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覺經(jīng)》講義

    八大人覺經(jīng) | 作者:證嚴(yán)法師 [投稿]

    《八大人覺經(jīng)》講義:前言

      我曾在報紙上看過一句話,『閑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淮笠馐钦f:一個吃飽飯沒事做的人,一定不快樂,日子過得毫無意義。

      不過,現(xiàn)在這個社會,又有誰會是閑人呢?每個人每天總是匆匆忙忙,一副忙碌狀,而他們忙得快樂嗎?我看不盡然吧!他們每天放著正事不做,卻忙著應(yīng)酬、打麻將、觀光旅游。我想,這種忙一定會使他們在飽樂之后,感到疲倦與空虛。

      人生寶貴的光陰,如果都被這些『無事忙』浪費掉了,而真正快樂的工作,卻沒做到,這是多么可惜啊!

      甚么是人生快樂的工作呢?

      凡是有利于社會群眾的工作,都是快樂的。

      但有人卻不這么想,每天只為自己的私欲、自己的需求而忙碌,把自己關(guān)閉在私我的牢獄中,無法接觸到宇宙中真正善良可貴的人性,以致心胸不能開闊,寧愿空拋時光在是非中;這種人毫無人生價值感,那有樂趣可言,這樣多痛苦啊!

      人生苦短,真正需要做的事,實在太多,如能分秒必爭、心無旁騖,去為福利人群而努力,過看殷實而富有意義的人生,那有空閑時間去惹是生非呢?這才是『快樂忙』的人生。

      不為正事多忙一點,卻會惹是生非,這是為甚么呢?那是由于喜歡計較,計較某些人做得較少,某些人做得不好?像這種凡夫俗子,不知人生的價值,不善于利用人生寶貴的精力,常沉迷于人我、利欲、是非之中,這實在是可憐又可悲!

      佛陀以多種方法教育弟子,使弟子們能從迷惘是非的凡夫地,邁向清明康莊的圣域──覺悟之道。它能讓我們認(rèn)清天地宇宙的真理,更能反觀自性,發(fā)掘良知,尋思分別世態(tài)事相──甚么事是該我盡力所為,甚么事是我該盡力防止,而不可為。

      甚么是覺悟之道呢?佛陀在『八大人覺經(jīng)』中開示八種覺悟之道,教育我們?nèi)绾坞x欲、離苦、遠(yuǎn)離災(zāi)難。

    《八大人覺經(jīng)》第一覺悟講義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蘊無我;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心是惡源,行為罪藪;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世間無常

      『世間』甚么是『無!荒?凡是有物質(zhì)、有形態(tài)的東西都是無常。有許多考古學(xué)家,他們研究世間物質(zhì)景觀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切大自然現(xiàn)象曾是倒山為海、移海為山,在幾千年前,海底說不定是現(xiàn)在您我所居住的深山,或是陸地。地質(zhì)天天在變,時時都在移動,山海也無時不在變動中。

      佛教中有很多文物,如敦煌的石窟,佛像林立,可以說是佛門的勝地,但歷經(jīng)了幾世紀(jì),許多精美的雕刻已埋入風(fēng)沙中。所以科學(xué)愈是發(fā)達(dá),愈可體會出佛陀所說的世間無常、生滅變異的真理。世間的物質(zhì)固然無一不在成、住、壞、空變異之中,而眾生的心性,也難免淪于無常、虛偽、生住異滅的妄想里。

      就以人來說,過去的恩愛,甜言蜜語,一旦情盡、反目成仇,因愛生嫉,終變成恨,這也是無常啊!

      有一對年輕夫妻,以前很恩愛,但因故吵架,大大竟翻臉無情,利用晚上先生睡覺時,向先生潑硫酸,使先生面目全非,一只眼睛因此被挖掉,而她也被警方逮捕。

      這個例子,只是人間愛情形態(tài)的一部分,世間有多少恩愛甜蜜的愛情故事,到頭來卻變成了悲慘的結(jié)局,這種情形,也是無常!

      愛情、事業(yè)、財富,的確是無常的。商業(yè)鉅子王永慶曾說過一句話:『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正代表了財富的無常。

      所以說,科學(xué)愈發(fā)達(dá),愈可印證佛陀所說的世間無常、生滅變異的真理。

      國土危脆

      就像前面舉的例子,莊嚴(yán)雄壯的敦煌石窟建筑,幾千年后會被風(fēng)沙所掩埋,青山有朝也會變成滄海;尤其科學(xué)發(fā)達(dá)的現(xiàn)代,多少美好的自然景色,卻毀在戰(zhàn)爭中,這些在在都顯露了『國土危脆』的真理。

      盡管我們看到了,也聽到了這些事相,但如不深入佛教的教理,那也是會迷迷糊糊的含混過去,沒有人會仔細(xì)的去體會。

      唯佛陀能縝密尋思,透徹它的謎底,開導(dǎo)我們發(fā)掘智慧、去尋求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的奧秘!

      四大苦空

      人類多數(shù)的罪,是由我們自身發(fā)生。人為了享受自身私欲,為了保護自己,而做了很多傷害他人的事,如果他能看透色身,就可以盡此報身,為眾生求安樂,也為自己尋求覺道;引用現(xiàn)代的一句話,也就是『犧牲享受,享受犧牲』。

      在人群中,有些人真的是『閑人無樂趣』的無聊人生,這些人就是太看重自己,舍不得把身心獻(xiàn)給社會。因為過分保護自己,這些人一點也不快樂,可以說是『富中之貧』。這一類人生,他雖在物質(zhì)上無缺,但在精神與情感上,卻貧乏得可憐,他舍不得付出感情與愛心。相對的,別人付給他的,一定也是表面應(yīng)酬,而非出于真心的對待;得不到愛人與被愛的幸福,這種人生,實在毫無樂趣可言。

      人體是四大假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風(fēng)』,人生辛苦忙碌到最后,大限到時的那天,四大散壞,風(fēng)歸風(fēng)、火歸火、土(地)歸土,又有甚么好計較的呢?

      世間的苦、是苦在那里呢?是苦在我們太看重自己的生命、身體。

      佛陀告訴我們四大苦空,所以我們應(yīng)利用現(xiàn)在的身體,利用四大組合的人生,看開自己,追求愛的真諦──良知。盡一己之力,投注于謀求人群幸福之道,如此才能達(dá)到人生快樂的境界。

      五蘊無我

      人們往往就是太執(zhí)著于物相,而生出分別心──是你、是我,這是我喜歡的、我討厭的,劃分得清清楚楚;以致對于我愛的就拚命去爭、去求、去嫉妒,使自己成為心胸狹窄的人。也正因為如此,而造成了很多的苦樂業(yè)報。

      我們應(yīng)該靜思體認(rèn)愛的價值觀──如你真正的愛一個人,你也必須去愛他所愛的人,這樣才能使你、我、他,都生活在愛的和睦中。這就是大愛,它沒有嫉妒與仇恨。

      佛陀教我們要懷抱大愛,不要把愛局限于某個人或某些范圍,那是短暫而虛偽的。古來圣賢,如釋迦牟尼佛、孔子、耶穌基督,他們的愛都是徹底的、廣泛的,并且把愛恒久的延續(xù)下來,付給眾生無限的愛心。

      同樣的一份愛、一份情,為何我們要被愛與情,束縛得無比痛苦與悲哀呢?為何不把這份愛,化為清凈、快樂而堅固的愛呢?這就是眾生執(zhí)迷的所在。

      總說一句,佛陀教我們要看透人生的物象,要深徹去了解人真正寶貴的感情,不要被外界物欲蒙蔽障礙;這就是『五蘊無我』的道理。

      生滅變異

      佛陀所說的人生四相生滅變異,也是無常之一。

      人的心念有『生、住、異、滅』的流動形態(tài);人身有『生、老、病、死』四種災(zāi)苦;世間有『成、住、壞、空』四種變遷過程。

      這些都是佛陀所說四相『生滅變異』的無常。

      虛偽無主

      世間有那些東西是真、是實呢?到頭來一切終究如夢境一場……。只是我們卻執(zhí)著在夢妄、掙扎景況中受盡折磨,而不能自覺!

      一般人往往活在彼此是非的人際關(guān)系中,世間上唯有兩種人得到真快樂、也無是非紛擾,那就是『大智』與『大圣』;他們沒有苦的感受,即使辛勞磨難也心甘情愿,這就是超凡入圣;他們不受世間的利害得失影響,他們的任務(wù)是為人群而生活。這就是我常說的,釋迦佛是為眾生而修行,為眾生而成佛的道理。

      所以說,只有賢人與圣人才能擺脫『虛偽』是非『無主』的假相。

      我們既已發(fā)心學(xué)佛,就應(yīng)緊追圣賢腳步,修學(xué)解脫之道,不受世間事物的影響,開闊心胸,心無一物,放下欲念私心。

      這并不是不管世間事物,而是能夠把世事拿得起放得下,像是虛空,任烏飛游,而不留一絲痕跡。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人與人為何會有是非呢?是因為心念大狹窄,無法容納一個人或一句話,一天到晚都在話中挑毛病,時時刻刻猜忌別人會在他背后說長道短,心中一點也無法泰然。所以說一個人的心胸、度量一定要寬大,才能容納別人的一言一行。

      人生本來就是變異無常,苦多樂少。有誰敢說,他這輩子都很如意、很滿足、很快樂呢?物質(zhì)缺乏有物質(zhì)缺乏的煩惱,物質(zhì)太豐富又有太豐富的煩惱,缺少了感情也有煩惱,如果不能認(rèn)清這些,透徹道理,只一味追求,計較,認(rèn)不清、弄不好,則心是惡源、形為罪藪,這一輩子一定『閑』無樂趣、『忙』也是非。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透徹佛教教理,就能真假分明,快樂自在。人生之所以有苦,是因為真假顛倒,把假的看成真的,去爭執(zhí)、去計較;把真的卻看成虛妄的,不去用心理會,這就是顛倒人生。

      學(xué)佛是希望能覺悟,能覺悟的話,就能真假分明,視生死、平常;即使『忙』也忙得快樂,『閑』也閑得很逍遙自在。

    《八大人覺經(jīng)》第二覺知

    多欲為苦。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多欲為苦

      我們都知道,人因多欲而苦--

      有財欲的苦,錢越多,越想要賺錢;事業(yè)越做越大,煩惱也就越積越深。

      有利欲的苦,每個人都想占優(yōu)先,想去追求利益,造成心不自在,而產(chǎn)生痛苦。

      又有名欲的苦,為了求名不辭辛勞……?傊,財多也苦,子孫多也苦,有名也苦……真是無所不苦。所以佛陀說:「多欲為苦」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因為心多貪欲,也因造成了人生種種的業(yè),這些業(yè)就像一條繩子一樣,把我們牢牢的綁住,困在六道當(dāng)中,很難解脫。

      人的善與惡是平行的。在造福的過程中,也會無意中造業(yè),所以常是苦樂參半,設(shè)若善業(yè)強盛,就可以上升天道;由于在天道中完全是在享受福報,沒有機會可以再修行,也就沒機會再造福--因天道中的人都是享福的人,沒有人需要你去幫忙,因此,你就沒有機會發(fā)心造福業(yè),一旦福報享完,及下墮罪業(yè)的地方,三惡道。所以說:我們?nèi)缫蟾,就不要到天道去,因為天福是承在人間所造的業(yè)報生天堂,那是人人享受的地方。其實所謂的享受是消耗福報,是消極生活,因為沒有再造福的機會。

      就如世間的有錢人家,因為環(huán)境富裕,整天沉醉于享受逸樂中,既沒有機會也不懂得關(guān)心苦難中待援的眾生。何況投生天道,就更沒有因緣造福了,即使發(fā)心要行善也無機會。所以我一直在提倡,一定要保持做人的機會;我們必須要發(fā)愿--世世常行菩薩道。

      通常,我們在回向時,會有如下的發(fā)愿--

      「愿消三障諸煩惱」!笩⿶馈梗蠖贾肛、嗔、疑而言。因貪嗔能生障礙,人有了貪就易發(fā)嗔,由于嗔心而起疑念。

      人們何以不能締造一個幸?鞓返娜松?大都因為舍不得付出(貪)。不但不能舍,反而要爭(嗔)。為什么要爭?只因為我們不明真理(疑)。

      這貪嗔疑三種惡念正是我們內(nèi)心的詬病,一定要消除。所以學(xué)佛的人,第一件要求的就是:愿消三障諸煩惱,使身、口、意三業(yè)講究善行,防止惡念。

      「愿得智慧真明了」。佛教徒要追求的,不只是福報,更要勤修智慧,才能有真正的福業(yè);要成佛必須福慧平行雙修。我們要修的福,應(yīng)該是到任何地方都會受人敬愛的福緣--有被人支持、成就事業(yè)的好人緣,就是福緣,也就是我常說的「未成佛前,先結(jié)好人緣!

      我們?nèi)绯W隼姹娚氖,就可以廣結(jié)眾生的福緣,而這些行為,須要智慧的指引。因此,我們更要求自己「智慧真明了」,使心地清凈、智慧開啟,所看到的事,就能徹底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人生在世,沒有一個人不在有意無意間造下罪業(yè),在未認(rèn)識佛法以前,「開口動舌,舉足動步,無不是業(yè)!惯@是地藏經(jīng)中所說的。有時業(yè)未顯形而埋在心底,有時無意中說話傷到別人的心,有時身不由己的走錯路,這些都是業(yè)的種子--因。所以說人生在世,沒有一個人不造業(yè),而有業(yè)必有報。我們所求的是希望消除業(yè)障,讓我們在這輩子能仗持佛法,清凈業(yè)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世世常行菩薩道」。要發(fā)愿生生世世來人間行菩薩道,意思就是要常得人身,在人間做救濟人群的事業(yè)。

      學(xué)佛要知道「生死疲勞,從貪欲起」。眾生在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地獄道和餓鬼道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輪回不已,實在非常疲勞。這些疲勞的是都從貪欲而起,所以我們必須少欲知足;能滿足的人,才有快樂。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修行學(xué)佛的目的,除了為社會人群謀福利之外,更要追求佛陀的教理,知道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要以什么形態(tài)去選擇人生,如何進(jìn)取佛法……直到生死自由,來去自在,如此就可達(dá)到想要以什么形態(tài)來人間,就可以隨自意身形來人間的自在。

      觀世音菩薩可以三十二應(yīng)化身,以種種形態(tài)出現(xiàn)人間,應(yīng)人間的需要現(xiàn)身形,救脫人間的眾生,就是因為生死自在的關(guān)系。

      要生死自在,首先必須要少欲無為。我們既然來人間,應(yīng)該抱持「來人間是為眾生而來」的態(tài)度。為眾生來人間,就是菩薩;為自己來人間,就是凡夫。我們今生能再來人間,就是過去生中造就人道的福因,由人道的業(yè)力牽引而來的。雖然目前還是凡夫,但是我們應(yīng)該很慶幸,已得人生,有能聞佛法。我們常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辜热灰月犅劮鸱,就要趕快走向佛道,努力修行,佛經(jīng)不單是我們要去聽、去念,還要我把它當(dāng)路來走。

      佛陀將經(jīng)就是講道,經(jīng)者道也,人若能依道而行,終會到達(dá)目的地。因此,學(xué)佛道若能依教奉行,終必成佛。

      有道是:佛法難聞今已聞,F(xiàn)在既然以聽聞佛法,就要趕快把握!复松聿幌蚪裆矶,更向何生度此生?」我們既然以得人身、聞佛法,如不趕快利用今身把自己度了,了脫煩惱斷身死,更要等到何身度此身呢?我們要愛惜、重視自己的力量,不拘大小,取諸社會、用諸社會。財富既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應(yīng)該好好利用它,來好你將來要通往菩薩道的橋梁。

      學(xué)佛必須要常常以佛道為自己當(dāng)行的路。人都常常執(zhí)著于生死而不得自在;因為怕死,所以就求神、求鬼、安太歲……做出很多荒謬不合理的迷信行為。

      有一位老太太,他很虔誠的禮拜各種神只,并且也皈依了三寶,但是他只是形式上的皈依,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徒。雖然他很有錢,兒子媳婦表面上也很孝順,但是他一往生仍停尸在家中,他的幾個兒子就吵起來了,爭著要她身上的褲帶。

      在臺灣有種習(xí)俗,就是若能得到父母往生所穿褲子上的褲帶,就象徵將來會有財庫。

      因為他們爭吵不休、沒有結(jié)果,于是就去求神問卦,老太太一附在乩童身上,就哭著訴說她死后連褲子也沒得穿。

      她一身都很虔誠的拜神拜鬼,但死后,仍墮入鬼道,而無法超生,這就是因為她平時對佛教沒有正信,無法對子孫施以佛教教育,以致含恨而終。她在世時不能看開財物,不懂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她如果能夠在活著時,利用自己手邊的錢,盡量去造福人群,那么這福業(yè)都由她帶去了,經(jīng)云:「萬般帶不去,惟有業(yè)隨身」自己修行自己得,自己作的功德自己受用,不要等到身后讓子孫替你做。地藏經(jīng)說:「七分功德,六者生者自得,亡者只得一分!

      學(xué)佛要學(xué)正見,虔誠念佛,自己痛下功夫。若是發(fā)菩提心,用心念佛,就不必怕子孫是否為我們做功德?如過自己不念佛、不用功、不造福,到時子孫為我們做多少功德都沒用處。

      總之,虔誠的念佛,多發(fā)菩提心,為社會眾生做救濟工作,如此就能福回雙修,生死可斷,菩薩道也可完成。所以佛陀教導(dǎo)我們要有此第二種覺悟:

      多欲為苦。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我們要行像覺悟的道路,不要只迷于一般的信仰,只要你做好你應(yīng)做的事,自然就有善人、護法護著你。

    廣大佛友閱讀文章時如發(fā)現(xiàn)錯別字或者其他語法錯誤,歡迎指正,以利弘法,你們的支持是我們進(jìn)步的最好動力。反饋|投稿
    熱文推薦
    精華文章
    熱門推薦
    網(wǎng)站推薦
    最新推薦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

    華人學(xué)佛網(wǎng)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術(shù)問題聯(lián)絡(luò)電郵:cnbuddhist@hotmail.com
    欧美三区成人_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三_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_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