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是一部怎樣的經(jīng)典?
阿彌陀經(jīng),乃一切圣凡同修之道。亦決于現(xiàn)生了脫之法。文雖顯略,義極宏深。古德欲人皆修習(xí),以故列為日課。
諸大乘經(jīng),皆以實相為體。所說諦理,了無軒輊。若論機(jī)宜,則于無軒輊中,大有軒輊。以一切諸經(jīng)所說法門,皆須自力修習(xí)。以至斷惑證真,方有了生死分。凈土三經(jīng)所說,則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兼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雖具惑業(yè),亦可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此則一切諸經(jīng)之所未有,乃如來普令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現(xiàn)生,得出六道輪回之大法門也。而阿彌陀經(jīng),文略義豐,普透群機(jī)。其為利益,窮劫難宣。以故自佛說此法門以來,往圣前賢,人人趣向。千經(jīng)萬論,處處指歸。有緣遇者,祈勿錯過,則幸甚。(三編卷四阿彌陀經(jīng)白話解釋題辭)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栴延、摩訶拘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迦、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
【香贊】爐香乍爇。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jié)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xiàn)全身。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蓮池贊】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愿離塵埃。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三拜)
香贊:爐香乍熱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jié)祥云 誠意方殷 諸佛現(xiàn)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愿離塵埃。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完整注音版。
這部經(jīng)是我阿難親自聽佛陀宣講的。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在舍衛(wèi)國,只樹給孤獨園里說法,在場的有佛陀的常隨弟子出家眾一千兩百五十人。這一千兩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羅漢,德行高尚,為眾人所熟知的。這些人包括了: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
【香贊】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jié)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xiàn)全身。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蓮池贊】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愿離塵
《阿彌陀經(jīng)》簡單講解了極樂世界如何之好,勸勉聽聞?wù)叨寄馨l(fā)愿移民到極樂世界,怎么去信愿專修念佛。所以讀誦凈土法門三部正依經(jīng)典就是為了能明白念佛往生的道理,增強(qiáng)念佛往生的信心,最終落實到信愿專修念佛的行持上!栋浲咏(jīng)》是佛祖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的一部經(jīng)典,從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入手,再而廣修;凵聘,得證自在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
阿彌陀經(jīng)講解
阿彌陀經(jīng)譯文
這部《佛說阿彌陀經(jīng)》,應(yīng)該如何在流通分當(dāng)中去落實?實際上這就回歸到通流通的通途法門。換句話說,凈土法門讓我們要深信發(fā)愿去修行落實,修行方法并沒有比其它的法門更加艱難,也沒有比其它的法門更加簡單。
在所有的經(jīng)典里面,《阿彌陀經(jīng)》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像《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等經(jīng)典,很多人不會誤解,只是理解有深淺,不會偏離主題?墒恰栋浲咏(jīng)》的文字表述,很容易產(chǎn)生歧義,只有正確理解這部經(jīng)才能如法而行。有些人雖在奉行,但不是按照佛的教導(dǎo)來修行,之所以學(xué)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就是因為不如法。法義不理解,方向不明了,再怎么修都
《阿彌陀經(jīng)》是無問自說的一部經(jīng),但并不是唯一一部無問自說的經(jīng)。為什么《阿彌陀經(jīng)》是佛陀無問自說的經(jīng)?因為它密義甚深,一般人問不出來的。我們看《阿彌陀經(jīng)》,是佛陀叫著舍利弗這些圣者說的。實際上當(dāng)時也有大菩薩參加,那么大菩薩們不知道《阿彌陀經(jīng)》的境界嗎?不知道《阿彌陀經(jīng)》的密義嗎?不知道阿彌陀佛嗎?他們是知道的。像文殊、普賢
第一個特點:《阿彌陀經(jīng)》只講事實真相,不談玄妙理體!栋浲咏(jīng)》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彼v的是一個事實,在十萬億佛土之外,有一個國土叫極樂世界,這里有一尊佛叫阿彌陀佛,這個世界黃金為地,有七寶池、八功德水等。就比如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這句經(jīng)文是告訴我們,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必須具足善根,福德因緣。不可以少善根,就是說讓我們要多種善根,那么怎么來多種善根呢?我們就拿凈土法門來說,多種善根就是要多念阿彌陀佛圣號,多念一聲阿彌陀佛,就多種一分善根,也就是說修凈土法門念佛是正行,這也是多善根的因。
極樂世界為何有聲聞?有人一看這個經(jīng)典被判攝為菩薩藏就有些不理解,會質(zhì)疑:你說這部經(jīng)是菩薩藏,那為什么在經(jīng)文里面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有無量無邊阿僧祇的聲聞弟子呢?蓮池大師的回答是:這個是暫時有聲聞弟子之名,但最終沒有聲聞之實。你看《佛說無量壽經(jīng)》里也談到,極樂世界聲聞都能變化出很多的化身到他方世界去教化眾生,令他方世界
善導(dǎo)大師有一段解釋,說明《阿彌陀經(jīng)》是為凡夫所說的一部經(jīng):“釋迦能于五濁惡時、惡世界、惡眾生、惡見、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指贊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薄倓傊v的惡人,看這一段文一點不差!皭簳r、惡世界”,這個時代是五濁惡世,惡的時代,惡的世間。
《阿彌陀經(jīng)》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一部經(jīng)典。一般人對最簡單、最容易的法門反而不太重視,覺得學(xué)佛要學(xué)高深的、復(fù)雜的。只有學(xué)佛久的人才知道,越簡單、越容易的越好。世間辦事也是如此,越容易、越簡單、程序越少的事,辦起來越輕松。修行也是這樣,越簡單、越容易,也許越能得到
《阿彌陀經(jīng)》是最為普及的一部經(jīng)典。有人說:“不一定吧,《心經(jīng)》《地藏經(jīng)》《金剛經(jīng)》也很普及啊!蔽覀冞@里講的“普及”超過這個概念。在世間,從表面看,其他經(jīng)典都很流行。比如念《地藏經(jīng)》的人很多,念《心經(jīng)》的人也非常多,學(xué)《金剛經(jīng)》的人也非常多。但是任何一個寺院,只要上早晚課,都在念《阿彌陀經(jīng)》。有沒有早晚課念《地藏經(jīng)》的?
《阿彌陀經(jīng)》給我們的是大利益,而不是小利益!栋浲咏(jīng)》只有一千八百多字,十五分鐘就讀完了。我們很多人勸人往生,勸得很辛苦,如果讀《阿彌陀經(jīng)》,知道往生可以成佛,還用人勸嗎?這個世間還值得留戀嗎?極樂世界黃金為地,我們這個世界,誰的家里是黃金為地?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我們這個世界呢?一對比就知道極樂世界好,自然
這首偈的大意是說:當(dāng)菩薩(發(fā)大心的修行者)見到論議人時,就會發(fā)愿,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見和論議。見論議人:“論議”是說通過問答的形式等,分別闡述諸法的義理。其目的是使對方了解論理,明了法義,重在顯明真理。佛在世時,比丘們常常就某一義理或論題等展開論議。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為思惟敏捷,辯才無礙
這一愿的大意是說:當(dāng)菩薩(發(fā)大心的修行者)見到身無鎧甲、手無兵仗的軍人時就會發(fā)愿,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永遠(yuǎn)舍離不善的身口意三業(yè),趣于善道。見無鎧仗:“鎧”即鎧甲。古時戰(zhàn)斗中穿戴的鎧甲戰(zhàn)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劍、戟等兵器的總稱,即兵仗、器仗。
此時世尊思維此梵志性格儒雅純善質(zhì)直,常為了求知而來請問,不是來惹麻煩的。他如果要問應(yīng)當(dāng)隨意回答。佛就說:犢子。善哉善哉。隨意提問吧,我會回答的。
這時世尊告訴憍陳如:色是無常。因滅色而獲得解脫常住之色,受想行識也是無常。因滅此識而獲得解脫常住之識。憍陳如。色即是苦,因滅此色而獲得解脫安樂之色,受想行識也是如此。憍陳如。色即是空,因滅空色而獲得解脫非空之色。受想行識也是如此。
居士問:《金剛經(jīng)》上說:“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何理解請師父開示!一如師父答:把所有的虛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緣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滅的變化的,無常的,他不是永恒不變的,所以對我們眾生來說第一個就是破相證性。因為相是一個虛幻,因緣和合的假象。
迦葉菩薩說: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確定。為什么呢?如來有時說是善不善。有時說為四念處觀。有時說是十二入。有時說是善知識。有時說是十二因緣。有時說是眾生。有時說是正見邪見。有時說十二部經(jīng)。有時說即是二諦。
善男子。虛空之性非過去非未來非現(xiàn)在。佛性也一樣。善男子。虛空非過去,因為無現(xiàn)在。法如果有現(xiàn)在則可說過去,因無現(xiàn)在所以無過去,也無現(xiàn)在,因為無未來,法如果有未來則可說現(xiàn)在,因無未來所以無現(xiàn)在也。
《寶積經(jīng)》與《般若經(jīng)》、《大集經(jīng)》、《華嚴(yán)經(jīng)》、《涅槃經(jīng)》,并稱為大乘佛教經(jīng)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該經(jīng)以大乘經(jīng)典的『空觀』思想為基礎(chǔ),累積了《阿含》以來的佛陀教義,同時,也強(qiáng)調(diào)『無我』的思想與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觀學(xué)派及唯識學(xué)派共同尊奉的經(jīng)典。
《四十二章經(jīng)》是由后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的。后漢是指漢朝的東漢時期。漢朝共分兩個時期,一是西漢時期,二是東漢時期。東漢時期又稱為后漢。本經(jīng)的翻譯者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就生活在這一時期。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漢明帝因夜夢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帶著十八個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經(jīng)》之后,遇到
如來佛性有二種:一有,二無。所謂惡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慈大悲,首楞嚴(yán)等無量三昧,金剛等無量三昧,方便等無量三昧,五智印等無量三昧,這都叫做有。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贰<议T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