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居士提出來把《八大人覺經(jīng)》講一講,文字很短,可以講一講。依這經(jīng)來說一說菩薩行,看看怎么來認識自己。若是為自己,為什么是違菩提心?為什么會有愚癡顛倒?通過《八大覺經(jīng)》可以有個認識,有個超越。
后漢沙門安世高 譯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yè)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疑生死。菩薩常念廣學(xué)多問。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jié)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fā)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fù)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dǎo)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什么是覺?這也是心,就是菩提心,就是菩薩的心,但這不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一念南無阿彌陀佛,皆共成佛道,無一遺漏;一稱南無阿彌陀佛,愿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地方說的還是菩薩心,菩薩心可以對凡夫的顛倒心有個認識。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世間無常,我們大家很容易理解。我們這個世間,生老病死,大家看看是不是無常?我們很多熟悉的人,親人冤家、有緣的人、無緣的人,一個個死去了,一個個誕生,的確是無常變異。我們國土的房子在變化,人民也在變化,我們從小孩子長成大人,又從大人長成老人直到死掉,這真是無常。
“國土危脆”,現(xiàn)在我們中國和平安穩(wěn),但伊拉克被美國轟炸,國土是不是危脆?實際我們大家也面臨著危脆的因緣,所謂生活的壓迫,工作的緊張,下崗的因緣。
“四大苦空”,就是我們的身體的四大,地水火風(fēng)所給我們帶來的就是苦,我們的受覺就是苦的。冬天來了,要穿的很厚,臟了就得給它洗,病了就痛苦不堪,很多深重的壓迫,成天為這個身體服務(wù)。
“五陰無我”,色受想行識,本來是無我的,但是我們自以為真有個我,所以強執(zhí)個我,但是死亡一來我不可得。老,我們不能控制,是個我嗎?我就能控制,你真有我嗎?
我們?yōu)槭裁磿赖簦繛槭裁磿䶮⿶?這就是無我的因緣,沒有自性,它不過是一個生命暫時的幻現(xiàn)罷了。你要超越它,照見五蘊皆空。這個空不是斷滅,識破它的根本所在,再來運用它,你就自在了,這個生命就是個自在的生命,生命就會被智慧來運作,就成了一個無心的奴仆,我們可以隨時指揮它、運用它,作利益人的事,發(fā)起它的最大的功用。若不然,我們天天為它服務(wù),為它計較一生,它一死亡什么都結(jié)束了,什么也沒有。
很多人為這個身,為色、受、想、行、識服務(wù)一輩子,慳貪、嫉妒、仇恨,結(jié)果受無量的苦報,未來反而墮入惡道,這個色身也保不住它。因為你一生貪嗔慢疑,為它服務(wù),染著的太多了,這業(yè)力就隨身了,所以一切根性都散壞了,唯有業(yè)報隨你,流轉(zhuǎn)于六道,多苦。
“照見五蘊皆空”——審視這個生命,再來運用這個生命,那就方便了。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我們這個生命是虛偽的、變異的,你信不信,它都在變異。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長過來的,那是不是在生滅變異?是不是無常?這無常就是虛偽,我們管不了它。
很多人練氣功,說“我練氣功現(xiàn)在身體可好了,我健康了、年輕了”——再年輕也是暫時的緩沖罷了,我們的業(yè)力就是生老病死,這個身體你再練它也是死亡,這是決定的。有些外道的行持方法,也可以使人長壽一些,但還是死,還是變異,還是虛偽,這是決定的,這個地方改變不了。釋迦佛與法自在,給我們示現(xiàn)八十歲取大般涅槃亦復(fù)如是,告訴我們這個生命的虛偽。
“心是惡源,形是罪藪”,我們這個貪嗔癡慢疑,自以為還有個心、有個想法。佛在《四十二章經(jīng)》上告訴我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那個心不可信,它是罪惡的心、顛倒的心、是非的心、輪回的心、沾染心、自以為我的心,不是佛心,我們要發(fā)菩提心,那是另外一種因緣。“形為罪藪”,我們這個生命現(xiàn)象、這個身形就是罪惡的累積,若不然我們也象佛一樣具足金剛那羅延身,無極之身太虛之體,也具足像諸佛一樣妙色身相。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這樣我們來看一看,原來我們的生死是因為對色身、心里的執(zhí)著,對色受想行識的執(zhí)著,這種我的執(zhí)著,就是生死的苦本,這是第一個覺悟。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釋迦佛真是慈悲,說的多簡單,這不是念佛的方法,這是告訴我們?yōu)樽约呵蟮倪@種苦。
“多欲為苦”,我們遇到很多學(xué)法的人特別的苦,一會跑西藏,一會跑青海,把有法人的法都求不過來了。一會兒學(xué)禪,一會兒學(xué)密,一會兒學(xué)凈,什么都學(xué),學(xué)來學(xué)去,到處奔波勞累,后來一肚子苦水往出倒也倒不完,這是貪、多欲,與法多欲,若是不行持,亦是罪惡。若是行持,是為自在。
這個多欲,看是怎么來用的,若是于法發(fā)起這種清凈欲、無沾染欲、普利眾生欲,那樣可以多聞。在智慧的因緣上多聞,智慧如眼目,那樣多聞,就如有目有手足。若是只多聞,而無眼目,就象盲人一樣,雖然具足手足,卻受苦惱。所以說我們學(xué)習(xí)佛法,要知道多欲為苦。
“生死疲勞”,你若染著生死,這是很疲勞的事情,很苦難的事情,很多人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干什么?“我要早點死”,所謂的早一點往生。佛法,生就好好地生,輕輕松松的生,自自然然地生;死,就瀟瀟灑灑地回極樂世界,圓滿佛道,多好。生死不染著,是為了生脫死,是為生死自在。
現(xiàn)在很多人學(xué)習(xí)凈土法門,把自己搞得很苦。很多人以那種很苦難的方法逼自己死,結(jié)果也沒有死掉,反而殘害自己,殘害佛教,誣蔑佛教,說佛教不靈。我聽見很多念佛的人說:“念佛不靈,我煩惱還是煩惱,我念佛七天還沒有往生,我念三千遍還沒開悟”,這樣的話特別多,這都是以染著心學(xué)習(xí)佛法,不得佛法利益。
“從貪欲起”,生死疲勞之苦都來自于貪欲,對世間的這種貪嗔癡要能放下,那就方便了。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法界眾生同得往生無一遺漏,我們對眾生放心,對自己放心了,對阿彌陀佛也放心了,對一切放心,那么這樣就是無為心。無為心,就是自在。佛給我們一個恩德,給我們這樣一個安住,給我們安這樣一顆心。這樣的一個心,就是所謂的“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樣再來念佛、報佛深恩,再來行一切世間善法,處處可以知佛恩、得佛恩、行佛恩、報佛恩,若不如是,身心不自在。
現(xiàn)在人身心不自在的多,因為多欲、因為貪、因為顛倒。阿彌陀佛就發(fā)這樣的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以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法界同得往生,無一遺漏,這就是大菩提心。這大菩提心,就是提醒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同得往生無一遺漏,這樣心就歇下來,何以故?一切眾生不過是夢幻,這個差別不可得,這樣歇一歇心,歇一秒鐘是一秒鐘,又起來分別煩惱心了,再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悟了,一念永念,不悟了,念念生念,也是方便,凈土法門念與不念咸得利益。
今天有個居士提醒我說:“依法師講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人人都得以往生,那么我們以后都不念了”——不是這樣的說法,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要生決定心了,極樂世界決定是你的本家本國,你認得準了,就象我們知道我們的家在哪個地方,認得家門了,那隨時都可以回去,這樣叫決定念,這樣會得到家庭的攝護。比如我們在新工佛堂,不管在此學(xué)多長時間,晚上就可以回家,因為有家庭的攝護,不會感覺到流離失所沒有家可回。
我們的生死無明壓迫,沒有未來趨向的壓迫,人害怕的就是沒家可回,我們知道極樂世界是我們的家,我們決定可以回家了,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大悲慈父,他給我們個完整的家,我們回去就對了,愿意回就可以回去,那門就敞開著,你隨時就可以回去,那這樣就會安心,這樣的安心叫決定念。決定念,是佛恩處。佛的恩德給予所在,就是給予我們一個完整的家,給我們一個光明的未來,給我們一個萬德具足的未來的整個生命,這樣來念佛,稱為一念決定。那么這樣一念,是不可思議的。這叫一念永念,也叫決定念。
曇鸞法師講三種念,“佛法在于三種,在緣”,你現(xiàn)在緣的是什么?你緣貪嗔癡慢疑惡見,那你就在六道輪回,若緣佛,我們的心就是佛,你在這地方生決定了,當下就覺悟。我們眾生當下在做什么,看你緣的什么,你若明白自己當下在緣什么,你就是覺悟者。我們看到花,心就歡喜;看到一些不好的東西,心就討厭;我們的心緣佛,緣佛的光明、緣佛的萬德,緣佛的這一稱南無阿彌陀佛,皆共往生無一遺漏,我們緣這樣的力、緣這樣的萬德,你在這里生決定了,再也不散壞了,這就是智慧,這就是覺悟。“在緣、在心、在決定”,我們學(xué)佛就要在這個地方站住腳。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若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給予,也可以使我們得到這種自在。這個自在是清凈無為真實智慧,因為阿彌陀佛把一切眾生的這種生死問題徹底地解決了,我們放心了,阿彌陀佛已經(jīng)成佛十劫了。
“聞我名號,俱來我剎,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就有這樣的愿,我們信佛了,就是緣佛這樣的愿力,作為心,這個心在這個地方生決定了,那就成就了。這樣的成就,就是安心。安心,就是無為。無為,就是真實智慧,就是自在,就是清凈。
佛教是個方法,這個方法決定了,它就再也不變了。不變了,你應(yīng)用一次就可以發(fā)起利益,就如你吃糖,吃一次就知道糖是甜的了,永遠知道糖是甜的,你若是體會到佛的法味,就象蜜蜂采蜜是一樣的,采一次以后,它知道甜味了,你轟它也不走,那你念念就念佛了。
我們要知道念佛的這種萬德,緣佛的這種萬德,這個心生出來了,就會成就這樣的決定,得到這樣的利益,那我們念佛就歡喜了,自覺不自覺在念佛,自覺不自覺在歸命。
“在緣、在心、在決定”,在世間亦如此。有愛好打麻將的人,心里有個緣,他緣“今天晚上和誰在哪一家打麻將”,他想起這個事情,生這個心了,“好,我現(xiàn)在就去”,什么也不管不顧了,那叫決定,決定了,他必定打麻將。有人做生意,這筆生意他緣上了,他心里決定了,就去投資,就做這筆生意了。有的人做壞事、做好事都是如是。殺盜妄淫亦復(fù)如是,佛法亦復(fù)如是,所以說“在心、在緣、在決定”。
我們?nèi)羰敲靼孜覀儸F(xiàn)前心的功用,那真不可思議,就象印光法師說:“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眾生煩惱業(yè)海從心想生之義,便已彰明校著。果能深明此義,誰肯枉受輪回”,我們?nèi)羰敲靼走@個道理,哪個人還在受輪回?那就緣佛吧,緣佛都了生死,圓滿佛道。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yè)
凡夫的心貪得無厭,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跟過去比,真是富有,但是大家有幾個滿足的?有一百萬,想一千萬,過去萬元戶了不起,現(xiàn)在根本不算什么了,哪家沒有幾萬?但已經(jīng)不當回事了,還要貪。過去住的平房、瓦房都很好了,現(xiàn)在住的都是樓房,還有空調(diào),也不滿足,還在拼命的撈。
人的貪心是個大海,無底無邊。我們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樣,我們大家是不是這樣?過去一家有三大件都很少,自行車、手表、縫紉機,現(xiàn)在大家都不用了。你滿足?滿足不了。過去我們一個人工資幾十元,現(xiàn)在拿幾千元,你也不滿足。人的欲望無有邊際,這就是生死苦海。
“心無厭足,唯得多求”,我們要覺悟這個地方,我們這個心就是貪;“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什么是安貧?就是知足,不跟上邊比,也不跟下邊比,知足常樂。我們中國儒家的思想,也是很了不起的,是作一個好人的標準,比如說“人若無求品自高”之類的話,都是菩薩之行。
“唯慧是業(yè)”,自己清凈無有沾染,不為自求,這樣叫慧業(yè)。現(xiàn)在我們很多人,只為貪心,包括名聞利養(yǎng),這叫愚癡,F(xiàn)在愚癡的作業(yè)象洪水猛獸一樣傷害我們的生命。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就是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得到極樂世界這種圓滿的給予,使我們安心,使我們得到圓滿的這種佛恩,唯有報佛恩,欲使佛法住世,欲拔一切眾生苦,欲使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國,不要說我知道這個法益就可以了,那樣就是懈怠。懈怠就會產(chǎn)生新的煩惱,所以要破煩惱惡,摧伏四魔。
所謂的四魔,就是我們自己的這些沾染因緣,乃至所謂的陰境。我們對一些境界的沾染,對一些感受的沾染,對我清凈不清凈的沾染,對我念佛成片不成片的沾染,對我開悟不開悟的沾染,對我的名聞利養(yǎng)的沾染,對一切的沾染,佛法告訴我們這都是陰魔界。佛法但盡凡情,別無圣解,若作圣解,必落魔眷。
現(xiàn)在為什么很多人練氣功,就會出現(xiàn)問題?中國的精神病人特別多,多是練氣功練出來的,因為他們沒有戒律的攝護,就是自己有一些境界,突然感覺到自己怎么樣了,作圣解了,就墮入魔眷。
《楞嚴經(jīng)》在這地方寫得特別清晰,五十二陰魔寫得很清楚,現(xiàn)在氣功師多是被這些陰魔所攝。作圣解就叫陰魔,沾染就叫陰魔。這陰魔是自以為是、貢高我慢、說大話未證言證的意思、傷害無量眾生的意思。很多人還依附這些天魔外道,受無量的傷害。
當然以南無阿彌陀佛的這種萬德洪名的回施,他們亦得往生極樂世界,亦得萬德攝護,但是也要提醒大家,要有三皈依的戒體,要有三皈依的攝護,若不然,你在世間都會受到傷害。佛法有戒律的保護,有正確的概念,有不沾染的根本教化、決定的給予,這個決定解,就是說不可沾染任何因緣,這樣就會遠離魔的傷害。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xué)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我們說不為自求,就是以智慧的眼睛來廣泛的學(xué)習(xí),為拔一切眾生苦來學(xué)習(xí)。這樣的學(xué)習(xí),就是有眼睛的學(xué)習(xí),就是健康的學(xué)習(xí),是有手足還有眼目。若不然,盲目的學(xué)習(xí),沾染的學(xué)習(xí),為自己名聞利養(yǎng)而學(xué)習(xí),那就會發(fā)起所謂的沒有眼目但有手足的罪惡,那會生很多苦惱。
在六度法門上,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這前五度都是手足,若沒有般若,那就沒有眼睛,所以說第六度是眼目。我們大家都知道,多學(xué)多聞都是為了大眾,不是為了自己,若是為了自己,是名愚癡,是名增上慢,是名無智慧,是名無眼目,這樣的學(xué)習(xí)越學(xué)越痛苦,越學(xué)越貢高。
我們走很多地方,很多人學(xué)了很多佛教的思想,但是就是沒有性空的眼睛、無沾染的眼睛、不為自求的眼睛,到處誹謗別人,而不是給人以智慧、教化與提攜、拔一切眾生苦,只是看不起別人,說這個人不如我,那個人不如我,這樣不叫學(xué)佛,這樣學(xué)一些貢高我慢,就象嫉妒一樣,這樣是名聞利養(yǎng)的傷害,這個傷害特別重。
“教化一切,悉以大樂”,就是所謂的不為自求。學(xué)習(xí)、修持都不是為自求。要是為自求,那就是愚癡。什么叫大人?行菩薩道,就是大人。什么叫小人?斤斤計較,什么都為自己算計。大人,就是為一切眾生,所以叫《八大人覺經(jīng)》。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
做為佛門弟子,應(yīng)當精勤奮進,不分白天黑夜,懷著一顆至誠之心,誦念使人擺脫愚癡、走上覺悟之路的八種大智慧。第一種智慧:覺悟到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恒長存的,人們賴以生存的國土也是危在旦夕,地水火風(fēng)所構(gòu)成的物質(zhì),從真理的角度看,也不過是苦的根源,全為虛妄;色、受、想、行、識這五種遮蓋人們智慧的陰霾,是沒有一個真正恒常不變的
我很歡喜把這一本佛教入世應(yīng)用的圣經(jīng)——《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介紹給諸位大眾。在講說本經(jīng)之前,我先對本經(jīng)做一個概述。我想用十次講話的時間,講完此經(jīng),本經(jīng)名八大人覺,每一覺悟,作為我一次講話的課題,正宗分有八大人覺,就要講八次。本經(jīng)的經(jīng)題、譯者、序分,我在概述里講,作為第一講,經(jīng)文最后的流通分是總結(jié),也作為一講,前后加起來共
我曾在報紙上看過一句話,『閑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淮笠馐钦f:一個吃飽飯沒事做的人,一定不快樂,日子過得毫無意義。不過,現(xiàn)在這個社會,又有誰會是閑人呢?每個人每天總是匆匆忙忙,一副忙碌狀,而他們忙得快樂嗎?我看不盡然吧!他們每天放著正事不做,卻忙著應(yīng)酬、打麻將、觀光旅游。我想,這種忙一定會使他們在飽樂之后,感到疲倦與空虛。
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講解
一、前言 在眾多佛經(jīng)中,《般若心經(jīng)》與《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是兩部很簡短又很重要的經(jīng)典,前者對空慧的了悟與修持極為重要,后者對大乘修行人由出離心、發(fā)菩提心直到行菩薩道證菩提,本經(jīng)都提供重要的開示。因此本人認為大乘修行人都要仔細研讀《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甚至要經(jīng)常背誦。
《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全文完整注音版。
《八大人覺經(jīng)》上有句話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為什么叫“生死疲勞”呢?就是說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斷地輪回,沒完沒了。就好像蒙著眼睛拉磨的驢,無意義地在那里繞圈,繞著那個磨,來回這么轉(zhuǎn),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真的很苦,很沒意思。
我們這次,大家有很殊勝的因緣,由于凈土梵音的啟請,大家能夠暫時的放下人世的塵勞,來共同學(xué)習(xí)八大人覺經(jīng)。在講述本經(jīng)之前,我想簡單地說明研究本經(jīng)的目的。從總相來說,佛教的修行它是一個宗教,宗教和我們一般的世俗的技術(shù)最大的差別,就是它能夠?qū)ξ覀兊纳a(chǎn)生一種改造的功能,這個生命的改造,簡單的說,就是破除我們的邪執(zhí),使令我們離
八大人覺經(jīng) 題解 《八大人覺經(jīng)》,通題后漢沙門安世高譯。歷代均入藏。版本較多,但除若干文字有微小差別外,差異并不大。本經(jīng)文以日本《大正藏》本為底本,并參校江北刻經(jīng)處版本。 安世高,本名安清
這部經(jīng)典的標題為《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悍稹粸椤悍鹜印坏暮喎Q,佛的中文意思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智者。本經(jīng)中的『佛』,本是諸佛名號的統(tǒng)稱,此處專指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釋迦』是姓,意為『能仁』;『牟尼』為名,意為『寂默』。『說』即講話的意
這是《八大人覺經(jīng)》開頭的一段經(jīng)文。這部經(jīng)的內(nèi)容,主要是佛陀教示修學(xué)佛道者,應(yīng)覺知思惟的八種教法!甘篱g無常,國土危脆」,是佛教的宇宙觀;「四大苦空,五蘊無我」,是佛教的人生觀。兩者合起來,即整個佛教的世界觀。我們所賴以生存的世界稱「世間」,世間是時間和空間所和合的世界,是變化無常、沒有長久固定的形態(tài)
這部經(jīng)典的標題為《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佛』為『佛陀』的簡稱,佛的中文意思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智者。本經(jīng)中的『佛』,本是諸佛名號的統(tǒng)稱,此處專指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横屽取皇切眨鉃椤耗苋省;『牟尼』為名,意為『寂默』!赫f』即講話的意
《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是佛陀為了開啟眾生成就無上圓滿正覺而特別講說的八種證道方法。以使眾生通過聞、思、修三種過程,不斷地修學(xué)自覺、覺他的菩薩行,達到覺行圓滿的時候,自然成就『大人覺』。與佛陀講說其他經(jīng)典一樣,《八大人覺經(jīng)》也有一個講說因緣:佛陀一次在向弟子講經(jīng)時,持戒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向佛陀請教佛弟子如何修菩薩行。佛陀于是為
《八大人覺經(jīng)》的講解到此告一段落了。大家回去多點誦念,多點思維其義,經(jīng)文內(nèi)容能夠引導(dǎo)你走向正道。而且《八大人覺經(jīng)》把修行的次第與方法說得很清楚了。大家要記住:經(jīng)常思維經(jīng)文的含義,這樣的話,你的煩惱也會少很多,這真的是轉(zhuǎn)化自己煩惱的一個好方法。
談到利益眾生,我們會馬上想到,他人生病,我們能照顧;他人沒有吃穿我們能夠給予;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們能伸手援助,幫忙度過難關(guān)。這是利益他人,利益眾生。但是這種利益只是暫時的,只是暫時減輕痛苦,并不能究竟令他人離苦。雖然是暫時的幫助,如同雪中送炭,這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如果能夠究竟的令一切眾生離苦,得到幸福和快樂,才是真
說到利益眾生,是佛弟子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事“發(fā)菩提心、利益眾生”。其實世間人也講利益眾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世間人的利益眾生,和佛弟子的利益眾生有什么不同呢?我們都知道,世間人利益眾生的心最懇切的就是父母對子女的利益,父母總想把最好的給子女,讓子女走最光明的人生之路。
很多人就算不學(xué)佛,也都知道《般若心經(jīng)》,可能也會認定,《心經(jīng)》是字數(shù)最少的佛經(jīng)。但事實上,在三藏典籍中,另有一些經(jīng)論,字數(shù)同樣不多,甚至有些比《心經(jīng)》還要少。另外還有一些佛經(jīng),字數(shù)雖比《心經(jīng)》稍多,但文字更簡易明了,相對而言《心經(jīng)》反而核心名相太多,不易被普通人領(lǐng)會。今天介紹一部簡短佛經(jīng)《八大人覺經(jīng)》,希望大家能有一定的收獲。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因為心多貪欲,也因造成了人生種種的業(yè),這些業(yè)就像一條繩子一樣,把我們牢牢的綁住,困在六道當中,很難解脫。人的善與惡是平行的。在造福的過程中,也會無意中造業(yè),所以常是苦樂參半,設(shè)若善業(yè)強盛,就可以上升天道;由于在天道中完全是在享受福報,沒有機會可以再修行,也就沒機會再造福
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于修學(xué)來說非常不利,外面的境緣誘惑的力量太大太大了,說實在話,如果沒有深厚善根,怎么能夠抵得過誘惑? 誘惑是什么?魔!栋舜笕擞X經(jīng)》給我們講的四類魔事! 〉谝活愂俏尻
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又稱《首楞嚴經(jīng)》、《大佛頂經(jīng)》。唐般刺密帝譯。十卷。
于它論述了瑜伽師修行時所由。經(jīng)歷的十七個階段(十七地),所以也叫作《十七地論》。關(guān)于本經(jīng)的作者,西藏流傳著這么一個神話傳說無著為了能正確了解佛法的意義,希望能見到彌勒。他在雞足山的一個巖洞中勒修彌勒法三年,但沒有任何效果。
傳說六祖慧能本來是嶺南一個樵夫,因為賣柴,在大街上聽到一戶人家念《金剛經(jīng)》,在心靈上產(chǎn)生了領(lǐng)悟,于是開始修行佛法;勰苄扌羞^程中取得那個誦經(jīng)人的資助,于是到黃梅縣東禪寺參見五祖。他見五祖時,兩人的對話使五祖認為慧能此時顯然已開了智慧
《維摩詰經(jīng)》是佛教大乘的瑰寶,和其他更具盛名的佛經(jīng)相比,本經(jīng)沒有像《心經(jīng)》一樣超廣泛地為眾口所誦念,也不像《法華經(jīng)》是佛陀生命前夕最后盛開的一朵涅槃花,更不像《華嚴經(jīng)》、《楞嚴經(jīng)》這樣的經(jīng)典比較獨成體系、完滿自足。盡管如此,卻沒有一部佛經(jīng)像
在佛教中,只有釋迦牟尼佛的言論才被稱為“經(jīng)”,但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有一部由中國僧人所輯錄的被稱為“經(jīng)”的著作,這便是由禪宗六祖慧能口述、弟子法海整理而成的《六祖壇經(jīng)》!读鎵(jīng)》是由弟子法海整理六祖講經(jīng)內(nèi)容而成,是中國禪宗的根本經(jīng)典之一,也是
三藏經(jīng)典中,有字數(shù)最少的一本經(jīng)。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簡稱《心經(jīng)》!缎慕(jīng)》共268字。正文260字,題目8字。這268字,把佛教的要義,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得極為透徹!缎慕(jīng)》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是我們學(xué)習(xí)佛法的綱領(lǐng),也是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法華信仰在藝術(shù)上的表現(xiàn),一開始就多種多樣。早在《法華經(jīng)》譯為漢文以前,山東省滕縣在東漢初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譬喻品》中的“三車喻”——羊車比喻聲聞乘,鹿車比喻緣覺乘,牛車比喻菩薩乘。這可能是依據(jù)民間口頭傳說而來的。此外,成都萬佛寺出土的一件南朝劉宋元
《涅槃經(jīng)》卷七《如來性品》說:“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如是我義從本已來,常為無量煩惱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見!庇终f:“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斷無量億諸煩惱結(jié),即得成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薄耙磺斜娚m有佛性,要因持戒
凈土宗必讀經(jīng)典之一,既是“凈土五經(jīng)一論”中的一經(jīng),也是與《阿彌陀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的一經(jīng)。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jīng)中找到理論依據(jù),可謂是凈土宗修法的最佳導(dǎo)航,也是究竟方便兼而有之難得的法門。
首先,六祖慧能是因為《金剛經(jīng)》入佛門,又因為經(jīng)中“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而大徹大悟,成為禪宗的六祖。其次,六祖慧能的禪法依據(jù)的就是般若法門,提出禪門修行的三大綱領(lǐng)!吧浦R,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