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布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說布施法。有三十七種。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當得離眾嫉妒人所崇敬。二依時施。得三業(yè)清凈四時安隱。三常行施。得身心適悅無散亂失。四親手施。得手指纖長身相端正。五為他施。復得他人行大舍施。六依教施。心離取相得無為福。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嚴眾所愛樂。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養(yǎng)。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體。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隱快樂眾人喜見。十一以廣大心施。得無量廣大之福。十二以美食施。得離饑饉倉庫盈溢。十三以漿飲施。得所往之處無諸饑渴。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莊嚴身相。十五以住處施。得田宅寬廣樓閣莊嚴。十六以臥具施。得生貴族資具光潔十七以象馬車輦施。得四神足無擁妙用十八以湯藥施。得安隱快樂無諸疾病。十九以經法施。得宿命等通。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覺支花。二十一以花鬘施。得脫貪嗔癡垢。二十二以香施。得離煩惱臭穢。二十三以傘蓋施。得法自在。二十四以鈴鐸施。得言音美妙。二十五以音樂施。得梵音深妙。二十六以然燈施。得天眼清凈。二十七以繒彩疋帛施。得解脫衣服。二十八以香水灑如來塔廟。二十九以香水浴如來身。三十以香油涂飾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一以香水施浴眾僧。得富貴家生少病安樂。三十二以慈心施。得顏貌和悅無諸嗔恨。三十三以悲心施。得離殺害。三十四以喜心施。得無所畏遠離憂惱。三十五以舍心施。得離掛礙證寂滅樂。三十六以種種施。得種種福。三十七以無住無相心施。得無上正等正覺。佛告諸苾芻。如是三十七種。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
爾時舍衛(wèi)國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勝妙福報而行施時。慈心不殺離諸嫉妒。正見相應遠于不善。堅持禁戒親近善友。閉惡趣門開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復次行施。隨自心愿獲其報應;蛞悦钌阏湮盾浻|。親手布施。得眾人尊重眷屬圓滿富貴安樂之報或以飲食布施。而得大力;蛞运钟椭疅舨际6锰煅;蛞砸魳凡际6锰於;蛞詼幉际6瞄L壽;蛞宰√幉际。而得樓閣田園。或以法說布施。而得甘露。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復得十種報應。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不嗔。不癡而得命不中夭。財無散失。眷屬清潔。所言誠諦。離諸嫉妒。人所喜見。親友和睦。不墮貧賤。顏貌端正。智慧相應。獲報如是。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飲食供養(yǎng)三寶。得五種利益。身相端嚴。氣力增盛。壽命延長?鞓钒搽[。成就辯才。如是南贍部洲一切眾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屬。如上布施隨愿所求無不圓滿。說此法已。皆大歡喜。作禮而退
大般若經者。乃希代之絕唱。曠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誠入神之奧府。有國之靈鎮(zhèn)。自非圣德遠覃。哲人孤出。則方音罕貿。圓教豈臻。所以帝敘金照;适霏傉。事邈千古。理鏡三辰。郁矣斯文。備乎茲日。然則部分二四。昔徒掌其半珠。會兼十六。今乃握其全寶。竊案諸會別起。每比一部。輒復本以殊跡。各申一序。至如靈峰始集。宏韻首馳。
夫宗極絕于稱謂。賢圣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之以契經。演幽微。則辨之以法相。然則三藏之作也。本于殊應。會之有宗。則異途同趣矣。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誦。法相。阿毗曇藏也。四分五誦。契經。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俱焰彌國金剛山頂。遍觀十方皆如火色。爾時如來即噓長嘆。普視眾生都無差途。善哉眾生當何所救。思惟已訖。一切諸佛世界。及諸菩薩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剛際及魔宮殿悉皆震動。其時即有過現未來一切諸佛。應念正思。復有諸菩薩等。住自心中而復不動。復有諸金剛領諸眷屬執(zhí)金剛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復有諸天仙魔眾怖走無處。
昔如來于耆阇崛山中。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演說大乘真經。名無量義。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酃猬F瑞洞燭幽顯。普佛世界六種震動。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歡喜贊嘆。以為是經乃諸佛如來秘密之藏。神妙叵測。廣大難名。所以拔滯溺之沉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遠莫可涯涘。溯求其源。肇彼竺干流于震旦。
爾時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勝。佛號勝帝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時現在彼。安隱住持。為諸菩薩摩訶薩眾說大般若波羅蜜多。彼有菩薩名曰勝授。見此大光大地變動及佛身相。心懷猶豫。前詣佛所。頂禮雙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緣而有此瑞。時勝帝佛告勝授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從此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大苾芻眾。持缽食時詣迦里梨道場。共坐思惟。過去世時有何佛出現。族姓壽量其義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問而不能知。爾時世尊知此苾芻思惟是事。即從座起。詣迦里梨道場。結跏趺坐。時諸苾芻。頭面禮足住立一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大雪山頂曼殊師利童子般若崛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俱。皆是大阿羅漢。及無量無數菩薩摩訶薩。所謂普賢菩薩摩訶薩曼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得大勢至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除蓋障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摩訶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摩訶薩及十八金剛十二大天無量八部善神王等無量眷屬。前后圍繞。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夫萬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無生。變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無始。然則無生無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動于性。而萬有陳于外。悔吝生于內者。其唯邪思乎。正覺有以見邪思之自起故。阿含為之作。知滯有之由惑故。般若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絕思境。以言求之則乖其深。以智測之則失其旨。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時。摩竭王阿阇世欲伐跋只。王自念言。彼雖勇健。人眾豪強。以我取彼。未足為有。時。阿阇世王命婆羅門大臣禹舍。而告之曰。汝詣耆阇崛山。至世尊所。持我名字。禮世尊足。問訊世尊。起居輕利。游步強耶。又白世尊。跋只國人自恃勇健。民眾豪強。不順伏我。我欲伐之。
二儀久判。萬物備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綱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輔弼之有等。兇頑不循教者。往往有趨火赴淵之為。終不自省。是兇頑者。非特中國有之。盡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號曰釋迦其為佛也。行深愿重。始終不二。于是出世間。脫苦趣。為其效也。仁慈忍辱。務明心以立命。執(zhí)此道而為之意。在人皆在此。利濟群生。今時之人。
朕聞觀自在菩薩誓愿。入微塵國土。拯拔一切有情。離諸苦趣。故說是無量功德總持經咒。世間善男子。善女人。一切眾生秉心至誠持誦。佩服此經咒者。種種惡趣。種種苦害。咸相遠離。咸得圓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風吹觸。業(yè)釋障消。獲是勝果。非但耳之所聞。實目之所睹。明效大驗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
這首偈的大意是說:當菩薩(發(fā)大心的修行者)見到論議人時,就會發(fā)愿,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見和論議。見論議人:“論議”是說通過問答的形式等,分別闡述諸法的義理。其目的是使對方了解論理,明了法義,重在顯明真理。佛在世時,比丘們常常就某一義理或論題等展開論議。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為思惟敏捷,辯才無礙
這一愿的大意是說:當菩薩(發(fā)大心的修行者)見到身無鎧甲、手無兵仗的軍人時就會發(fā)愿,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永遠舍離不善的身口意三業(yè),趣于善道。見無鎧仗:“鎧”即鎧甲。古時戰(zhàn)斗中穿戴的鎧甲戰(zhàn)衣,可以防身!罢獭笔枪、矛、劍、戟等兵器的總稱,即兵仗、器仗。
此時世尊思維此梵志性格儒雅純善質直,常為了求知而來請問,不是來惹麻煩的。他如果要問應當隨意回答。佛就說:犢子。善哉善哉。隨意提問吧,我會回答的。
這時世尊告訴憍陳如:色是無常。因滅色而獲得解脫常住之色,受想行識也是無常。因滅此識而獲得解脫常住之識。憍陳如。色即是苦,因滅此色而獲得解脫安樂之色,受想行識也是如此。憍陳如。色即是空,因滅空色而獲得解脫非空之色。受想行識也是如此。
居士問:《金剛經》上說:“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何理解請師父開示!一如師父答:把所有的虛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緣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滅的變化的,無常的,他不是永恒不變的,所以對我們眾生來說第一個就是破相證性。因為相是一個虛幻,因緣和合的假象。
迦葉菩薩說: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確定。為什么呢?如來有時說是善不善。有時說為四念處觀。有時說是十二入。有時說是善知識。有時說是十二因緣。有時說是眾生。有時說是正見邪見。有時說十二部經。有時說即是二諦。
善男子。虛空之性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佛性也一樣。善男子。虛空非過去,因為無現在。法如果有現在則可說過去,因無現在所以無過去,也無現在,因為無未來,法如果有未來則可說現在,因無未來所以無現在也。
《寶積經》與《般若經》、《大集經》、《華嚴經》、《涅槃經》,并稱為大乘佛教經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該經以大乘經典的『空觀』思想為基礎,累積了《阿含》以來的佛陀教義,同時,也強調『無我』的思想與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觀學派及唯識學派共同尊奉的經典。
《四十二章經》是由后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的。后漢是指漢朝的東漢時期。漢朝共分兩個時期,一是西漢時期,二是東漢時期。東漢時期又稱為后漢。本經的翻譯者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就生活在這一時期。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漢明帝因夜夢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帶著十八個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經》之后,遇到
如來佛性有二種:一有,二無。所謂惡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慈大悲,首楞嚴等無量三昧,金剛等無量三昧,方便等無量三昧,五智印等無量三昧,這都叫做有。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