīng)》注釋:愛欲與榮華,皆不可久住,早晚都會離我們而去,不值得我們用盡生命去追逐,應該精進修行,獲得究竟解脫。
【經(jīng)典原文】云何正性?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凈戒律。永斷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凈食,無啖生氣。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當觀淫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zhí)身不動;
你知道什么是“四諦”嗎?你知道阿那律尊者嗎?“四諦”是佛教的根本教義,“四諦”包括“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阿那律是喬達摩·悉達多叔父甘露王的兒子,后追隨佛陀出家。他曾在佛陀說法時睡覺,被呵責后痛哭流涕,七日不眠,竟至失明,而修行境界大有進益,獲得了“天眼通”,人稱“天眼第一”。
世界杯來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賭球等網(wǎng)絡賭博的高峰時期,賭球,實則是莊家的狂歡,賭徒的末日!五戒之中雖然沒有賭博,但佛教是反對賭博的。賭博不是一種“正業(yè)”,即不是一種正確的行為。何以不正確?因為它使人“不清凈”。
《佛說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jīng)》:“世間眾生。不得解脫。何以故。一切眾生皆由多虛少實。無一正念。以是因緣。地獄者多。解脫者少。譬如有人。于自父母及以師僧。外現(xiàn)孝順。內懷不孝。外現(xiàn)精進。內懷不實。如是惡人。報雖未至。三途不遠。無有正念。不得解脫!
全球熱門書籍《未來簡史》指出,21世紀人類的新目標是長生、幸福、成神。這看似天方夜譚的理論,卻有跡可循。 2017年11月, 醫(yī)學專家在人類遺體上成功實施頭顱移植;2018年1月,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xiàn)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成功克隆出幾乎一致的長尾獼猴;
吃喝拉撒睡,人活著肯定需要睡眠。一般人的睡眠標準一天是8小時左右,如果人的一生壽命是90歲,那么,按90年每天8小時睡眠計算,我們的一生將睡262800個小時,也就是說我們活到90歲時,會有10950天、整整30年在睡眠中度過。
因為眾生處于病苦之中,所以維摩詰居士才會生病。一旦眾生的病苦消失,他的病也將隨之痊愈。就像母親對待病中的孩子,哪怕是再大的痛苦,也寧愿由自己代替孩子承受。如果可能,甚至愿意以自己最寶貴的生命來換取孩子的健康。
我現(xiàn)在用四本佛教的經(jīng)典,里面四句話貢獻給各位。第一句是不忘初心,是佛教《華嚴經(jīng)》里的一句很偉大的經(jīng)文。不忘初心,就是說不要忘記我們最初、當初的一個志愿,當初一個什么想法,這樣就把當初的那個意念不要忘記,后述很多事都好辦。
世間的罵,也有二種:一是罵的內容屬實,二是罵的內容虛假。如果說的是真的,真的還有什么嗔恨呢?如果說的是假的,說假的人自得其罵,同我沒有一點關系,我又為什么嗔恨?我們經(jīng)常因為復雜的世間爭執(zhí)而生怨氣,佛慈悲的教誡,實在太需要了。
這首偈的大意是說:當菩薩(發(fā)大心的修行者)見到論議人時,就會發(fā)愿,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見和論議。見論議人:“論議”是說通過問答的形式等,分別闡述諸法的義理。其目的是使對方了解論理,明了法義,重在顯明真理。佛在世時,比丘們常常就某一義理或論題等展開論議。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為思惟敏捷,辯才無礙
這一愿的大意是說:當菩薩(發(fā)大心的修行者)見到身無鎧甲、手無兵仗的軍人時就會發(fā)愿,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永遠舍離不善的身口意三業(yè),趣于善道。見無鎧仗:“鎧”即鎧甲。古時戰(zhàn)斗中穿戴的鎧甲戰(zhàn)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劍、戟等兵器的總稱,即兵仗、器仗。
此時世尊思維此梵志性格儒雅純善質直,常為了求知而來請問,不是來惹麻煩的。他如果要問應當隨意回答。佛就說:犢子。善哉善哉。隨意提問吧,我會回答的。
這時世尊告訴憍陳如:色是無常。因滅色而獲得解脫常住之色,受想行識也是無常。因滅此識而獲得解脫常住之識。憍陳如。色即是苦,因滅此色而獲得解脫安樂之色,受想行識也是如此。憍陳如。色即是空,因滅空色而獲得解脫非空之色。受想行識也是如此。
居士問:《金剛經(jīng)》上說:“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比绾卫斫庹垘煾搁_示!一如師父答:把所有的虛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緣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滅的變化的,無常的,他不是永恒不變的,所以對我們眾生來說第一個就是破相證性。因為相是一個虛幻,因緣和合的假象。
迦葉菩薩說: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確定。為什么呢?如來有時說是善不善。有時說為四念處觀。有時說是十二入。有時說是善知識。有時說是十二因緣。有時說是眾生。有時說是正見邪見。有時說十二部經(jīng)。有時說即是二諦。
善男子。虛空之性非過去非未來非現(xiàn)在。佛性也一樣。善男子。虛空非過去,因為無現(xiàn)在。法如果有現(xiàn)在則可說過去,因無現(xiàn)在所以無過去,也無現(xiàn)在,因為無未來,法如果有未來則可說現(xiàn)在,因無未來所以無現(xiàn)在也。
《寶積經(jīng)》與《般若經(jīng)》、《大集經(jīng)》、《華嚴經(jīng)》、《涅槃經(jīng)》,并稱為大乘佛教經(jīng)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該經(jīng)以大乘經(jīng)典的『空觀』思想為基礎,累積了《阿含》以來的佛陀教義,同時,也強調『無我』的思想與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觀學派及唯識學派共同尊奉的經(jīng)典。
《四十二章經(jīng)》是由后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的。后漢是指漢朝的東漢時期。漢朝共分兩個時期,一是西漢時期,二是東漢時期。東漢時期又稱為后漢。本經(jīng)的翻譯者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就生活在這一時期。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漢明帝因夜夢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帶著十八個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經(jīng)》之后,遇到
如來佛性有二種:一有,二無。所謂惡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慈大悲,首楞嚴等無量三昧,金剛等無量三昧,方便等無量三昧,五智印等無量三昧,這都叫做有。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