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jīng)白話解釋

    阿彌陀經(jīng) | 作者:黃智海 [投稿]

    佛說阿彌陀經(jīng)白話解釋

      佛(1)說阿彌陀經(jīng)(2)

      【解】釋迦牟尼佛說的一部經(jīng),叫做《阿彌陀經(jīng)》。(這一句是這一部經(jīng)的名目。)

      【釋】(1)佛:就是釋迦牟尼佛。這釋迦牟尼佛,本來早就已經(jīng)成了佛的,因為要勸化這個世界上的人,所以特地來投胎做人。

      在中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那個國王的名號叫凈飯王。他的夫人叫摩耶夫人。

      釋迦牟尼佛投胎到摩耶夫人的肚子里,在中國周朝的昭王26年,是甲寅年份的四月初八日,從摩耶夫人的右邊脅骨中間生出來的,就是堂堂皇皇的太子。

      后來長大成人了,看見世界上的人,受種種的苦惱,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做人,一點沒有甚么好,就一切都看破了,情愿不做太子,出家修行。從19歲起,修到30歲就得了道、成了佛。后來就在各處地方說佛法,勸化世界上的人。到79歲,就入涅槃。

      (2)阿彌陀經(jīng):為什么為一部經(jīng)叫《阿彌陀經(jīng)》呢?因為有一尊佛,名叫“阿彌陀佛”從前他發(fā)心修行的時候,也是一個國王。他父親名號叫“月上轉(zhuǎn)輪圣王”,母親叫:“殊勝妙顏夫人”。在那個時候,他的國里出了一尊佛,名號叫“世自在王佛”。他聽了佛說的法,覺得學(xué)佛法,有種種的好處,在世界上做人,有種種的苦惱,所以就拋棄了王位,出家去修行,法名叫“法藏”,并且還立了重誓,情愿修成了佛,現(xiàn)出一個清凈的世界來,好讓眾生都投生到那里去,享受種種的快樂。

      現(xiàn)在這部經(jīng)里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經(jīng)過了好多劫數(shù),修福修慧,修成就了所現(xiàn)出來的世界。

      他在修行的時候,他還在“世自在王佛”的面前,發(fā)了四十八大愿心(24),在這四十八個大愿心中的第十八心說:若是我成了佛,十方世界一切的眾生,若是誠心相信,并且愿意生到我的國里去,只要念我的名號,就一定可以去的。倘若念我名號的眾生,不能生到我的國里去,我就不愿成佛了。阿彌陀佛有了這樣大的愿心,才能成佛的。

      這部經(jīng)所說的,都是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好處,和往生到那里去的方法。所以這部經(jīng)叫做《阿彌陀經(jīng)》。

      但是我們這些人,本來不曉得有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曉得西方極樂世界有說不盡、講不完的好處,更加不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釋迦牟尼佛的心,慈悲的很,哀憐我們這些人苦惱,所以特地說這一部《阿彌陀經(jīng)》。把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好處,和修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去的最容易、最簡便的方法,都在這部《阿彌陀經(jīng)》里,說給我們聽,教我們依了這種方法去修,就決定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在這《阿彌陀經(jīng)》四字上面,加上“佛說”兩個字,是要我們曉得這一部《阿彌陀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金口說的,不是旁人假造出來的,佛是決不會說假話的。我們念這部阿彌陀經(jīng)的人,都不可以有一點疑惑心的,一定要切切實實的相信。

     。3)涅槃:涅槃是梵語,就是現(xiàn)在的印度話。涅字的解釋是不生,不生就是沒有生相。槃字的解釋是不滅,不滅就是沒有滅相。

      佛因為要教化眾生,所以現(xiàn)出投胎、出世形相來。到了教化事情完畢了,仍舊歸到他本來沒有生沒有滅的真如實相去,這就叫涅槃。

      那些不知道的人,看見佛入涅槃,就算佛死了。哪里曉得佛就是永遠不會死的。這種道理,很深很深。不說明白,恐怕人家倒反要起疑惑。但是要拿白話來說明白,實在不容易。

     。4)生相:覺得有生出來的形相叫做生相。

     。5)滅相:覺得有消滅去的形相叫做滅相。

     。6)真如實相:沒有生的形相,也沒有滅的形相,就是佛所證的真如實相。證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實相就是自己本性的清凈心。因為沒有虛假,所以說是“真”;因為完全平等,所以說是“如”。這是真實的心相,所以說是“實相”。

     。7)清凈心:清凈心也可以叫真實心;本性的清凈心也說可以叫“真性”,是看不見的,雖然看不見,但是永遠不會改變、永遠不會消滅的,不論什么東西,凡是會改變的、會消滅的,就是虛的、假的,這種種永遠不改變、永遠不消滅的“真性”才可以說是真的,并且從佛起,一直到地獄的眾生都有的、都是一樣的,所以叫“完全平等”。在各種佛書里,常常說到“眾生就是佛”,就是這個緣故。

     。8)眾生:眾生兩個字,除了佛,從菩薩起一直地獄的眾生都有的、都是一樣的,在下面解釋“其國眾生”一句時,會詳細說明白的。

     。9)常住不變:常常是這個樣子,永遠沒有變動,所以叫“常住不變”。

     。10)佛的三身:法身、報身、應(yīng)身。先把佛的三種身體約略說幾句,使得大家可以知道佛的“涅槃”,比凡人的“死”,是大不相同的。怎么說佛的三種身體呢?凡是一個人,修到成了佛,都是有三種身體的。哪三種身體呢?一種是“法身”,一種叫“報身”,一種叫“應(yīng)身”。大家不要聽我說了佛有三種身體,就疑惑一尊佛三種身體,不是就變成了三尊佛么?要曉得雖然說起來有三種身體,實在仍舊只是一尊佛,并且所說的“只是一尊佛”,還是就“法身、報身”說的。若是講到“應(yīng)身”,那么一尊佛就可以變化出無窮無盡的佛來了。

      譬如天上月亮的影子,印地各種水里,不論是江、是河、是海,就是很小的水缸里,也都有一個月的影子現(xiàn)出來的。這許多影子,究竟還是有許多的月呢?還是只有一個月呢?自然只有一個月了。佛的“應(yīng)身”就是從這個“法身”上顯現(xiàn)出來的。“法身”就譬如月,“應(yīng)身”就譬如月的影子。所以“應(yīng)身”雖然多得很,“法身”實在只有一個,就同這一個月可以在各處水里都印到的道理是一樣的。

      月碰到了清凈的水,就能夠顯現(xiàn)出月的影子來。佛碰到了有根機緣分的眾生,就現(xiàn)出“應(yīng)身”來給有根機緣分的眾生看。等到可以度脫的眾生度完了,佛就現(xiàn)這種入涅槃相了。

      譬如水干了,月的影子也沒有了,但是水干了后,月的影子雖然看不見了,但是月還是好好地在那里,一點也沒有變動,不可以說沒有月了。況且水干的地方,即使看不見月的影子,但那些有水的地方,仍舊都可以看見這月的影子的。

      從這個道理想起來,就可以曉得佛入了涅槃,不可以說佛沒有了,不過,我們這個地方看不見罷了。或者我們這些人,同佛沒有緣分,所以看不見的,并不是佛沒有了。

      況且佛有三種身體,就有三種名號:現(xiàn)在所說的釋迦牟尼佛,他的法身名號,梵語叫“毗盧遮那”;他的報身佛名號叫“盧舍那”;他的應(yīng)身佛名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釋迦牟尼”,也是梵語,釋迦兩字,就是中國文的“能仁”兩個字。

      我們到寺院里去,看見大雄寶殿上,中間塑的一尊很大的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各種佛經(jīng)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11)法身:是拿所有一切法平等的“真實性”來做的“本體”,不可以把形色來拘泥的。

     。12)報身:產(chǎn)因為所修的種種功德,修得長久了,積得多了現(xiàn)出這個極莊嚴的形相來,享受快樂的報應(yīng)。這種報身,只有大菩薩能夠看的見,凡夫是看不到的。

     。13)應(yīng)身:因為眾生的根機緣分感應(yīng)了佛,所以變化出這種身體的形相,到世界上來專門度脫眾生的。

     。14)法:“法”字在佛經(jīng)里解釋起來,不論什么東西、不論什么事情、不論什么境界,凡是有名目可以叫得出的、有形相可以看得見的,都叫“法”。

      “一切法平等”,就是不論隨便什么都是一樣的、沒有分別的,這就是佛的“本體”,也就是佛的身體的根本,所以叫拿這個真實性來做“本體”。這個道理實在是佛法真正的道理。但是很深、很不容易懂的,又沒有法子把淺的話來解釋明白。所以,若看了不懂,可以暫時不去管他,只要記牢了佛的法身不是同人一樣有形色相貌的就是了。

      (15)本體:本體的“體”字,實在就是從佛起,一直到“地獄”的眾生本來有的那個“真實性”,也實在就是身體的根本,但是并不是我們這種血肉的身體,千萬不可弄錯的。

     。16)莊嚴:莊嚴二字有端正、尊重的意思。在下面解釋“池中蓮華”一節(jié)的小注里會說明的。

     。17)毗盧遮那:中國文叫“遍一切處”。就是無論什么地方,沒有不周遍的意思。

     。18)盧舍那:中國文叫“光明遍照”。就是身上的光明,廣大得很,無論什么地方,都可以照到的意思。

     。19)能仁:“能”是能干。“仁”是慈悲。

     。20)牟尼:“牟尼”兩個字就是中國文的“寂默”兩個字。“寂”就是寂靜不動的意思。“默”是符合本性的意思。

      (21)誓:就是俗話說產(chǎn)賭咒,有決定要做到的意思。

     。22)劫:就是記年代的大數(shù)目,在下面解釋“無量無邊阿僧祗劫”一句里會詳細講明白的。

     。23)慧:“慧”是明白真實的道理,不起一絲一毫的妄想的念頭。“妄想”就是亂轉(zhuǎn)念頭。

     。24)四十八大愿心:在《無量壽經(jīng)》里有詳細的說明。

      (25)十方:指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南方、東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和下方,叫做“十方”

      姚秦(1)法師(2)鳩摩羅什(7)譯

      【解】這部《阿彌陀經(jīng)》本來是西域(就是現(xiàn)在的印度國)的梵語(印度國的文字)。在從前南北朝的時候,姚秦國有一位精通各種經(jīng)書的大法師,名字叫鳩摩羅什翻譯成就中國文字的。(這一句說明這一部《阿彌陀經(jīng)》是某人翻譯的。在念這部《阿彌陀經(jīng)》的時候,這“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的一句,是不要念的。)

      【釋】(1)姚秦:我們中國,在南北朝的時候,亂的很,分了好幾國,都是自己稱皇帝的。那人時候,前后兩個秦國,一個秦國的皇帝姓符,名字叫堅,所以大家稱他做“符秦”,也稱“前秦”;后來被姚萇奪了皇帝,雖然仍然叫秦國,但是皇帝改了姓姚的,所以大家稱他做“姚秦”,也稱“后秦”。

      因為這位法師是姚秦時候的人,所以稱他做“姚秦三藏法師”。

     。2)三藏法師:三藏是指“經(jīng)、律、論”三種。藏字是包藏的意思。因為“經(jīng)、律、論”三處都包藏著許多的道理在內(nèi),所以叫“三藏”:就是“經(jīng)藏、律藏、和論藏”三種。

      這位法師是精通這三種學(xué)問的,所以稱他做“三藏法師”。

      法師是精通佛法的出家人,能夠把佛法來教導(dǎo)世人的。

      (3)經(jīng)藏:是佛說的各種經(jīng)。“戒”、“定”、“慧”的道理在經(jīng)藏里都講到的,有過講“定”的地方最多。

      (4)律藏:是講應(yīng)該守的各種戒。譬如我們世間的法律一樣的。律藏是專門講一種“戒”的道理。

     。5)論藏:是專門講許多佛法的道理的。論藏是專門講一種“慧”的道理。

     。6)戒、定、慧:“戒”是自己禁戒自己,不但是不做種種惡事,就是惡劣的念頭也一點不轉(zhuǎn)。“定”是一心一意,專誠用功佛法,不去轉(zhuǎn)一絲一毫別種念頭。已經(jīng)講明白進的。戒、定、慧三種道理,實在是佛經(jīng)里要緊修的,能夠在這三種道理上用功夫,才可以把一個人的種種壞處漸漸去掉。

     。7)鳩摩羅什:是法師的名字。法師是印度地方中天竺國人,生在蔥嶺東的龜茲國(qiuci)。他的父親,名字叫鳩摩羅琰,做過宰相的,他七歲的時候就明白佛法的道理,后來就專心功,精通佛法。

      符堅聽到了他的大聲名,就派一名將軍,叫呂光的,去攻打龜茲國,接法師來,等到呂光接到了法師,回到?jīng)鲋莸胤,姚萇已奪了皇帝的位,所以在涼州住了幾年。后來姚萇的兒子姚興做了皇帝,才把法師迎接來,就拜他做了“國師”。

     。8)國師:是皇帝拜他做師父的尊稱;实郯萘怂麕煾,就請他在全國各地傳揚佛法了。

     。9)譯:譯是翻譯的意思。中國所有的佛經(jīng),本來是許多很高明的大法師把梵文翻譯成中國文字的。這部《阿彌陀經(jīng)》就是鳩摩羅什翻譯出來的。

      他所翻譯的佛經(jīng),總共有390多卷。差不多要死的前幾天,對了許多人說道:我翻譯的佛經(jīng),若是沒有翻譯錯,那么我死后,燒起我的身體來,我的舌頭不會爛的。后來他死了,就照佛教的規(guī)矩,把他的身體火化了,身體燒得一點沒有了,獨有一條舌頭還是好好的沒有燒去。所以可見得他所翻譯的這部《阿彌陀經(jīng)》是決定沒有錯的。

      如是我聞。一時(2)。佛在舍衛(wèi)國(4)。祗樹給孤獨園(5)。

      【解】我親自聽得佛陀這樣說的。有一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以后簡稱佛)在舍衛(wèi)國的一個花園里,這個花園叫祗樹給孤獨園。(這一句說明佛在什么地方。)

      【釋】(1)如是我聞:這一部《阿彌陀經(jīng)》雖然是釋迦牟尼佛說提的,但是佛說過了,當(dāng)時并沒有記下來。后來佛的堂弟,就是佛的弟子,名叫阿難的,恐怕日期長久了,大家都記不得,所以特地把佛所說過的佛法,一句一句的都編集起來。

      “如是我聞”的“如是”兩字,是“這個樣子”的意思,就是總指這部經(jīng)。“我”字是阿難自己稱呼。

      佛差不多要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問佛:“將來編集起佛經(jīng)來,開始第一句怎么樣說法?”佛回答阿難道:“佛旨第一句一定要有用‘如是我聞’四個字才可以證明這部經(jīng)都是你阿難自己親聽佛說的,不是從旁人那里聽來的。”因為佛這樣吩咐過阿難的,所以阿難編集的各種佛經(jīng),開頭第一句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的。

     。2)一時:是有這么一個時候的意思。因為“時候”各處不同的,所以不能夠說定某年某月。譬如說我們現(xiàn)在用的陽歷正月初一,在陰歷還是十一月。又像夏朝的十一月到周朝就算是正月了;又像忉利天的一晝一夜,在我們這外世界已經(jīng)是一百年了;夜摩天的一晝一夜。在人間已經(jīng)是二百年了;所以佛經(jīng)上講到佛法的時候,都渾說一個時候,不能夠就定是在什么年份、月份,就為這個緣故。

     。3)忉利天、夜摩天:在后面解釋“無量諸天大眾俱”一句里會詳細講明白的。

     。4)舍衛(wèi)國:舍衛(wèi)國“是一個大國的名,就是現(xiàn)在印度的地方。

      (5)祗樹給孤獨園:是舍衛(wèi)國內(nèi)的一個花園。舍衛(wèi)國有一位有財、有勢、有學(xué)問、有道德的人,名叫“須達多”。他時常周濟窮苦的人,所以都叫他“給孤獨長者”。

      那個時候,舍衛(wèi)國的國王有一個太子,名叫“祗陀”。他有一個花園,叫“逝多園”,園內(nèi)有很多的樹木,這位長者想問祗陀太子買下這個花園,在園內(nèi)造一點房屋,請佛來說法。太子假意不肯,說要把金子鋪滿這個花園的地,才肯賣給你。給孤獨長者聽了,就拿出自己家中提金子來,鋪在花園的地上。那太子看他誠心的很,就把這個花園送給他了。后來就把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做了這個花園的名字,所以叫做“祗樹給孤獨園”。

      與(1)大比丘僧(2)(3)。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在祗樹給孤獨園內(nèi),同佛常常在一起的有出家的1250人。(這一句是同佛在一處的人數(shù)。)

      【釋】(1)與:是“同”的意思。

     。2)比丘:比丘是梵語。出家的男子,受了“具足戒”的,叫“比丘”。就是俗人稱他們?yōu)?ldquo;和尚”的男子。出家的男子受的“具足戒”,總共有250條,受了這250條“具足戒”的男子,才可以算是“比丘”。凡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人都是男身。就是婦女們,倘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也都會變成男身的。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外大愿,其中有一個愿說道:“我若是成了佛,倘然生到我國里來的女人,仍舊是女身的,我就不愿成佛。”阿彌陀佛發(fā)過這樣的大愿心,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只有男身、沒有女身的。所以只有“比丘”沒有“比丘尼”。

     。3)大比丘:在這一句經(jīng)里,“比丘”前加一個“大”字,可見得這些比丘都是道行很高的,并不是初出家的人能夠比的上的。

     。4)大比丘僧:在這部經(jīng)里所說的“大比丘”,那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在舍衛(wèi)國聽佛說法的,并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佛得道后,最先度脫他們的。

      (5)僧:是許多人和合在一處的意思,因為出家人都是許多人和合在一處修行的,所以“出家人”叫“僧”。又“僧”字,從菩薩起直到初出家受過具足戒的,都可以稱“僧”。

     。6)具足戒:“具足”兩個字是完全的意思。“戒”是防備做不了規(guī)矩的事情和禁止做惡事情的方法。“戒”有好幾種,有多有少的。受“具足戒”就是受“全戒”,沒有比這種戒再多的了。受過了戒不可以再犯了。譬如受了“殺戒”,就不可以殺活的東西了。

     。7)比丘尼:出家的女人,受了戒的叫“比丘尼”。就是俗人稱她們?yōu)?ldquo;尼姑”的女人。出家的女人受的“具足戒”總共有500條,受了這500條具足戒的女人,才可以算是“比丘尼”。

      皆是大阿羅漢(1)。眾所知識。

      【解】上面所說的1250人,都不是平常的出家人、都是大阿羅漢。大眾人都知道他們、認識他們的。(這兩句話是說同佛在一處的許多人是怎么樣的一等人)

      【釋】(1)阿羅漢:就是俗人叫做“羅漢”的。

     。2)修行:一個人修行,將來就會得到好報應(yīng)。一個人造業(yè)將來就會得到苦報應(yīng)。

      修行到樣樣完全、樣樣圓滿,就成佛了。

      修六度萬行的,就是菩薩。

      修十二因緣的,就是緣覺,也叫辟支佛。

      修四諦的,就是聲聞。

      修上品十善業(yè)的,生在天道,就是生到天上,做天上的人。

      修中品十善業(yè)的,生到人道。還有一種說法,是守五戒的,生在人道。

      修下品十善業(yè)的,生在阿修羅道。

      犯下品十惡業(yè)的的,生在畜生道。

      犯中品十惡業(yè)的,生在餓鬼道。

      犯上品十惡業(yè)的,生在地獄道。

      以上是先把修行、造業(yè)的各種人所受的報應(yīng),所以不相同的緣故,大略說一點,在下面再把一種一種的說清楚。

     。3)業(yè):凡是所持的念頭、所做的事情,不論善的、惡的,都叫做“業(yè)”。

     。4)善業(yè):轉(zhuǎn)善念頭、做善事情,就叫“善業(yè)”。

     。5)惡業(yè):轉(zhuǎn)惡念頭、做惡事情,就叫“惡業(yè)”。

     。6)上品、中品、下品:修得最認真的叫做“修上品”,差一點的叫做“修中品”,再差一點的叫做“修下品”。

      十惡業(yè)犯的最重、最多的叫做“犯上品”,差一點的叫做“犯中品”,再差一點的叫做“犯下品”。

     。7)六道:若是一個人不修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總在這六道里出出進進,逃也逃不出。六道有“三善道”、“三惡道”二種。

      (8)三善道:善的就生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叫做“三善道”。

      (9)三惡道:惡的就墮落到“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叫做“三惡道”。

      (10)六度:又叫“六波羅蜜”。

      第一是“布施”,梵語叫“檀那波羅蜜”。布施有兩種:一種叫“法施”,就是拿佛法來勸化人;一種叫“財施”就是拿錢財、物件來周濟、苦人。

      第二是“持戒”,梵語叫“尸羅波羅蜜”,就是守住佛的禁戒,不造各種惡業(yè)。

      第三是“忍辱”,梵語叫“羼提波羅蜜”,就是忍耐一切苦痛,受了旁人欺負,不同他爭鬧。

      第四是“精進”,梵語叫“毗梨波羅蜜”。就是各種善事肯發(fā)狠去做,各種惡事肯發(fā)狠去禁止。

      第五是“禪定”,梵語叫“禪那波羅蜜”。就是把這個心,安住在“真如實相”的道理上,不放他散開來想雜亂的念頭。

      第六是“智慧”,梵語叫“般若波羅蜜”。就是能夠分別真正的道理,破除種種的迷惑。

      (12)十二因緣:

      第一是“無明”。就是不明白真正的道理產(chǎn)意思。因為不明白道理,就會生出種種煩惱來,所以又叫做“煩惱的根本”。

      第二是“行”。行字意思就是沒有停歇。因為種種的煩惱沒有停歇的時候,常常動起心來,就造出種種的“業(yè)”來了。

      第三是“識”。識是“業(yè)識”,就是妄想分別心。因為一個人前世有了種種的“業(yè)”,就被這種種的“業(yè)”感動了這個“識”,看見了可以投胎的地方,就去投胎了。

      第三是“名色”。就是投了胎,“識”和身體都漸漸的長大起來了。

      第五是“六入”。又叫“六根”就是眼、耳、鼻、身、口、意(即念頭)。完全成就了,要出胞胎了。

      第六是“觸”。就是初生出來,年紀(jì)二、三歲的時候,對于各種的東西、各種的事情,還不很會分別它的好的、壞的、苦的、樂的。

      第七是“受”。就是年紀(jì)到了六、七歲的時候,對于各種的東西、各種的事情,漸漸的會分別起好壞來。就覺得的有時受著樂,有時受著苦了。

      第八是“愛”。就是年紀(jì)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就會生出種種愛的心、貪的心來了,并且生得很厲害的。

      第九是“取”。就是到了成人的時候,這種種的愛心、貪心更加厲害。想到什么,就一定要得到手了。

      第十是“有”。有字,就是“業(yè)”字的意思。因為有了“要”的心,就會生出煩惱來了。有煩惱,就會造出種種業(yè)來了。既然造了業(yè),就會有將來的報應(yīng)了。

      第十一是“生”。就是按照現(xiàn)在所造的善業(yè)、惡業(yè),將來就要受生生死死的苦,并且還不知道生到什么地方去。

      第十二是“老死”。就是既然有了“生”的苦,就一定有“老”的苦、“死”的苦了。

      第一種的“無明”,最是迷惑人的東西。有了這種“無明”,一個人就糊糊涂涂的隨便造業(yè);造了業(yè),就要受報應(yīng)了;受報應(yīng),就是在這個人生生死死里,出了又進,進了又出;或是投人身、或是投畜生,總歸逃不出這個關(guān)頭。所以,這個“無明”實在是一個人生生死死的根本。有了這個根,就是會生出第二種的“行”,一直生出第十二種的各種因緣來了。

      一個人死了去,死的是軀殼,他的靈性仍舊還在的、不會死的。他的“無明”也仍舊沒有破去,所以免不得還要投生做人。

     。13)因緣:“因”字是種子的意思。“緣”字是幫助成就的意思。譬如種稻,一粒谷是“因”。地土、雨水和種田人是“緣”。不論什么事情,都要有“因”、有“緣”才會成就,一個人所以生了又生、死了又死,逃不了這個生死的苦,就因為有了這十二種“因緣”的緣故。

     。14)緣覺:“緣覺”曉得生生死死的苦,所以就在這十二種因緣上用功,自己開悟了、得了道,就成就了一個不生不死的身體。因為他們覺悟了這十二種的“因緣”,所以稱他們做“緣覺”。

      (15)分別:不論什么事情、什么東西、都去分別他好的、壞的、喜歡的、不喜歡的。

     。16)名色:這個時候,一個人的“識”還沒有什么大用處,只有這個“識”的名目,所以叫做“名”。身體雖然沒完全成就,但是已經(jīng)漸漸的要成就色身了,所以叫“色”。

     。17)靈性:是最靈妙的“知覺性”,并不是大家所說的“靈魂”。靈魂是常常要變的,靈性是永遠不變的。

      (18)知覺性:是眾生本來就有的“性”,有了這個“性”才有知覺,沒有這個性,就同木石一樣了。所以叫做“知覺性”。

      (19)四諦:

      第一是“苦諦”。諦字是見到了真實的道理,一點也沒有錯的意思。“苦諦”,就是苦報應(yīng)。

      第二是“集諦”。集是聚集的意思。就是“貪、瞋、癡”等種種煩惱和種種的惡業(yè),能夠聚集起各種苦報應(yīng)來。

      第三是“滅諦”。就是滅除生生死死的苦惱。

      第四是“道諦”。就是照真正的道理修行。

      因為有了第二種的煩惱惡業(yè),就有了第一種的苦報應(yīng)。所以要修真正的道理,才可以滅除生生死死的苦惱。

      “聲聞”明白了這種道理,所以就在這四種道理上用功夫,修到了不生不滅的地位。

     。20)聲聞:“聲聞”還有四種分別,叫做“四果”。“果”字,就是結(jié)果的意思。修到什么功夫,就結(jié)成就什么果。也有叫做“果位”的,加一個“位”字,就是得到什么位子的意思。第一果叫“須陀恒”,第二果叫“斯陀含”,第三果叫“阿那含”,第四果叫“阿羅漢”。

      須陀洹:這個名字是梵語。翻譯出中國文來,叫做“入流”,也叫“預(yù)流”。意思就是剛剛明白真正的道理,可以進到圣人一類的地位了。

      斯陀含:功夫稍深的一點的叫“斯陀含”。也是梵語,翻譯出中國文來叫“一來”。意思就這個人死了就生到天上去,做一世的天上的人,再生到我們?nèi)说氖澜缟蟻,做一世的人,就能斷盡生死的苦惱,不再受生死了。

      阿那含:功夫更深一點的,叫“阿那含”。也是梵語,翻譯出中國文來,叫做“不來”。意思就是這個人死了,生色界天上去,有的就在這一層天上,證到第四種果的就“了生死”的;有的要在色界的各層天里,一層一層的升上去,受了幾次的生,才“了生死”的;還有的要從“色界天”上,一直生到了“無色界天”去才了生死的。但是,總歸在天上修,一直要修到煩惱都斷得清清凈凈不再生到人的世界上來。

      阿羅漢:在“聲聞四果”中,“阿羅漢”的功夫最深。阿羅漢也是梵語,翻譯出中中文來,叫做“無生”。意思就是一切煩惱都斷清清凈凈,一點也沒有,不再受生死的苦惱了。“羅漢”是“聲聞”中最高的一“位”。

     。21)小乘——大乘:“緣覺”和“聲聞”只知道自己要逃脫這生生死死的苦,不肯發(fā)心度人的,不象“菩薩”一邊自己修,一邊就專門度盡世上人的苦,所以,“聲聞”和“緣覺”叫小乘。

      “聲聞”和“緣覺”雖然有致于再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來做人、受生生死死的苦,但是倘然不發(fā)度人的大愿心、修菩薩的道,那就終究不過是“聲聞”、“緣覺”罷了。不獨是不能成佛,并且也不會成菩薩的。所以,一個人修行,總是要發(fā)大愿心,不可以只管自己、只顧自己的。

      但是,“聲聞”、“緣覺”即然修到了“阿羅漢”、“辟支佛”的地位,他們不論遲早,決定會回轉(zhuǎn)“小乘”的心來,歸向到“大乘”的佛道上去。發(fā)大愿心,學(xué)做菩薩,情愿再來世界上來,度脫一切苦惱的眾生的,到了這樣的地步,就是“菩薩”了。不過,有的就在這一世里發(fā)大心的,有的則要過了許多劫數(shù)才發(fā)大心的,但是決定沒有永遠不發(fā)大心的。

     。22)乘:“乘”就“車”。“大乘”譬如大的車,可以裝很多東西的。“小乘”譬如小的車,不能夠多裝東西的。

      這是譬喻菩薩的心量大,能夠度一切眾生;聲聞、緣覺的心量小,不能夠多度眾生。

      度脫的眾生多,就是修行的功德大,等到修行的功德圓滿了,就成佛了。

     。23)了生死:就是不再生了又死、死了又生。

     。24)色界天、無色界天:在下面解釋“無量諸天大眾俱”一句中,都會詳細說明的。

     。26)心量:“心”就是“心思”;“量”就是限量。“心量”實在就是俗話的“度量”。凡夫的心量有限制的,所以;菩薩的心量沒有限制的,所以大。

     。27)十業(yè):是“身三業(yè)”,就是身體上造出來的三種業(yè):第一是殺業(yè),第二是盜業(yè),第三是“淫業(yè)”。

      “口四業(yè)”就是口上出來的四種業(yè):第一是“妄言”中,第二是“兩舌”,第三是“惡口”,第四是“綺語”。

      “意三業(yè)”就是意識里造出來的三種業(yè):第一是“貪”,第二是“瞋”,第三是“癡”。

      (28)殺業(yè):不要說殺人了,就是最小的蟲子,也是一樣有生命,都不可以殺的。不吃素的人,這殺業(yè)犯得多極了。

      (29)盜業(yè):不要說強搶了,就是拿別人的東西,你沒有告訴他,他也沒有應(yīng)許你,先就拿了,就算是盜。

     。30)淫業(yè):不要說淫人家的妻女了,就是嫖妓,也就犯了淫了。婦女同旁人家的男子,私下往來,也一樣犯淫業(yè)。

      (31)妄言:就是說假話。

      (32)兩舌:就是搬弄是非。

     。33)惡口:就是罵人。

      (34)綺語:就是說輕薄話。

     。35)貪:就是貪心不足。

      (36)瞋:就是動火發(fā)恨。

     。37)癡:就是心里轉(zhuǎn)念頭不合正當(dāng)?shù)牡览,并且不相?ldquo;因果”,不相信一個人死了,他的靈性仍舊不滅的道理。

      (38)因果:粗話說起來,就是“報應(yīng)”,在下面解釋“彼佛何故號阿彌陀”一句中,會詳細講明白的。

     。39)五戒:同“十善”差不多。第一是戒殺,第二是戒盜,第三是戒淫,第四是戒妄語,第五是戒飲酒。這“五戒”若守不住,就不敢保住這個人身;倘然守住“五戒”這個人身就一定靠得住了。

      (40)優(yōu)婆賽:凡是在家的男子受了“五戒”,叫做“優(yōu)婆賽”。

     。41)優(yōu)婆夷:凡是在家的女人受了“五戒”,叫做“優(yōu)婆夷”。

      (42)妄語:包括“兩舌”、“惡口”和“綺語”在內(nèi)。

     。43)飲酒:因為酒最容易迷人的心。一個人喝醉了酒,就會做出種種不規(guī)矩的事情來,所以要戒的。

      在“釋”中,只有(1)與經(jīng)文有關(guān)系,從(2)至(3)就同經(jīng)文沒有關(guān)系了,那么為什么要去講它呢?因為在佛法里,這些大略的道理也都應(yīng)該要曉得一點的。所以一齊把它來大略說說?戳硕淖匀缓,看了不明白的,可以暫時不去管它。

      長老(1)舍利弗(2)、摩訶目犍連(3)、摩訶迦葉(4)、摩訶迦旃延(5)、摩訶俱絺羅(6)、離婆多(7)、周利槃陀伽(8)、難陀(9)、阿難陀(10)、羅睺羅(11)、憍凡波提(12)、賓頭盧頗羅墮(13)、迦留陀夷(14)、摩訶劫賓那(15)、薄拘羅(16)、阿【少/兔】nou樓陀(17)。如是等諸大第子(18)。

      【解】他們是道行高、出家的年數(shù)多的舍利弗等十六位長老,有這樣的許多大弟子。(這一段是說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羅漢,其中不某某等這幾位,并說明他們都是佛的大弟子、是阿羅漢,都不是平常的出家人。)

      【釋】(1)長老:“長”字是說道行高;“老”字是說出家的年數(shù)多。“長老”兩個字,不獨是稱“舍利弗”一位,從“舍利弗”起至“阿nu樓陀”總共十六位,都是道行高的,還有出家的年數(shù)多的,所以都稱他們做“長老”。

      但是“道行高”和“出家年數(shù)多”兩種,其中只要有了一種,也不可以稱“長老”的。

     。2)舍利弗:就是“舍利子”。在佛的許多弟子中,要算“智慧”最高,所以稱他智慧第一。

     。3)目犍連:就是“目連”,神通最大,所稱他神通第一。

     。4)摩訶迦葉:專門苦修的,佛哀憐他年紀(jì)大了,勸他休息,他仍舊苦修,所以稱他頭陀第一。

     。5)摩訶迦旃延:同旁人講起道理來,能夠使得大家相信他、佩服他的說法,所以稱他論議第一。

     。6)摩訶俱俱絺羅:口才最好,隨便問什么,都能回答的,所以稱他答問第一。

     。7)離婆多:他的心情很正的,沒有一點顛倒的念頭。又是很定的,沒有一點散亂的念頭,所以稱他無倒亂第一。

     。8)周利槃陀伽:他的根機是很鈍的。佛教了他兩句偈,就一心一意的讀這兩句,想這兩句的道理,后來竟然就明白一切的佛法了,所以稱他義持一。

     。9)難陀:是佛的同胞弟,最講究禮節(jié),并且相貌也好,所以稱他儀容第一。

     。10)阿難陀:是佛的堂弟,就是編集這部《阿彌陀經(jīng)》的。他做佛的侍者,做了25年。佛每次說法,他總是聽到的。并且佛從前所說的法,他沒有聽到的,佛也重新給他說一遍。他所聽的佛法就比大眾格外多了,所以稱他多聞第一。

     。11)羅睺羅:是佛的太子,他的功行秘密的很,只有佛知道他,所以稱他密行第一。

     。12)憍凡波提:因為他過去千萬世的時候,嘲笑了出家人,所以經(jīng)過許多劫數(shù)的時代,墮落在畜生道里做牛,后來報應(yīng)滿了,做了人,吃起東西來,還象牛倒噍的樣子,佛恐怕旁人看見了要嘲笑他,就造成輕慢圣人的罪了,所以教他長在天上、受天人的供養(yǎng),所以稱他受天人供養(yǎng)第一。

     。13)賓頭頗羅墮:佛吩咐他長久住在世界上,受這末法時代的供養(yǎng),所以稱他福田第一。

     。14)迦留陀夷:是佛常常差他出去教化人的,所以稱他教化第一。

      (15)摩訶劫賓那:懂得天文的,所以稱他知星宿第一。

     。16)薄拘羅:因為他從前周濟過一個有病的出家人,并且還能夠守不殺生戒,有了這兩種功德,就世世做人,都是長壽的,所以他壽命第一。

      (17)阿nou(非常抱歉,這個字打不出來,一個少、一個兔,上下結(jié)構(gòu))樓陀:也是佛的堂弟,因為眼睛瞎了,佛教他修一種定心的方法,就得了“天眼通”,比旁人的天眼更加特別,所以稱他天眼第一。

      (18)諸大弟子:照這部經(jīng)里說,同佛在一塊的羅漢有1250人之多,若是把他們的名字,一位一位都提出來,那就煩得不得了。所以只把這“道行最高”、“出家年數(shù)最多”、并且各有一樣“特長”的十六位大弟子提出來,做個榜樣的。

      (19)智慧:“智慧”和“聰明”,雖然差不多,但是究竟不同的。聰明可以用在正路上,也可以用在邪路上;智慧是能夠分明邪正的道理的。

     。20)頭陀:是梵語,有“除去”和“洗凈”的意思,總共有十二種刻苦修行的規(guī)矩,都是出家人學(xué)的,大概都是除去種種煩惱、洗凈心思的方法。

     。21)鈍:就是沒有智慧。

      (22)偈:是梵語,就是中國的一個“頌”字,是稱頌,頌揚的意思。在佛經(jīng)中,凡是句子有長短的叫做“長文”;句子的字數(shù)多少一樣的叫做“偈”,也叫做“頌”。有一句三個字的、有一句四個字、五個字、六個字、七個字的,各樣的偈,同我們中國的詩差不多。

     。23)義持:“義”字就是道理,“持”字就是守牢的意思。

      (24)儀容:“儀”字就是禮節(jié),“容”字就是相貌。

     。25)侍者:近身服侍的叫做“侍者”。

     。26)倒噍:是咬嚼。牛吃東西,吃過后,往往停了一刻,再吐到嘴里咬嚼一回,就叫做“倒噍”。這位憍凡波提羅漢,有這樣一種的形相。

     。27)末法、像法、正法:從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算起,叫做“正法”時代,總共是一千年;過了一千年,叫做“像法”時代,總共也是一千年;其后是 “末法”時代,總共是一萬年,F(xiàn)在正是在末法的時代,已經(jīng)過了九百五十多年了。

      (28)福田:“福田”是說修了功德,一定能夠受到享福的報應(yīng),同下了種子在田里,一定得以收成一樣的意思。

     。29)教化:“教”是教導(dǎo)的意思,“化”是勸化的意思。

     。30)天眼通:在下面解釋“其土眾生,常以清旦”一節(jié)里,會說明白的。

      并諸菩薩摩訶薩(1)。文殊師利法王子(2)、阿逸多菩薩(3)、乾陀訶提菩薩(4)、常精進菩薩(5)。與如是等諸大菩薩(6)。

      【解】還有許多大菩薩,就是文殊師利法王子等各位大菩薩。(為一段是說不獨是有1250位大羅漢,并且還有許多大菩薩,其中有某某等幾位。)

      【釋】(1)菩薩摩訶薩:是梵語,若是完全說起來,應(yīng)該說“菩提薩埵”、“摩訶菩提薩埵”。“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覺”就是不迷,“悟”就是醒悟,又有使得旁人醒悟的意思。“薩埵”是眾生的意思。“摩訶”是大的意思。“菩薩摩訶薩”五個字,并起來說:就是能夠把佛法來化導(dǎo)眾生,使得眾生能夠明白真實的道理,并且是大大的化導(dǎo),要一切眾生都成佛。若是照字眼講起來,就是“大菩薩”三個字。

     。2)文殊師利法王子:就是文殊菩薩。在許多菩薩中,智慧最高,所以把他的名字排在各位大菩薩的第一位,同把舍利弗排在許多羅漢中的第一位是一樣的意思。

     。3)阿逸多菩薩:就彌勒菩薩,F(xiàn)在各處寺院里,山門口的一尊開了口笑的菩薩,就是他的形像。但是要曉得,這一尊像,是唐朝時候,一位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出來的應(yīng)化身。所以塑這樣的像,使人曉得菩薩常常在世界上顯現(xiàn)的道理。若是講到彌勒菩薩的本像,那就和文殊菩、普賢菩薩一樣的。

      從釋迦牟尼佛后,將來第一個成佛的,就是經(jīng)上的這位阿逸多菩薩,將來就稱做“彌勒佛”。他的心是最慈悲的。

      (4)乾陀訶提菩薩:就是“不休息菩薩”。因為他不曉得經(jīng)過了幾千萬萬年,一直修行,從來不休息的,所以得了這個名字。

     。5)常精進菩薩:照《大寶積經(jīng)》說:這位菩薩為一個眾生,不曉得費了多少年代去勸服他,還是不肯受勸,但這位菩薩卻仍舊跟著他,用種種方法教化他,沒有一點厭倦心的,所以稱他叫常精進。

     。6)諸大菩薩:佛說法的時候,來聽法的菩薩也多得很,若是把他們的名字一位一位都提出來的也太煩了,所以揀幾位提出來。但是為什么提出他們這四位呢?那是有一個道理的。因為修這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必定人有“信”、“愿”、“行”三種心才能夠成就。

      若是沒有大智慧的人,就不能夠發(fā)起真實的信心來;沒有大慈悲的心,就不能發(fā)起度脫一切眾生的愿心來,倘然不發(fā)度脫眾生的這個大愿心,那就同阿彌陀佛的愿心不能夠相應(yīng)了。那么就是愿意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恐怕也不能夠成就了。

      有了這信心、愿心,還要切切實實的修行——念佛,不可以一天不念。若是今天念了,明天不念,那也是不會成就的。并且要把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念頭,時時刻刻放在心上,不可以念過了佛,就把這個念頭拋開的。

      所以必定要學(xué)那文殊菩薩的真智慧,發(fā)起信心來;學(xué)那彌勒菩薩的大慈悲,發(fā)起愿心來;再學(xué)那不休息、常精進二位菩薩修行的樣子,一心一意的念佛才能成就。這里特地提出他們四位來,就是給修行人做個榜樣的意思。

     。7)信、愿、行:(“行”,凡是作修行解釋的,都讀“恨”音)信是相信,愿是情愿,行是照修行的方法修。在下面解釋“眾生聞?wù)撸瑧?yīng)當(dāng)發(fā)愿”一節(jié)內(nèi)會詳細說明的。

      及(1)釋提桓因(2)等。無量(3)諸天(4)大眾(5)俱(6)。

      【解】還有釋提桓因等許多天上的人,同各種人都在一塊兒。(這兩句是說不獨是大羅漢、大菩薩,還有許多天上的人、各方世界上的人,和龍王等,都在那里聽佛說法。)

      【釋】(1)及:“及”字,是“同”的意思。

     。2)釋提桓因:就是道教里所說的“玉皇大帝”。實在就是第二層天上的“天帝”。第二層天叫“忉利天”在須彌山的頂上,就是我們的頭頂上的天。這一層天的天王,就是“釋提桓因”也叫“帝釋”。

      佛經(jīng)上說過,他從前在迦葉佛的時候,是一個平常的女人,他因為看見迦葉佛入了涅槃,就發(fā)了一個大愿心,要造一座塔來供養(yǎng)迦葉佛。在那時,還有三十二個女人幫助他造塔,成就了這個大愿心?苛诉@種善業(yè),他就做了“忉利天王”。在“忉利天”的四邊東南西北,各有八天,總共有三十二天,各天的天王就是那三十二個女人做的。但是這三十二天,都歸釋提桓因管的。

      可見造塔、造廟的功德大得不得了的,所以有這樣大的好報應(yīng)。

     。3)無量: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4)諸天:“諸”是許多的意思。因為天多得很,不但是一直上去的二十八天,包括忉利天四面的三十二天,所以叫“諸天”。

     。5)大眾:“大眾”二字,不獨是說天上的許多人,并且包括“阿修羅”和其他世界的各種人,還有龍王等,種種都在內(nèi)。

     。6)俱:就是在一塊的意思。

     。7)天:共有二十八天,欲界六層天,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都叫做“天道”。

      (8)欲界天:

      1、四大天王:在須彌山腰的四周圍,各有一位天王。東天王名叫持國天王,南天王名叫增長天王,西天王名叫廣目天王,北天王名叫多聞天王。這四位天王因為在須彌山山腰的四周圍,所以蓋不到我們這個世界的。

      2、忉利天解釋見上(2)。

      3、夜摩天

      4、兜率天

      5、化樂天

      6、他化自在天

      從我們這個世界下邊的最下一層地獄——阿鼻地獄起,向上經(jīng)過我們的這個世界,一直到位“他化自在天”,總共有六層天,都叫做“欲界”,因為生有這里的人,都有男女情欲的,所以叫做“欲界”。

     。9)色界天:

      從欲界天再上去,叫做“四禪天”,就是“色界”,總共有十八層天。其中是:

      1、初禪三天:有“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這三層天叫“初禪天”。

      2、二禪三天:有“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這三層天叫“二禪天”。

      3、三禪三天:有“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這三層天叫“三禪天”。

      4、四禪九天:有“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xiàn)天”、“色究竟天”,這九層天叫做“四禪天”。

      凡是生到這九層天的人,都沒有淫欲了,并且只有男人沒有女人的。不過,那些人的身體,都還有形狀和顏色,可能看得見的“色身”,所以這十八層天,叫做“色界”。

     。10)無色界天:從“色界”十八層天再上去,又有四層天:叫做“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和“非想非非想處天”。住在這四層天上的人,連色身都看不見了,所以叫做“無色界”。

     。11)迦葉佛:在下面解釋“其中多有一生補處”一句中會說明白的。

     。12)阿鼻地獄:“阿”是梵語,就是中國的“無”字,“鼻”字就是中國的“間”字,所以又叫“無間地獄”。在那里就是常常不停歇的受苦,沒有一點間斷的時候。地獄的種類很多,這“阿鼻地獄”是最苦的、犯罪最重的,就要墮到“阿鼻地獄”里去的。

     。13)色身:就是有形狀顏色可以看見身體的。

     。14)三界:佛經(jīng)里常常說的“三界”就是這“欲界”、“色界”、“無色界”。

      爾時(1)。佛告長老舍利弗(2)。從是(3)西方過十萬億佛土(4)。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5)。今現(xiàn)在說法(6)。

      【解】在那個時候,佛告訴長老舍利弗道:從我們這個世界一直向西方去,經(jīng)過十萬億佛的世界,那個地方,另外有一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在那個西方極樂世界中,有一尊佛,名叫“阿彌陀佛”,現(xiàn)在在那里說佛法。(這一段經(jīng)文是說西方極樂世界在什么地方和西方極樂世界,有哪尊佛在那里?在那里做什么事?》

      【釋】(1)爾時:“爾時”二字,是那個時候的意思,就是佛說法的時候。

      佛向來說法,都是先有人問了再說的,獨有這部《阿彌陀經(jīng)》是沒有人問,佛自己說的。這是因為佛看見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造業(yè)太多了,受苦受得太深了,哀憐我們世界上的人的心里太悲切了,急急要人曉得有這么一個好地方,有這么一個好方法,可以使得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不要再受種種的苦,所以等不得人問就先說了。

      但是這種很深很妙的方法,若然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恐怕聽了,心里不免要有些疑惑。倘然有了一點疑惑心,那就不能夠發(fā)起愿心來,照了這樣的方法,切切實實去修行了。

      要曉得天下的事情,都是靠了這個切實的信心做成就的,何況修學(xué)佛法呢!

      (2)舍利弗:在佛的弟子中間,舍利弗是第一個有智慧的人。對佛說的這種道理,容易明白些,所以佛叫了他的名字,同他說。雖然像是只同舍利弗一個人說,實質(zhì)是同大眾說的。并且佛說的時候,凡是在那里的大眾,沒有一個不聽得的。當(dāng)他們看見舍利弗這樣有智慧的人,聽了佛說的這種方法,大家就知道這個方法,斷斷乎沒有可以疑惑的地方,都應(yīng)該發(fā)起信心、愿心來了。佛所以叫舍利弗的意思,就是要大眾發(fā)起信愿心來。這層道理,不可以不說明白的。

     。3)從是:“是”字,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

     。4)十萬億佛土:“億”就是一千萬,“十萬億”就是一萬萬萬。“佛土”就是佛所住的、所教化的世界,一個“佛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過十萬億佛土,就是從我們這個世界起,一直向西過去,經(jīng)過一萬萬萬個“三千大千世界”便到極樂世界了。

     。5)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永遠在西方極樂世界,并且永遠在西方極樂世界說法的。

      (6)今現(xiàn)在說法: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阿彌陀佛已經(jīng)在那里說法了,現(xiàn)在仍舊在那里說法,就是再過無窮無盡的年代,也還在那里說法。這是阿彌陀佛同別個世界的佛特別不同的情形。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真實的好處,實在就在這一層道理上。因為常常可以聽到阿彌陀佛的說法,永遠不會停歇的,所以能夠容易成就。

     。7)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是梵語,是會“忍耐”的意思。就是說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會忍耐受這種苦。

      現(xiàn)在我們所住的地方叫做“南贍部洲”,在須彌山的南邊。

     。8)億:“億”有十萬、百萬、千萬、萬萬四種說法。

      在《華嚴經(jīng)》中所說的:“億”都是在“百萬”之后,可見得“億”的數(shù)目,必定比較“百萬”還大。

      在《金光明經(jīng)》中所說:一個大千世界,有百億日月、百億須彌山,合算起來,“億”就是作“一千萬”。

      這部《阿彌陀經(jīng)》中所說的“億”,不可以照“十萬”算的。因為記大數(shù)目,必定是用大的計數(shù)的。

      靈峰澫益大師的《彌陀經(jīng)要解》中就說這“億”是“一千萬”。大師的注解一定是有根據(jù)的。

     。9)三千大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也叫做一個“佛土”。因為其中有“小千”、“中千”、和“大千”三個“大千”的數(shù)目,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并不是在一個“佛土”中,有三千個“大千世界”。不要解釋差了。

     。11)世界:每一個世界從“直”系上講來“從地獄起,一直向上到“大梵天”,其中有一個“日”,一個“月”,一座“須彌山”。“日”和“月”都在“須彌山”的山腰周圍運行。

      從“橫”系講起來:在須彌山外面,有“香水海”,再外面,有“七金山”,每一座山隔著一道香水海?偣灿衅叩老闼:推咦鹕。在須彌山的周圍,總共有四個洲:東邊的叫“東勝神州”,也叫“弗婆提”;南邊的就是我們這個“南贍部洲”,也叫“閻浮提”;西邊的叫“西牛賀洲”,也叫“瞿陀尼”;北邊的叫“北俱盧洲”,也叫“郁單越”。

      那“須彌山”都是四種寶貝合成就的。不像我們現(xiàn)在所看見的山是泥土和石合成的。

      須彌山在水底下,有八萬“由旬”(每一“由旬”有四十里。)在水面上,也有八萬“由旬”。

      第一座金山,比須彌山一半的高;第二座比第一座一半的高,每向外一座,高就減少一半。

      在第七座金山東外邊,有一道“咸水海”,上面所說的東、南、西、北四個洲,就在這“咸水海”上面。

      咸水海的外邊,就是“鐵圍山”。

      我們許多的天,許多的山,許多的海,算是一個世界。這樣的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

    廣大佛友閱讀文章時如發(fā)現(xiàn)錯別字或者其他語法錯誤,歡迎指正,以利弘法,你們的支持是我們進步的最好動力。反饋|投稿
    熱文推薦
    精華文章
    熱門推薦
    網(wǎng)站推薦
    最新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

    華人學(xué)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shù)問題聯(lián)絡(luò)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