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察日本《法華經》的思想和文化這一題目之際,應當說最澄(765一822)開創(chuàng)日本天臺宗和日蓮(1222一1282)開創(chuàng)日蓮華宗是《法華經》在日本傳播過程中最重要的佛教史事件?疾臁斗ㄈA》對文學、藝術、藝能(戲劇歌舞)等方面的影響時可以看到,天臺宗所產生的影響最大,然而到了室町時期以后,日蓮法華宗的影響也有所發(fā)展。
本文在時代上限定介紹從佛教公傳至日蓮為止日本對《法華經》思想和文化的接受。限于篇幅和筆者研究的領域,僅就:一、圣德太子的《法華義疏》;二、對《法華經》的書寫、宣講;三、最澄開創(chuàng)天臺宗;四、《法華經》與文學;五、日蓮與《法華經》,作簡要考察。
佛教傳來我國的時間,按《日本書紀》記載是公元552年,而按《元興寺伽藍緣起并流記資財帳》等的記載是公元538年,現(xiàn)在認為后者記載比較可信。據《扶桑略記》,論題中的《法華經》傳到我國是在577年,距佛教傳入約40年。
此后,有圣德太子(574一622)出世。關于太子講經的記載,《上宮圣德法王帝說》載太子講《勝經》;《日本書紀》推古天皇十四年(606)秋七月之條記載講《法華經》、《勝經》;《法隆寺伽藍緣起并流記資財帳》天平十九年(747)二月十一日之牒記錄:“《法華經疏》三部,各四卷;《維摩經疏》一部三卷;《勝經疏》一卷。右上宮圣德法王御制者。”據以上所引,雖沒有太子講說《維摩經》的記載,但既然有《維摩經義疏》,便可以推定他曾講過此經。長期以來,圣德太子講說三經并且著有三經義疏,被認為是可信的事實。然而近年以來,對于圣德太子是否講過三經以及三經義疏的真?zhèn)螁栴}展開了強烈的爭論,直到今日沒有定論。盡管如此,《法華義疏》在古代、中世被看作圣德太子的著作被引用并加以注釋是歷史事實。下面對此書作簡要介紹。
《法華義疏》四卷,稱中國光宅寺法云(467一529)所講由弟子筆錄的《法華義記》八卷為“本義”、“本疏”、“本釋”等,廣為引用,并且基本上是依據此書對《法華經》(是缺《提婆達多》的二十七品本)所作的注釋。原本是被作為皇室御物保留至今日,在寶治元年(1247)才有刊本。后代引用此書的著作有元興寺智光(708一776?)《凈名玄論略述》、東大寺壽靈(8世紀后半)《華嚴五教章指事記》等;注釋書有宗性(1202-1292)《法華經上宮王義抄》、凝然(1240—1321)《法華經疏慧光記》、良助(1268一1318)《法華輝臨游風談》等。然而應當指出,在日本作為法華經疏最為流行的是天臺三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因為此三大部將法云的《法華義記》作為批叛對象,所以以《法華義記》為“本義”的《法華義疏》的思想影響不大。
《法華義疏》無論在形式上或是內容上都遵照中國經疏的形式,即使對依據法云《法華義記》的所謂“本義”,有時也加以批判并提出自己的見解。作為經疏,自然要按照經典的段落加以分段、確定每段的主題和大小段之間的關系,揭示整部經典的結構。此外,還包含對難解語句、譬喻等的解釋和說明。這樣便會使讀者產生煩瑣與乏味的感覺。而且經疏的性質,是很難突出表達注釋個人的思想的!斗ㄈA義疏》也是這樣。
盡管如此,在《法華義疏》中值得注目的思想有兩點:第一是對《法華經》安樂行品中所說菩薩應親近的對象中的“常好坐禪,”所作的獨自的解釋,即與經的原意相反,解釋為不親近“常好坐禪”的小乘禪師。理由是“由有顛倒分別心故,舍此就彼山間,常好坐禪。然則何暇弘通此經于世間”。這和解釋是據《法華經》強調在釋迦佛滅后弘通該經的旨趣而做出的。
第二是使用其它經疏所未見的“一大乘”的用語!斗ㄈA經》提出“一佛乘”的思想(不區(qū)別聲聞、緣覺和菩薩,認為皆可平等成佛的思想),《法華義疏》出于區(qū)別與小乘相對立的大乘的用意,在“大乘”之上冠以“一”字,用以表明《法華經》的特征。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共七卷二十八品,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全經雖是以《方便品》和《如來壽量品》為中心,但二十八的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雜亂無章,而是依照序、正、流通的三分法及聲聞菩薩信解與行果之遞進而循序演進的。
妙法蓮華經譯文
以下教法是我親身從釋迦牟尼佛那里聽說的:那時,釋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與佛隨行共處的有一萬二千多名大和尚,他們都已達到阿羅漢的果位,煩惱現(xiàn)行令心連注流散不絕之漏已伏斷無余,再也不會產生愚昧者日夜纏身的煩惱,已證涅槃、以涅槃為己利,三界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疑結、見結、取結、嫉結、慳結、無明、愛、取等結縛
暫無簡介
今天我們有幸共同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在地球上講的佛經當中以《妙法蓮華經》為最,在法界講的《華嚴經》,可以說菩薩乘愿高于這部經,有金輪圣王之稱;銀輪圣王是《妙法蓮華經》;銅輪圣王是《楞嚴經》。在佛經當中第一部講的是《華嚴經》,佛家公認《華嚴經》是至寶,這部經是佛在菩提樹下示現(xiàn)成道以后,講給法身大士聽的,具體一點說
西晉時蜀郡的沙門靜生,出家后以苦行著稱,做了蜀地的三賢寺主,誦讀法華經。每當誦經時,常感動老虎前來傾聽,等讀完之后才走。又常?匆娮笥宜膫人侍候著他。年紀雖然衰老了,但更加努力精心讀經書。一直到死。
《法華經》到底在講什么呢?其實,如果說得簡單一點,大家如果懂得《法華經》的八個字,那你對于這一部《法華經》,總共有七卷、二十八品的《法華經》,那你大概就會能夠了解《法華經》在講什么,對于一位大乘佛弟子來說,它給我們的修行帶來一個什么樣的啟發(fā)。
妙法蓮華經講解
妙法蓮華經全文共八萬余字!斗ㄈA經》是中國佛教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一部大乘經典,由于此經譯文流暢、文字優(yōu)美、譬喻生動,教義圓滿,讀誦此經是中國佛教徒最為普遍的修持方法。初學者如果沒有看閱古德的注疏,僅僅讀誦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體脈絡的。由于此經的內容在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分散,因而使讀誦者常常不知所云,而對經文呈現(xiàn)的重要
今天我們有幸共同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在地球上講的佛經當中以《妙法蓮華經》為最,在法界講的《華嚴經》,可以說菩薩乘愿高于這部經,有金輪圣王之稱;銀輪圣王是《妙法蓮華經》;銅輪圣王是《楞嚴經》。在佛經當中第一部講的是《華嚴經》,佛家公認《華嚴經》是至寶,這部經是佛在菩提樹下示現(xiàn)成道以后,講給法身大士聽的。
「四安樂行」出自第十四品〈安樂行品〉。就是說修持《法華經》,能獲得四種安樂:一、身安樂行。二、口安樂行。三、意安樂行。四、誓愿安樂行。有了這四種安樂行,才能安住在慈悲喜舍中。經言:「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狗鹜娱_示我們,身體要遠離殺、
佛教無先天命運之說,佛教講業(yè)力。我們這一生之所以順利或障礙,與我們過去生所種的福或所造的罪有關;未來我們是否順利或障礙多少,與我們現(xiàn)前所作所為息息相關。因此,即使是過去的業(yè)已造成了現(xiàn)在的狀況,但通過修正現(xiàn)在的身口意,未來仍掌握在我們的手中,這也是
據一般佛教徒所說:釋迦牟尼佛當初開悟的時候,本來是想轉根本法輪,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可是這種高深的至理,一般俗耳是很難聽得進的。因此,這才不得不方便權巧地從基層方面著手,先講小乘的《阿含經》,然后從小乘進入大乘而說方等諸經,更進一步地講《大般若經》。這些都是進入大乘實教的方便,最后法華會上,開權顯實,說《
法華經第一〈序品〉:敘述演說這場法會的緣起,是本經的總序,佛陀說《無量義經》之后,入于無量義處三昧。天上散種種妙華,佛陀的眉間放白毫相光。彌勒菩薩于是發(fā)問,文殊師利菩薩回答:過去諸佛宣說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前,皆現(xiàn)此瑞相,并舉過去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為例,暗示佛陀說此經之殊勝,
佛陀舉「藥草」的譬喻,主要在闡明生長類型雖不同的三草二木,即:小草、中草、大草、小樹、大樹,卻同受一雨之滋潤;意即眾生根機雖然有別,但佛法能讓他們皆歸一味平等的一佛乘。藥草喻五乘種姓之眾生,眾生依佛陀教化以修行證果,猶如草依土地、雨水以滋養(yǎng)生長。藥不必皆是草,如:金石等藥是;草也
窮子喻是妙法蓮華經的第四品。在座上聽聞《法華經》的四大聲聞,即須菩提、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聽到「三界火宅」的譬喻后,漸漸理解,佛陀出于此世間真正的意義,是在于「開三乘顯一佛乘」的慈悲與智慧,乃藉長者窮子的譬喻,對佛陀述說他們理解的情形。
火宅喻,又稱「三車火宅喻」。三車是指:羊車(小車)、鹿車(中車)、牛車(大車)。佛陀以巧妙宣說「三界火宅喻」,于譬喻中廣說「于一佛乘,分別說三」之「開三顯一」的道理。有一個長者的小兒、小女們正在房中嬉戲,房子突然起火了,長者叫道:「快點逃出去呀!房子起火了!」孩子們正玩得有興致,不相信房
這部《妙法蓮華經》的五字經題,可說是包含了全部宇宙的真理,總攝八萬四千法門的要義,包括五千五百卷經的精髓。如果展開來詳細的解說,就是天臺三大部《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訶止觀》的浩瀚典籍,也無不盡在其中。何謂「妙」?不可思議叫做「妙」。妙法,指全經所說的教義(法)是甚深微妙的。當初智者大師講說《法華經》的時候
《法華經》是《妙法蓮華經》的略稱,全經的主旨在宣揚究竟的佛乘。了解此乘的絕對、圓融,即可理解人人本具的佛性;它不為世間煩惱所污染,如同生長在濁泥的大白蓮華清淨芬芳。這部經約成立于西元前一世紀至西元一五〇年時的印度,屬于大乘佛教初期時所編纂的重要經典之一!斗ㄈA經》傳入中國后,在隋朝智顗大師的大力弘揚下,依此經創(chuàng)立了中國
善士問:請問法師,《法華經》曾講: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該如何理解?達照法師答:本來佛說,前面的佛講過二乘和三乘。二乘就是大小二乘,或者聲聞乘,緣覺乘叫二乘;有時候聲聞乘叫小乘,緣覺乘叫二乘,菩薩乘叫大乘;有時候聲聞、緣覺加起來都叫二乘,菩薩叫大乘,加起來叫三乘;有時候把人天乘加進去叫五乘。這個乘都不同的。
在《悲華經》、《妙法蓮華經》等經典中很多都是以芬陀利花作為經題的,用來比喻此經的清凈、無染和廣大。在由僧叡著的《妙法蓮華經·后序》中描述道,蓮花在諸花之中最勝。花尚未敷則名為屈摩羅,敷而將要落則名為迦摩羅,當它處中盛時則名為芬陀利。沒有敷喻二
《涅槃經》又稱《大本涅槃經》、《大涅槃經》!澳鶚劇钡囊馑际恰跋麥鐭⿶阑鹧,達到覺悟狀態(tài)”。本經是四大部之一,說明佛身常住不滅,涅槃常樂我凈;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佛均得成佛。全經共分13品:壽命品、金剛身品、名字功德品、如來
全稱《維摩詰所說經》,另稱《不可思議解脫經》、《維摩詰經》。后秦鳩摩羅什譯,三卷十四品。主要內容是,敘述毗耶離城居士維摩,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
蘇轍在蘇門三杰中被稱為“小蘇”,是蘇軾的弟弟。他熟讀《楞嚴經》,并有相當深厚的佛法修證功夫,他寫有一首叫《春盡》的詩:“春風過盡百花空,燕坐笙簫起滅中。樹影連天開翠幕,鳥聲入耳當歌童!独銍馈肥韼谆刈x,法酒三升是客同。試問鄰僧行乞在,何人閑暇
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這里提到一生所系菩薩,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大乘善根具足入正定地的菩薩,承佛慈力所加,于佛所說甚深法要,無所畏懼、不生疑惑,堪任受持。大乘善根成熟的菩薩有什么好處呢?佛所說
惠能大師,唐代高僧,廣東新興人。大師出生時,有兩位梵僧專程來到他的家中,為他取名“惠能”,并道出名字的寓意:“惠,以佛法惠施眾生;能,能做佛事!贝髱熞簧D苦卓絕,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充滿智慧與傳奇!读鎵洝酚涊d了六祖大師的重要人生經歷和思
弟子發(fā)問:《六祖壇經》中講到“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盁o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這兩處的念指啥?有啥不同?懇請師父慈悲開示。大寂法師答:意根起念,是妄念紛飛,真如自性起念,是凈念相繼。
《六徂壇經》也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為《壇經》,是由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口述,大弟子法海禪師集錄而成的。共分十品。是中國佛教唯一一本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學術界共同稱之為“經”的著作。本經也被視為禪宗典籍中的無上寶典。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寶本四個版本,雖然內容稍有差異,但是主旨基本相同。作為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祖師語錄集,《六祖壇經》有著特殊的價值和意義。翻開《壇經》,其中精美絕倫的語言、生動活潑的譬喻。
佛說一切法本無有定法,若有定法,即非佛法。因為法無定法,并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是經過各種苦修等才能成道的。禪宗的祖師大德們,如達摩祖師、六祖慧能大師、黃檗、臨濟宗師、憨山及近代的虛云禪師等,并沒有修過一般的佛法,不也都成就大道了嗎?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