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后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凈、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凈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斗ㄈA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于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于法華、涅盤之最后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法華經》為弘揚佛陀的真實精神,采用了偈頌、譬喻等,贊嘆永恒的佛陀(久遠實成之佛),說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壽命無限,現(xiàn)各種化身,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由于行文流暢,詞藻優(yōu)美,在佛教思想史、文學史上,具有不朽的價值,是自古以來流布最廣的經典。
《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法華經》成立年代約紀元前后,最晚不遲于公元1世紀,因為龍樹菩薩 (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論》、《大智度論》已引用本經文義。另外《大泥洹經》、《大般涅盤經》、《優(yōu)婆塞戒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等諸經皆列舉本經經名并援引經中文義,可見本經之成立年代較以上諸經為早。
本經于西北印度結集,最初經本不太完整,而是像《華嚴經》一樣,次第結集、增編而成。「序品」、「方便品」、「譬喻品」相繼成立;其次,「見寶塔品」、「勸持品」成立,接著是「從地涌出品」、「如來壽量品」、「如來神力品」。較后再加入「分別功德品」、「常不輕菩薩品」;其中「見寶塔品」被認為是反映了菩薩團體以佛塔為中心之信仰!笁哿科贰箘t反映了菩薩們的佛陀觀 —— 將佛陀視為體現(xiàn)永恒生命者,久已成就,壽命無量。
「提婆達多品」最后出現(xiàn),為強調流通本經的功德所增。即使像提婆達多這樣犯了五無間罪的罪大惡極者,由于往昔將《法華經》傳給因地修行的釋尊,由此功德,也能被授記成佛。由此可見,經典的成立,除受到當時思想界的影響之外,與當時的地域、文化、社會、風俗習慣也息息相關。
在大乘佛法興起的時代,有了以「聲聞」、「緣覺」為二乘或小乘,以「菩薩」為大乘的說法!斗ㄈA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結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思想,融會三乘為一乘(佛乘)。以「聲聞」、「緣覺」二乘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要以成佛為最終目標(如「化城喻品」所說),開啟了「回小向大」的門徑,這是一種嶄新的學說思想,也是本經的主旨所在,在佛教思想史上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第一序品是本經的總序,佛說無量義經后,入無量義處三昧,天上降下種種妙華,佛的眉間白毫放大光明。彌勒菩薩因疑發(fā)問,文殊師利菩薩作答:過去諸佛宣說《法華經》前,皆現(xiàn)此瑞。暗示佛說此經之殊勝處有別于他經,喚起大眾的注意。
此品與壽量品,是《法華經》的兩大中心,為本經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稱嘆諸佛智慧甚深無量,難解難入,佛說諸佛究竟了知諸法實相——「十如是」。為令聲聞、緣覺二乘人斷苦縛,得涅盤,佛以方便力,曾分說三乘之教,今日所說才是佛的真實教法。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緣,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實無三乘。
自此品至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為止的七品,是將方便品內容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加以說明。本品說明舍利弗最先領解佛意,故被授記為華光如來。佛將三界譬喻為火宅,將三乘喻為「羊、鹿、牛三車」,將一佛乘喻為「大白牛車」,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車一車」之喻,顯示「于一佛乘,分別說三」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的深義。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目犍連,于上品領解佛意。佛更說「長者窮子」喻,佛喻為大慈悲的長者,三乘譬喻為窮子,導出「于一乘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佛應四人之請,更以「三草二木」將人天二乘譬喻為大、中、小藥草,將上根、下根菩薩喻為大樹和小樹,將佛的平等智慧譬喻為一味之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長短諸種草木,悉受一味之雨而潤澤成長,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眾生。
授大迦葉等四人將來成佛之記。
先說大通智勝佛時十六王子聽講《法華經》而轉為菩薩沙彌,后乃成佛。次說「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為入佛智慧、最終成佛。
富樓那為上首,五百弟子皆得受記。次說「系珠喻」,五百弟子雖都懷有佛種,但未開悟,由煩惱覆藏,如衣里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故處于窮困之境。
阿難、羅睺羅為上首。
佛在世或滅度后,凡隨喜聽聞《法華經》者均授予成佛的記別。又舉出修行、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本經的「五種法施」和供養(yǎng)本經的「十種」功德。說謗法者之罪,并說鑿井喻。
多寶佛塔從地涌出,證明釋尊所說真實不虛。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凈土,分身諸佛咸集,開多寶佛塔。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尊同座。
說如來往昔求法,師事阿私仙得聞妙法。又授提婆達多成佛記。文殊入龍宮說《法華經》,八歲龍女聞經即身成佛,證明《法華經》功德廣大。
藥王、大樂說和兩萬菩薩,各各發(fā)愿弘揚《法華經》。被授記的五百阿羅漢及學無學八千人,以及八十萬億那由他無數菩薩,皆誓愿弘此經典。
文殊請問末世持經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愿四安樂行,并以轉輪圣王髻中明珠罕見授人來譬喻佛不輕易講說經中最尊最勝的《法華經》。
六萬恒沙菩薩及其眷屬從地涌出,大眾疑惑,不知此等恒河沙數菩薩為誰之弟子?從何處而來?此為佛開顯「久遠實成」佛果的序曲。
釋尊說明「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而其中間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現(xiàn)。又說「佛壽長遠」、「佛身常住」。以良醫(yī)之譬喻說明為救眾生而示現(xiàn)方便。佛實際上是「常在靈鷲山」、「常住說此法」,為使眾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現(xiàn)滅度。此品旨在說明佛陀「壽命之無量」、「教化之無量」、「慈悲之無量」及「救濟之無量」。
說明與會者聞法獲益之多,和五品弟子功德。
是繼上品所說者,說明聽聞、講述此經的廣大功德。
明五種法師的功德,得六根清凈神通力。
說明常不輕菩薩,以隨喜行,得清凈六根,說《法華經》,以此顯示贊嘆本經功德。
佛出廣長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為囑付滅后傳此經,捷要地說此經功德。此經所在之處就是道場,諸佛在此處成道、轉法輪,并在此處涅盤。
此品為對諸菩薩「總付囑」,三摸眾菩薩頂而囑付之。
自此品開始到第二十八勸發(fā)品,詳說佛滅后弘此經的必要及弘經的功德。本品舉出藥王菩薩過去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燒臂供養(yǎng),以報答聽日月凈明德佛講《法華經》之恩。
敘述變現(xiàn)34身,說《法華經》的妙音菩薩,從東方凈光莊嚴國來到靈鷲山,禮拜釋尊及多寶佛塔,以顯宣說《法華經》的重要意義。
無盡意菩薩請問觀世音菩薩的神通因緣,佛為說14種無畏,32種應化身等種種功德。
菩薩及天神等,各各說咒護持受持《法華經》者。
述說藥王、藥上二菩薩的往昔事跡,他們?yōu)閮舨、凈眼二王子時,勸父母歸依其師云雷音王佛,使他們聽講《法華經》的大善因緣,以顯示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佛為普賢說佛滅度后得《法華經》的四個方法。普賢發(fā)愿護持受《法華經》者。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共七卷二十八品,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全經雖是以《方便品》和《如來壽量品》為中心,但二十八的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雜亂無章,而是依照序、正、流通的三分法及聲聞菩薩信解與行果之遞進而循序演進的。
妙法蓮華經譯文
以下教法是我親身從釋迦牟尼佛那里聽說的:那時,釋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與佛隨行共處的有一萬二千多名大和尚,他們都已達到阿羅漢的果位,煩惱現(xiàn)行令心連注流散不絕之漏已伏斷無余,再也不會產生愚昧者日夜纏身的煩惱,已證涅槃、以涅槃為己利,三界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疑結、見結、取結、嫉結、慳結、無明、愛、取等結縛
暫無簡介
今天我們有幸共同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在地球上講的佛經當中以《妙法蓮華經》為最,在法界講的《華嚴經》,可以說菩薩乘愿高于這部經,有金輪圣王之稱;銀輪圣王是《妙法蓮華經》;銅輪圣王是《楞嚴經》。在佛經當中第一部講的是《華嚴經》,佛家公認《華嚴經》是至寶,這部經是佛在菩提樹下示現(xiàn)成道以后,講給法身大士聽的,具體一點說
西晉時蜀郡的沙門靜生,出家后以苦行著稱,做了蜀地的三賢寺主,誦讀法華經。每當誦經時,常感動老虎前來傾聽,等讀完之后才走。又常?匆娮笥宜膫人侍候著他。年紀雖然衰老了,但更加努力精心讀經書。一直到死。
《法華經》到底在講什么呢?其實,如果說得簡單一點,大家如果懂得《法華經》的八個字,那你對于這一部《法華經》,總共有七卷、二十八品的《法華經》,那你大概就會能夠了解《法華經》在講什么,對于一位大乘佛弟子來說,它給我們的修行帶來一個什么樣的啟發(fā)。
妙法蓮華經講解
妙法蓮華經全文共八萬余字!斗ㄈA經》是中國佛教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一部大乘經典,由于此經譯文流暢、文字優(yōu)美、譬喻生動,教義圓滿,讀誦此經是中國佛教徒最為普遍的修持方法。初學者如果沒有看閱古德的注疏,僅僅讀誦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體脈絡的。由于此經的內容在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分散,因而使讀誦者常常不知所云,而對經文呈現(xiàn)的重要
今天我們有幸共同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在地球上講的佛經當中以《妙法蓮華經》為最,在法界講的《華嚴經》,可以說菩薩乘愿高于這部經,有金輪圣王之稱;銀輪圣王是《妙法蓮華經》;銅輪圣王是《楞嚴經》。在佛經當中第一部講的是《華嚴經》,佛家公認《華嚴經》是至寶,這部經是佛在菩提樹下示現(xiàn)成道以后,講給法身大士聽的。
善信問:頂禮師父!阿彌陀佛!《法華經》說“佛種從緣起”有點不理解。覺火法師開示:眾生有佛性猶如礦中有金,要成佛也要好助緣,種子才能啟發(fā)出來。學佛成佛都是有因有緣的,我們修行就是在開礦。阿彌陀佛!
「四安樂行」出自第十四品〈安樂行品〉。就是說修持《法華經》,能獲得四種安樂:一、身安樂行。二、口安樂行。三、意安樂行。四、誓愿安樂行。有了這四種安樂行,才能安住在慈悲喜舍中。經言:「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狗鹜娱_示我們,身體要遠離殺、
佛教無先天命運之說,佛教講業(yè)力。我們這一生之所以順利或障礙,與我們過去生所種的福或所造的罪有關;未來我們是否順利或障礙多少,與我們現(xiàn)前所作所為息息相關。因此,即使是過去的業(yè)已造成了現(xiàn)在的狀況,但通過修正現(xiàn)在的身口意,未來仍掌握在我們的手中,這也是
據一般佛教徒所說:釋迦牟尼佛當初開悟的時候,本來是想轉根本法輪,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可是這種高深的至理,一般俗耳是很難聽得進的。因此,這才不得不方便權巧地從基層方面著手,先講小乘的《阿含經》,然后從小乘進入大乘而說方等諸經,更進一步地講《大般若經》。這些都是進入大乘實教的方便,最后法華會上,開權顯實,說《
法華經第一〈序品〉:敘述演說這場法會的緣起,是本經的總序,佛陀說《無量義經》之后,入于無量義處三昧。天上散種種妙華,佛陀的眉間放白毫相光。彌勒菩薩于是發(fā)問,文殊師利菩薩回答:過去諸佛宣說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前,皆現(xiàn)此瑞相,并舉過去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為例,暗示佛陀說此經之殊勝,
佛陀舉「藥草」的譬喻,主要在闡明生長類型雖不同的三草二木,即:小草、中草、大草、小樹、大樹,卻同受一雨之滋潤;意即眾生根機雖然有別,但佛法能讓他們皆歸一味平等的一佛乘。藥草喻五乘種姓之眾生,眾生依佛陀教化以修行證果,猶如草依土地、雨水以滋養(yǎng)生長。藥不必皆是草,如:金石等藥是;草也
窮子喻是妙法蓮華經的第四品。在座上聽聞《法華經》的四大聲聞,即須菩提、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聽到「三界火宅」的譬喻后,漸漸理解,佛陀出于此世間真正的意義,是在于「開三乘顯一佛乘」的慈悲與智慧,乃藉長者窮子的譬喻,對佛陀述說他們理解的情形。
火宅喻,又稱「三車火宅喻」。三車是指:羊車(小車)、鹿車(中車)、牛車(大車)。佛陀以巧妙宣說「三界火宅喻」,于譬喻中廣說「于一佛乘,分別說三」之「開三顯一」的道理。有一個長者的小兒、小女們正在房中嬉戲,房子突然起火了,長者叫道:「快點逃出去呀!房子起火了!」孩子們正玩得有興致,不相信房
這部《妙法蓮華經》的五字經題,可說是包含了全部宇宙的真理,總攝八萬四千法門的要義,包括五千五百卷經的精髓。如果展開來詳細的解說,就是天臺三大部《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訶止觀》的浩瀚典籍,也無不盡在其中。何謂「妙」?不可思議叫做「妙」。妙法,指全經所說的教義(法)是甚深微妙的。當初智者大師講說《法華經》的時候
《法華經》是《妙法蓮華經》的略稱,全經的主旨在宣揚究竟的佛乘。了解此乘的絕對、圓融,即可理解人人本具的佛性;它不為世間煩惱所污染,如同生長在濁泥的大白蓮華清淨芬芳。這部經約成立于西元前一世紀至西元一五〇年時的印度,屬于大乘佛教初期時所編纂的重要經典之一!斗ㄈA經》傳入中國后,在隋朝智顗大師的大力弘揚下,依此經創(chuàng)立了中國
《法華經》警世形象,非常富有哲理性與文學性,對禪宗思想、禪悟思維、禪宗詩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禪宗充分汲取《法華經》精華,并對之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轉換,產生了各種機鋒公案、吟詠,使《法華經》與禪韻詩情交相輝映?梢哉f《法華經》深受禪宗推崇
《法華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形成時代大約在公元1世紀前后,時值新興的大乘佛教與舊有的小乘佛教之間展開激烈爭論的時期!斗ㄈA經》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場上,通過調和大、小乘之間的矛盾,把小乘思想融合于大乘思想之中。大乘佛學認為一切佛法都是“般
長水子璇大師九歲就熟誦《楞嚴經》,后來落發(fā)為僧,誦持《楞嚴經》從不間斷,初次聽到有天臺宗洪敏法師講《楞嚴經》至“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時有省悟。后來,他又親近瑯琊山慧覺禪師,問道:“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這時瑯琊山慧覺禪師厲聲喝道:“清凈
“如來藏”是《楞伽經》重要思想之一,就是指如來在每個修行者的心中。《楞伽經》中說:“如來藏自性清凈……有時說空、無相、無愿、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薄叭鐏聿厥巧撇簧埔颉
《金剛經》中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苯浳牡囊馑际牵悍鹱嫠f的佛法,指的就是修行“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方法;佛祖的這些佛法,實際上不是概念上的佛法,佛法只不過用來開悟眾生所說的一些道理罷了,名字叫做“佛法”。佛法是教你斷煩惱、開智慧。
在佛教中,對事物認識的規(guī)范稱之為法;修道有得的圣人都是這里證悟的,又稱之為門!安欢ㄩT”指顯示超越相對、差別之一切絕對、平等真理之教法。在《壇經》中,六祖經常以“不二法門”的道理來回答對此產生的種種疑問,這是修證佛法的一大難關;勰芤慌啥U宗中
《維摩詰經》是一部大乘佛教的經典,和《心經》、《金剛經》、《妙法華經》等佛經的核心精神一樣,但是,它的講法顯然更為生動,形象飽滿,智慧說辯處處令人叫絕。這部經典,自傳入漢地始,便受到廣大士林、禪林人士等的瘋狂追捧,成為歷史最悠久、
這部經典的標題為《佛說八大人覺經》!悍稹粸椤悍鹜印坏暮喎Q,佛的中文意思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智者。本經中的『佛』,本是諸佛名號的統(tǒng)稱,此處專指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横屽取皇切,意為『能仁』;『牟尼』為名,意為『寂默』。『說』即講話的意
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唐般刺密帝譯。十卷。
于它論述了瑜伽師修行時所由。經歷的十七個階段(十七地),所以也叫作《十七地論》。關于本經的作者,西藏流傳著這么一個神話傳說無著為了能正確了解佛法的意義,希望能見到彌勒。他在雞足山的一個巖洞中勒修彌勒法三年,但沒有任何效果。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