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河山。如鏡鑒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惟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qū)宇。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癁槌嗡。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于本類中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于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二無因論。一者。是人見本無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yè)流灣環(huán)。死此生彼。只見眾生輪回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便作是解。此等世間十方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笃刑嵝。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遍常論。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循環(huán)。不曾散失。計以為常。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體恒。不曾散失。計以為常。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zhí)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恒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huán)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zhuǎn)。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者。是人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一切眾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者。是人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恒沙國土。見劫壞處。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三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zhuǎn)十方。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者。是人知想陰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為無常。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墮落外道;笃刑嵝。是則名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分位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有邊論。一者。是人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名為有邊。計相續(xù)心。名為無邊。二者。是人觀八萬劫。則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無聞見處。名為無邊。有眾生處。名為有邊。三者。是人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xiàn)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者。是人窮行陰空。以其所見。心路籌度。一切眾生一身之中。計其咸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由此計度。有邊無邊。墮落外道;笃刑嵝。是則名為。第四外道。立有邊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知見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種顛倒。不死矯亂。遍計虛論。一者。是人觀變化元。見遷流處。名之為變。見相續(xù)處。名之為恒。見所見處。名之為生。不見見處。名之為滅。相續(xù)之因。性不斷處。名之為增。正相續(xù)中。中所離處。名之為減。各各生處。名之為有;セネ鎏帯C疄闊o。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人。來問其義。答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于一切時。皆亂其語。令彼前人遺失章句。二者。是人諦觀其心;セo處。因無得證。有人來問。惟答一字。但言其無。除無之余。無所言說。三者。是人諦觀其心。各各有處。因有得證。有人來問。惟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無所言說。四者。是人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有人來問。答言。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由此計度。矯亂虛無。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五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遍計虛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后有相。發(fā)心顛倒;蜃怨躺怼T粕俏摇;蛞娢覉A。含遍國土。云我有色;虮饲熬夒S我回復。云色屬我;驈臀乙佬兄邢嗬m(xù)。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環(huán)。有十六相。從此惑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并驅(qū)。各不相觸。由此計度死后有故。墮落外道;笃刑嵝。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后有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后無相。發(fā)心顛倒。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系。知其受滅。無后連綴。陰性銷散?v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此質(zhì)現(xiàn)前。猶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無。如是循環(huán)。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由此計度。死后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后無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后俱非。起顛倒論。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nèi)。觀無不無。如是循環(huán)。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后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fā)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由此計度。死后俱非。后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笃刑嵝浴J莿t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后俱非。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后后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或計身滅。或欲盡滅;蚩啾M滅;驑O樂滅;驑O舍滅。如是循環(huán)。窮盡七際。現(xiàn)前銷滅。滅已無復。由此計度。死后斷滅。墮落外道;笃刑嵝浴J莿t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后斷滅。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后后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蛞杂鐬檎D(zhuǎn)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蛞猿醵U。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蛞匀U。極悅隨故。或以四禪?鄻范。不受輪回生滅性故。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凈依。如是循環(huán)。五處究竟。由此計度。五現(xiàn)涅槃。墮落外道;笃刑嵝。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xiàn)涅槃。心顛倒論。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皆是行陰用心交互。故現(xiàn)斯悟。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xiàn)前。以迷為解。自言登圣。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心。于我滅后。傳示末法。遍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護。消息邪見。教其身心。開覺真義。于無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為足。作大覺王清凈標指。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墮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yè)深脈。感應懸絕。于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后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nèi)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zhí)元。諸類不召。于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沉。發(fā)現(xiàn)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qū)宇。若于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凈。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nèi)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于識還元。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淴。能入圓元。若于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zhí)。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
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nèi)。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zhí)。摩醯首羅,F(xiàn)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所歸有所歸依。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安住沉迷。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常非常執(zhí)。計自在天。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計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遍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zhí)。婆吒霰尼。執(zhí)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于圓化一切發(fā)生。求火光明。樂水清凈。愛風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fā)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生無生執(zhí)。諸迦葉波。并婆羅門。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五計著崇事。迷心從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顛化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zhí)。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貪非貪執(zhí)。諸阿斯陀。求長命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七執(zhí)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長勞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觀命互通。卻留塵勞?制滗N盡。便于此際坐蓮花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心。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真無真執(zhí)。吒枳迦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八發(fā)邪思因。立熾塵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于命明中。分別精粗。疏決真?zhèn)。因果相酬。惟求感應。背清凈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圓融清凈覺明。發(fā)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回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十圓覺淴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xiàn)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yè)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于我滅后。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沉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恒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識陰若盡。則汝現(xiàn)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干慧。圓明精心。于中發(fā)化。如凈琉璃。內(nèi)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于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魔境現(xiàn)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魎。無復出生。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于大涅槃。心不迷悶。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于禪堂;驇砩稀R磺兄T魔。所不能動。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后垂范。
阿難。即從坐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于大眾中。重復白佛。如佛所言。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細開示。又此五陰。為并銷除。為次第盡。如是五重。詣何為界。惟愿如來發(fā)宣大慈。為此大眾。清明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凈。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fā)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于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fā)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谥邢焉P南氲歉。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谒绾我蛘劥壮。是故。當知汝現(xiàn)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xiàn)前順益違損。二現(xiàn)驅(qū)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聿蛔 _\運密移。甲長發(fā)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經(jīng)歷年歲。憶忘俱無。于后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想習。非汝六根;ビ煤祥_。此之妄想。無時得滅。故汝現(xiàn)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nèi)罔象虛無。第五顛倒細微精想。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惟色與空。是色邊際。惟觸及離。是受邊際。惟記與忘。是想邊際。惟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迭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并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yǎng)。心無虛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否。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舍身猶獲轉(zhuǎn)輪王位。況復現(xiàn)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jīng)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jīng)歷。能以一念。將此法門。于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及。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jīng)。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yè)。
佛說此經(jīng)已。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圣仙童子。并初發(fā)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于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zhuǎn)輪,妙堪遺囑。嚴凈毗尼,弘范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yōu)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復有無量辟支無學。
楞嚴經(jīng)是最絢麗的佛法瑰寶。洋洋八萬言,道盡了宇宙人生的真諦。所以古人有“自從一讀楞嚴后,不看人間糟粕書”的感嘆。末學歷時兩年多,學習楞嚴經(jīng),依據(jù)宣化上人、圓瑛法師的注解,參閱了南懷瑾居士等大德的著述。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佛陀把楞嚴經(jīng)中的道理,講得是非常非常明白的,明白得幾乎不能再明白了,只是因為語言文字方面的限制
一、圣眾云集,匿王請佛。如是我聞:有一段時間,釋迦牟尼佛在舍衛(wèi)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的祗桓精舍(據(jù)說舍衛(wèi)城富商給孤獨長者,用金錢鋪地的代價購得祗陀太子在舍衛(wèi)城南的花園,作為釋迦牟尼在舍衛(wèi)國說法、駐留的場所,祗陀太子又將園中的林木捐獻給釋迦牟尼,故又稱為祗樹給孤獨園),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
圓瑛法師一生著述宏富,有《圓瑛法匯》行世。其中堪稱巨著而令法師最費心力者,當數(shù)《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圓瑛法師自發(fā)心注解《楞嚴》直至最后完成,歷時50年,有整整半個世紀之久。而其中之艱辛曲折,也迥異于他經(jīng)之注疏或講經(jīng)記錄。
《楞嚴經(jīng)》全文只含正文共六萬二千一百五十六字!独銍澜(jīng)》是佛教上的一部極重要的大經(jīng),也是一部有名的破魔大全寶典。尤其是末法時期的種種亂相,佛在本經(jīng)中,幾乎全都說到了!而且講得十分透徹、明白;并且也指出各種對治之方。因此,本經(jīng)更是末法時期眾生修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寶典;依此寶典,末法眾生方可于此正法得正信、正知見、正解、正修行。
在家的居士能讀誦楞嚴咒嗎?有些居士就說在家的不能讀,因為家住樓房;也有一些說:頂樓就能念,樓下就不能念。這是真的嗎?《楞嚴經(jīng)》中的楞嚴咒是咒中之王,是正法所在,能掃一切相,無論世界上存在著任何事情事物的不平等,包括鬼神,以及不凈的地方,都能變?yōu)榍鍍、極樂。楞嚴咒其因緣起源于阿難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就在阿難的戒體快被毀
暫無簡介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譯文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在這個大時代里,一切都在變,變動之中,自然亂象紛陳。變亂使凡百俱廢,因之,事事都須從頭整理。專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時代的要求,實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遠的,要能耐得凄涼,甘于寂寞,在默默無聞中,散播無形的種子。耕耘不問收獲,成功不必在我。必須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過的精神,不辭辛苦地做去。
一、楞嚴咒和楞嚴經(jīng)不是一回事! 《、楞嚴咒和楞嚴經(jīng)是同一部經(jīng)文,楞嚴經(jīng)包括楞嚴咒! ∪⒗銍乐浜屠銍澜(jīng)區(qū)別如下: 1、所屬部類不同:楞嚴咒屬于佛教中的咒語,是代表佛菩薩深奧難懂的秘密意;楞
《楞嚴經(jīng)》的來歷要從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化說起。佛具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天上、人間、龍宮都曾說法。據(jù)《海龍王經(jīng)·請佛品》記載:有一次佛在靈鷲山說法,海龍王也參加聽法。海龍王聞法歡喜,在佛說法之后,就請佛到龍宮講法、受供。海龍王在從陸地到海底
長水子璇大師九歲就熟誦《楞嚴經(jīng)》,后來落發(fā)為僧,誦持《楞嚴經(jīng)》從不間斷。一次,他聽到天臺宗洪敏法師講《楞嚴經(jīng)》至“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時有省悟。后來,他又親近瑯琊山慧覺禪師,問道:“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這時瑯琊山慧覺禪師厲聲喝道:“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長水大師經(jīng)此一喝發(fā)明心地,并侍奉禪師多年
《楞嚴經(jīng)》卷六「若我滅后,其有比丘,發(fā)心決定修三摩地,能于如來形象之前,身燃一燈,燒一指節(jié),及于身上熱一炷香,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若不為此,舍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我該如何理解呢?懇請師父慈悲開示!
從假入空是我們修行人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解脫道;再從空出假,這就是菩提道;最后,究竟成佛。站在我們自身的角度,第一步叫自利;第二步叫自利利他,也就是說你沒有成就一點功德力,你想去利他那都只是妄想。“從假入空”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相,其實它是假有,它都是因緣組合而成的一個暫時的現(xiàn)象。它無非就是因緣果報的,一張
梁啟超考證了幾年《楞嚴經(jīng)》,最后得出《楞嚴經(jīng)》是偽經(jīng)的結論。梁啟超是著名的考古學家,國學基礎也很深厚,他為什么會得出這種邪知邪見的結論呢?首先,不能認為他是名人,就不會犯錯誤。六祖惠能大師說:“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痹僬f,這只是學術套用的應用方法,他應用這套學術方法去推究、考據(jù),并不代表他的方法是唯一的。
善士問:我聽完師父講那個《楞嚴經(jīng)》的時候,我有疑問,就是師父講到那個“物即是心,心即是物”,但是好多的法師即使悟到了他也不敢講,那一段我聽的時候感覺就是最深,就今天有這個機會,我希望師父你好好開示開示。達照法師答:要把我累死!
佛言:端正發(fā)心,防止魔障。《楞嚴經(jīng)·卷十》 宏海法師為大家開示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阿修羅趣以及50種陰魔,讓各位師兄對三界、禪定有真正系統(tǒng)性地了解,并學會自查。
《楞嚴經(jīng)·卷九》佛言:端正發(fā)心,防止魔障。從本期開始,宏海法師將為大家開示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阿修羅趣以及50種陰魔,讓各位師兄對三界、禪定有真正系統(tǒng)性地了解,并學會自查。
《楞嚴經(jīng)·卷七、卷八》佛言:若有宿習不能滅除,則一心持誦楞嚴神咒,可速證無學。從本期開始,宏海法師將為大家開示如何持誦楞嚴神咒、如何建立清凈道場,日常生活如何禮佛,以及禮佛動作背后代表的意義。
《楞嚴經(jīng)·卷五、六》 這兩卷,以結節(jié)為始,為我們講解了根塵同緣、六解一亡以及二十四位菩薩修行的方法。《楞嚴經(jīng)》作為佛教修行大全之寶典,唯有依法修行,可得解脫。所以這一卷,所蘊含的法門要訣,建議師兄們反復熏習,解行并進。
我個人學《法華經(jīng)》有一段因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佛學院的時候,其實我喜歡的是唯識學。我那個時候有聽《法華經(jīng)》,但是我最喜歡唯識。唯識的好處,它解釋因果很清楚:這怎么回事?我今生沒有造這個罪,為什么得這個果報?因為倉庫里面有。
你要想學《楞嚴經(jīng)》,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zhí)著。就像一張白紙,原來什么都沒有,你想怎么畫就怎么畫;如果你原來有些個形相,你畫什么都畫不成了。我們要學《楞嚴經(jīng)》的時候,先把一些思慮、緣念——就是我們自己所有的一些想法——你都要放下,就像一張白紙似的無知。
“檀”翻為中文是布施的意思,“六度”首先是布施、“尸羅”是持戒、“羼提”是忍辱、“毗離耶”是精進、禪定,最后第六度是般若。這六度是作為一個菩薩行成就佛果的六大科目,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精進度放逸、忍辱度嗔恨、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
居士問:師父,初學者讀《地藏經(jīng)》讀第幾品?我心里想讀第九品的,讀全文上班沒時間,可以只讀第九品嗎?一如法師解答:《地藏經(jīng)》是我們佛門的大孝之經(jīng),大乘的孝經(jīng),地藏菩薩是大乘的大孝之王,也是大愿之王,所以《地藏經(jīng)》我們要多讀。
《地藏經(jīng)》上說:只要在臨終時聽到佛名,就能得解脫。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義理極其豐富。第一、能在臨命終時,聽聞到佛菩薩名的,都是福德因緣具足的人。有些老修行,到臨命終時,反而業(yè)障現(xiàn)前,提不起佛號,甚至無緣聽聞佛號,更何況平時不念佛的人,臨命終時怎
為什么讀《地藏經(jīng)》之前,要先讀覺林菩薩偈頌?一切境界都是心變現(xiàn)的,無量地獄相是由心變化的。心變化的是沒有的,但是一切眾生受地獄苦,它又是實在的。那個實在是非有的,是心所變化的。誰心里又變化個地獄啊?那是你的心變化地獄,這種變化可多了。
很多人因為在過去受到一些其它觀念的影響——《地藏經(jīng)》晚上不能念啊,念《地藏經(jīng)》又出現(xiàn)這個那個、那個這個的現(xiàn)象啊,人很容易被暗示,這樣一講了,他馬上就出現(xiàn)這種狀態(tài),所以說在念經(jīng)的過程當中,就很容易出現(xiàn)那些幻覺。如果說有那么嚴重的問題出現(xiàn),那佛陀首先在
《金剛經(jīng)》告訴我們的核心思想,其實就是什么?離相修行。前提是什么?你的知見不要搞成,《金剛經(jīng)》講一切都是夢幻泡影,是不是讓我不修行?這是錯誤的。我們所有的修行都應該建立在離相的狀態(tài),而不是讓你不修行。因為很多人就覺得,“師父,一切法都是夢幻泡影”,
《金剛經(jīng)》的中心思想是:破除我執(zhí)和法執(zhí)!督饎偨(jīng)》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破除我執(zhí)和法執(zhí),站在生死無常的角度去看待萬物,就能用很智慧的方法去看待這個世界,這時內(nèi)心升起的那種信念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看到自己身體,遇到各種事時,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思維。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边@里所謂不可取的意思,是說佛法都是一時對治的機宜方便,佛法就像藥一樣,眾生有種種煩惱的病,應病與藥,這個藥就是法。病好了藥就可以不用了。所以說病去則藥除,不可執(zhí)以為真實,都是暫時假借而用,不是究竟之法。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