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大士和豐干禪師、寒山大士同為唐朝人。他是豐干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據(jù)說有一次豐干禪師游松林,漫步在天臺縣赤城山道路旁,偶然聽到小孩的啼哭聲,尋聲找去,原來是一個相貌清奇的小男孩。禪師看了看四周,無有什么人,只好問在附近牧牛的人知不知道這孩子是哪家的,結(jié)果沒有一個人知道,問他自己,卻回答說:“我沒有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幺?”于是幼童就被禪師帶回國清寺,交給典座師等候家長來認領(lǐng)。但是過了很久,還是不見有人來領(lǐng)回,禪師祇好命手下的知庫僧靈熠照顧他。
有一日寒山禪師問拾得禪師一個問題,說:“如果世間有人無端的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厭惡我、欺騙我、我要怎樣做才好呢?”拾得禪師回答他:“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再看看他又是什么樣的一副面目!
如愿化去-祥云大師 高齊祥云大師,乃是并州姓周人家的子弟。在孩提時代就從本州僧人靈詢法師尋問有關(guān)佛教教義,長大后跟隨靈詢法師出家。 靈詢法師想要觀察他宿世根機,故意把藏經(jīng)庫打開,里面很多經(jīng)文藏書任由他研究閱讀。 結(jié)果他取了涅盤經(jīng)來研讀,涅盤經(jīng)是繼承般若經(jīng)的空性思想及大眾部的教理(一音說法及心性本凈之說),同時又采用法華一乘的思想而成立,教義包含三點: 一、法身常; 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三、一闡提成佛。 他用心閱讀不到一年,整部涅盤經(jīng)都可以朗朗成誦
燒身酬債-北齊王子 高齊天寶帝的三兒子曾兩世為僧,守戒清凈不犯淫欲之戒律,所以證得了宿命通(六種神通之一)。 于是自己回憶起前塵的往事 自從周朝衰落,他本來是晉楚世家之子,那時生性殘酷好殺,殺人遍野,殺敵國人不說,就是本國人民被他所殺的也不知有多少個。 有天他終于懺悔往昔,決定誠心禮佛。他忽然厭倦起自己的王位,到了天寶七年,他染上了嚴重的疾病,想盡辦法也醫(yī)治不好。 于是他非常誠懇地來到清涼山,禮拜懺悔,祈愿見到文殊菩薩。 怎么這么久都見不到文殊大士?
凡情失圣-明勖 高齊年代,在定州有一位法師叫釋明勖,少年時瀟灑倜儻,并懷有很大的志氣,他常常讀誦華嚴經(jīng),知道清涼山乃是文殊菩薩所駐錫的地方。 于是他背起簡單的行囊一路游方參訪,不知不覺間進入了深山幽谷之中,一路走一路探詢,都沒有人知道大圣究竟駐錫何處。 無意中他遇到一位面貌奇特的出家人,由于彼此都是出家人,互相頂禮過以后,他就問道: 大圣!弟子渴望見您一面很久了,祈愿您能度化弟子的愚癡無明。他認為眼前這個人,從深山無人處突然冒了出來,相貌又奇特,想必
棗林-刺史延慶 相傳五臺山東臺的東北角,曾出現(xiàn)過一個稱之為棗的林化境。 恒州的刺史延慶在元魏永安二年的時候來到了這個地方打獵,隨行的有仆從四人,他們因為追趕一只白鹿,來到了一棟高大的宅邸,鹿來到了這個地方,就竄進去不見了。 當他們正感到奇怪的時候,有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人,手里拄著拐杖,來到了門口,對仆從說道: 你們所逐的白鹿,是我家所蓄養(yǎng)的,你們怎幺可以追逐有主的鹿兒呢? 延慶的仆人們接口說道: 原來是這樣子!那我們現(xiàn)在不須要鹿了,可是我們的肚子實在餓
心通注經(jīng)-劉謙之 高齊時中相劉謙之,是一名太監(jiān),他篤信佛法,厭倦世俗,不喜塵勞。雖然身在朝廷宮闈,卻經(jīng)常持誦文殊菩薩圣號,此為定課,每天念誦達七萬遍之多,不論事務(wù)多么繁忙,他持誦菩薩名號從沒有間斷過。 天寶年間,劉謙之隨侍高齊三王子入清涼山參訪圣跡,見到自感罪惡深重的王子為了供養(yǎng)大圣文殊菩薩,誠篤堅志引火自焚其身。正是這種難行能行的舉止,使他深受感動,隨后劉謙之去拾回王子骨灰時,內(nèi)心自念:王子能為法舍身,我又何嘗不能? 于是更生起了大悲心,自嘆身已
南海放光-陶士衡 陶侃,字士衡,東晉人。曾經(jīng)夢見五臺山僧人向他勸募化緣。后來他在南海駐軍扎營,每天黃昏當?shù)氐臐O民都看到海濱有光芒照射數(shù)丈之遠,就特地來稟告。 于是他特派人去查看,不久果然有一尊金色佛像由浪中涌現(xiàn),于是將佛像請上船來,看到佛像座下刻著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薩像等字樣,獄卒見此狀個個臉色大變。 因古印度佛經(jīng)上曾記載:從前阿育王統(tǒng)治閻浮提世界時,實行酷政,命令鬼王建造監(jiān)獄,真是恐怖殘酷毒虐至極。不料文殊菩薩居然在鼎鑊之中現(xiàn)身,于是火滅湯冷,并生
靈鷲異跡-乞齋貧女 南北朝后魏時代,每到春天三月在臺山靈鷲寺都會依例舉行無遮齋會,這是不論出家、俗家、也不分善男或信女、老的或少的、有錢的還是窮人、甚至乞丐,都可以平等參加,飽食一餐,平等施食,適時表示佛法平等,無人我之分別。 有天齋會上來了一位手抱兩個幼兒的窮苦女人,后頭還跟著一條狗,身無多余之物,來到了靈鷲寺無遮齋會現(xiàn)場,可是尚未到用齋的時候,又由于身無分文,但也不好意思白吃,就剪下頭發(fā)聊充布施之意。對寺里的住持要求說: 我祇有這些頭發(fā)布施三寶
至誠遇圣-高節(jié) 隋朝有一位名叫高節(jié)的人,是并州人氏。小時候當他牙牙學(xué)語的年齡時,只知道稱念南無佛三個字,其它什么話都不說。 奇怪,這個孩子怎幺別的話一句都不說呢? 是。∥覀冞@孩子的確也太奇怪了。 他的父母常常這樣呢喃著。 時間過得非?,轉(zhuǎn)眼間他已經(jīng)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了。 人生實在很苦,沒有什么值得快樂的事,真是煩惱重重;要想解脫,恐怕只有離開這個家去修行這一條路了。他心中想著。 另一方面,他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這樣那樣的事情都不想做,世間上的事業(yè)好
隋朝時候,有一位解脫和尚,是代州邢姓人家的子弟,孩提時代就出了家,在五臺山昭果寺披剃,受了具足戒,又在抱腹山志昭禪師那兒學(xué)禪。志昭禪師非常的器重他,對他另眼看待。有一天志昭禪師向大眾宣布說:「你們聽著:解脫對禪學(xué)領(lǐng)悟不是你們能及得上的,所以往后勞動性的工作就由你們?nèi)プ,不必勞動他了!?/p>
心空及第令休大師 隋朝僧人釋令休,隸籍河南,平日里很樂于四處尋訪圣跡,遍歷了各大名山。 他素來聽說清涼山上,文殊菩薩的事跡靈感異常,心里面十分的向往。由于這個念頭存在心中很久了,有一天終于機緣成熟,就動身前往五臺山,求見文殊大士。 令休志向堅定、心意又切,就在古木幽徑之間來回地尋訪著。有一天,無意間遇到了一位奇特的僧人,令休就朝著他頂禮并開口問道: 「圣者您是住在這里的吧?那幺對這里的一切一定都知道得很詳細的了。我在河南當?shù)兀茉缇吐犝f大圣文殊菩薩
應(yīng)真屢現(xiàn)羅漢顯應(yīng) 傳說在著名的清涼山上,曾有五百位阿羅漢住持著名山,自古至今,發(fā)生過三次顯應(yīng)的事跡 其一,隋朝開皇初年,有五百位清凈的僧眾,棲居在中臺山麓修習(xí)禪定,常有天龍八部諸天人前來供養(yǎng),過了夏天,這五百位僧眾卻又隱去了蹤影。 其二,唐朝貞觀年間,慈恩法師在名剎華嚴寺傳授菩薩戒法,當時突然來了五百位比丘發(fā)心來求戒,聞受戒法以后歡喜而去。 其三,明朝永樂辛巳年間,永樂皇帝頒下了御制佛名曲經(jīng),無意間約有千余位僧眾不知從何方而來,接受了皇帝設(shè)齋供養(yǎng)以
遇圣解怨環(huán)先二人 隋朝代州趙良相,家庭富裕資財巨萬,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盈,次子叫孟。 盈的身體比較強健,孟的身體比較孱弱。他們的父親去世前,就把家財分成了兩份。等到父親死了,沒想到盈就把財產(chǎn)全部霸占強取了,僅僅留下一間房屋給孟居住,孟祇好自力更生,并替人工作賺取生活費。沒有多久,趙盈死了,投生到趙孟家作小兒,名字叫環(huán)。之后趙孟也死了,他也投生到趙盈家作孫兒,名字叫先。 光陰似箭,兩個人長大成人了。這時趙孟家更為貧窮,趙盈家更加富有,但是趙環(huán)卻在趙
真經(jīng)勝火摩滕法蘭 漢朝時代,印度國有摩滕、法蘭兩位大乘比丘,運用天眼觀察中國的地方,不少有情眾生具備大乘根器者已經(jīng)到了成熟的機緣,并且觀知五臺山文殊大士所住錫的地方,但是圣人的教化時機尚未到來,明白要歸依佛教真理的人究竟不多。 于是就帶了釋迦文佛畫佛,以及四十二章經(jīng),準備到東方來。 當是在位的漢孝明帝,在永平七年正月某個夜晚,夢見金人,身高約有丈余,全身光輝燦爛如同日光照耀一般,飛躍到了宮殿的庭堂里。 漢明帝就命人占卜一下這個夢是什幺意思呢?精通占
文殊化現(xiàn)五髻仙人 漢明以前,佛教的法音尚未廣泛的流布,五臺山的圣境,聽說過的人本來就不多,何況有人能夠深入其境,親睹靈異?那個時候,五臺山方圓五百里內(nèi),都是茂密的森林,到處有虎豹惡獸出沒其間,五●之間,無路可通,因此人跡極為罕見。 可是在川流平原之處,卻是一些黃冠道人居留的地點,每到月中(農(nóng)歷十五),五●之間,常會煥發(fā)出祥瑞的光彩,到了夜晚并有神燈四處流瀉,一般人都以為是神人聚會的仙府。 從古以來相傳者,有所謂仙人的,頭發(fā)上結(jié)著五個發(fā)髻,衣服上掛了
破生死關(guān)必救都綱 唐朝有一位出家人法號必救,他俗世家族身世都不詳,住在王子燒身寺里面,掌理寺僧的職務(wù),職位是都綱,所以大家都叫他「必救都綱」。 他道行相當?shù)母叱,所以神鬼無不對他欽敬,畏懼有加。 古代的清涼府,就是現(xiàn)在的五臺縣的地方,有一位官居邑宰的人名叫王有相。一個夏天的晚上,有相自己坐在公堂的案桌旁,蒙眬間覺得有兩個不似人類的使者來到身邊說: 「閻王爺派我們要追捕你,要送你到地府交差,近日就要啟程
光流五竅僧福運 唐朝釋福運,乃是代州總因寺里面的一位和尚,不幸他身體染有重病,長時間都沒辦法醫(yī)好。 于是他到清涼山(五臺山亦名清涼山)去修行。 有一天,他在金剛窟前向佛禮懺,由于疲憊不堪就睡著了,迷茫中感到有人用水澆灌他的頭部,醒來以后就獲知自己的宿命,見到往昔自己原來是一名大法師,只是貪求世間的名聞利養(yǎng)。 身心不清凈,卻口若懸河的說法,為眾人開示。 「這位大法師真是舌燦蓮花,講解得太好了
牛鼓償罪僧法愛 唐朝北臺山后,有一座黑山寺。 里面住著一位僧人,法名法愛,任當家?guī)煹穆毼。因為職?wù)上的便利,他竟然將四方供養(yǎng)僧眾的施物,占為己有。 由于囊括不少財物,就在南原廣置了田地,最后他將這一大片的田產(chǎn),在臨終前交咐給愛徒明誨接管。 「好好從事耕營,不要荒蕪了田園啊
當面錯過法順 唐朝法順和尚,是長安萬年杜氏之子,又叫做杜順,乃杜如晦的族長。他在少年時代就受到隨文帝的器重,每個月都賜給月俸供養(yǎng)。 非常不可思議的,凡是有病的人,不論其病情如何,只要是和尚面朝著他坐著,沒多久病就會好了。 甚至于有一生下來就耳聾的,和尚召喚他到跟前,和他談了幾句話,耳朵就能聽到聲音。有的天生啞巴口不能言,和尚對他說了一些話,他就可以開口講出話來了。 還有顛狂的瘋子之類,和尚叫人帶他來,面對他禪定,不用多久,瘋顛的人也就不瘋了。 有時候
尊勝由來佛陀波利 唐朝時,北印度有一位佛陀波利,是罽賓國人。他懷著為教殉道的精神,到處探尋靈異的圣跡,由于聽說震旦(中原)有文殊大士的道場,特地長途跋涉,渡過沙漠,要來禮拜參見,經(jīng)過千山萬水,到了儀鳳元年才扺達中原。 到了五臺山南邊,陽嶺的地方,放眼看去,但見林木參天,遍地名花異草,仰頭五在望,心中感到非常的欣慰,于是五體投地的向著空中朝拜說: 「如來滅度以后,許多大圣菩薩都潛伏隱藏,祇有文殊菩薩,有著無盡的大慈悲心,在這個深遠的大山里面,激勵引度
罪由心造李靖 唐朝雁門關(guān)太守李靖,最初在京城的時候,頗知道對出家人尊敬禮遇,因為僧寶功德巍巍,是代佛宣說佛法,滋潤眾生精神食糧的啊! 「我要敬事僧寶,絕不動搖心志
指出衣珠無著禪師 唐朝時,有位無著禪師,是永嘉董氏之子。從幼小時即天資聰穎才學(xué)出眾,和大家相比,有如鶴立雞群,顯得特別出色,到了十二歲,皈投在本州龍泉寺猗律師那兒,披剃出了家,每天念誦大乘經(jīng)典,達數(shù)萬偈之多。 天寶八年,因為道業(yè)甚優(yōu),那一年剛好二十一歲,剃度師便把衣缽傳給了他,由他擔負起寺務(wù)暨度化的工作。 他既精于戒律,因為仰慕金陵牛頭山慧忠禪師的德名,于是前往參訪求學(xué),在慧忠禪師那兒學(xué)習(xí)禪宗心要,用功得片刻光陰也不肯空過。 但是慧忠禪師卻這樣對他
遍參圣境道義禪師 唐朝道義禪師,是江東地方的人,受業(yè)于衢州龍興寺,長相清秀神志清朗根骨秀逸,有著動人光采。 開元二十四年,他和杭州的僧人普守一道參訪五臺山,并在清涼寺掛單,兩個人一起訪游圣跡。 道義自己心中怨嘆生在末法時代,眾圣早已隱藏潛伏,祇有這五臺山,圣靈之跡還未泯滅。何況眾生塵勞煩惱重重,永與圣真隔絕,這幺一加思惟,心中忽然生出了悲愴的情緒,就對著虛空頂禮,日夜不息忘了疲憊,一心正念,物我兩忘,探尋了幾個月,志行更加的堅固。 兩個人共同來到了
遇圣弘經(jīng)棗柏大士 唐朝有一位長者李通玄,他曾經(jīng)游歷五臺山,有一次在善住院,遇到一位很奇特的僧人,傳授他華嚴經(jīng)的重要旨趣。天色將晚時,那奇僧要和他分別了,李通玄長者就說: 「天色那幺晚了,師父您要到什幺地方去歇息呢?」 僧人就用手指了指北頂,然后飄然而去,那位奇僧步履輕盈,像是乘風駕云一般的輕快,李長者怎幺追也追不上,心里惆悵得很。夜深了,他抬頭遙望著尖尖的山頂上,但見紅光遍滿天,就去詢問寺里的住持:「那兒為什幺紅光這幺熾烈呢?」 「大概是野火燒山吧
洗心得慧法云 唐朝法云法師,是雁門趙氏之子,他天性淳樸、老實善良,對于他人加給他的譏毀或者贊譽都看得很淡。 可是到了上學(xué)的年齡,他卻呆頭呆腦的,好象很遲鈍的樣子,記性也不太好,在他十二歲那年,他的父母索性就把他送到五臺山華嚴寺禮拜凈覺禪師為師。 出家之后每天擔柴挑水的過日子,一點也不怕辛勞,到了他三十六歲那一年,他還是不能誦經(jīng)作日課,大家看他這幺愚蠢,都譏笑他笨得像頭「!。有一天他忽然想道:「我的資質(zhì)是那幺的愚蠢,像這樣子下去,長年累月的活在世間
弱女神通三昧姑 唐朝有一位三昧姑,她的身世來歷不詳。 大歷年間,她居住在華嚴嶺,往往在靜室一坐就能坐上七天,方始出定,因為她有這種禪坐的功夫,因此有「三昧」的稱號。 據(jù)說她有相當?shù)纳裢,能夠?qū)使鬼神,又能隨時召喚禽獸為她穿林開道,以達四面八方。 她走起路來就像風一樣的輕盈快捷,又像是在騰云似的,令人望之有飄飄然的感覺。然而她常常早出晚歸的,乞化一些財物,用來廣濟饑餓貧寒的民眾。 所以欽佩她禮敬她信仰她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她能大公無私、廣結(jié)善緣!
圣境屢現(xiàn)唐法照 唐朝有位法照法師,不知道他是何方人士,大歷二年,他居住在衡州(就是現(xiàn)在的湖南衡陽縣)的云峰寺,勤修佛法,精進不懈。 有一天,他在僧堂盛粥的缽子里面,忽然看見了五彩祥云,云中現(xiàn)出一座寺院,寺的東北有座山,山下有澗,澗北有個石門,門內(nèi)又有一座寺,匾額上寫著金色的「大圣竹林寺」五個字。 雖然這些幻景在缽中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心中還是半信半疑。 再過一些時日,又在缽中現(xiàn)出五色云彩,出現(xiàn)了好幾座像是五臺山的寺院,盡是黃金鋪成的地,沒有山林的污穢
佛足東來大士放光 在五臺山中臺大塔的左側(cè),有一座「佛足碑」,談及這座碑的來歷,大唐西域記里面記載著說: 摩竭陀國波咤厘精舍,有一塊大石,乃是釋迦佛陀遺留下來的雙足痕跡。足跡長度一尺六寸,廣為六寸,具有千幅輪相,十個足指皆現(xiàn)卍字,并有寶瓶魚劍的形狀,光明煥耀,顯人眼目。 往昔佛陀北行,前往拘尸那城即將示現(xiàn)寂滅的時候,曾回顧摩竭陀國,腳踏在這塊石頭上,對阿難尊者說道: 「我現(xiàn)在最后留下這個足跡,用以啟發(fā)眾生。如果有人能夠見到這個足跡,因而生起大信心,瞻
本來清涼裴相國 唐朝有一位相國裴休,字公美,是河?xùn)|人氏。學(xué)問極為淵博,通諸子百家之學(xué),曾參學(xué)于黃檗禪師,復(fù)飽經(jīng)圭峰禪師之教化,退隱以后,遂專志禪學(xué),默契無生之理。 裴相國于孩提時,曾遇到一位奇異的僧人,對他說道:「到清涼寺來,我會送你三顆舍利子,并有一封簡書要留給你。」 那封信是用天竺文字寫的,沒有人懂得上面寫了些什幺,就把它隨手放在竹筐子里面。 以后他做了官,參學(xué)于黃檗、圭峰兩位禪門大德,乃志心于佛道,對于世上的功名利祿看得很淡,并時時想要脫離塵
欲火害人釋普明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師,是濟川趙氏之子。最初在泰山靈巖寺披剃出家,因為聽說清涼山的種種勝境,于是帶了簡單的行囊缽杖,往清涼山一游,就在五臺山南臺的北邊,辟了一座小小的佛龕石室專心修學(xué)。 那時有一位奇特的僧人,也不知他的來處,常常和他談?wù)摲鸱,每每提到眾生的煩惱難以降伏,要想度脫生死談何容易?言辭相當?shù)那幸,和這位異僧相處久了,也常常受到他的鼓勵,要他努力用功。 沒有想到有一次來了一群盜賊,但普明一點也不覺得害怕,坦然自若,賊人搶走他的財
毒龍歸化降龍大師 唐朝末年的高僧誠慧,是山西靈丘李氏之子,本來他的雙親沒有子嗣,三度往五臺山祈愿求子,于是感得了身孕,生下了他。 誠慧法師出生時,相貌非常的奇特,不同凡俗,等到了成年,也不愿娶妻生子。他既不想成家,就拜別了堂上雙親,來到了五臺山的真容院,皈投在法順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出了家以后,心地澄寂如同秋月,舉止嚴潔一如冰霜,向道之心頗堅,沒有片刻光陰懈怠過。 距五臺山東臺之東百里之處,有一個毒龍池,池中毒龍時常出游作祟,為害人畜,因此圍繞著毒龍
彌陀化身豐干禪師 唐朝有一位豐干禪師,不知他是那里的人氏,他居住在天臺山國清寺,頭發(fā)剪到齊眉的高度,經(jīng)常穿著一件不起眼的布衣。 如果有人向他詢問佛理,他都只回答:「隨時」兩個字。他曾經(jīng)口唱道歌,身騎老虎進入國清寺前的松門,寺里僧眾有修持不努力的,見了都非常的驚惶恐怖。 國清寺里廚房有二位修苦行的人,名叫寒山、舍得,他兩人負責炊事,整天都在聊天,偷聽的人都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幺,因此人們都譏稱他們倆是「瘋狂子」。可是這二人只和豐干禪師親近,并不理會他人
文殊化身寒山大士 寒山子,唐朝人,但不知道他究竟是那個地方的人士,他隱居在浙江省天臺縣西邊靈江上游的始豐縣西境七十里,有一個叫做寒巖的地方,認識他的人都稱呼他為「貧子」,他喜歡裝瘋賣傻,常常語出驚人。
圣境難測道宣律師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師,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書錢申的兒子,他的母親有一天夢到一輪太陽投入自己的腹中,就這樣,便懷孕了,不久即生下道宣律師。律師自幼就和別的小孩不同;生而好禮,正視聽,肅儀容,天性嚴正,真是希有難得。 道宣律師從小就勤誦經(jīng)書,長大以后,正式拜師求學(xué),只要是有學(xué)問有道德的大師學(xué)者,無論多遠,他都一定前往參訪求授!于是外通百家諸子之說,內(nèi)洞佛教戒定慧三學(xué)。十七歲正式出家,對于佛教的戒律,更是研究透徹,并能自然而然的持守精嚴
常住三昧金光照師 唐朝的金光照,是澠池縣李氏的兒子,他到了十三歲的那年,在寶云山靈粲法師座下披剃出了家。十九歲時,進入洪陽山,在迦葉和尚門下服侍,整整三年光陰,為了服侍和尚,睡覺時不曾安穩(wěn)的睡在床位上,衣服也未曾松下離身,一直非常勤勉地做著和尚的侍者。而對刈草舂米之類的雜役,更是沒有一件不是盡心盡力去做的。 他就這樣的做著一些苦役,有一天他叩問迦葉和尚道: 「上人,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出家人到底應(yīng)當做些什么事呢?」 「『無為』是出家人應(yīng)當做的事,記住
法華多寶神英和尚 唐朝神英和尚,是滄州韓氏之子,他幼年就出家,有著清明的節(jié)操以及堅定如金石的求法意志。 壯年時,就皈投于南岳神會大師的座下,希望能夠好好學(xué)到出世大法,時間在不知不覺間過去,有一天神會大師忽然對他說: 「你的因緣是在北清涼勝地,好建立法幢,你還是不要老呆在這里的好
口放金光二梵僧 唐高宗儀鳳年中,西域有二位梵僧,到五臺山,捧花執(zhí)爐,屈著膝步行,向山頂禮文殊菩薩。 因為精誠的緣故,就感遇文殊大士,化身為尼師,在巖石間,松樹下,端然的獨坐著,口中一直誦著華嚴經(jīng)。 那時正好是黃昏時分。尼師就對梵僧說: 「比丘尼不適合與大比丘僧居住在一起,大德你走吧,明天再來好了。」 梵僧說: 「這里是深山而且路又遠,沒有地方可以寄宿,怎么辦呢?」 尼師說: 「如果你們不去,我又怎么能住在這里,你們還是應(yīng)當進入深山里去才好
勃荷神異金色豬 宋朝建陽有一位趙姓人氏,他以畜養(yǎng)豬只為業(yè),其中有一頭豬看起來特別奇怪。 這頭豬的毛是金色的,更奇怪的是,它不吃其它的飼料,只喜歡吃勃荷(即薄荷,一種涼草)。因此,一些村里中的孩子們都把它叫做:「奇異的勃荷豬
誠感天華安州張氏 宋朝元豐年間,安州有位姓張的人,每年他都自己種植芝麻,打了一百斤油,背負著到五臺山寺來作燃燈供養(yǎng)之用。每次登臨五臺山,他一定要事先洗澡凈身,再換上清潔的衣服。 「敬佛如佛在。」穿得干干凈凈是一定要的,不然的話怎能表達心中的誠意呢? 有一天,他又登臨五臺山,跟他同行的有六、七個人,一起來到了中臺。這個時候,忽然一陣陣異香撲鼻,抬頭一望,見到虛空中飄浮著朵朵天華,有青色、有黃色、有紅色、有白色,隨著各種不同的顏色,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大
大士現(xiàn)形衣蒲童子 宋朝高宗紹興年間,太尉呂惠卿,學(xué)問甚好,也精通佛理,曾注釋「華嚴法界觀」,并出過一本叫「新意解莊子」的書。有一次他外出巡視的時候,乘興游訪五臺山,到了中臺的地方,忽然之間,云霧彌漫,暴風雷雨大作,整座山林都震動了,他的侍從都驚嚇的跑去躲了起來。 沒多久,看到有一條像是蒼龍的東西,在云霧間出現(xiàn),露出半個身子。 呂太尉這時候真是驚駭莫名,過了些時,天氣變得稍為晴朗了,往外望去,看見一個皮膚漆黑頭發(fā)披散的童子,從腳到肩都纏著蒲草,裸露著
設(shè)浴圣現(xiàn)僧道海 宋朝太宗至道年間,真容院僧人名道海,結(jié)百僧會。 那年的夏天三月時分,僧眾諷誦華嚴經(jīng),四月八日佛誕,為了方便大眾浴佛,用上好的藥料煮浴佛湯,又燒起好香熏室,一切設(shè)備周全、干凈,準備的鮮果也清香上等的。在浴佛之前也為全寺僧眾準備,大家都要沐浴凈身,然后再拜佛。 于是先禮請寺中耆宿長老幾位入浴,幾位長老進得浴室,方始解衣準備沐浴,就聽到浴室里有揮洗的聲音,于是定神一看。 看到好幾個童子,膚色像金玉一般,耆宿之首的長老感到奇怪就問: 「你們從
放無量光無盡居士 宋朝無盡居士張商英,在元佑丁卯春,夢游五臺金剛窟,發(fā)覺全是平生耳目所看不見的,思慮所想不到的,覺得非常奇怪。 這時他任開封府推官,他告訴同舍郎林中。林中戲說: 「這是天意讓您大開眼界的啊
不凈得罪智超法師 宋哲宗元佑年中,有四川僧人智超法師,平常都用功于誦讀華嚴經(jīng),已經(jīng)有三十年之久。 有一天偶然見到一位相貌清爽的童子,向他舉手打拱作揖,于是法師問: 「你從什么地方來呢?」 「我從五臺山來! 法師再問: 「為什么那么老遠而來到這里?」 「因為有些小事情想要指點你的緣故! 童子直話雖然有失恭敬,法師不以為意,反而謙虛地說: 「我很愿意聽聞的! 童子于是更坦率的指出: 「法師你日常誦經(jīng),固然是精神可嘉,可是有過失的地方就是在登廁所洗凈時,觸
摩頂功成靈辯法師 元朝時代,魏國有一位靈辯法師,他在俗家的家世不詳,祇知道其人是在懸甕山出家的。 到了熙平初年,他頭上頂著華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是佛成道后第一次所說的法,在大乘經(jīng)典中最為深廣,全部有十萬偈;漢譯本有三種,各將卷數(shù)標明在書名前面,稱為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負荷相當沉重,還要日夜經(jīng)行在五臺山南、北、東、西、中五個山頂。如此精勤的經(jīng)行,風雨無阻,一直到腳跟都磨破血從腳底流出,還是不敢有絲毫的松懈。 像這個樣子竟然持續(xù)了三年之久。 「何苦
踏破虛空華嚴菩薩 元朝時代華嚴菩薩,是尉州高氏之子,他生下來就天資聰穎,頗具靈心悟性,志愿要脫離污濁紅塵,拜師出家。 起初父母不答應(yīng),可是他表現(xiàn)得意志堅決,一再懇求。 「容許孩兒出家求法吧
母妻同化王僧吉 元朝的時候,在亳州地方,有一個名叫王僧吉的人,堂上老母已達八十七高齡。 有一天老母對他說: 「許多年來,我被你們拖累了,為了顧家養(yǎng)子,一直不能遂我宿愿,一游名山五臺山圣地,F(xiàn)在我這么老了,對于菩薩圣地,雖然向往已久,恐怕今生更難前往了! 一面說,一面?zhèn)牡牡粝铝搜蹨I。 王僧吉于是和他妻子商量說: 「如果我同你兩人用一頂轎子抬著老母一起前往,參謁五臺山圣地,不知賢妻能不能辦到?」 他妻子低下頭想了想,正準備回答,王僧吉又說: 「可是那是
塔發(fā)重還凈因僧杲 元魏時代,文殊菩薩曾現(xiàn)身為貧窮女子,所布施的頭發(fā),修了一座寶塔珍藏著,在佛陀舍利大塔的右方。 住持圓廣,看到塔損壞了,就把舊塔拆了重新蓋座新塔,派一位出家人去督工。 那修行人趁機分取文殊菩薩的圣發(fā),放在衣袋中而離去。 十多年以后,修行人從南方回來,來到凈因庵。那時的庵主是惠杲,正在假寐,夢見一位金甲神說: 「有偷圣發(fā)的賊人想把圣發(fā)賣掉,您不妨把他留下來,等第二年,再送回本地好了! 等到醒來,惠杲方丈正猶猶疑疑的回憶夢境的當時,果然
往來自在三沙彌 元魏大孚年間,五臺山有座靈鷲寺,寺內(nèi)住著三個小沙彌,聽說山中常有圣靈顯跡,于是相約帶了口糧,動身前往深林溝壑,一路訪求著,幽谷險道,無不遍至。 走過了許多密林,口糧也吃光了,還是矢志不歸,寧可采葉充饑,也一定要見到圣跡。 游方尋訪足足經(jīng)歷了三個月,偶然間在大樹底下歇息,見遠方有一個高大的人影沿著山嶺而來,周身雖然黑得像漆炭一樣,卻身放光明,頗異于常人。沙彌于是向前,擋住他的去路,并長跪著說道: 「圣者,希望您能顯現(xiàn)一點神跡給我們看看
咒力怖盜僧繼宗 大約在明代嘉靖四十二年春天的季節(jié),有一位法號繼宗的僧人,因為仰慕五臺山乃佛教圣地,游化到了五臺山,他日夜持誦的是「文殊五字咒」。
稱名脫難曹一貴 明朝宣德年間,定州有一位叫曹一貴的居士,平時他最尊崇文殊大士,也因此時時稱念文殊菩薩的圣號。 「暢游天下名山,參訪奇人異士,從大善知識處聞法獲益,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主意既定,便約了同伴共六個人一齊去游五臺山。 山勢雄偉,愈至高處,仿佛踏入了云堆,雖說「高處不勝寒」,然而從高峰往下望,方覺大自然之偉大,以及人生之渺小,人生短促,進德修業(yè),實在比什么都重要。 到了華嚴嶺,想不到冒出一班彪形大漢,個個橫眉怒
天橋度關(guān)王行者 明朝嘉靖十五年的時候,京城里有一名巧手靈心專塑佛像的塑匠王行者。他的雕塑,技藝非凡,這都是由于他平日信佛誠篤,修持有素所致。 有一天,他塑好一尊佛像,準備送到五臺山某名剎。 可是這尊巨大的佛像實在是又重又大,到了龍泉關(guān),關(guān)口的門太小,佛像根本通不過去。這實在是當初料想不到的事,那可怎么辦才好?折回原路吧,不能達到送這尊佛像到五臺山的目的,好不容易走到了這里,前功盡棄,那怎么成? 不行,不能回去! 但是,佛像又進不了關(guān)口的門! 守關(guān)的
律師受衣如馨 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師,字號古心,是溧陽楊氏之子。在明朝嘉靖年間,依止棲霞庵節(jié)公剃度,平日奉持戒律甚嚴,具備了出家眾的五種德行,而對禮佛誦經(jīng),更是精勤不懈,事師三年,未曾有一念違背乃師的教誨。 當時談?wù)摻?jīng)教的人很多,弘揚律儀的卻微乎其微,他就很感慨地說:「佛法之所以能常住世間,律藏的攝受實在功不可沒!褂谑菨撔难辛(xí)戒律之學(xué),用來報答佛陀的恩澤。 他因為讀誦華嚴經(jīng),至菩薩住處品,曉得了清涼山(五臺山別名)乃文殊菩薩經(jīng)常駐錫之處,很希望能夠瞻
獅子歌鎮(zhèn)澄大師 明朝出家人當中,有位白眉鎮(zhèn)澄大師,特地撰有「獅子歌」一首,不妨稱作是空前杰作。 茲一字不漏錄如下,以供讀者諸君參考: 君不見,五臺山上獅子踞,獅子窩在云深處;獅子說法獅子聽,百獸聞之皆遠去。 大獅子、小獅子,猛烈威獰誰敢擬?爪牙才露便生擒,顧佇思惟言下死。 不說空、不說有,四句百非不著口,金剛寶劍倚天寒,外道天魔皆斬首。 不是心,不是佛,父母未生前底物,無量劫來絕點痕,癡人欲解夢中縛。 不屬迷,不屬悟,白云斷處青山露,丈夫拶透兩頭關(guān),天
萬歷九年,中相范李二人,奉命建佛寺塔院。等到寺院落成的前夕。李公夢見有五位印度僧人自西北飛來!赴!實在太神奇了。」他心中想,然而好一回,五位飛行僧人仍然在天空中,并沒有要立刻下來的意思。于是他很恭敬的設(shè)下了舒適的座位,準備了上好的供養(yǎng),延請他們。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春,北京有一位一江和尚,到五臺山游山,到了中臺山麓,看到了一位白發(fā)的老婦人,祇有一件破而短薄的衣服,天氣寒冷在瑟縮著。看她孤獨凄然的神情,上前問道:「老婆婆,您怎么了?」「我一個人孤苦伶仃的,肚子又饑又餓,天氣又冷,唉!有什么辦法呢?」
明朝萬歷初年代,有一位出家人釋福登,居住于龍門妙德庵。他每日用功勤修耐力是相當驚人的,原來他竟然刺舌尖讓血流出來,然后將血分成二分,一分研朱砂書寫華嚴經(jīng)用,另外一分持咒施食給鬼神。他這么做,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沒有一天間斷過。
明朝萬歷六年,少林寺僧人洪電法師,有一天晚上往中臺山。那時剛好雷雨大作,四周昏黑,心里產(chǎn)生了很大的恐怖,沒辦法再向前行。于是他至心合掌,稱念「南無文殊師利菩薩」的圣號,當合十時十只手指現(xiàn)出神燈,如果合十的手指一分開就出現(xiàn)十燈,再合為一是十燈變了一燈。洪電法師這樣合十到了中臺山,可是偶不小心跌了一跤,神燈的光芒才隱去無蹤。
清朝行森禪師,號笻溪,又號慈翁,他是博羅人,俗家姓黎。生來器宇不凡,神采煥發(fā),長大以后,有一天感到身子不適,在就寢的時候,忽然聽到鼓號交鳴的聲音,頓時覺悟到一個人的根器、淵源好壞,還是要靠自己修持,不從他有,乃立志出家了。
清朝有位通理法師,字達天,是直隸(今之河北)冀州新河趙氏之子。生于康熙辛巳年間,甫一出生就具有圓滿而莊嚴的身相——有著七處平滿的異征、雙手下垂時長度超過了膝蓋關(guān)節(jié)、口中并有四十顆牙齒的具足之相。他出家受了具足戒以后,曾經(jīng)歷過許多次的講經(jīng)宏法,對一切經(jīng)論,好象是宿世以來就熟習(xí)了的,祇要一過目,沒有不融會貫通的,對于經(jīng)文中的要旨也都能體悟得很透澈。
清朝照遠和尚,是山西太原棗園村王氏之子。皈投在本村永寧寺依止聯(lián)公披剃出了家,隨后從碧云和尚處接受了心法,于是駐錫在本郡的大崇善寺。干隆初年,他瞻禮五臺山,到大螺頂去拜燈,剛一頂禮頭面接地,五頂之上忽然飛出了金色的佛燈,約數(shù)百盞金燈在空中飛舞著,把整個林泉都輝映得一片金黃,這奇異的景象實在是難得一見的。
近代佛門龍象虛云禪師,因一生下來見不到自己生母,為報親恩,發(fā)愿朝禮五臺山。在光緒八年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這樣拜到五臺山為滿愿。第二年臘月,到黃河鐵卸渡,渡河登岸,天色已晚,四下杳無人煙不敢獨行,幸好路旁有一草棚,于是就在那里住宿。夜里天氣寒冷得很,大雪漫漫,第二天一早舉目一望,全部化為琉璃世界,雪深有一尺那么厚,無路可行,過往又無人,更不知方向。起初枯坐念佛,可是飽受了饑寒,因草棚四邊無遮欄,就蜷伏在一角,沒有多久雪更加大,天也愈冷,肚子也更餓,僅存奄奄一息了。
宋朝孝宗淳熙二年乙未春,法師和弟子普明、道全前往五臺山;氐戒,有渡口名叫化生,彼岸有一座五郎祠廟,據(jù)說廟神甚靈,知道法師會經(jīng)過那兒,這神就變化成一頭老虎站立在岸上,法師當然知道它實在是五郎神的變化身,便用手指著虎逼至祠旁,叱責說:
宋朝光宗紹熙元年庚戌初夏。北山百花橋東廟神,姓谷名穆。頗靈而神,常常變化成老人進入寺里聽法師講經(jīng)。法師問他從什幺地方來。他回答:「為聽法而來!狗◣熡謫枺骸改阌檬茬蹃砺犞俊埂肝矣眯亩鷥A聽!狗◣煴阏f:「你心中多欲,你耳里多惑,欲多所以作出妖事,惑多因而成魔。唯有斷欲方能作圣,除惑始可稱賢。心正則慧日發(fā)出光輝,心異則業(yè)障頓然興起。如能了得身心俱空,乃與我同一體!
《千年菩提路》將以寺廟的興衰、人物的命運、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脈傳承為線索,勾勒中國佛教2000年來傳播和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其主要內(nèi)容涉及32個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廟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大德高僧。
玄奘之路公元七世紀,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綢之路,他要前往遙遠的西方,尋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懸一線,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懷著堅定的信念,他終于抵達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時間,一百一十個國家,五萬里行程,在異國的土地上,他被奉為先知,在佛陀的故鄉(xiāng),他成為智慧的化身。由于他的緣故,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就連他腳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圣物。然而他放棄了一切榮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譯的佛經(jīng),達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成就。他離世的時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萬人哭送。
阿難化身石橋的故事說的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難和一個女子之間的情愛。阿難在寺廟和一個女子偶遇,這個姑娘也深深被阿難吸引,但是阿難卻消失了,于是這個女子便日夜祈禱,希望自己可以再次遇見阿難。阿難跟佛祖說,他喜歡上一個世間的女子,寧愿為了這個女子化作一個石橋,只為女子從橋上經(jīng)過的時候能看她一眼。佛陀聽了之后并沒有吃驚也沒有生氣,而是心平氣和地問阿難到底有多么喜歡那個女子?
云門事變,1951年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云門寺僧受迫害之事件。1951年2月,其時適全國“鎮(zhèn)反”運動開始,有湖南某縣不良分子某等混入其中,湖南公安局部門追至云門,將其捉拿歸案。由是之故,遂引起乳源地方當局對云門寺新老僧眾的懷疑,甚至誤傳云門藏有軍械、電臺。
虛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上 雖然,老和尚在云居山時沒有坐禪入定七八天之久,但他經(jīng)常一坐就一整天不動,有時從夜里十二點左右開始坐,直到第二天傍晚才起坐,所以他老人家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知道的!
1945年春,虛云老和尚從云門到南華傳戒。此刻,云門禪寺有兩位和尚,一位法名古根,一位法名傳真,同住在一個寮房。一天早上,晨鐘叩響了,倆人都還沒有起床,過了一會,傳真問古根:鐘打過了,起不起來念經(jīng)
因?qū)嵪嗝罾順O深極妙,眾生水平太低,無法相信與接受,所以需要方便誘導(dǎo)。這個“誘”字,最善巧的莫過于觀世音菩薩“先以欲勾牽,后令入正道”。眾生所需的是欲,以此為鉤來牽引眾生,就是方便。而最終的目的,是希望他們?nèi)胝馈?/p>
文殊菩薩簡介文殊菩薩,音譯文殊師利或曼殊師利。意譯:妙德,妙吉祥。又譯:妙首,普首,濡首,敬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圣”。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山西省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度A嚴經(jīng)·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現(xiàn)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
眾所周知,韋陀天尊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觀音菩薩與韋陀天尊的故事! ∫荒昵埃钲诘呐笥呀o我一張《觀音大士傳奇》,拿回家里,自己一個人在電腦里面,看了整整一天,才把全集看完?
昨日下午,印順再一次回憶起了自己初與本煥相識的日子! ∧鞘窃谏钲谌嗣襻t(yī)院的病房里,我記得很清楚,是603病房。直到今天,當時的醫(yī)生、護士和陪著他的居士的名字我都記得。印順說,本煥見到他,就抓住了
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出去托缽,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和人群聚居的地方有一段距離,當走到樹林和鄉(xiāng)村交界處時,地上有很多斷落的樹枝和竹刺,佛陀一不小心腳底刺到斷裂的樹根,痛徹心肺。弟子們趕快把他扶回居住的精舍中,但佛陀已痛到昏了過去。
曾經(jīng)有個妙莊嚴王,王后名叫寶應(yīng)。夫婦倆生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公主,大公主名叫妙顏,二公主叫妙香,三公主叫妙英。雖然妙英公主年齡最小,但最善良、最聰明,因此也最討人喜歡。她五歲能誦經(jīng),知道尊重佛法、孝順父母;她彬彬有禮,謙讓、溫和,善解人意。人們夸獎她疼愛她,尤其是父王,更把她視為掌上是明珠。
惠真,公元672年出生,十三歲剃度,十六歲受了沙彌十戒,他在戒律的研學(xué)中,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不解,于是就想去印度求經(jīng)。我們都知道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jīng),知道法顯,知道義凈,但這只是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先驅(qū)們,其實,在整個的佛教發(fā)展歷程當中,還有無數(shù)默默無聞的先驅(qū)們?yōu)橹吷瞰I,才有了今天我們依然能夠聞法修
文殊菩薩,與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他以大智為本愿,以慧行斷眾生無明之根,是“智慧”的化身。所以他又被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相傳,文殊菩薩曾仗劍逼佛——當時正值靈山大會,在場的比丘們深入禪定,看到了自己過去的種種,因此心神不寧,沉溺于糾結(jié)和懊悔之中,苦苦掙扎。
濟公由于深受民眾喜愛,身上逐漸被附會了神話傳說色彩。據(jù)《清一統(tǒng)志》記載,濟公所居的凈慈寺曾一度毀于大火,道濟四處化緣以重建寺院。當他來到嚴陵(今浙江桐廬),看見四周諸山樹林茂密,于是脫下袈裟向空中一扔,把周圍各山都罩了進去。于是神奇的事情出現(xiàn)了,只見剎那間,山上的樹木竟被一根根地拔了起來,推到江邊,然后順流東下,最后這些樹木都來到了凈慈寺的那口井里。寺里的僧眾們將木料從井里撈上來,使凈慈寺得以恢
成語“天女散花”主要講的是佛陀派文殊菩薩率眾探望病中的維摩詰居士之故事。維摩詰是居住在毗耶離城的一位在家大菩薩,相傳是金粟如來的化身,自東方妙喜國化生于此,以居士身份輔助佛陀攝化群生。據(jù)《維摩詰·觀眾生品》記載:一天,佛陀在西天坐蓮花寶座講經(jīng)說法時,遙知維摩詰居士生病了,就讓諸天菩薩和眾弟子前去毗耶離城問候探望。佛陀知道,維摩詰必定乘此機會講經(jīng)說法,就派身邊的“天女”去檢驗諸菩薩和弟子
濟顛,法號道濟,民間俗稱“濟公”,既是宋代西湖一帶的神僧,也是后世戲曲小說所常描述的一位奇特的出家人。濟顛,俗姓李,浙江天臺縣人。少年時,從靈隱寺住持佛海瞎堂禪師出家。傳說他言行類似癲狂,為人“狂而疏,介而潔,著語不刊削,要未盡合準繩,往往超詣,有晉宋名緇逸韻”。由于行為疏狂,不檢細行,又常飲酒食肉,與市井中人交往,因此當時人以之為癲狂,而稱之為
佛陀的一生,從出生、成道到涅槃,都與花有密切的關(guān)系。關(guān)系于佛陀托胎和降生就有“象口含蓮”“步步生蓮花”等成語流傳至今。據(jù)《釋迦如來成道記》記載,佛陀在誕生之前,其母摩耶夫人曾作了一個奇特的夢,她夢見一只雪白的大象腳踏蓮花進入宮殿,在她臥榻周圍繞三匝后,再從她右肋下鉆入身體中安住,不久她就有了身孕。
章安灌頂大師,章安是他的祖籍,灌頂是他的法名,章安現(xiàn)在是一個鎮(zhèn),歸浙江臨海管轄。公元561年,陳文帝天嘉二年,大師出生,三個月時,就能跟著母親念三寶名,當時有出家人從他家門前經(jīng)過,對他母親說,這個孩子不一般。母親就給他起名“非凡”。
慧遠(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今山西省寧武附近)人,其生活的年代,正是整個社會處于大混戰(zhàn)、大分裂的東晉時期;圻h出身于仕宦家庭,家境優(yōu)裕。當時,北方政局動蕩,當權(quán)者統(tǒng)治苛暴,不少富家子弟南下避難,跟隨這一潮流。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統(tǒng)一印度以后,舉辦了一次盛大的供僧法會。阿育王心懷恭敬,對每位前來應(yīng)供的僧人都虔誠頂禮。在前來的僧眾中,有一位小沙彌。在眾人面前頂禮小沙彌,阿育王覺得有失身份,就把小沙彌請到?jīng)]有人的地方頂禮,并囑咐說:“您是小孩子,剛才我向您頂禮的事情,請您不要告訴別人
按照《四分律》的記載,那個時候佛陀帶領(lǐng)著弟子們在人間游行,四處教化有緣的眾生。有一次他們來到了蘇婆羅國的毗蘭若。因為印度的文化是非常尊重宗教導(dǎo)師的,毗蘭若的城主一位婆羅門,聽說佛陀來到這邊教化,他就按照禮節(jié)過來拜訪,并邀請佛陀和弟子們在這個地方做三個月的夏安居。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贰<议T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