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阿彌陀佛偈
曇鸞法師作
南無阿彌陀佛(釋名無量壽傍經(jīng)奉贊亦曰安養(yǎng))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現(xiàn)在西方去此界 十萬億剎安樂土
佛世尊號阿彌陀 我愿往生歸命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成佛已來歷十劫 壽命方將無有量
法身光輪遍法界 照世盲冥故頂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智慧光明不可量 故佛又號無量光
有量諸相蒙光曉 是故稽首真實明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解脫光輪無限齊 故佛又號無邊光
蒙光觸者離有無 是故稽首平等覺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光云無礙如虛空 故佛又號無礙光
一切有礙蒙光澤 是故頂禮難思議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清凈光明無有對 故佛又號無對光
遇斯光者業(yè)系除 是故稽首畢竟依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佛光照耀最第一 故佛又號光炎王
三涂黑闇蒙光啟 是故頂禮大應(yīng)供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道光明朗色超絕 故佛又號清凈光
一蒙光照罪垢除 皆得解脫故頂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慈光遐被施安樂 故佛又號歡喜光
光所至處得法喜 稽首頂禮大安慰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佛光能破無明闇 故佛又號智慧光
一切諸佛三乘眾 咸共嘆譽故稽首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光明一切時普照 故佛又號不斷光
聞光力故心不斷 皆得往生故頂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其光除佛莫能測 故佛又號難思光
十方諸佛嘆往生 稱其功德故稽首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神光離相不可名 故佛又號無稱光
因光成佛光赫然 諸佛所嘆故頂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光明照耀過日月 故佛號超日月光
釋迦佛嘆尚不盡 故我稽首無等等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哀愍覆護我 令法種增長 此世及后生
愿佛常攝受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極樂世界諸菩薩清凈大海眾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普為師僧父母及善知識法界眾生。斷除三障。同得往生阿彌陀佛國。歸命懺悔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初會眾 聲聞菩薩數(shù)無量
神通巧妙不能算 是故稽首廣大會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安樂無量摩訶薩 咸當一生補佛處
除其本愿大弘誓 普欲度脫諸眾生
斯等寶林功德聚 一心合掌頭面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安樂國土諸聲聞 皆光一尋若流星
菩薩光輪四千里 若秋滿月映紫金
集佛法藏為眾生 故我頂禮大心海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又觀世音大勢至 于諸圣眾最第一
慈光照曜大千界 侍佛左右顯神儀
度諸有緣不暫息 如大海潮不失時
如是大悲大勢至 一心稽首頭面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其有眾生生安樂 悉具三十有二相
智慧滿足入深法 究暢道要無障礙
隨根利鈍成就忍 二忍乃至不可計
除生他方五濁世 示現(xiàn)同如大牟尼
生安樂國成大利 是故至心頭面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安樂菩薩承佛神 于一食頃詣十方
不可算數(shù)佛世界 恭敬供養(yǎng)諸如來
華香伎樂從念現(xiàn) 寶蓋幢幡隨意出
珍奇絕世無能名 散華供養(yǎng)殊異寶
化成華蓋光晃耀 香氣普薰莫不周
華蓋小者四百里 乃有遍覆一佛界
隨其前后次化去 是諸菩薩僉欣悅
于虛空中奏天樂 雅贊德頌揚佛慧
聽受經(jīng)法供養(yǎng)已 未食之前騰虛還
神力自在不可測 故我頂禮無上尊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安樂佛國諸菩薩 夫可宣說隨智慧
于己萬物亡我所 凈若蓮華不受塵
往來進止若泛舟 利安為務(wù)舍適莫
彼已猶空斷二想 然智慧炬照長夜
三明六通皆已足 菩薩萬行貫心眼
如是功德無邊量 是故至心頭面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安樂聲聞菩薩眾 人天智慧咸洞達
身相莊嚴無殊異 但順他方故列名
顏容端正無可比 精微妙軀非人天
虛無之身無極體 是故頂禮平等力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敢能得生安樂國 皆悉住于正定聚
邪定不定其國無 諸佛咸贊故頂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諸聞阿彌陀佛號 信心歡喜慶所聞
乃暨一念至心者 回向愿生皆得往
唯除五逆謗正法 故我頂禮愿往生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安樂菩薩聲聞輩 于此世界無比方
釋迦無礙大辯才 設(shè)諸假令示少分
最賤乞人并帝王 帝王復(fù)比金輪王
如是展轉(zhuǎn)至六天 次第相形皆如始
以天色像喻于彼 千萬億倍非其類
皆是法藏愿力為 稽首頂禮大心力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天人一切有所須 無不稱欲應(yīng)念至
一寶二寶無量寶 隨心化造受用具
堂宇飲食悉如此 故我稽首無稱佛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諸往生者悉具足 清凈色身無可比
神通功德及宮殿 服飾莊嚴如六天
應(yīng)器寶缽自然至 百味嘉肴倏已滿
見色聞香意為食 忽然飽足受適悅
所味清凈無所著 事已化去須復(fù)現(xiàn)
晏安快樂次泥洹 是故至心頭面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十方佛土菩薩眾 及諸比丘生安樂
無量無數(shù)不可計 已生今生當亦然
皆曾供養(yǎng)無量佛 攝取百千堅固法
如是大士悉往生 是故頂禮阿彌陀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若聞阿彌陀德號 歡喜贊仰心歸依
下至一念得大利 則為具足功德寶
設(shè)滿大千世界火 亦應(yīng)直過聞佛名
聞阿彌陀不復(fù)退 是故至心稽首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神力無極阿彌陀 十方無量佛所嘆
東方恒沙諸佛國 菩薩無數(shù)悉往覲
亦復(fù)供養(yǎng)安樂國 菩薩聲聞諸大眾
聽受經(jīng)法宣道化 自余九方亦如是
釋迦如來說偈頌 無量功德故頂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諸來無量菩薩眾 為植德本致虔恭
或奏音樂歌嘆佛 或頌佛慧照世間
或以天華衣供養(yǎng) 或睹凈土興等愿
如是圣眾悉現(xiàn)前 蒙八梵聲授佛記
一切菩薩增愿行 故我頂禮婆伽婆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圣主世尊說法時 大眾云集七寶堂
聽佛開示咸悟入 歡喜充遍皆得道
于時四面起清風 擊動寶樹出妙響
和韻清徹遏糸竹 踰于金石無倫比
天華繽紛逐香風 自然供養(yǎng)常不息
諸天復(fù)持天華香 百千伎樂用致敬
如是功德三寶聚 故我運想禮講堂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妙土廣大超數(shù)限 自然七寶所合成
佛本愿力莊嚴起 稽首清凈大攝受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世界光曜妙殊絕 適悅宴安無四時
自利利他力圓滿 歸命方便巧莊嚴
寶地澄靜平如掌 無有山川陵谷阻
若佛神力須則見 稽首不可思議尊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道樹高四百萬里 周圍由旬有五十
枝葉布里二十萬 自然眾寶所合成
月光摩尼海輪寶 眾寶之王而莊嚴
周匝垂間寶瓔珞 百千萬種色變異
光焰照曜超千日 無極寶網(wǎng)覆其上
一切莊嚴隨應(yīng)現(xiàn) 稽首頂禮道場樹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微風吹樹出法音 普流十方諸佛剎
聞斯音得深法忍 至成佛道不遭苦
神力廣大不可量 稽首頂禮道場樹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樹香樹色樹音聲 樹觸樹味及樹法
六情遇者得法忍 故我頂禮道場樹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蒙道場樹對六根 乃至成佛根清徹
音響柔順無生忍 隨力淺深咸得證
此樹威德所由來 皆是如來五種力
神力本愿及滿足 明了堅固究竟愿
慈悲方便不可稱 歸命稽首真無量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從世帝王至六天 音樂轉(zhuǎn)妙有八重
展轉(zhuǎn)勝前億萬倍 寶樹音麗倍亦然
復(fù)有自然妙伎樂 法音清和悅心神
哀婉雅亮超十方 故我稽首清凈樂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七寶樹林周世界 光耀鮮明相映發(fā)
華果枝葉更互為 稽首本愿功德聚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清風時時吹寶樹 出五音聲宮商和
微妙雅曲自然成 故我頂禮清凈薰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其土廣大無崖際 眾寶羅網(wǎng)遍覆上
金縷珠璣奇異珍 不可名寶為挍飾
周匝四面垂寶鈴 調(diào)風吹動出妙法
和雅德香常流布 聞?wù)邏m勞習(xí)不起
此風觸身受快樂 如比丘得滅盡定
風吹散華滿佛土 隨色次第不雜亂
華質(zhì)柔軟烈芬芳 足履其上下四指
隨舉足時還如故 用訖地開沒無遺
隨其時節(jié)華六返 不可議報故頂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眾寶蓮華盈世界 一一華百千億葉
其華光明色無量 朱紫紅綠間五色
煒燁煥爛曜日光 是故一心稽首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一一華中所出光 三十六百有千億
一一光中有佛身 多少亦如所出光
佛身相好如金山 一一又放百千光
普為十方說妙法 各安眾生于佛道
如是神力無邊量 故我歸命阿彌陀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樓閣殿堂非工造 七寶雕綺化所成
明月珠珰交露! 「饔性〕匦蜗喾Q
八功德水滿池中 色味香潔如甘露
黃金池者白銀沙 七寶池沙互如此
池岸香樹垂布上 栴檀芬馥常流馨
天華璀璨為映飾 水上熠耀若景云
無漏依果難思議 是故稽首功德藏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菩薩聲聞入寶池 隨意淺深如所欲
若須灌身自然注 欲令旋復(fù)水尋還
調(diào)和冷暖無不稱 神開體悅蕩心垢
清明澄潔若無形 寶沙映徹如不深
澹淡回轉(zhuǎn)相注灌 婥約容豫和人神
微波無量出妙響 隨其所應(yīng)聞法語
或聞三寶之妙章 或聞寂靜空無我
或聞無量波羅蜜 力不共法諸通慧
或聞無作無生忍 乃至甘露灌頂法
隨根性欲皆歡喜 順三寶相真實義
菩薩聲聞所行道 于是一切悉具聞
三涂苦難名永閉 但有自然快樂音
是故其國號安樂 頭面頂禮無極尊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本師龍樹摩訶薩 誕形像始理頹綱
關(guān)閉邪扇開正轍 是閻浮提一切眼
伏承尊悟歡喜地 歸阿彌陀生安樂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譬如龍動云必隨 閻浮提放百卉舒
南無慈悲龍樹尊 至心歸命頭面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我從無始循三界 為虛妄輪所回轉(zhuǎn)
一念一時所造業(yè) 足系大地滯三涂
唯愿慈光護念我 令我不失菩提心
我贊佛慧功德音 愿聞十方諸有緣
欲得往生安樂者 普皆如意無障礙
所有功德若大少 回施一切共往生
南無不可思議光 一心歸命稽首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十方三世無量慧 同乘一如號正覺
二智圓滿道平等 攝化隨緣故若干
我歸阿彌陀凈土 即是歸命諸佛國
我以一心贊一佛 愿遍十方無礙人
如是十方無量佛 咸各至心頭面禮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哀愍覆護我 令法種增長 此世及后生
愿佛常攝受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極樂世界諸菩薩清凈大海眾
愿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普為師僧父母及善知識法界眾生。斷除三障。同得往生阿彌陀佛國。歸命懺悔
贊阿彌陀佛偈
贊一百九十五 禮五十一拜
大般若經(jīng)者。乃希代之絕唱。曠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誠入神之奧府。有國之靈鎮(zhèn)。自非圣德遠覃。哲人孤出。則方音罕貿(mào)。圓教豈臻。所以帝敘金照;适霏傉瘛J洛闱Ч。理鏡三辰。郁矣斯文。備乎茲日。然則部分二四。昔徒掌其半珠。會兼十六。今乃握其全寶。竊案諸會別起。每比一部。輒復(fù)本以殊跡。各申一序。至如靈峰始集。宏韻首馳。
夫宗極絕于稱謂。賢圣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dǎo)之以契經(jīng)。演幽微。則辨之以法相。然則三藏之作也。本于殊應(yīng)。會之有宗。則異途同趣矣。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誦。法相。阿毗曇藏也。四分五誦。契經(jīng)。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俱焰彌國金剛山頂。遍觀十方皆如火色。爾時如來即噓長嘆。普視眾生都無差途。善哉眾生當何所救。思惟已訖。一切諸佛世界。及諸菩薩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剛際及魔宮殿悉皆震動。其時即有過現(xiàn)未來一切諸佛。應(yīng)念正思。復(fù)有諸菩薩等。住自心中而復(fù)不動。復(fù)有諸金剛領(lǐng)諸眷屬執(zhí)金剛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復(fù)有諸天仙魔眾怖走無處。
昔如來于耆阇崛山中。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演說大乘真經(jīng)。名無量義。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酃猬F(xiàn)瑞洞燭幽顯。普佛世界六種震動。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歡喜贊嘆。以為是經(jīng)乃諸佛如來秘密之藏。神妙叵測。廣大難名。所以拔滯溺之沉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遠莫可涯涘。溯求其源。肇彼竺干流于震旦。
爾時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勝。佛號勝帝如來應(yīng)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diào)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時現(xiàn)在彼。安隱住持。為諸菩薩摩訶薩眾說大般若波羅蜜多。彼有菩薩名曰勝授。見此大光大地變動及佛身相。心懷猶豫。前詣佛所。頂禮雙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緣而有此瑞。時勝帝佛告勝授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從此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大苾芻眾。持缽食時詣迦里梨道場。共坐思惟。過去世時有何佛出現(xiàn)。族姓壽量其義云何。如是思已;ハ嗤茊柖荒苤。爾時世尊知此苾芻思惟是事。即從座起。詣迦里梨道場。結(jié)跏趺坐。時諸苾芻。頭面禮足住立一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大雪山頂曼殊師利童子般若崛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俱。皆是大阿羅漢。及無量無數(shù)菩薩摩訶薩。所謂普賢菩薩摩訶薩曼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得大勢至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除蓋障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摩訶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摩訶薩及十八金剛十二大天無量八部善神王等無量眷屬。前后圍繞。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夫萬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無生。變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無始。然則無生無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動于性。而萬有陳于外;诹呱趦(nèi)者。其唯邪思乎。正覺有以見邪思之自起故。阿含為之作。知滯有之由惑故。般若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絕思境。以言求之則乖其深。以智測之則失其旨。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時。摩竭王阿阇世欲伐跋只。王自念言。彼雖勇健。人眾豪強。以我取彼。未足為有。時。阿阇世王命婆羅門大臣禹舍。而告之曰。汝詣耆阇崛山。至世尊所。持我名字。禮世尊足。問訊世尊。起居輕利。游步強耶。又白世尊。跋只國人自恃勇健。民眾豪強。不順伏我。我欲伐之。
二儀久判。萬物備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綱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輔弼之有等。兇頑不循教者。往往有趨火赴淵之為。終不自省。是兇頑者。非特中國有之。盡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號曰釋迦其為佛也。行深愿重。始終不二。于是出世間。脫苦趣。為其效也。仁慈忍辱。務(wù)明心以立命。執(zhí)此道而為之意。在人皆在此。利濟群生。今時之人。
朕聞觀自在菩薩誓愿。入微塵國土。拯拔一切有情。離諸苦趣。故說是無量功德總持經(jīng)咒。世間善男子。善女人。一切眾生秉心至誠持誦。佩服此經(jīng)咒者。種種惡趣。種種苦害。咸相遠離。咸得圓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風吹觸。業(yè)釋障消。獲是勝果。非但耳之所聞。實目之所睹。明效大驗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
這首偈的大意是說:當菩薩(發(fā)大心的修行者)見到論議人時,就會發(fā)愿,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見和論議。見論議人:“論議”是說通過問答的形式等,分別闡述諸法的義理。其目的是使對方了解論理,明了法義,重在顯明真理。佛在世時,比丘們常常就某一義理或論題等展開論議。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為思惟敏捷,辯才無礙
這一愿的大意是說:當菩薩(發(fā)大心的修行者)見到身無鎧甲、手無兵仗的軍人時就會發(fā)愿,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永遠舍離不善的身口意三業(yè),趣于善道。見無鎧仗:“鎧”即鎧甲。古時戰(zhàn)斗中穿戴的鎧甲戰(zhàn)衣,可以防身!罢獭笔枪⒚、劍、戟等兵器的總稱,即兵仗、器仗。
此時世尊思維此梵志性格儒雅純善質(zhì)直,常為了求知而來請問,不是來惹麻煩的。他如果要問應(yīng)當隨意回答。佛就說:犢子。善哉善哉。隨意提問吧,我會回答的。
這時世尊告訴憍陳如:色是無常。因滅色而獲得解脫常住之色,受想行識也是無常。因滅此識而獲得解脫常住之識。憍陳如。色即是苦,因滅此色而獲得解脫安樂之色,受想行識也是如此。憍陳如。色即是空,因滅空色而獲得解脫非空之色。受想行識也是如此。
居士問:《金剛經(jīng)》上說:“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比绾卫斫庹垘煾搁_示!一如師父答:把所有的虛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緣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滅的變化的,無常的,他不是永恒不變的,所以對我們眾生來說第一個就是破相證性。因為相是一個虛幻,因緣和合的假象。
迦葉菩薩說: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確定。為什么呢?如來有時說是善不善。有時說為四念處觀。有時說是十二入。有時說是善知識。有時說是十二因緣。有時說是眾生。有時說是正見邪見。有時說十二部經(jīng)。有時說即是二諦。
善男子。虛空之性非過去非未來非現(xiàn)在。佛性也一樣。善男子。虛空非過去,因為無現(xiàn)在。法如果有現(xiàn)在則可說過去,因無現(xiàn)在所以無過去,也無現(xiàn)在,因為無未來,法如果有未來則可說現(xiàn)在,因無未來所以無現(xiàn)在也。
《寶積經(jīng)》與《般若經(jīng)》、《大集經(jīng)》、《華嚴經(jīng)》、《涅槃經(jīng)》,并稱為大乘佛教經(jīng)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該經(jīng)以大乘經(jīng)典的『空觀』思想為基礎(chǔ),累積了《阿含》以來的佛陀教義,同時,也強調(diào)『無我』的思想與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觀學(xué)派及唯識學(xué)派共同尊奉的經(jīng)典。
《四十二章經(jīng)》是由后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的。后漢是指漢朝的東漢時期。漢朝共分兩個時期,一是西漢時期,二是東漢時期。東漢時期又稱為后漢。本經(jīng)的翻譯者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就生活在這一時期。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漢明帝因夜夢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帶著十八個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經(jīng)》之后,遇到
如來佛性有二種:一有,二無。所謂惡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慈大悲,首楞嚴等無量三昧,金剛等無量三昧,方便等無量三昧,五智印等無量三昧,這都叫做有。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贰<议T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