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文章
    • 俱舍論簡介 (網(wǎng)絡)俱舍論簡介

        《俱舍論》全稱《阿毗達磨俱舍論》,義為對法藏論。印度佛學家世親所著。全論通過五事(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內(nèi)容與八品詞句進行抉擇,主要講述一切萬法之總相、別相、性質(zhì)、類別,對世出世間法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詳細闡明流轉(zhuǎn)與還滅的因果法則,真實開顯四諦真理,為所有希求解脫的修行人指明一條修行途徑。本論已全面歸攝《對法七論》之精華,若認真研習此論,明白其中道理,也就相當于學習了《對法七論》;若能學好此論,亦可為深入三藏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有人將此論稱為“聰明論”。

    • 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七日:《阿毗達磨俱舍論》譯定紀念日 (網(wǎng)絡)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七日:《阿毗達磨俱舍論》譯定紀念日

        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七日,《阿毗達磨俱舍論》譯定紀念日!  栋⑴_磨俱舍論》,古印度世親菩薩造,略稱為《俱舍論》,意譯《對法藏論》,又叫作《聰明論》!毒闵嵴摗肥遣颗煞鸾躺献拷汤淼募蟪烧撸彩恰

    • 俱舍論 總論 (網(wǎng)絡)俱舍論 總論

        梵語:阿伯達瑪夠卡嘎熱嘎  藏語:秋溫波奏戒策累俄雪巴  漢意:對法藏頌  頂禮文殊童子!成熟二資菩提大果位,十力與四無畏獅座上,慈悲為眾宣說有無漏,一切法理本師前敬禮。以頭陀行功德增吉祥,鄭重交付如來之補處,彌勒教法之中得解脫,結(jié)集對法迦葉前敬禮。

    • (唐言安惠)俱舍論實義疏

      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 29 冊 No 1561 俱舍論實義疏 No 1561 [cf Nos 1558-1560] 俱舍論實義疏卷第一(揔二萬八千偈) 尊者悉地羅末底造(唐言安惠) 稽首薄伽眾德山 稽首達磨大智海 稽首僧伽和合眾 掣斯論主及吾師 我將螢耀助陽光 隨力弘宣對法藏 為利群生法久

    • (高振農(nóng))《俱舍論》導讀

      《俱舍論》導讀 高振農(nóng) 佛教說一切有部論典。全稱《阿毗達磨俱舍論》。印度世親著,玄奘譯,30卷。相傳世親早年尚未信仰大乘佛教時,先在說一切有部出家,后又接受當時新的佛教學說。在克什米爾和犍陀羅,為信眾講《大毗婆沙論》,每日講完一段,即概括其義作一頌,全論講畢

    • (世親菩薩)阿毗達磨俱舍論 解題

      論名:阿毗達磨俱舍論 著譯者:世親菩薩造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阿毗達磨俱舍論,梵名Abhidharmakosa。略稱《俱舍論》。Kosa意譯原為印度泛稱之容器,世親取其「能藏」之義,有消化異說,容為一藏之氣概,「俱舍」具有篋藏和刀鞘之義,故意譯《對法藏論》、《

    • 《俱舍論》概述 (圣嚴法師)《俱舍論》概述

        世親論師是犍陀羅國人,到迦濕彌羅國學《大婆沙論》之后,回國即出要義,計六百頌,再送到迦濕彌羅,當時有部的悟入論師,以其有違正統(tǒng)的教義,要他為頌作釋,世親便作了釋論,這便是《阿達磨俱舍論》(Abhidharmako′sa-′sa-srowa 以下略作《俱舍論》)。此論現(xiàn)尚存有梵文論疏,及西藏譯的印度之注疏數(shù)種。中國近人演培法師作有《俱舍論頌講記》

    • (唐玄奘)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第一卷 第二卷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卷上 分別界品第一(四十四頌) 諸一切種諸冥滅拔眾生出生死泥 敬禮如是如理師對法藏論我當說 凈慧隨行名對法及能得此諸慧論 攝彼勝義依彼故此立對法俱舍名 若離擇法定無余能滅諸惑勝方便 由惑世間漂有海因此傳佛說對法 有漏無漏法除道余有為

    • (振宇)俱舍論史略及其價值

      俱舍論史略及其價值 振宇 前言 《俱舍論》全稱《阿毗達磨俱舍論》,為佛滅后九百年(約公元400年間),北印度犍陀羅國的世親菩薩所造。世親菩薩是部派佛教末期佛學思想的進步者,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其出家于薩婆多部,后由其兄無著菩薩引導而轉(zhuǎn)入大乘,大

    • (曲世宇)俱舍論略史及綱要

      俱舍論略史及綱要 《俱舍論》全稱《阿毗達磨俱舍論》,是印度世親菩薩所著。世親菩薩最初是從一切有部出家,學習《大毗婆沙》等小乘部派佛學,因此常以小乘駁難大乘。后來吸收了一些經(jīng)部的知見,對小乘就略覺不甚滿意,從其所著小乘佛學代表作《俱舍論》中即可略窺端倪。適逢

    • (演培法師)俱舍論頌講記

      俱舍論頌講記 演培法師 目 次 序 懸 論 一 本論作者小史 二 本論與婆沙的關(guān)系 三 本論與雜心的關(guān)系 四 本論的思想淵源 五 本論的組織次第 六 本論的價值與地位 七 本論的譯者與釋者 八 本論的論題略釋 正 釋 分別界品第一 分別根品第二 序 一 默 如 一大藏教的內(nèi)容,大別為經(jīng)

    • (萬金川)《俱舍論 世間品》對「緣起」對論

      《俱舍論 世間品》對「緣起」對論 萬金川 【寫在前面】 嚴格說來,《俱舍論》并非筆者特別關(guān)注或格外鍾愛的論典之一,因而主觀片面的心得容或有之,至於談到客觀全盤的研究,則非吾之敢言。此處所以不揣淺陋而勇於見笑大方者,乃因緣於昔日初讀奘師譯本的若干段落之際,但覺

    • (李志夫)論《俱舍論》在佛教思想史中之價值

        部派以來,佛教的文獻有三種﹕即經(jīng)(?utra)、律(Vinaya)、論(Abhidharma)合稱為「三藏」(Tripitaka)。這里所講之「論」,音譯為「阿毘達磨」。阿毘(abhi)意為問與答之相對辯論;達磨(Dharma)意為法,當然是指佛法。因此,「阿毘達磨就是佛陀當時大弟子正式討論佛陀教義之記錄。既然是討論佛陀的教義,所以也可以說是佛說的

    • (寂安)俱舍論界品之研究

        俱舍論界品之研究  寂安  現(xiàn)代佛教學術(shù)叢刊第22冊  1978年3月初版  頁281-289  一、品名之確定  界品為俱舍論文之首品,詮釋諸法總相,洞明迷妄根源?v奪自在,立破周詳,九十六術(shù)喪膽于斯論,

    • (朱曉明)《俱舍論》界根二品分析

        《俱舍論》界根二品分析  作者:朱曉明  《俱舍論》全稱《阿毗達磨俱舍論》,是印度世親菩薩所著。世親菩薩最初是從一切有部出家,學習《大毗婆沙》等小乘部派佛學,因此常以小乘駁難大乘。后來吸收了一

    • (普愿)俱舍論管窺

        俱舍論管窺  普 愿  閩南佛學  《俱舍論》的作者世親菩薩,是一位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偉大論師,他的作品極為豐富,有千部論師之稱,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俱舍論》是他的代表杰作,雖為小乘論

    • (定源)試述《俱舍論》之五蘊思想

        試述《俱舍論》之五蘊思想  編輯:定源  來源:閩南佛學  內(nèi)容簡介:本文擬以玄奘法師所譯的《俱舍論》本為主要對象,并參考其他注疏,共分六個部分:一、五蘊思想的提出;二、蘊之探討;三、解釋五蘊

    • (方之)《俱舍論》與俱舍師

        《俱舍論》與俱舍師  ——中國佛教史話之四十三  方之  《俱舍論》,全稱為《阿毗達摩俱舍論》,世親造,是古印度部派佛教時代的一部重要論典 ,在中國漢傳佛教史上,先后有陳代真諦和唐代玄奘兩個譯

    • (永海法師)勝敗俱舍

      勝敗俱舍 《雜阿含經(jīng)》一一二三、一一二四經(jīng) 白話: 阿阇世王生性恚好斗,他與提婆達多互相影響,不但危害佛教,弒父害母,還經(jīng)常和拘薩羅國波斯匿王起爭執(zhí),甚至興兵攻擊。 這一天,阿世王又集合了大象、馬匹、兵車、步兵等四種戰(zhàn)軍,殺氣騰騰的前來攻打拘薩羅國,波

    • (李志夫)試論《俱舍論》在佛教思想史中之價值

      試論《俱舍論》在佛教思想史中之價值 李志夫 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中華佛學學報第3期 (p47-67) 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p. 47 提要: 《俱舍論》在中、印佛教思想史上,被譽為「聰明論」,或「以理為宗」的。本論也一直受到后代特別之尊重。然而,我們從《俱舍論》之組織結(jié)構(gòu)及其內(nèi)容論點上一一分析考察,發(fā)現(xiàn)后人實在高估了它的價值。 從組織結(jié)構(gòu)說,只是修正了《發(fā)智論》與《雜心論》,簡化了推論過程而已,在內(nèi)容論點上也嫌附會、矜持、并不極成。 但在世親個人思想之發(fā)展過程中是最重要的。由

    • (黃懺華)俱舍學派

      俱舍學派-弘傳《俱舍論》而得名 黃懺華 中國佛教學派。亦稱俱舍宗。以研習、弘傳《俱舍論》而得名。其學者稱俱舍師。弘傳分新、舊兩個階段。原來在南朝的宋、齊、梁三代,研究說一切有部的毗曇學相當隆盛,陳真諦譯出《俱舍釋論》,弟子慧愷等加以弘傳,特別是慧愷的私淑弟子道岳,初習《雜阿毗曇心論》,后弘俱舍,遂由毗曇學轉(zhuǎn)入俱舍學,此為弘傳的第一階段。唐玄奘重譯《俱舍論》,其弟子多半從事研習,于是俱舍學又從舊論轉(zhuǎn)到新論。這是弘傳的第二階段。 世親造《俱舍論》。弟子中傳他俱舍

    • (楊勇)“業(yè)”與“戒”——《俱舍論》中戒學的形而上學討論

        業(yè)與戒——《俱舍論》中戒學的形而上學討論  云南大學哲學系楊勇  內(nèi)容提要將戒學的研究包含于業(yè)思想之中,是《俱舍論》的重大理論特色。本文選取了三業(yè)說與業(yè)道說兩個角度,分析了業(yè)與戒的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

    • (網(wǎng)絡)佛教典籍簡介:《俱舍論》

        佛教典籍簡介:《俱舍論》  《俱舍論》  《俱舍論》,全稱《阿毘達磨俱舍論》,又稱《聰明論》。三十卷九品。世親菩薩造,唐代玄奘大師譯! (jù)《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序載,世親菩薩先于薩婆多部出家,學習彼

    • (網(wǎng)絡)俱舍論與俱舍宗

        俱舍宗簡介:《俱舍論》與俱舍師(方之)  《俱舍論》與俱舍師  ——中國佛教史話之四十三  方之  《俱舍論》,全稱為《阿毗達摩俱舍論》,世親造,是古印度部派佛教時代的一部重要論典 ,在中國漢傳佛教史

    • (方之)《俱舍論》與俱舍師——中國佛教史話之四十三

        《俱舍論》與俱舍師——中國佛教史話之四十三  方之  《俱舍論》,全稱為《阿毗達摩俱舍論》,世親造,是古印度部派佛教時代的一部重要論典 ,在中國漢傳佛教史上,先后有陳代真諦和唐代玄奘兩個譯本,藏傳佛

    • 《俱舍論》的世界觀 (網(wǎng)絡)《俱舍論》的世界觀

        佛教起源印度,那里潮濕悶熱的環(huán)境令人難以支持長時間不間斷的勞作,因而反而促使其產(chǎn)生了很多偉大的哲學家。靜默修行成為了這個國家的主流,而佛教無疑是印度眾多宗教當中,最具有思辨色彩的。佛教在印度原有的世界觀基礎上重新利用,構(gòu)建了一個更為復雜的組成,而這個世界的組成可以在世親菩薩的著作《俱舍論》當中略覷一二。

    • 《俱舍論》中心思想—《俱舍論》到底說的是什么 (耀雄)《俱舍論》中心思想—《俱舍論》到底說的是什么

      1 《阿毗達磨俱舍論》論名的涵義  阿毗漢譯為對,達摩含義為法,俱舍漢譯為藏,《阿毗達摩俱舍論》譯成漢文就是《對法藏論》。對法是超世俗無漏智慧的另外一個名字。對有兩種含義:一是對向涅槃,是指以因?qū)?

    • 俱舍論關(guān)于果報問題 (網(wǎng)絡)俱舍論關(guān)于果報問題

        《俱舍論》云:由田意殊勝,及定召異熟,得永離地業(yè),定召現(xiàn)法果。論中舉出定召現(xiàn)世果報的三種情況: 。ㄒ唬⿲τ谑鈩俚母L、功德田所作的業(yè); 。ǘ┰鞓I(yè)時發(fā)心非常猛厲; 。ㄈ┲赶嗨频默F(xiàn)法受,

    • 《俱舍論》是誰說的?——是佛陀說的嗎? (網(wǎng)絡)《俱舍論》是誰說的?——是佛陀說的嗎?

        《阿毗達磨俱舍論》是釋迦佛親自授記、攝受眷屬等方面首屈一指的世親論師所撰著,屬于小乘的論典范疇,主要詮示佛陀第一轉(zhuǎn)四諦*輪的無垢甚深教義,其中蘊含有關(guān)初轉(zhuǎn)*輪的佛經(jīng)中所涉及到的大量名詞、法相、類

    • 《俱舍論頌疏》賈曾序 (敏公上師)《俱舍論頌疏》賈曾序

        今天我們把序文講一下! “⑴_磨俱舍論略釋記  正議大夫持節(jié)諸軍使晉州刺史賈曾撰  這本書就是阿毗達磨,阿毗達磨我們也講過了,對法,或者廣法、無比法。阿毗達磨是體裁,就是《俱舍論》的體裁屬于

    • 《阿毗達摩俱舍論》是一部必看的經(jīng)典 (網(wǎng)絡)《阿毗達摩俱舍論》是一部必看的經(jīng)典

        《阿毗達摩俱舍論》(略稱《俱舍論》),是世親早年還未信仰大乘佛教時的著作。世親為公元第五世紀頃北印度犍陀羅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時北印度一帶的有部學徒以迦濕彌羅地方的毗婆沙師為正宗。他們獨尊《大毗婆沙論》,世親起初也從而學習,后又采取當時比較進步的經(jīng)部學說,作了一部含有批評毗婆沙師意味的通論有部學說之書

    • 《俱舍論》對中國佛教各宗影響 (網(wǎng)絡)《俱舍論》對中國佛教各宗影響

        自古以來,佛教學派繁多,但總不出于大、小二乘之別。就小乘教而言,在印度有二十部派之多,但可歸納為空、有二宗,傳到中國,即成為代表空的成實,以及代表有的俱舍二宗。主張法體實有,三世恒存的《俱舍》

    熱門推薦
    網(wǎng)站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

    華人學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shù)問題聯(lián)絡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