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出去托缽,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和人群聚居的地方有一段距離,當走到樹林和鄉(xiāng)村交界處時,地上有很多斷落的樹枝和竹刺,佛陀一不小心腳底刺到斷裂的樹根,痛徹心肺。弟子們趕快把他扶回居住的精舍中,但佛陀已痛到昏了過去。
佛陀在世時帶領(lǐng)四眾弟子修行,有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的居士;有一位持地菩薩,他也是佛弟子,當他在打坐時,忽然,魔王帶領(lǐng)一萬二千名美女,來到他的面前,恭敬禮拜。持地菩薩看他們恭敬禮拜,誤以為是天帝來了,也很高興地接待他們。
惡報 過去有一個人,夫婦結(jié)婚好幾年,他們一直渴望著有一個兒子。尤其丈夫等得最著急,為了生子,他就又娶了一個小妾。因為經(jīng)過太太的同意,所以小妾是接回家里同住的。過了不久,這個妾真的生下一個又白又胖的男孩子,丈夫高興得很!自此,對姨太太和小孩特別愛護,而把大太太就擱冷下了。 本來大太太看見姨太太進門,已視為眼中之釘;何況現(xiàn)在丈夫?qū)σ烫秃⒆痈訉檺郏斎凰欠浅<刀?墒窃谡煞虻耐䥽老拢矡o可奈何,只好趁著丈夫不在的時候,才敢向姨太太泄泄恨、出出氣
供佛發(fā)生的奇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佛祖釋迦牟尼佛曾居住在波斯匿王的國土上,并受到波斯匿王虔誠的供養(yǎng)。 一天,佛陀升上忉利天,去為其生母摩耶夫人講法,以報答母親養(yǎng)育之恩。這一去,就是九十天。 波斯匿王是極其虔誠的佛弟子,一連九十天沒有見到佛陀,未聽到佛陀說法,他感到悵然若失,心中似乎無依無靠。波斯匿王思念佛陀,吃不下,睡不著,急切地盼望著能早日見到仁慈的佛陀。 波斯匿王實在忍不住了,便用珍貴的牛頭旃檀雕了一尊如來像。此佛像雕得精致無比,容貌神態(tài)與佛陀維
大施主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有一大施主(Pindadayka)名給孤獨。他在祗陀園里修建了經(jīng)堂,供佛及僧,廣作布施,積累了廣大的資糧。另有一施主生起了好勝心,想與給孤獨相爭高低,欲以其威望勝伏于給孤獨。他心想:現(xiàn)在自己作廣大布施沒這個能力,應(yīng)去大海里取回珍寶后,再作廣大布施供養(yǎng),才能超勝于他。于是,他去海里取回了許多寶藏。在舍衛(wèi)城作廣大的供養(yǎng)和布施,但仍不能超勝于給孤獨施主,雖然他用盡了各種辦法,還是勝不過大福報的給孤獨。便去請問舍利子:尊者,我很想超勝給孤獨
真正的智慧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dān)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后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
法與姑娘的故事 (一) 縱然經(jīng)過了一百大劫 所作的業(yè)力永不銷亡 等到那因緣際會之時 應(yīng)得的果報仍自承當 這四句話,說明了一切的命運,都有前因后果,也由各人去自作與自受。只因為眾生愚癡,不知道過去,也不見未來,總以為世間上有著許多偶然的事。其實,今年的遭遇,不論幸與不幸,都是種因于往世,今生的行為,不論善與不善,都將受報于未來。 (二)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佛陀時代印度境內(nèi)的王舍城中。 那是由于兩個大富長者的財富而起。王舍城里,住有一位天與長者,以及另一位鹿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當佛陀講解經(jīng)典時,舍利弗都隨侍在佛陀的身邊。 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羅。他母親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羅是兒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羅就是舍利之子。 舍利弗原來信奉別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陣子之后,他忽然覺得茫然無所皈依,找不到人生的真義。正在仿徨苦悶的時候,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說示比丘,阿說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有莊嚴的態(tài)度,威儀的行止,舍利弗一見,心中非常驚奇,并向阿說示比丘請法。 舍利弗從阿
一念之差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應(yīng)化的時候,龍王中有一位領(lǐng)袖,名叫阿耨達龍王,他聽聞佛陀說法,歡喜驚嘆。有二次他預(yù)備了很豐盛的素齋,請佛陀及五百隨身弟子,來到龍宮受他供養(yǎng)。 龍宮的外面,有一個寶池,這寶池完全是阿耨達龍王的福德的殊勝,才能得到這一個寶池,所以使用阿耨達龍王,的尊名為池名,因此人人都稱它為阿耨達池。這寶池的周圍是用七種寶貝莊嚴著:金、銀、琉璃、赤珠.瑪瑙等等,池水澄清,共有八種特色,即含有八種不同的糍味。池中并有七色的蓮華,無論
比丘改掉貪吃的惡習(xí) 釋迦牟尼佛涅盤以后,優(yōu)波笈多尊者繼承了佛陀教化的事業(yè),繼續(xù)在摩偷羅國的那哆婆哆寺弘揚佛法,度化眾人。 寺中有一位比丘,已經(jīng)修行了很久都無法得道。其實他沒有其它的毛病,就是貪吃貪喝,別人吃一缽飯食就夠了,可是他總覺得不夠,吃了還想再吃。有時明明已經(jīng)吃不下去了,還是要求別人給他施舍。 眼見比他晚進來的師弟們都一一得道,他很苦惱地請教優(yōu)波笈多尊者: 「師父啊!為什么我這么認真刻苦地修習(xí)佛法,卻一直沒有得道呢?」 尊者回答說:「正是因為你
論樂四比丘前緣 昔日,佛陀於舍衛(wèi)國的只園精舍弘法度眾。一天,有四位出家不久的比丘相約在奈樹下坐禪修道。當時正值奈花綻放的季節(jié),美麗的奈花散發(fā)出陣陣怡人的清香,不禁讓人想起在世間享樂的愉快情景。四人互相閑聊,討論著世間萬物何者最為可愛,能讓人獲得滿足?其中一位比丘,欣賞著眼前的美景,微笑說道:「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在青翠的山林原野間郊游嬉戲,是最令人愉快的事情了!挂晃槐惹鸹貞浧鸷陀H朋好友聚會的情景,便說:「和親人相聚酌飲,并一邊觀賞曼妙的歌舞音聲,是
阿難陀多聞第一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莊嚴的,記憶力最強的,要算阿難陀尊者了。 關(guān)于阿難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對于當時的教團,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響。 阿難陀和羅睺羅一樣,所謂童年入道。在他兒童的時代就加入教團,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釋種七王子出家時,阿難陀以最小的年齡,參與其中。 阿難陀的父親是白飯王,提婆達多就是阿難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夠在童年時加入僧團,可以說就是佛陀的希望。一個偉大的人物,在一生事業(yè)中最要緊的
佛心生 有一天如來持缽到梵志館(梵志是婆羅門教中,還未出家的居士),停步化齋,以便分衛(wèi)。(分食于一切辦道之士,以盡護道心)。佛身光明,普照十方。這時梵志婦人正在煮飯,忽見光明身,安穩(wěn)歡樂,暗想此種光明殊勝,不像是日月的光。回頭見佛身端正妙好,人間天上,無與倫比,緊跟佛身后的比丘眾,也個個身著法服,威儀嚴淨(jìng)。梵志婦人見了,心生歡喜,想要用鮮飯供佛,轉(zhuǎn)念又考慮到,自己的丈夫不信佛法,若見行布施,一定不高興。由此又深自懺悔,是宿業(yè)深重,才會受此女身,被
居士偷喝水 古時候,菩薩轉(zhuǎn)世投生,成為一位皈依三寶,嚴守五戒、十善的國王。 在他的國家里,從不使用武力,也不設(shè)監(jiān)獄刑堂。這個國家年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家安定,文化發(fā)達,舉國上下普及佛法教育,國人無不讀書,形成一種人人知書達禮、相互禮讓的社會風(fēng)氣,就算夜不閉戶,也不用擔(dān)心會遭小偷。 但是,這一天,國王卻接到了一宗竊盜案。 有一位品行高尚的居士,清凈閑居在山林里,過著隱居的生活,頗有超凡脫俗之風(fēng)。 一天晚上,居士口渴得厲害,就出去找水喝
豐干禪師 唐朝有一位豐干禪師,不知他是那里的人氏,他居住在天臺山國清寺,頭發(fā)剪到齊眉的高度,經(jīng)常穿著一件不起眼的布衣。 如果有人向他詢問佛理,他都只回答:「隨時」兩個字。他曾經(jīng)口唱道歌,身騎老虎進入國清寺前的松門,寺里僧眾有修持不努力的,見了都非常的驚惶恐怖。 國清寺里廚房有二位修苦行的人,名叫寒山、舍得,他兩人負責(zé)炊事,整天都在聊天,偷聽的人都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幺,因此人們都譏稱他們倆是「瘋狂子」?墒沁@二人只和豐干禪師親近,并不理會他人。 有一
帝須羅漢學(xué)佛法 一天清晨,帝須來到一個地名叫阿練苦的地方游獵,看見一名叫無德的比丘端坐在林中。 這時,有只大象,用鼻子從樹上折下一段樹枝,來到比丘身邊,輕輕挪動樹枝送上涼風(fēng)。 帝須看了十分羨慕,自言自語道:「我何時也能像這位比丘一樣,連大象都這么恭敬服侍他。」 無德比丘由帝須渴望的忡情,知道他的想法。比丘以神奇力量一下飛到半空中,一下飛到水池上,一會兒浮生于水面,一會兒端立于清波之上,又隨手解開衣服,進入水池進行沐浴,顯得愜意自在,快樂無比。 帝須看
親鸞出家 日本親鸞上人九歲時,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他要求慈鎮(zhèn)禪師為他剃度,慈鎮(zhèn)禪師就問他說:你還這么小,為什么要出家呢? 親鸞:我雖年僅九歲,父母卻已雙亡,我因為不知道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為什么我一定非與父母分離不可?所以,為了探索這層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鎮(zhèn)禪師非常嘉許他的志愿,說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為徒,不過,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為你剃度吧! 親鸞聽后,非常不以為然的道:師父!雖然你說明天一早為我剃度,但我終是年幼無知,不能保證
佛陀與父親的因緣 當佛陀在舍衛(wèi)城的時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園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羅門老人。這位老人一見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兒子,我的兒子
搶功德的樹神 佛陀的兩大弟子,舍利弗尊者,人稱智慧第一;目犍連尊者則是神通第一。舍利弗與目犍連兩人的感情很好,他們兩個出家沒多久,就證得阿羅漢,阿羅漢可以入定進入阿羅漢的禪定法樂中。 有一天,舍利弗與目犍連兩人相邀暫時離開僧團,獨自去山里修禪定。 當時他們兩人都進入甚深的禪定里,當?shù)谄咛鞎r,目犍連出定了,就去看舍利弗,結(jié)果,他看到舍利弗抱著肚子坐在那里。 當時,目犍連看著舍利弗在疼痛就說:「舍利弗啊!你在未出家前,你若是肚子痛的時候,你的母親是怎么
一缽米飯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一年正趕上鬧饑荒,百姓多有餓死,地上白骨縱橫,比丘們很難討到食物。 一天,世尊等弟子們出去以后,獨自入城挨門乞食,整整一上午,竟無人施舍。世尊持空缽而歸。 第二天,世尊又入城乞食,仍無所獲。 第三天,還是一無所獲。 有一位比丘在路上碰到世尊,見世尊臉色異常,好像挨餓的樣子,就問世尊:世尊,今天吃過了嗎? 世尊回答說:我乞食三天,未得一匙,現(xiàn)在體虛無力。 比丘聽罷,無法抑制悲傷的淚水,心想:佛是無上福田,是眾生的依靠,
四大天王供奉天王殿 佛教傳說:四大天王居住在欲界之一的四王天,須彌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座山峰,各有一天王居住,各護一方天下,各率二十八部夜叉大將,鎮(zhèn)守四大部洲。手拿琵琶的是東方天王名叫持國,職調(diào)。持是保持,國是國家,他告訴我們要護持好國家的國土,使國家不斷繁榮昌盛。手拿寶劍的是南方天王名叫增長,職風(fēng)。增長是教人要不斷的進步,他告訴我們只有做到精進才能適應(yīng)發(fā)展中的社會。手握一條蛇的是西方天王名叫廣目,職順。廣目代表多看,他告訴我們事物發(fā)展
媽祖舍己救人的故事 媽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一千年以來,她受到我國沿海各省同胞普遍熱烈虔誠的崇敬。在臺灣北港的媽祖廟,一年四季常有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如潮涌般的前往進香朝拜。尤以今年(一九五九年)是媽祖誕生一千周年,我們來寫這位觀音菩薩化身的媽祖,更覺倍有意義。 諦閑法師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注轉(zhuǎn)引天后志云:天妃,莆田林氏女,父惟愨,行善樂施,禮大士求子,母夢大士與一藥丸令吞,曰:汝家世敦善行,服此,當?shù)么葷L,遂妊。誕時霞光射室,異香氤氳,十
行人莫與路為仇 惠南禪師曾經(jīng)在廬山的歸宗寺參禪,后來云游至圓明禪師的道場時,圓明禪師就令他分座接引,指導(dǎo)禪法,這時他的聲譽已經(jīng)名聞八方了。 后來,云峰禪師見到他,就贊嘆道:你雖有超人的智慧,可惜你沒有遇到明師的鍛煉。圓明雖是云門禪師的法嗣,但是他的禪法與云門禪師并不相同。 惠南禪師聽后不以為然,問道:為什么不同? 云峰禪師回答道:云門如同九轉(zhuǎn)丹砂,能夠點鐵成金;圓明如同藥物汞銀,只可以供人賞玩,再加鍛煉就會流失;菽隙U師聽后憤怒異常,從此不再理睬云
居士的疑問 以前有位居士,在大陸的一座古寺里修行。一段時間后,他心中生疑,懷疑自己選擇學(xué)佛這條路對不對呢?懷疑自己有沒有修行的天分?懷疑是否真有佛的境界? 他也懷疑寺里的出家人──看他們每天似乎都很悠閑、無所事事,到底有沒有在修行、懂得多少道理? 有一天,他走出古寺,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綁在樹干旁,它想要離開,可是掙脫不了,便一直繞圈圈。他心想,可以用這件事當題目來考一考寺里的老師父。 他回古寺找老師父,問:為何團團轉(zhuǎn)?老師父答:因為繩未斷。他聽了嚇一
迦葉的妻子 一、 由于迦葉尊者的出家,迦葉尊者的夫人妙賢女士也出家了;由于妙賢女士成了比丘尼,并且證得了阿羅漢果,釋迦世尊便向弟子們說了好多有關(guān)妙賢比丘尼在往昔生中的本生事跡,F(xiàn)今取其要者,選譯如下: (一)在過去,有一個農(nóng)夫的妻子,去田里為她正在耕作的丈夫送飯,經(jīng)過一片樹林,發(fā)現(xiàn)林間樹下,有一位獨覺圣者靜靜地坐著,相貌端正,威容莊嚴,所以生了恭敬心,上前頂禮,瞻仰不舍。這時,農(nóng)夫見他妻子遲遲不送飯去,便想回家查看,但他經(jīng)過林間,發(fā)現(xiàn)他的妻子正在一
凈兒做屠夫 從前有一戶以屠殺羊只為業(yè)的人家,家中蓄養(yǎng)的羊?qū)⒔习兕^,事業(yè)可以算是全鎮(zhèn)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夫妻倆到老年時才得一子,將他取名為「凈兒」,他們對此兒自然是寵愛有加,希望孩子快快長大,能夠趕快把家業(yè)托付給他。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家門前的梨樹花兒,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十幾個寒暑后,凈兒長大了,不但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凈潔如玉,心地更是慈悲柔軟。老夫妻倆看到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心中十分歡喜,商議之后,決定帶著凈兒去參觀家中的屠宰事業(yè),順便將這些技術(shù)
鳩摩羅什(西元 344 ~ 413 年),龜茲國人(新疆疏勒),自幼聰敏,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游學(xué)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于是備受矚目和贊嘆。他在東晉時,來到我國,從事譯經(jīng),成為我國一大譯經(jīng)家。由于譯文非常簡潔曉暢,妙義自然詮顯無礙,所以深受眾人的喜愛,而廣為流傳,對于佛教的發(fā)展,有很大貢獻。 龜茲國智慧之子 鳩摩羅什的父親鳩摩炎,天竺人,家世顯赫,世代為相,其父鳩摩達多,倜儻不群,馳名遐邇。鳩摩炎天賦異稟且有高節(jié),本應(yīng)
身體發(fā)臭原因 人生苦短 此身不久將意識全無地躺在地上 一如無用的木材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得到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后,努力禪修,但卻生起病來。身上首先長滿小疔,然后變成大的傷口,后來這些傷口破裂開,他的袈裟受到膿血的玷污,而變得黏膩膩的,身體也開始發(fā)臭,因此獲得普提珈塔提舍的稱呼,意思就是發(fā)臭的提舍比丘,其它的比丘因此棄他于不顧。 佛陀知道他悲慘的狀況,也預(yù)知他馬上就要證得阿羅漢果了,就到他停留的火邊去,并且親自燒了一些熱水,然后到他躺著的地方,抓住床沿。
佛陀波利 唐朝時,北印度有一位佛陀波利,是罽賓國人。他懷著為教殉道的精神,到處探尋靈異的圣跡,由于聽說震旦(中原)有文殊大士的道場,特地長途跋涉,渡過沙漠,要來禮拜參見,經(jīng)過千山萬水,到了儀鳳元年才扺達中原。 到了五臺山南邊,陽嶺的地方,放眼看去,但見林木參天,遍地名花異草,仰頭五在望,心中感到非常的欣慰,于是五體投地的向著空中朝拜說: 「如來滅度以后,許多大圣菩薩都潛伏隱藏,祇有文殊菩薩,有著無盡的大慈悲心,在這個深遠的大山里面,激勵引度有緣眾生
智慧鳥的故事 天臺山德韶國師,德韶國師在法眼宗的地位,就象仰山在溈仰宗,都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承前啟后,發(fā)揚光大的人物。 師有偈曰: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法眼聞云:即此一偈,可起吾宗。 上堂,僧問:承古有言,若人見般若,即被般若縛。若人不見般若,亦被般若縛。既見般若,為甚么卻被縛? 師曰:你道般若見甚么? 曰:不見般若,為甚么亦被縛? 師曰:你道般若甚么處不見? 乃曰:若見般若,不名般若。不見般若,亦不名般若。且作么生說見不見?所以
悉達多太子修行 夜半逾城 離親出家 悉達多太子于二月初八日夜端坐思維過去諸佛,旨發(fā)四種大愿,為救拔三界受縛苦惱眾生,為眾生破諸暗惑除其重障,成就如是方便智門,為眾生說正法,令其悟解,為眾生說正法,令得解縛,因而太子命車匿備馬懷看焦慮,慈愛的心情告別熟睡的妻子,離親出家。此時,凈居天諸神,讓那些軍士,婇女全都昏睡,四大天王手捧承接馬足升空而去梵王帝釋趨前引路,到達古時跋伽仙人的苦行林中,與林中獵人易服而住,從此太子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修行生活。 詰問林
含輝和尚 從前在浙江某寺,有一法號叫含輝的和尚,年約四十多歲,平日守戒律尚稱精嚴。有一天,他到街上散步,剛好經(jīng)過一家賣狗肉的鋪子前,想不到平日精守戒律的他,竟也經(jīng)不起陣陣狗肉香味的誘惑,因而垂涎欲滴,頗有一吃為快之感。 ? 等他回寺后不久,突然全身發(fā)熱,身上長起了十八個碩大的毒瘡,痛徹入骨,奇異的是,如果被別人看到他身上的毒瘡,痛苦還可稍止,如果遮蔽不給人看,那么更覺痛入骨髓,好像要他以毒瘡來警戒世人似的,他雖遍請各方名醫(yī),但皆束手無策。 ? 到這地
小沙彌救蟻 《譬喻經(jīng)》上記載:從前有五個人在離城不遠的森林里修行,其中一位老師父證得了六神通,他的弟子是一個八歲的沙彌。那老師父因為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彌的壽命只剩下七天了。他心里這么地想:如果小沙彌在這里死了,他的父母一定認為我照顧不周,才發(fā)生意外,心中就會怨恨我的。 因此,老師父就告訴小沙彌:你的雙親很想念你,你可以回去探望父母,過了八天以后再來。小沙彌很高興地頂禮,辭別了老師父。小沙彌走到半路,天上開始下大雨了。他看到雨水快要流進一個螞蟻窩時
盲人阿拉漢 心是所有法(注)的先導(dǎo), 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導(dǎo), 若人造作身口意惡業(yè),必定受苦報, 一如牛車緊隨牛的足跡。(偈1) 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樹給孤獨園向佛陀問訊。當天晚上經(jīng)行時,他意外踩死一些昆蟲。第二天早上,精舍的其他比庫前去找他時,發(fā)現(xiàn)這些昆蟲的尸體,他們認為尊者犯了戒,就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首先問他們是否親眼看見尊者踩死這些昆蟲,他們回答說沒有。 佛陀就勸告他們:「正如你們沒有親眼看見他殺生,他也看不見這些昆蟲;再說,身為阿拉漢,他沒
佛法是沒有脾氣 這一趟到來,見你們各位都很誠心的拜佛、念佛,還有禮懺,這是很好的。不過我對你們講:不論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禮懺也好,誦經(jīng)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氣改了。有脾氣的人就是苦,沒有脾氣的人就是快樂。有脾氣的人就有煩惱,沒有脾氣的人就常常歡喜。這個脾氣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好像人生種種病,為什么生的?因為有脾氣。一切事情不順利,為什么?也因為有脾氣。所以人若能沒有脾氣,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快樂的,都是平安的?墒侨硕疾蛔⒁膺@一點,以為隨隨便
啞和尚的故事 安徽省有一個地方做采石磯(位在當涂縣西北),得名的來源有一段很感人的故事 。 傳說采石磯曾經(jīng)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沒有下雨,八個月至一年當中,連續(xù)艷陽照的炎熱天氣。所有的井都陸續(xù)干涸,連原本滾滾而來、浩蕩充沛的長江水,也變成細長的水線。 長江附近幾百里的人家所需的用水,都得到長江汲
度眾的印光大師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有一位辨聰?shù)纳说轿迮_山游歷,寄駐清涼寺,渡過一個夏天。在僧眾中有一位老比丘,舉止瘋瘋顛顛,大眾都輕視他,唯獨辨聰對他恭敬事奉。 夏天過后,辨聰即將離寺,老比丘拿一封書,囑咐他說:到開封城北,找到叫勃荷的,把信投給他。辨聰拜別離去,一路上心里嘀咕:地址不詳,從何找起?信里頭不知寫了什么要緊的事?拆開一看,信上說:你在世間游化日久,那些眾生容易調(diào)伏嗎?若已調(diào)伏,度生的事就完成了,可速返回,待太久,恐被強緣打失,流入
寶志和尚吐活魚的故事 釋寶志俗姓朱,金城人。少年出家。住江東道林寺,修習(xí)禪學(xué)。到了南朝宋太始初年,忽然像入了魔一樣,居止無定處,飲食無定時,蓄起頭發(fā)長有幾寸,常常赤著腳在大街小巷里走路。拿著一根錫杖,杖頭上掛著剪刀與鏡子,或者掛著一兩片絲布。 南齊建元年間,逐漸顯示出奇異之處。一連幾天不吃飯,也沒饑餓的表情;跟別人說的話,人們開始很難理解其含義,后來則都被事實所驗證;時常作詩,但語言像讖言咒語一樣。江東的人士與俗民百姓都對他禮敬。齊武帝說他迷惑群
佛陀一天的時間 佛陀一天的時間分成五個部份:上午,下午,第一時夜,中時夜,后時夜。 一,上午時分至午時前,佛陀結(jié)束飯食。飯后,他給信眾作一些簡短的開示.授予三板五戒。如果有人在修行方面已有基礎(chǔ),佛陀就給他指出一條成就圣果之道。如果有人要求出家,他就給他們授戒,最后回到自己的寮房。 二,下午時分;給眾生說法。到了晚上,成群結(jié)隊在家信徒前來聆聽佛法。 三,第一時夜:每晚六點至十點,佛陀專門來指導(dǎo)眾比丘。 四,中夜時分:夜里十點至零晨二點,凡夫俗眼見不到的
生病的時候 警惕無常,歡喜消業(yè)──佛陀生病的時候 人體生病有時候是對人類的一種警惕,讓我們知道人生的無常,不知道什么時候病苦災(zāi)難會來臨,警惕我們要趕快把握人生──今天不做、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明年可做?因此而能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敢松懈。 不只是人體凡夫身有病是正常,連佛也會有病。 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出去托缽,他們居住的地方和人群聚居的地方有一段距離,當走到樹林和鄉(xiāng)村交界處時,地上有很多斷落的樹枝和竹刺,佛陀一不小心腳底刺到斷裂的
舍 智舜禪師,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腳參禪。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見一個獵人,打中一只野雞,野雞受傷逃到禪師座前,禪師以衣袖掩護著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不一會兒,獵人跑來向禪師索討野雞:請將我射中的野雞還給我! 禪師帶著耐性,無限慈悲地開導(dǎo)著獵人:牠也是一條生命,放過牠吧! 你要知道,那只野雞可以當我的一盤菜哩! 獵人一直和禪師糾纏,禪師無法,立刻拿起行腳時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送給貪婪的獵人,并且說道:這兩只耳朵,夠不夠抵你的野雞,你可
寂天王子 寂天生于一千二百年以前的北印度,他是梵文古籍《入菩薩行論》或曰從事菩薩道的作者,該書闡釋了菩提道的生活方式。 寂天是一位王子,當他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度母(tara)女神曾在夢中警告他,關(guān)于世俗生活與存在之苦。就在寂天要登基成為國王之前夕,智慧本尊文殊師利(manjusri)同樣地到來,警告他現(xiàn)世之苦。所以,寂天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他的王位,到森林里去練習(xí)瑜伽與禪修,后來他成為那瀾陀大學(xué)的一個僧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貌是多么欺人,尤其在精神境界方面。在
仁勇禪師 上堂:山僧二十余年,挑囊負缽,向寰海之內(nèi),參善知識十數(shù)余人,自家并無個見處,有若頑石相似。參底尊宿,亦無長處可相利益。自此一生,作個百無所解底人。幸自可憐生,忽然被業(yè)風(fēng)吹到江寧府,無端被人上當,推向十字路頭,住個破院,作粥飯主人。接待南北,事不獲已,隨分有鹽有醋,粥足飯足,且恁過時。若是佛法,不曾夢見。 上堂:看看,山僧入拔舌地獄去也!以手拽舌云:阿耶阿耶! 上堂: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打破太虛空,如何尋不得?垂下一足曰:大眾向甚么處去
年輕比丘的遭遇 在佛陀的僧團中曾發(fā)生一件事有一位好樂佛法的年輕比丘,原本對佛法很精進,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靜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時卻像海浪一樣,遇到強風(fēng)就興起狂濤大浪。 有一天,他出去托缽,走到城里時,看到一群穿著很艷麗,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當他的眼睛掃視過這群女人時,被一位身材、面貌、穿著都很美麗的少女吸引住了,這位比丘頓時被色欲攝住,一直注視著那群嘻笑的女人,直到她們走遠了。 從此他的意識中常常有那位少女的倩影浮現(xiàn),那群艷麗美女的影
吝嗇鬼伊利沙 有一個人名叫伊利沙,富有萬貫家財。但他生性吝嗇,從不給別人布施任何東西,對自己的日常消費也十分刻薄,吃得是粗茶淡飯,穿得是破爛衣服。偶爾一兩個朋友來吃上一頓,他卻要自己餓上幾天,這樣做方覺得好受一些。 伊利沙有一個鄰居,錢財不多,可每天都吃魚嚼肉,還經(jīng)常宴請朋友,出手闊綽。伊利沙看到后,心想:我比他富多了,他天天過著王侯一般的生活,而我守著滿屋金銀財寶,卻節(jié)衣縮食,也太可憐了。 伊利沙狠狠心,殺了一只雞,取出一升白米,偷偷地驅(qū)車來到一
從前有個游方僧,頗具神通。有一天,他來到一位財主的莊園,正好碰到財主準備吃午飯。 財主一見他來乞討身上是破衣爛衫風(fēng)塵滿面的樣子,頓時生出憐憫之心。 他想:像他們這樣,每天走街穿巷地乞討也不容易,正好我還沒吃就把飯都給他吧!于是財主把自己的午飯,全部倒入僧人的缽中,上面還放了一朵盛開的蓮花,表示他對僧人的敬意。 僧人見了,心中十分高興,馬上顯現(xiàn)他的神通,變得通體透亮,大放光明,空氣中一陣陣飄香。 伺候財主吃飯的一位婦人,見了這情景,心里真是喜不自勝暗
無德禪師和信徒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里,采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禪師非常欣喜的說道:你每天都這么虔誠的來以香花供佛,依經(jīng)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shù)们f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歡喜回答道:這是應(yīng)該的,我每天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我們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煩囂的城市中保持一顆清凈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你以鮮花獻佛,相信你對花草
地藏王菩薩 教化幽冥世界眾生的地藏王菩薩,在祂誕辰的那天,十殿閻王,和其他陰間的神明,都來合掌向祂參拜祝賀。 地藏王菩薩大發(fā)慈悲地說:我憑著慈悲的愿力,要來救度此道的眾生。奈何世間的人,行善的太少,做惡的多。這個去了,那個來,救度無有了期。應(yīng)利用什么好方法,使世人深信因果,懺悔罪行,截止所有的惡行,盡力行諸善事。改心向道,俾逐漸離開生死輪回。一方面息止地獄的業(yè)因;另一方面使陰間的眾生,藉著子孫后代,所作的功德,很快得到超升。 當時,十殿閻王,恭敬合
采花供養(yǎng)佛 一天,佛陀在羅閱祇城中經(jīng)行,正巧一群為國王采花的人們,自城外歸來。他們遙見相好莊嚴的佛陀,世尊散發(fā)的慈光,如日出般照破黑暗大地。 這群人手捧著剛采下的鮮花,向佛陀走來,非常恭敬地禮拜佛陀。其中,有名采花人心里暗自思忖:我應(yīng)當將手中的鮮花供養(yǎng)佛陀,可是國王個性嚴厲躁急,連交付鮮花的時間都不準延遲,更何況是沒有收獲,這樣做一定會危及我的性命。但是想一想,我今世如此貧賤,又為官府所奴役驅(qū)使,能夠在此遇見尊貴的佛陀,若能供養(yǎng),甚至聽經(jīng)聞法,不
鹿母夫人和國王 從前有個游方僧,頗具神通。有一天,他來到一位財主的莊園,正好碰到財主準備吃午飯。 財主一見他來乞討,身上是破衣爛衫,風(fēng)塵滿面的樣子,頓時生出憐憫之心。他想:像他們這樣,每天走街穿巷地乞討也不容易,正好我還沒吃,就把飯都給他吧!于是財主把自己的午飯,全部倒入僧人的缽中,上面還放了一朵盛開的蓮花,表示他對僧人的敬意。 僧人見了,心中十分高興,馬上顯現(xiàn)他的神通,變得通體透亮,大放光明,空氣中一陣陣飄香。 伺候財主吃飯的一位婦人,見了這情景
四個弟子 佛陀在舍衛(wèi)城講解佛法的時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聽完他的講解,結(jié)伴來到一個僻靜的地方。那時正是盛夏,暑熱難當,所以他們坐在一棵壯碩茂盛的石榴樹下乘涼,并互相交換各自修習(xí)佛法的心得。 說著說著,不知不覺轉(zhuǎn)到另外的問題上,其中一個弟子問大家: 你們說一說,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么最讓人感到痛苦? 這有什么難的!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最讓人感到痛苦的是淫欲之心,當它產(chǎn)生的時候,往往帶給人極大的痛苦,甚至招來殺身之禍。一個弟子回答。 這個弟子的話剛結(jié)束,
地藏靈感二則 (一) 唐代僧人法尚,三十七歲出家于華州慧日寺。 在家時他是個獵人。一天,他打獵的時候看見樹林里有異物放光,下馬仔細察看,發(fā)現(xiàn)一段一尺多長的朽木,就沒有理會它。等走遠了回頭再看,原來的地方還在放光,心中覺得稀奇,便把朽木放置在樹杈上。 回家途中,他發(fā)現(xiàn)一只老虎,策馬追趕,不料弓弦竟然斷了!老虎回頭撲來,他驚惶逃跑,誰知胯下的馬突然跌倒,把他掀翻在地。他嚇得魂飛魄散。 迷茫中,他看見一位形狀丑陋的和尚出來把老虎趕跑了。 他問和尚:「你是什
閭丘胤的故事 閭丘胤太守準備前往臺州上任刺史的前兩天,在長安的家中,突然頭部疼痛起來。那種痛法,仿佛千萬根釘子同時刺進他的頭里;也仿佛千百條繩子勒住他的頭,將他往不同的方向拉,痛得他呼天搶地,躺在床上打滾,甚至嘔吐起來?吹竭@種狀況,家里人趕緊去請最高明的醫(yī)生,為他把脈、針灸、拔罐 使盡各種方法,絲毫不能減輕他的痛苦。正當他躺在床上打滾,家人在一旁焦急,束手無策時,有個僧人卻不請自來了。僧人開口第一句話就說:我可以醫(yī)治頭痛!這句話,讓閭家上上下下都
祥云大師:如愿化去 高齊祥云大師,乃是并州姓周人家的子弟。在孩提時代就從本州僧人靈詢法師尋問有關(guān)佛教教義,長大后跟隨靈詢法師出家。 靈詢法師想要觀察他宿世根機,故意把藏經(jīng)庫打開,里面很多經(jīng)文藏書任由他研究閱讀。 結(jié)果他取了涅槃經(jīng)來研讀,涅槃經(jīng)是繼承般若經(jīng)的空性思想及大眾部的教理(一音說法及心性本凈之說),同時又采用法華一乘的思想而成立,教義包含三點:一、法身常。欢、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三、一闡提成佛。他用心閱讀不到一年,整部涅槃經(jīng)都可以朗朗成誦,每
國王與尊者 久遠以前,有一個國家叫月氏國。國王栴檀罽尼吒非常崇尚佛法,所以當他知道罽賓國內(nèi)有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只夜多尊者,就一直想去請示佛法。一日,國王帶領(lǐng)王宮大臣前往罽賓國拜見只夜多尊者,途中卻生起傲慢之心,心想:「我貴為一國之尊,統(tǒng)領(lǐng)天下,臣民百姓無不對我恭敬禮拜。倘若不是真正有德行的的尊者,怎能堪受我的供養(yǎng)?」 月氏國浩蕩莊嚴的車隊抵達罽賓國後,有人告訴只夜多尊者:「月氏國王率領(lǐng)大臣遠道而來,希望尊者您也能換上莊嚴的衣服,好出去迎接國王及貴
超越自己 一位和尚跪在一尊高大的佛像前,正無精打采地默誦經(jīng)文。長期的修煉并未使他立地成佛,他因此而苦悶、彷徨,渴望解脫。正好,一位馳名中外、云游四海的哲人來到他身旁。 尊敬的哲人,久仰久仰!弟子今日有緣見到你,真是前世造化!和尚來不及站起,激動得顫顫巍巍地說,今有一事求教,請指點迷津:偉人何以成其為偉人?比如說,我們面前的這位佛祖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跪著哲人從容地講開了,聲如洪鐘,縈繞殿堂。 是因為跪著?和尚怯生生地瞥了一眼佛像,又欣喜地望
小鵪鶉救火 有一天,佛陀在穿過叢林時,叢林中忽然間起了大火,火勢兇猛,鋪天蓋地而來。一些和尚想重新燃起一堆火將眼前的草燒光,等大火撲來時好有個地方躲避,但另一些和尚大聲喊道:和尚們,你們想干什么?這簡直是瘋了!和佛陀在一起,他什么都能辦得到。你們不要忘記了佛力! 于是他們跑去找佛陀。當大火劈劈啪啪地吼叫著燒到離佛陀還有十五竿遠的時候,火把就像被拋進了水塘一樣,霎時間便熄滅了。 弟子們交口稱贊佛陀的威力。但佛陀卻說:和尚們,撲滅此火并非我的力量,而是
夢窗國師 在日本禪門里,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夢窗國師。夢窗國師少年時,曾經(jīng)有一次千里迢迢到京都一山禪師處參學(xué)。 夢窗到方丈室向一山禪師請示道:弟子大事未明,祈求禪師直指開示。 一山禪師聽后,不但不告訴他,并且很嚴峻地說道: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夢窗再三懇求,仍得不到一山的開示,于是含著眼淚辭去,往鐮倉的萬壽寺叩參佛國禪師。 在佛國禪師的座下,他遭到了更為無情的痛棒。這對殷殷求道的夢窗實在是一大打擊。夢窗終于傷心地對佛國禪師發(fā)誓道:弟子若不到大徹大悟
聰明的一休 日本高僧一休從小出家,在他九歲時,有一天他的師父出門,他在大殿里坐不住,就找?guī)熜秩ネ。在方丈室找到了師兄,師兄比他大兩歲,正在方丈室里哭。 一休問:你為什么哭呀? 師兄解釋說:這個柜子里有師父最喜歡的東西,他平時背著我拿出來自己欣賞,就是不讓我看。今天師父出門,我實在忍不住,就把柜子打開,看到是個瓷器,我也拿在手里玩一玩,沒想到把瓷器摔碎了,這次不得了,我沒辦法交待了。 一休安慰他說:師兄,你別哭,碎瓷器交給我,就算是我摔的。 師兄說:算
目犍連 簡稱目犍連,目連,歷史上真有其人,出身于婆羅門,本來信外道,弟子百余人,后來聽了釋迦牟尼的講學(xué),為之折服,于是率領(lǐng)弟子投奔了草創(chuàng)時期的佛教,這對佛教是個莫大的支持。后來目犍連就成了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當然在后來的佛教教化中,他被漸漸神化,成為神通第一,可以一下飛上兜率天。 目連救母其實沒什么好玩的,故事是說古印度某個國首富的一個老頭樂善好施,而他正好相反,非常摳門,而且對待僧侶態(tài)度不好,遇到化緣的從不施舍。老頭老年得子,取名目連。目連長
陶師與迦葉佛 在南傳巴利文陶師經(jīng)和北傳中阿含鞞婆陵耆經(jīng),講述了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陶師,名字叫難提波羅,住在鞞婆陵耆村。 那個時代非常遙遠,釋迦牟尼佛還沒有來到我們這個世界,還是迦葉佛時期。難提波羅陶師對迦葉佛非常尊敬,有不壞的凈信。難提波羅之所以沒有出家修道,不是因為他喜愛自己做的種種陶制玩具,也不是因為哪一位美麗善良的心上人,只是因為他的父母都是盲人,并且年事已高,需要他的照顧。 有一天,迦葉佛到村子乞食,到難提波羅家,陶師有事不在,
梵志和佛 有一天如來持缽到梵志館(梵志是婆羅門教中,還未出家的居士),停步化齋,以便分衛(wèi)。(分食於一切辦道之士,以盡護道心)。佛身光明,普照十方。這時梵志婦人正在煮飯,忽見光明身,安穩(wěn)歡樂,暗想此種光明殊勝,不像是日月的光;仡^見佛身端正妙好,人間天上,無與倫比,緊跟佛身後的比丘眾,也個個身著法服,威儀嚴淨(jìng)。梵志婦人見了,心生歡喜,想要用鮮飯供佛,轉(zhuǎn)念又考慮到,自己的丈夫不信佛法,若見行布施,一定不高興。由此又深自懺悔,是宿業(yè)深重,才會受此女身,
修習(xí)的觀想 在另一次的集會中,佛陀勉勵比丘們說: 「比丘們!多修習(xí)念死,可以使大家獲得許多成果,成就許多功德,就像沈浸在甘露中,而且是究竟的甘露之中。所以,比丘們!大家應(yīng)當多修習(xí)念死! 聽到佛陀這么說后,在座的一位比丘,就起來報告他的心得: 「世尊!我常常修習(xí)、思惟念死! 「比丘!你是怎么修的呢?」佛陀進一步問。 「世尊!當修念死時,我作這樣的思惟觀想:我只剩一天一夜可活了,我要充分地把握這一天一夜的時間,全心全意地專注于修學(xué)世尊所教導(dǎo)的,趕快得
理想的弟子 隨著佛陀教化的弘傳,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勝數(shù),僧團份子良莠不齊自是意料中事,要求所有的弟子在短時間都能成圣成賢,是不可能的事情。如同十只手指頭有長有短,再好的良田,也有幾根稗草。 一日,佛陀正為眾弟子說法釋疑的時候,一名弟子起身問道:佛陀!可否說說您心目中理想的弟子應(yīng)該具備那些條件呢? 你問得正是時候,這也是我一直想告訴你們的。世間上有四種鳥:有一種鳥,牠的外形美好,但是聲音卻如同鷙鳥一般難聽;第二種鳥,牠的聲音悅耳動聽,但是外形卻很丑陋
佛教和武夷茶 茶與佛,因緣深長。茶最初為僧人提供了無可替代的飲料,而僧人促進了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和制茶技術(shù)的進步。向以佛宗道源著稱的武夷山,歷史悠久,儒釋道三教鼎盛,歷史文化沉積濃重。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愛斗茶。佛門寺廟的茶事活動,對提高茗飲技法,傳播茗飲
與菩薩無緣的人 湖北有位信徒,篤信佛教,并且非常虔誠。 一次,家鄉(xiāng)發(fā)大水,他來不及逃難,只好爬上屋頂?shù)却仍。眼看大水就要淹到屋頂了,信徒趕忙祈禱: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趕快來救救我吧! 這時,有人駕著獨木舟從旁邊經(jīng)過,看到信徒在屋頂上避難,那人便要救他,他卻說:我不需要你來救,觀音菩薩自會來救我的!那人搖了搖頭,只好駕著獨木舟走了。 大水繼續(xù)上漲,已高及膝部,信徒很是著急,又高喊救命:觀世音菩薩快來救我啊!水已快淹到我的腰上了! 這時,又來一艘小船
一只逃鴿的故事 西邊天際的夕陽,放射出最后的余輝,將與大地吻別。就在這黃昏的時候,佛陀散步在祇園精舍的附近,舍利弗尊者徐步跟隨在佛陀的后面。 他們走了一段路,忽見有一只饑餓的老鷹,追逐著一只鴿子。鴿子嚇得驚慌飛逃,后來就飛來佛陀的身邊躲藏。這只鴿子停留在佛陀的身邊,那只老鷹就不敢飛來傷害它了。所以它安靜的在那里,剛才被追逐的恐怖情形完全消失。佛陀再向前走時,佛陀的身影也向前移動了,而舍利弗的身影卻來到鴿子的旁邊,但是鴿子仍然怖畏如故。舍利弗看這情
孫陀羅難陀以鼻根入道 另外有一位孫陀羅難陀,也是觀鼻中氣息出入,如煙一般,由此而悟道。經(jīng)中記載: 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于三摩提心常散動,未獲無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jīng)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nèi)明圓洞世界,遍成虛凈猶如瑠璃。煙相漸銷鼻提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狹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世尊記我當?shù)闷刑帷7饐枅A通,我以銷息息久發(fā)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經(jīng)中孫陀羅難陀自述悟道因緣:當
龍忍 世尊在成佛前,廣行菩薩道時,曾經(jīng)在某一世中,與阿難尊者分別轉(zhuǎn)生為金龍和白龍,一起生活在大海里。 有一天,白龍無聊地對金龍說:我們共同在海里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海里的所有景觀,我們都看遍啦!我倆一起上陸地去游玩,你說好不好? 金龍告誡他:你要知道,陸地上的人經(jīng)常愛惹事生非,有不少惡習(xí),招惹不得。我們就老老實實待在海中吧,別輕易上陸地了。 白龍靈機一動說:這沒關(guān)系,我們可以化做小蛇。如果路上沒人,我倆就在大道上行走,一旦遇到行人就在路邊草叢里隱藏
愚笨的比丘 世尊在舍衛(wèi)國的時候,有個老比丘名叫盤特,他總是很用功地學(xué)習(xí),可是卻一點進展也沒有,所以大家經(jīng)常嘲笑他的愚笨。 佛陀憐憫他,于是親自教他一偈,并且詳細解釋偈語的意義和內(nèi)涵。 佛陀對盤特比丘說:「雖然只是一句話,只要你好好記牢,用心體會,一樣可以求得佛道的! 盤特比丘感恩佛陀的慈悲,每天都苦念這句偈語,用心思考和記憶,終于理解其中隱含的妙法,心中豁然開朗,證得阿羅漢,成為佛陀的羅漢弟子之一。 有一次,佛陀派盤特羅漢到一座精舍為尼眾僧團講誦經(jīng)
人要對自己和他人負責(zé) 有一次,佛陀請阿難到摩耶利家向他要一點新鮮的牛乳,那時摩耶利與他五百多名弟子正要進宮面見國王,一出門就遇見阿難。摩耶利問: 阿難尊者這么早來這里,有什么事情嗎? 阿難回答說:佛陀身體有點不舒服,派我來向您要一點牛奶。 摩耶利沉默不答,心中暗想:如果我不答應(yīng),別人會說我吝嗇,但是如果我答應(yīng)了,我的弟子一定會說我偏心于佛教徒。正覺得為難的時候,他忽然想到一個辦法: 我指引一頭兇惡的母牛,讓阿難自己去取牛乳,他如果得不到牛乳,我就可以
三車和尚的故事 一天小廝忽報說玄奘法師登門化緣,尉遲宗將軍忙迎進玄奘法師,頂禮拜過。玄奘法師說自己貿(mào)然造訪,是有事相求,還望將軍不吝布施。尉遲宗聽后慷慨地說,齋供佛門是自己平生最大的宿愿,請大師明示,一定有求必應(yīng)。 玄奘法師說道:幾日前令公子與貧僧有緣相識,我觀他相貌堂堂,器宇非凡,頸有玉枕,十指皆盤折如印,實為佛門大器。故欲度之為僧,為我佛門立一無量功德,還望將軍成全。 尉遲宗聽后直覺得熱血沸騰,頭上熱氣直冒。他怎么能舍得放愛子去出家呢?因此訕訕
護法國王 從前有一位名叫覺德的比丘,他是位嚴守戒律,認真修行的出家人。由于在覺德比丘出世的時代,并沒有佛住世說法,雖然佛法未滅,但已遭到許多的破壞。 但是覺德的比丘仍然持戒嚴謹,因而聲名遠播,吸引很多的修行人來向他學(xué)習(xí)。 這位覺德比丘終生不遺余力地宣揚佛法,尤其他在宣講佛法時的聲音非常宏亮,遠近的人都能聽到。 在他講法時,經(jīng)常強調(diào)修行人不能聘用奴婢或畜養(yǎng)牛羊等信條。這本是一條避免殺生的戒律,但這對當時的修行環(huán)境和風(fēng)氣而言,卻是不容易遵守的。所以覺德
陽光、花朵、凈水般的語言 多年以前,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里,讀到這么一句話:語言,要像陽光、花朵、凈水。當時深深感到十分受用,于是謹記心田,時刻反省,隨著年歲的增長,益發(fā)覺得其中意味深長。 俗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是傳達感情、溝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運用不當,雖是出自無心,也會成為傷人的利器;叵胛疫@一生中,不也常被人拒絕,被人挖苦,甚至被人毀謗,被人誣蔑嗎?我之所以能安然度過每個驚濤駭浪,首先應(yīng)該感謝經(jīng)典文籍里的嘉句和古德先賢的名言,
羅漢習(xí)氣難斷 習(xí)氣在人的身上,就像裝過酒的酒瓶,雖然將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一樣的難以斷除。像畢陵伽婆蹉阿羅漢就是一個例子。 畢陵伽婆蹉阿羅漢曾經(jīng)五百次投生在高貴的婆羅門家,所以造成他驕傲輕慢的個性。 你算什么東西?我可是五百世的貴人福種,你這個暴發(fā)戶區(qū)區(qū)幾十年又算什么! 對于比家世的人,畢陵伽婆蹉阿羅漢總是用這種看不起的態(tài)度對待,就算修得阿羅漢后,他還是帶有貴族的習(xí)氣。 有一天,畢陵伽婆蹉來到恒河岸邊觀賞風(fēng)景。恒河水神見有羅漢降臨,連忙上來接駕,
還俗和尚的故事 一個和尚因為耐不得佛家的寂寞就下山還俗去了。 不一個月,因為耐不得塵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一個月,又因不耐寂寞還是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對他說,你干脆也不必信佛,脫去袈裟;也不必認真去做俗人,就在廟宇和塵世之間的涼亭那里設(shè)一個去處,賣茶如何? 這個還俗的人就討了個小娘,支起一爿茶店。 老僧的指引很對,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 和尚與小偷 以前住在舊居,每次上下班總要經(jīng)過一個路口,路口邊有一棵不知名的大樹,挺拔屹立,濃蔭蔽天。 不論
叫無名的和尚 從前有座山,山后有座廟,廟里有個小和尚。山叫無量山,廟叫無音廟,小和尚叫無名和尚。 這無名和尚,別看年齡小,在無音廟里的輩分卻不低,據(jù)說曾得到佛祖的指點。 無名和尚很小的時候,就在無量山的前坡放牛,每天騎在牛背上,唱著小調(diào),樂得自由自在。突然有一天,遇到一個紫色臉膛的白眉羅漢,用手指著他問: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放牛郎搖了搖頭。 白眉羅漢來到他的近前,對他說:我看你相貌奇異,悟性一定不差,想給你起個法號,也算你的名字了,好嗎? 放牛郎點
屠夫供佛得道 昔日,佛陀在舍衛(wèi)國弘法時,有五百位婆羅門因無法忍受大眾對佛陀的崇敬,所以時常挑剔佛陀日常的一言一行,想要藉機毀謗世尊的圣譽。而佛陀是一位智慧圓滿的圣者,知道這群人被「嫉妒」蒙蔽了真心,雖然心生悲憫,想要度化他們,但是因緣未到,也只好等待時機的成熟。 一天,這五百位婆羅門又聚在一起討論如何陷害佛陀。其中一人提議:「我們何不找個屠夫,請他設(shè)齋供養(yǎng)佛陀及比丘僧,佛陀一定會接受邀請,等他讚嘆屠夫的功德時,我們就可質(zhì)問佛陀,如果屠夫有功德,那
慕魄太子 在波羅奈國有個太子名叫慕魄,不僅面貌端正,而且非常聰慧,上至天文地理,宿命星辰;下至人間萬物,往來因果,他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但這個聰明絕頂?shù)奶,到了十三歲時卻忽然閉口不說話了。 天冷加衣,到時吃飯,他都任由隨從服侍,給他什么就是什么,無欲無求。有耳朵有眼睛,卻像看不見、聽不見一樣;雖然聰明異常,智慧過人,卻什么都不聞不問。 老國王見到兒子這樣,心里十分愁苦。他詢問了一個婆羅門意見,婆羅門緊張地說: 大王祖業(yè)毀滅的時候不遠了,雖然太子相貌
小樹苗 在波羅奈城,人們紛紛傳講著檸孛樹苗的故事。 一天,菩薩轉(zhuǎn)生的修行者進城乞求施舍。他一路行走,不知不覺來到了王宮門口。 這時,國王正站在王宮中憑窗眺望,在熙來攘往的人潮中,國王發(fā)現(xiàn)修行者具有脫俗不凡的氣質(zhì),隨即為他的風(fēng)采儀態(tài)所傾倒。 這個修行者氣質(zhì)非凡,儀態(tài)莊嚴,每一個步履,都像是往路上放下一袋沉甸甸的金幣般穩(wěn)重。國王手摸著胡須,若有所思地微微點著頭,便回頭召來一位大臣,去請修行者進宮。 修行者對于大臣的邀請,感到萬分驚愕。在幾番推辭與大臣的懇
蜜蜂的啟示 很久以前,有一位已得大覺悟的佛,法名為一切度王,降到人世講說法要。這時群眾中有兩位比丘,一位名叫精進辨,一位名叫德樂止,他們一起到一切度王的座前聽聞法旨要義。精進辨就是后來的佛陀,德樂止則是彌勒菩薩。 那時,精進辨聽聞佛法非常專心,一下子就聽懂了,很快就得道,獲得了六大神通;但是德樂止卻在睡覺,根本不專心聽法,所以沒有得道。 精進辨對德樂止說:勤奮修習(xí)才能獲得道業(yè)進步,不可貪圖睡眠。 德樂止聽了這句良善的諫言,馬上振奮精神,但過不了多久又
慈受禪師 只是舊時行履處,等閑舉著便誵訛,夜來一陣狂風(fēng)起,吹落桃花知幾多。 倩女離魂,究竟離家出走,生兒育女的倩女是真的?抑或躺臥病榻,懶懶懨懨的倩女才是真的,紅塵擾攘,無數(shù)假面中,究竟那一個我才是真我? 這是慧林懷深慈受禪師的開悟詩。慈受禪師(一O七七至一一三二),宋朝壽春府(安徽。┝踩,俗姓夏,出生時候,房舍霞光萬丈如火燃,文殊行堅禪師恰巧行腳路過,以為祝融之災(zāi),問及地方耆老,方知原來是夏家弄璋之喜,行堅不禁贊嘆道:此子必然不是個平凡的兒郎
白觀音和黑觀音 某位信徒擁有一尊白瓷觀音。整尊觀音圣像質(zhì)地細致,塑工精巧;純白莊嚴的光澤,任何人看了都贊嘆不已。 這位信徒聽聞佛像都要在寺院里開光,如此才會有感應(yīng),使齋家所求如愿。于是他帶著心愛的白瓷觀音到寺院。 到了寺院,他看到佛殿的供桌上,已經(jīng)擺滿供品和等著開光的佛像。他自私地把別人的供果、佛像移到旁邊,將自己的白瓷觀音擺在中間,開始燒香祝禱。 香煙隨風(fēng)四處飄送,這個信徒不甘心自己燒的香給別的佛像享用,因此就把香環(huán)綁在白瓷觀音的鼻子上,心里得意
僧團講求六和無諍 僧團是講求六和無諍的團體,但由于攝受的對象普遍,難免有一些根器比較頑劣的弟子,因此有時也會有紛爭發(fā)生。 羅諾伽是個桀傲不馴的青年,雖然跟隨佛陀出家多年,但是個性乖張傲慢,脾氣暴躁粗野,經(jīng)常故意持不同的意見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尤其喜歡惡口罵人,因此大家都不喜歡他。佛陀也為此責(zé)備過他幾次。羅諾伽知道大家討厭他,便向佛陀提出欲往他處修行的要求。 佛陀慈和的說:你有心到別的地方修行,我不反對,但是臨行前,讓我為你說一個故事,希望對你以后的修行有
高僧眼淚 有一位中年以后出家的高僧,居住在離家很遠的寺院里,由于他有很高的修持,許多弟子都慕名來跟他修行。 平常,他教化弟子們應(yīng)該斷除世緣,追求自我的覺悟,精進開啟智慧,破除自我的執(zhí)著.唯有斷除人間的情欲,才能追求無的解脫。 有一天,從高僧遙遠的家鄉(xiāng)傳來一個消息,高僧未出家前的獨子因疾病而死亡了.他的弟子接到這個消息時聚在一起討論,他們討論的主題有兩個,一是要不要告訴師父這個不幸的消息?二是師父聽到獨子死亡的消息會有什么反應(yīng)? 他們后來得到共同的結(jié)論,就是師父雖已
太子的降誕 王妃摩耶夫人十月懷胎漸漸的滿足,但她還是照樣的喜歡到寂靜的郊野去散步。青枝綠葉的草木,潺潺有聲的流泉,夫人認為這都有助于人生的修養(yǎng)。一天,正在春末夏初的月圓之日,這是一個風(fēng)和日暖天朗氣清的好日子,夫人向凈飯大王說明要到迦毘羅衛(wèi)國的國都郊外的藍毘尼花園中去郊游,并且也打算游園后依著風(fēng)俗應(yīng)回母家去生產(chǎn),凈飯大王聽后,想到夫人懷妊已經(jīng)足月,回到母家生育,這是不可違背的風(fēng)俗,但夫人為什么還有這游園的奇特的興趣和請求,他考慮一會,即刻命令更多的
如來的出身 有一個仙人叫善慧,原是燈照王國的太子,名叫普光。后來告訴他的父親要出家,得徹悟之道。開始是學(xué)外道(佛法以外的各種異端邪說),講經(jīng)論道。但這些異端邪說都需要用銀錢來供奉神。他告別了這些,來到然燈佛(佛名)那里。想要進獻點什么表示對佛的敬意,恰好看見一人拿著七朵蓮花經(jīng)過。他追上去問那人這花是不是賣的,那人回答說是要送進王宮,用來敬佛的。善慧就請求用五百銀錢買五朵花去敬佛,那人同意了,并白送了他兩朵。當時國王和大臣們都在拜佛撒花,其他人的花
徐州韋馱菩薩的傳奇 韋馱菩薩像,高六十厘米,木制貼金,雕于明代,原供奉于徐州竹林寺(原址在徐州東郊獅子山,現(xiàn)楚王陵附近)。 1940年,日本的一支侵略軍進駐徐州,竹林寺被強占為營房。中島吉一是一名翻譯,隨軍駐扎在該寺院的一間寮房里(僧人住的房間)。 據(jù)中島吉一生前講,有天夜里,他聽到寮房外有腳步聲,于是起床察看,順著聲音不知不覺來到寺廟后院的竹林,到了這里,腳步聲就沒有了,連續(xù)三夜,反復(fù)如此。中島吉一對此疑惑不解。有一天,趁沒人,他找來一把刺刀,在竹林里
商人的四個老婆 釋迦牟尼在一次法會上說:某地有個富商共討了四個老婆:第一個老婆伶俐可愛,整天作陪,寸步不離;第二個老婆是搶來的,是個大美人;第三個老婆,沉溺于生活瑣事,讓他過著安定的生活;第四個老婆工作勤奮,東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記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遠門,為免除長途旅行的寂寞,他決定在四個老婆中選一個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四個老婆,第一個老婆說: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個老婆說:我是被你搶來的,本來就不心甘情愿地當你
神通第一 窈窕淑女 招贅夫婿 在彌沙塞律里,有一位在風(fēng)塵中的女人,出家后就證得羅漢果,并且在比丘尼中,還被稱贊做神通第一的,那就是蓮華色女。 蓮華色女,家住在德叉尸羅城,她沒有兄弟,沒有姊妹,父母就只生了她一個人。雖然是女孩子,但父母沒有其他的孩子,仍然把她當作掌上明珠看待。 在父母的寵愛之下,蓮華色女漸漸的長到十八年華,她生得有傾國傾城之姿,有沉魚落雁之容,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青年,不知有多少?墒,因為蓮華色女是獨生女的關(guān)系,父母不愿讓她出嫁,在很
神降湖神廟 揚州江邊有一個湖神廟,廟里的湖神,甚是威嚴,人不敢犯,犯則遭殃。 當時,有一位客僧法藏婆羅門,善持神咒,驅(qū)邪除鬼并皆有驗?蜕幸坏茏,跟隨他學(xué)咒數(shù)年,也能降伏邪惡的。 一日,法藏婆羅門的弟子,聞湖神廟中的神甚厲害,欲來誦咒降伏它。就到那神廟中去住宿。然而,不幸得很,當夜就死在神廟里了。 法藏婆羅門聞聽,心里非常忿恨,便也到神廟中去住宿,嗔意誦咒,欲降服廟神。結(jié)果,神一出現(xiàn),他自己也由于內(nèi)外驚恐,奄然斷氣而亡。 與法藏同住一寺內(nèi),有一位持
夢獻花屋得授 著名高僧鄧頂巴住持扎塘寺時,有一次他夢見自己流兜率天宮,謁見彌勒。以手中所持花束向彌勒身上投供時,突然花束變成一異常美妙的花屋籠罩于彌勒頂上。彌勒開口對他說:你到人間,若不將行菩提心法廣傳于不分尊卑的一切人等,是違我教!因此,他后來主要致力于向信眾們廣泛傳授行菩提心的教授。
論議第一迦旃延 迦旃延那羅陀尊者,姓迦旃延,名那羅陀,生于南印度阿提國彌猴食村婆羅門家庭。父是國王的國師,家中擁有廣大田地和眾多奴仆。少從舅父阿私陀仙學(xué)習(xí),精通《吠陀》、占相術(shù),通達四禪五通。 阿私陀仙對他說:悉達多太子成道后,你要拜他為師。 揭開古碑文的秘密 迦旃延還懂多種文字,當時在婆羅奈城四周,發(fā)現(xiàn)一座古碑,上面刻的文字,無人熟悉。國王榜示全國,有能識者,當予重賞。迦旃延揭榜應(yīng)征,說是梵天上的文字,譯出的內(nèi)容如下: 什么人是王中王? 什么人是圣
無惱出家 在舍衛(wèi)國中,一輔相家有一子,名叫無惱。他長得健壯有力,雄武彪悍,能抵抗千人,他的父親就讓他跟隨一個婆羅門修學(xué)道術(shù)。 他的師父就教導(dǎo)他說: 你要在七天之內(nèi),殺死一千個人,每殺一人就取一指,做為頭飾。這樣梵天就會來迎接你,使你生入天界之中。無惱受了他師父的這番教誨之后,就持一把刀到外面去行走,看見有人就殺,人們給他起個外號叫鴦掘魔羅。 他四處走動,見人就殺,到了第七天早晨,共殺了九百九十九人,得到了九百九十九根手指,只差一個。因為人們都知道他
悲賢童子 一時,佛在廣嚴城,城中有一名為獅子的大臣。他的妻子懷孕九個月后,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他們?yōu)樗e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名為悲賢,并以牛奶、酸奶等精心喂養(yǎng)著。悲賢長大后,學(xué)習(xí)了文字武術(shù)等世間學(xué)問并精通了五明。雖然他曾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可后來卻變壞了,常去妓院,行為變得非常不如法。一次,悲賢和扎德沃的一些年輕人到花園里游玩;▓@里百花爭艷,百鳥齊鳴,悲賢隨身帶了妓院里最漂亮的同去。在花園里他們因為這個而爭了起來,口舌不能解決問題就拳腳相加
彌多的故事 佛陀有很多弟子,其中有一位名叫彌多。由于彌多喜歡說別人的閑話,大家都討厭他,看見他來了,大家總是避開或者趕他走?傊瑳]有人喜歡和彌多在一起,彌多覺得很難過。佛陀知道了這事以后,告訴大家說:說人家閑話、壞話是多么不好的行為,既使人受害,又讓自己難過,多么愚笨
原諒別人釋放自己 有的人即使不學(xué)佛法,也同樣堅持做人的基本原則,這就構(gòu)成了人和人之間的區(qū)別,也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同的造化。懂得為人之道的人,內(nèi)心世界永遠是美麗和安寧的,他們不會在漂浮不定的現(xiàn)實中徘徊掙扎。面對世事,我也同樣堅持著自己的原則,那就是:原諒別人。 造成痛苦的原因或許會有很多種,而不能原諒一個人的話,心里就會種下仇恨的種子,從此會連累自己的身心,讓自己的痛苦和煩惱越來越多。所以,試著去原諒別人,才能解除內(nèi)心的壓抑,釋放快樂的自己。 在寺院時
佛 佛下山游說佛法,在一家店鋪里看到一尊釋迦牟尼像,青銅所鑄,形體逼真,神態(tài)安然,佛大悅。若能帶回寺里,開啟其佛光,記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鋪老板要價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見佛如此鐘愛它,更加咬定原價不放。 佛回到寺里對眾僧談起此事,眾僧很著急,問佛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佛說:500元足矣。眾僧唏噓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蕓蕓眾生,欲壑難填,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當讓他僅僅賺到這500元! 怎樣普度他呢?眾僧不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說的是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現(xiàn)在的成都時,在城外的廟里駐扎,強迫里面的和尚吃肉,當時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結(jié)果張獻忠答應(yīng)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說出了這句話。他是為了數(shù)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
巧度淫女 佛在祇樹園時,有事命阿那律往僑薩羅國。旅途勢頓,暮色蒼茫,郊野空曠,無有客店。忽見前程,燈光恍惚,晦暗之中,座落茅屋數(shù)間,屬后修竹結(jié)屏,屋前柴扉半掩。阿那律叩扉求宿,有妙齡女子出迎,答言:適才有長者居土來此借宿,居所狹窄,客房已滿,若不嫌鄙陋,可在小女子房內(nèi)安歇。 阿那律無奈,只得隨從導(dǎo)引,進入內(nèi)室,頓覺甜膩之風(fēng),撲面襲來,脂粉之氣,薰人耳目,不禁舉止跼促,難以入寢,乃獨踞一坑,結(jié)跏跌坐,摒除雜念,而入凈觀。三更時分,忽有悉率之聲,女子
以慢心故 遲得圣果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城附近有二千萬仙人,他們精通一切經(jīng)論,具有無礙神變,已得四禪五通。一次,世尊在無熱惱海邊為很多眾生授記后,帶領(lǐng)五百眷屬一起騰空飛回住處。二千萬仙人見到佛陀與眷屬們在空中飛行的情景,對世尊生起了歡喜心。他們覺得世尊與眾眷屬一起飛行是很了不起的,所以舍棄了原來的一切前往祗陀園。他們到世尊前恭敬頂禮,世尊觀察他們的根基和意樂傳了相應(yīng)的法。他們自己也精進修持,最后皆已得無來果位。但眾仙人們的主尊因傲慢心太強之故,沒得
智慧第一舍利弗 舍利弗譯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譯鹙子,母眼明凈,如鹙鷺眼。生于摩竭陀國王舍城郊區(qū)迦羅臂拏迦村,父名婆陀羅,是婆羅門教中聞名論師。 舍利弗八歲時,即能通曉一切書籍。時摩竭陀國有吉利、阿伽羅兄弟二人宴請王太子、大臣論師,談古論今。八歲的舍利弗走上論師的寶座,與諸論師及其子弟辯論。舍利弗言詞清楚,義理周詳,語驚四座,折服了所有的人,受到人們的贊嘆。國王對他很欣賞,當即賜給他一個村莊。 二十歲時拜大師刪惹夷為師,與同學(xué)目犍連
文殊菩薩對國王的考驗 從前有一個國王,名為薩恕擅。這個國王心地善良,憐憫貧窮孤寡之人,經(jīng)常對人們周濟和布施,只要他們有所需求,國王都盡量滿足他們,因此國王的善名遠揚,超越了國界,而且傳到了上天的眾神耳中。 文殊菩薩得知人間有這么一個慈悲的國王,心里很高興,同時也想親自試一試這個國王到底是不是誠心行善。 有一天,文殊菩薩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少年婆羅門,從鄰國進入薩恕檀國,并來到了王宮門前,乞求布施。 國王聽說從異國來了一個少年婆羅門找他,很高興地接見
愿力成熟 信心第一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城中有一商主,一直膝下無子,就四處祈禱諸天尊,由天人的加持及其它因緣的合和,后來,商主的妻子懷孕了。九個月后,生下了一個莊嚴肥胖的男孩。他們?yōu)楹⒆优e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因他肌肉豐滿,故取名為胖子。父母們用牛奶、酸奶、油餅精心喂養(yǎng)著小胖子。胖子很快長大了,他學(xué)習(xí)并精通了世間的史學(xué)歷算、觀察布施等十八種學(xué)問。因為胖子家與給孤獨施主家是近鄰,受長者虔誠信佛的默化,胖子家對佛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后來,父母去世了只剩下
貧窮老人和佛祖 在舍衛(wèi)國里有一個貧窮的老人,年齡已經(jīng)一百歲了。他拄著一根拐杖來到佛祖這里,想要求見佛祖。這時門衛(wèi)阻攔住他,不為他通報。這位老人就大聲喊叫著說:我雖然是貧賤之人,但是我一千年才有這樣一個幸運的機會,能夠得見佛祖一面,想要問問罪福如何,求得解脫人世的苦難。我聽說世尊是廣施仁慈,世間萬物都蒙受恩德,沒有沒受過圣恩的。所以我才從遙遠的地方來這里,乞求見一面佛祖。 佛祖聽到這些后,就對阿難說:去叫他前來吧。于是這位老公就匍匐于地,爬到佛祖面
公雞與蟲兒的故事 有個兒童,才七歲,但常常找無德禪師,和他東南西北亂說一通,但無德禪師卻認為這個童子機智不凡,出言吐語,常有一些禪味。有一天,無德禪師對他道:老僧每天很忙,沒有時間經(jīng)常跟你在這里辯論胡扯,F(xiàn)在和你再辯一次,假如你輸,你就要買餅供養(yǎng)我;假如我輸,我就買餅和你結(jié)緣。 童子聽后說道:那就請師父先拿出錢來! 無德禪師道:最要緊是辯敗才要錢,辯勝并不成問題。首先假定我老僧是一只公雞。 童子道:我是小蟲兒。 無德禪師抓住機會說:是的,你是小蟲兒,
法師現(xiàn)身說法 殺生食肉,實是惡業(yè),必當受報無疑也。只是受報是依據(jù)殺心的猛弱和殺法的殘忍,而各有遲速高下,不能一概而論。其次,殺主食肉后的懺悔修善,亦可以轉(zhuǎn)后報作現(xiàn)報,將重報折輕報。我為了讓諸位切實了解殺生食肉惡報之事,不妨現(xiàn)身說法,將我食肉受報的經(jīng)歷,略向諸位宣說。 我在十八歲的那年,為了抗日救國,走出學(xué)校大門,毅然參加抗戰(zhàn)行列。幸蒙祖宗福德陰庇,只當了半年上士文書,就升官了,從此在錢糧里面打滾。到我退休出家之前,我在政軍兩界干的大部分都是錢糧業(yè)
千手千眼佛 大相國寺八角琉璃殿中心亭里供奉著一位女菩薩。這尊佛像是由一整棵白果樹精雕細刻而成的,栩栩如生,華美絕倫。她四面有臉有身,好像四個長得一模一樣的連體姐妹。更奇特的是,從她四面肩膀上斜逸出無數(shù)雙玉臂,每只手心里都長著一只慧眼,熠熠生輝。據(jù)傳,這尊千手千眼佛是古代一位公主的化身。 從前,中原地區(qū)有個國王,拔劍平四海,橫戈敵萬夫,威名遠震,國泰民安。他膝下無兒,只有三個聰明伶俐、如花似玉的女兒。王后不幸早年去世,國王生怕女兒受委屈,發(fā)誓不再續(xù)
最不幸的人 一個人在他23歲時為人陷害,在牢房里呆了9年。后來冤案告破,他終于走出了監(jiān)獄。出獄后,他開始了常年如一日的反復(fù)控訴、咒罵:我真不幸,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竟遭受冤屈,在監(jiān)獄里度過本應(yīng)最美好的一段時光。那樣的監(jiān)獄簡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狹窄得連轉(zhuǎn)身都困難,惟一的細小窗口里幾乎看不到星點燦爛的陽光,冬天寒冷難忍,夏天蚊蟲叮咬真不明白,上帝為什么不懲罰那個陷害我的家伙,即使將他千刀萬剮也難以解我心頭之恨啊! 73歲那年,在貧病交加中,他終于臥床不起。彌
佛也耕耘 秋天,稻谷成熟,田野一片金黃,農(nóng)人聚集,慶祝豐收,大地洋溢著一片歡樂。 佛陀來到農(nóng)莊,許多人都恭敬地供養(yǎng)他。只有一個生性固執(zhí)的農(nóng)人,十分生氣,他大怒道:我們平時勤力耕種,才有今天的收獲,你為什么不學(xué)我們呢? 長者。∥乙彩歉诺。佛陀和氣地回答。 你是農(nóng)夫么?你的牛、種子和田地在哪里呀? 眾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種子,精進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釋說,我在眾生的心地撒下八正道的種子。我勤力耕耘他們的心地,使他們拔除煩惱,得到安樂。
發(fā)聲逝空 大譯師仁欽桑波曾誦《文殊真實名稱經(jīng)》梵語本10萬遍,藏語本又10萬遍,為加持他人又誦了10萬遍。85歲時,與來藏的阿底峽尊者會面,并拜尊者為師。尊者令他閉關(guān)密修時,譯師于修室外的三道門上各貼誓語道:如果我心中剎那生成僅為此世的心思,為自利的心思,和凡俗的心思時,諸護法當粉碎我頭!譯師一心專注而修,獲得殊勝成就。享壽97歲于公元995年在喀扎英根地方圓寂。示寂時,遍虛空中諸天神齊奏音樂,并有天雨散花瑞相,為該地一切人等所親見。由于沒有靈塔,他往生空行剎
圣身父子證得阿羅漢果位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城中有一著名施主,富如多聞天子,他與妻子共同生活,后來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孩子:身色金黃,面如滿月目如蓮,手臂修長過于膝等等種種妙相,取名時,因父名圣身,故將孩子命名妙身。圣身夫婦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yǎng)著妙身,妙身如海蓮般迅速地成長著,稍大便學(xué)習(xí)文字歷算、婆羅門行為等十八種學(xué)問,通達無礙,并通達了辯論的許多經(jīng)典。后來,他父親準備作一次大的上供下施,當時,圣身也知道沙門果達瑪已出世,他覺得:世尊是能仁遍知
摧毀傲慢 令得解脫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有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長大娶妻共享美好的生活。 其妻懷孕九個月后,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身色金黃,頭如寶
見佛生喜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附近有一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長大娶妻,共享世間美好的生活。其妻不久懷孕,九個月后,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給孩子舉行了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yǎng)著,孩子如海蓮般成長起來。但這孩子特別懶惰,整天躺在床上不起來。父母很擔(dān)憂,問他:孩子,你是身體不舒服,還是心里不舒服?他連話都懶得說。父母很痛苦,只好請醫(yī)生來診斷。醫(yī)生告訴他們:這個孩子身心都健康,只是過于懶惰不愿起床。父母就苦
菩薩為鬼妻迷惑 菩薩年剛十六歲就治學(xué)宏深,精通眾多經(jīng)典了。他感慨地說:世上一切萬事萬物,只有佛經(jīng)最真實最美妙了。我內(nèi)心常懷經(jīng)典教義,這一輩子便平平安安了。 有一天,他母親對他說:孩子,你也不小了,我為你找個妻子吧,成家立業(yè)要緊。 媽媽,我這一生準備只念佛經(jīng),它是最美妙的,不要為我找什么妻子了。世上最可怕的災(zāi)禍莫大于色,如果任女色纏身,道德則喪
寬容別人也是祝福自己 當你劃破手指,生命會原諒你,它(潛意識中的智慧)會立刻開始修補工作,讓新的細胞在傷口處相互重新搭接;如果你誤食了腐爛的食物,生命會原諒你,讓你吐出食物,來保護你;如果你手燒傷了,它會降低浮腫,增加血流量,長出新皮膚、新組織和新細胞。 生命并不埋怨你,總是寬容你,讓你恢復(fù)健康,給你帶來活力和平安,只要你思想上愿意合作。消極的思想,痛苦的回憶,對他人的憤憤不平和惡意都會阻礙生命的這種活力。 寬容人是獲得心里平安和身體健康的關(guān)鍵所在
面相丑陋聲音悅耳的因果 生活中只要別人做功德,你隨著發(fā)起歡喜心,一樣的會有功德。相反如果你沒有隨喜,反而心生惡意,那么此后所得苦報,自然也無法避免。 有日釋迦牟尼佛在說法的時候,有一位比丘起來問佛陀道:佛陀!我們的世尊!善和比丘,以什么因緣,會長得那么丑陋?可是,他的聲音卻是那么清脆和雅?而且,在同道中,很快就獲證羅漢果,請佛陀指示! 當然無論什么問題,佛陀都能為大眾解惑。 佛陀說道:在久前,當人的壽命有四萬歲的時候,也就是拘留孫佛在世度完有緣的眾
維摩詰教化一萬二千魔女 四眾弟子隨佛陀修行,有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的居士;其中有一位持地菩薩,當他在打坐時,忽然波旬魔王帶領(lǐng)一萬二千名美女,來到他的面前,恭敬禮拜。持地菩薩看他們恭敬禮拜,誤以為是天帝來了,也很高興地接待他們。 持地菩薩向他說:過去生你修了福,所以能享受天福,領(lǐng)導(dǎo)天眾。但是,你應(yīng)該在福中而不沉迷于享福,要知道享福受樂是無常的,應(yīng)該趕快再造福人群。 魔王說:正是因為我有這么大的福報,所以,我要把快樂布施出去,請你接受這些天女好
智慧比丘與不信佛者彌蘭陀王的故事 上堂:山僧二十余年,挑囊負缽,向寰海之內(nèi),參善知識十數(shù)余人,自家并無個見處,有若頑石相似。參底尊宿,亦無長處可相利益。自此一生,作個百無所解底人。幸自可憐生,忽然被業(yè)風(fēng)吹到江寧府,無端被人上當,推向十字路頭,住個破院,作粥飯主人。接待南北,事不獲已,隨分有鹽有醋,粥足飯足,且恁過時。若是佛法,不曾夢見。 上堂:看看,山僧入拔舌地獄去也!以手拽舌云:阿耶阿耶! 上堂: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打破太虛空,如何尋不得?垂
一缽麻油的啟示 在佛滅度一百年以后的南瞻部洲,曾有一位名叫優(yōu)波鞠多,具足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大導(dǎo)師。 當時,有一位一百二十歲的比丘尼,在她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見過世尊。優(yōu)波鞠多尊者想要知道佛的容貌以及威儀,就想到了這位比丘尼可以幫助他解答疑惑。 于是,派遣一位弟子來到比丘尼的住處說言:我的導(dǎo)師優(yōu)波鞠多尊者,想要到您這來請教有關(guān)佛陀的威儀、容貌。 這時候,這位比丘尼做了一個動作,就是用缽盛滿麻油,放在靠近門的下方,意思是想要試探這位尊者是不是有具足威儀。 優(yōu)
道,就在身邊 從前在大陸有位居士在一座古寺里修行。一段時間后,他開始生疑,懷疑自己學(xué)佛這條路對不對,懷疑自己有沒有修行的天分,懷疑是否真有佛的境界。 他也懷疑寺里的出家人,看他們每天似很悠閑、無所事事,到底有沒有真正在修行,又能懂得多少道理? 有一天,他從古寺走出,看到被繩子綁在樹干旁的一頭牛,它想要掙脫卻掙脫不了,便一直圍著樹干繞圈圈。他心以一想,或許可以用這件事當題目來考一考寺里的老師父。 他回古寺找老師父,問:為何團團轉(zhuǎn)?老師父答:因為繩未斷
忍辱是成功修行的要決 佛陀雖然知道,須菩提已離開了人我的執(zhí)著,但大慈大悲佛陀,在一次般若會上,仍然苦口婆心地引出自己修行的事跡,加強須菩提行無相布施和無我度生的信心。佛陀像是回憶似的追述著往事,道:須菩提!在我過去生中,有一次在深山里修行,有過這么一段經(jīng)過: 我正盤膝靜坐在一棵大樹的下面,閉目思維著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起源,四周和風(fēng)習(xí)習(xí),花卉吐放著幽香。忽然一陣銀鈴似的笑聲響起,我睜眼一看,原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她們穿著宮妃
《黑客帝國》的啟示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督饎偨(jīng)》 《黑客帝國》是一部典型的西方科幻片,作為一部商業(yè)上非常成功的電影,它運用了多種元素來吸引觀眾,例如槍戰(zhàn)、中國功夫、電腦特技、愛情、背叛,當然最扣人心弦的還是人類與電腦人之間的戰(zhàn)爭。這個主題在科幻片中反復(fù)出現(xiàn),既反映了人類越來越依賴于高科技的現(xiàn)實狀況,也表達了人類對于科技發(fā)展是否能帶來真正幸福的深刻懷疑。雖然其表現(xiàn)形式是非常通俗的,但卻恰恰是高科技時代人類關(guān)注自身處境的
懷胎六年的怪事 釋迦牟尼佛在未出家這前,是迦毗羅衛(wèi)國的太子,名悉達多。太子的父親是凈飯王,即迦毗羅衛(wèi)國的國君。凈飯王寬厚、仁慈,全國臣民十分愛戴他。 凈飯王的妻子摩耶夫人,具有很高的智慧,她具備所有的美德,且才華橫溢,性情溫和,純潔無瑕,深受人民的尊重。 摩耶夫人在恬靜的環(huán)境中,由右脅生出太子悉達多。太子的降生給全國增添了福德與歡樂。但太子出生不久,王后摩耶夫人便離開人世,升入天界。 王后的親妹妹波者波提將悉達多太子撫養(yǎng)成人,國王又立波者波提夫人為
供養(yǎng)蓮花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薩迦國王以各種鮮花妙香等每日三次供養(yǎng)世尊。一次,一個守護經(jīng)堂的人見蓮池(Paduma Sara)里生出一朵非常絢麗的蓮花(Paduma),心想:應(yīng)該把這朵蓮花給每日供佛的薩迦國王。便帶著蓮花往舍衛(wèi)城去,路上,他遇到外道非天的弟子問他:你把這
依給孤獨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附近有一婆羅門生活特別貧困,家里有妻兒仆從等許過多人。他想:我應(yīng)該靠一個富貴的人,生活才好過。他四處尋找,后來,聽說給孤獨施主很慈悲又樂于布施,認為施主肯定會發(fā)心照顧他的。便如影隨形時時刻刻都跟著給孤獨施主。一天,施主疑惑不解地問:婆羅門,你為何天天跟著我?他說:施主,我現(xiàn)在生活很困難,很想得到您的照顧。施主聽了便答應(yīng)照顧他。 一次,他們一起去了祗陀園。本來給孤獨施主習(xí)慣性的天天與五百眷屬一起清掃祗陀園。(師言
兩位施主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城中有一施主,與妻子共享人間的安樂。后來,他們夫婦倆對佛法生起了信心,同皈佛門共受居士戒,經(jīng)常作廣大布施積聚資糧,漸漸地他們家就如井泉,求施者絡(luò)繹不絕。有一天,他們恭迎佛陀及僧眾去家中應(yīng)供,準備了豐盛的飲食,世尊接受了供養(yǎng)后,觀察他們的根基,傳了相應(yīng)的法,他們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yù)流果位。此后世尊率僧眾返回了。 后來,有一位造佛塔的執(zhí)事比丘和一位建經(jīng)堂的執(zhí)事比丘去二施主家化緣。舍利子觀察到,他們二比丘在施主家受供,但
迦葉尊者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有一次,迦葉尊者(Kassapa Thera)在一個寂靜的地方閉關(guān)了很久回到世尊身邊。他須發(fā)皆長,衣衫襤褸。當時,世尊正為數(shù)百眷屬傳授妙法,眷屬們見他如此模樣,心生不悅,覺得他行為衣著很不如法。此時,世尊悉皆了知眷屬們各自的心念,心想:我涅槃 (Parinibbana)后,佛法全靠他來弘揚,他本已精通三藏(Tipitaka),具足種種功德,如果眾比丘經(jīng)常輕蔑他實不應(yīng)理,他應(yīng)該是人天諸眾所應(yīng)恭敬贊嘆的大德,所以,我應(yīng)在眾人前宣揚他的共不共的功德。便告眾眷屬曰
腳印引路 兩世得度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寂靜的森林里住著五百仙人,他們經(jīng)常以火供來供養(yǎng)天尊。如來正等覺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具有二種智慧、四無畏、七菩提支、八解脫、九等持和十力等無量功德,日日夜夜觀照一切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世尊觀知在森林中苦行的五百仙人被調(diào)化的機緣已經(jīng)成熟了,便顯示神變在五百仙人作火供的灶里留下了一個腳
耶輸陀羅 為夫殉身 一時,佛在迦毗羅城,佛子羅睺羅和父王凈飯王親來此拜見世尊,世尊也回父王凈飯王宮受供。一次,世尊在昔日王妃的宮殿里應(yīng)供畢,返回時,王妃耶輸陀羅登上二樓依依不舍地目送世尊的遠去,直至不見世尊的身影,她當時難忍內(nèi)心的感受,便縱身從樓上跳了下來,然而承蒙世尊的加被,大地變成柔軟的棉絮一般,耶輸陀羅王妃安然無恙。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王妃耶輸陀羅為您而甘愿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顧?請為我等演說。世尊告曰:不僅是今生,往昔她也曾為我殉身過
神變生信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王舍城,毗鄰此城有個日札城,城中有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這位慈悲的施主以慈愛心善待每一個眾生。常把自己的財產(chǎn)供施給索求者,并且他經(jīng)常舉行較大的供施法會,迎請很多婆羅門及其教主來應(yīng)供,并觀察他們中哪一個宗派最究竟。他經(jīng)常學(xué)習(xí)各派的論典并作是否究竟的觀察,但多次的觀察都使他覺得:這些婆羅門及其教主的觀點都不究竟,總不能使自己滿意,后來,來自王舍城的一位居士對他宣說、贊嘆了世尊的功德,他便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想:我經(jīng)常舉行供施
寶喜生愿 久遠之前,鹿野苑中有一梵施國王,財富圓滿,如理如法主持國政。當時有一商主名為寶,財富廣積猶如多聞天子一般。釋迦牟尼佛那時轉(zhuǎn)生為他兒子,莊嚴善妙,名為寶喜。寶喜精通一切文字、觀察法,智慧超群,又具深廣悲心,性喜布施。他將父親財產(chǎn)盡量布施與可憐眾生,當父親去世后,梵施國王就封其為大商主。 大商主繼續(xù)經(jīng)營買賣、行廣大布施,隨后他想到:父親財富當然屬于父親所有,我用他財產(chǎn)布施并非本事、亦非稀有,我應(yīng)自己積累福德,力爭憑自身實力布施。于是他便廣為
賣身的落魄老婦 佛陀時代,有一戶富有人家門口,蹲著一位氣質(zhì)很好、但是衣著襤褸的老婦人,富有人家的傭人看到老婦人蹲在屋檐下,趕緊稟告了家中夫人,夫人見老婦快餓昏了,于是便趕緊叫人準備食物給老婦人,并扶老婦人進去讓她休息。 見老婦人的體力逐漸恢復(fù),富家夫人便開始親切地詢問:你從哪里來?為什么會只身到這個地方,而且如此狼狽呢? 我的國家連續(xù)幾年處在兵荒馬亂之中,我很無奈!我和家人在逃難時分散了,走著走著便走到了這個城市,又因為餓得沒氣力前行,才會蹲在您
人生無常,生病有時候是對人類的一種警惕,讓我們知道病苦災(zāi)難會沒有預(yù)兆的來臨,警惕我們要時刻把握人生,現(xiàn)在不做、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明年可做?因而能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敢松懈。不單是人體凡夫身有病是正常,連佛也會有病啊!
不曾見佛法 上堂:山僧二十余年,挑囊負缽,向寰海之內(nèi),參善知識十數(shù)余人,自家并無個見處,有若頑石相似。參底尊宿,亦無長處可相利益。自此一生,作個百無所解底人。幸自可憐生,忽然被業(yè)風(fēng)吹到江寧府,無端被人上當,推向十字路頭,住個破院,作粥飯主人。接待南北,事不獲已,隨分有鹽有醋,粥足飯足,且恁過時。若是佛法,不曾夢見。 上堂:看看,山僧入拔舌地獄去也!以手拽舌云:阿耶阿耶! 上堂: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打破太虛空,如何尋不得?垂下一足曰:大眾向甚么處
悟道因緣 一 二祖慧可大師,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縣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擔(dān)心無子,心想:我家崇善,豈令無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諸佛菩薩保佑,希望能生個兒子,繼承祖業(yè)。就這樣虔誠地祈禱了一段時間,終于有一天黃昏,感應(yīng)到佛光滿室
角宿大象 一 一時,佛在王舍城。王舍城由國王影勝執(zhí)政,王有一大臣名叫大象師,其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他長大后娶了妻子,與她共度美好時光。不久其妻懷孕,九個月后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因小孩子是角宿(二十八宿之一)日降生的
裸體迦葉 一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城的附近有一戶貧窮的農(nóng)民。其妻懷孕九個月后,生下一個孩子。家人為孩子舉行了一個簡單的賀生儀式,因這家人是外道迦葉種姓,故為孩子取名為迦葉。家人用牛奶、酸奶、酥油餅等喂養(yǎng)著迦葉。他長大后,與父母一同忙于農(nóng)務(wù)。但他看到父親殺
兩位老人 一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有一大國王,名曰增長。他統(tǒng)率軍隊將整個釋迦族涂炭無余。阿難尊者的妹妹、妹夫亦無幸存,唯遺留兩個孤兒,流落于迦毗羅衛(wèi)城的街頭,無依無靠,無家可歸時,從舍衛(wèi)城來了一位施主,看見沿街乞討的兩個孤兒,便認出了是自己朋友的孩子,前
能持子 一 一時,佛在王舍城,城中有一位財富圓滿的德衛(wèi)峽瑪婆羅門,鄰近的德衛(wèi)夏城,有位杰日婆羅門,此二婆羅門關(guān)系極為密切。杰日婆羅門娶舍利為妻,夫妻共同生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后,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為孩子的降生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為舍利子。
安寧太子 一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時舍衛(wèi)城由勝光國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國王執(zhí)政。兩國因一些矛盾交兵作戰(zhàn),雙方傷亡甚為慘重。兩國關(guān)系日趨惡化。 一次,梵施國王統(tǒng)領(lǐng)車、馬、象、步四大軍隊往舍衛(wèi)城進兵,在康丹河邊安營扎寨。勝光國王聞訊,馬上率領(lǐng)精兵前往迎敵(康
俱天太子 一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迦毗羅衛(wèi)國,執(zhí)政國君是獅子頰國王,其毗鄰友邦是無壁城,由善覺國王(即釋迦拉薩國王)統(tǒng)管。兩國善鄰友好,兩個國王也是親密無間。 獅子頰國王想:如果在我的后代中有一個轉(zhuǎn)輪王該多好!后來,王妃生了凈飯、白飯、斗飯、甘露
阿難尊者 一 爾時,阿難(ananda)出家已學(xué)八萬四千法門竟。佛陀授記曰:在我教法下,阿難乃多聞第一。同時授記迦葉尊者(kasspa thera):我涅槃后,迦葉乃為法的傳人。如此授記畢,二尊者在人(manusa)天(deva)中受到極大的恭敬。之后,佛陀復(fù)次告眾比丘:諸位,在我涅槃
本師 一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有一施主娶妻后,夫婦倆先生了一個莊嚴的孩子,后來,連續(xù)又生下了六個孩子。夫婦倆給每個孩子都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都用牛奶、酸奶、油餅等把他們喂養(yǎng)大。讓他們學(xué)習(xí)文字歷算八種觀察等一切學(xué)問,他們也全部精通無礙
婆羅門兒子 一 一時,佛在舍衛(wèi)城,城附近有一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與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后,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施主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yǎng)著。幼年時期,他便開始學(xué)習(xí)文字和婆羅門
薄福善來 一 (一)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佛陀時代的印度境內(nèi)。那是大名鼎鼎的給孤獨長者的姻親,浮圖長者的兒子;他的姊姊,就是給孤獨長者的兒媳婦。給孤獨長者的財富,幾乎富甲憍薩羅國的全國,浮圖長者能有這樣一門親家,他的財富之多,當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浮圖長者,
無德禪師(上) 一、無所事事的地獄 無德禪師收了不少青年學(xué)僧,大家慕名而來跟他學(xué)禪,禪師叫大家把所有一切都不準帶進山門。在禪堂里,他要學(xué)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給龍?zhí),但學(xué)僧有的好吃懶做,討厭工作;有的貪圖享受,攀緣俗事。 無德禪師不得已,說了下面一段故
歡喜菩薩(1) 道證法師講述 惜德法師哈克童子筆錄 在現(xiàn)代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很難遇到一個真正歡喜快樂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重,仿佛有很大的壓力,忙得不太能夠享受內(nèi)心的寧靜、歡喜。我們?nèi)绻屑氂^察體會,便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人雖然表面上很平凡,但是實際上卻
極賢之佛臨涅槃?wù){(diào)化證果 一 佛為兜率天子時,三十三天(Tavatinsa)中有一干達國,國王名叫極喜,他經(jīng)常對帝釋天奏樂供養(yǎng)。兜率天子觀察因緣后,降臨人間。帝釋天告訴極喜:極喜呀,兜率天子已到人間投胎,不久他將會降生,對南贍部洲眾生普降妙法甘露,你也應(yīng)到人間去投
《千年菩提路》將以寺廟的興衰、人物的命運、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脈傳承為線索,勾勒中國佛教2000年來傳播和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其主要內(nèi)容涉及32個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廟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大德高僧。
玄奘之路公元七世紀,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綢之路,他要前往遙遠的西方,尋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懸一線,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懷著堅定的信念,他終于抵達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時間,一百一十個國家,五萬里行程,在異國的土地上,他被奉為先知,在佛陀的故鄉(xiāng),他成為智慧的化身。由于他的緣故,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就連他腳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圣物。然而他放棄了一切榮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譯的佛經(jīng),達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成就。他離世的時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萬人哭送。
阿難化身石橋的故事說的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難和一個女子之間的情愛。阿難在寺廟和一個女子偶遇,這個姑娘也深深被阿難吸引,但是阿難卻消失了,于是這個女子便日夜祈禱,希望自己可以再次遇見阿難。阿難跟佛祖說,他喜歡上一個世間的女子,寧愿為了這個女子化作一個石橋,只為女子從橋上經(jīng)過的時候能看她一眼。佛陀聽了之后并沒有吃驚也沒有生氣,而是心平氣和地問阿難到底有多么喜歡那個女子?
云門事變,1951年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云門寺僧受迫害之事件。1951年2月,其時適全國“鎮(zhèn)反”運動開始,有湖南某縣不良分子某等混入其中,湖南公安局部門追至云門,將其捉拿歸案。由是之故,遂引起乳源地方當局對云門寺新老僧眾的懷疑,甚至誤傳云門藏有軍械、電臺。
虛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上 雖然,老和尚在云居山時沒有坐禪入定七八天之久,但他經(jīng)常一坐就一整天不動,有時從夜里十二點左右開始坐,直到第二天傍晚才起坐,所以他老人家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知道的!
1945年春,虛云老和尚從云門到南華傳戒。此刻,云門禪寺有兩位和尚,一位法名古根,一位法名傳真,同住在一個寮房。一天早上,晨鐘叩響了,倆人都還沒有起床,過了一會,傳真問古根:鐘打過了,起不起來念經(jīng)
因?qū)嵪嗝罾順O深極妙,眾生水平太低,無法相信與接受,所以需要方便誘導(dǎo)。這個“誘”字,最善巧的莫過于觀世音菩薩“先以欲勾牽,后令入正道”。眾生所需的是欲,以此為鉤來牽引眾生,就是方便。而最終的目的,是希望他們?nèi)胝馈?/p>
文殊菩薩簡介文殊菩薩,音譯文殊師利或曼殊師利。意譯:妙德,妙吉祥。又譯:妙首,普首,濡首,敬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圣”。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山西省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度A嚴經(jīng)·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F(xiàn)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
眾所周知,韋陀天尊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觀音菩薩與韋陀天尊的故事。 一年前,深圳的朋友給我一張《觀音大士傳奇》,拿回家里,自己一個人在電腦里面,看了整整一天,才把全集看完?
昨日下午,印順再一次回憶起了自己初與本煥相識的日子。 那是在深圳人民醫(yī)院的病房里,我記得很清楚,是603病房。直到今天,當時的醫(yī)生、護士和陪著他的居士的名字我都記得。印順說,本煥見到他,就抓住了
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出去托缽,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和人群聚居的地方有一段距離,當走到樹林和鄉(xiāng)村交界處時,地上有很多斷落的樹枝和竹刺,佛陀一不小心腳底刺到斷裂的樹根,痛徹心肺。弟子們趕快把他扶回居住的精舍中,但佛陀已痛到昏了過去。
曾經(jīng)有個妙莊嚴王,王后名叫寶應(yīng)。夫婦倆生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公主,大公主名叫妙顏,二公主叫妙香,三公主叫妙英。雖然妙英公主年齡最小,但最善良、最聰明,因此也最討人喜歡。她五歲能誦經(jīng),知道尊重佛法、孝順父母;她彬彬有禮,謙讓、溫和,善解人意。人們夸獎她疼愛她,尤其是父王,更把她視為掌上是明珠。
惠真,公元672年出生,十三歲剃度,十六歲受了沙彌十戒,他在戒律的研學(xué)中,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不解,于是就想去印度求經(jīng)。我們都知道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jīng),知道法顯,知道義凈,但這只是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先驅(qū)們,其實,在整個的佛教發(fā)展歷程當中,還有無數(shù)默默無聞的先驅(qū)們?yōu)橹吷瞰I,才有了今天我們依然能夠聞法修
文殊菩薩,與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他以大智為本愿,以慧行斷眾生無明之根,是“智慧”的化身。所以他又被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相傳,文殊菩薩曾仗劍逼佛——當時正值靈山大會,在場的比丘們深入禪定,看到了自己過去的種種,因此心神不寧,沉溺于糾結(jié)和懊悔之中,苦苦掙扎。
濟公由于深受民眾喜愛,身上逐漸被附會了神話傳說色彩。據(jù)《清一統(tǒng)志》記載,濟公所居的凈慈寺曾一度毀于大火,道濟四處化緣以重建寺院。當他來到嚴陵(今浙江桐廬),看見四周諸山樹林茂密,于是脫下袈裟向空中一扔,把周圍各山都罩了進去。于是神奇的事情出現(xiàn)了,只見剎那間,山上的樹木竟被一根根地拔了起來,推到江邊,然后順流東下,最后這些樹木都來到了凈慈寺的那口井里。寺里的僧眾們將木料從井里撈上來,使凈慈寺得以恢
成語“天女散花”主要講的是佛陀派文殊菩薩率眾探望病中的維摩詰居士之故事。維摩詰是居住在毗耶離城的一位在家大菩薩,相傳是金粟如來的化身,自東方妙喜國化生于此,以居士身份輔助佛陀攝化群生。據(jù)《維摩詰·觀眾生品》記載:一天,佛陀在西天坐蓮花寶座講經(jīng)說法時,遙知維摩詰居士生病了,就讓諸天菩薩和眾弟子前去毗耶離城問候探望。佛陀知道,維摩詰必定乘此機會講經(jīng)說法,就派身邊的“天女”去檢驗諸菩薩和弟子
濟顛,法號道濟,民間俗稱“濟公”,既是宋代西湖一帶的神僧,也是后世戲曲小說所常描述的一位奇特的出家人。濟顛,俗姓李,浙江天臺縣人。少年時,從靈隱寺住持佛海瞎堂禪師出家。傳說他言行類似癲狂,為人“狂而疏,介而潔,著語不刊削,要未盡合準繩,往往超詣,有晉宋名緇逸韻”。由于行為疏狂,不檢細行,又常飲酒食肉,與市井中人交往,因此當時人以之為癲狂,而稱之為
佛陀的一生,從出生、成道到涅槃,都與花有密切的關(guān)系。關(guān)系于佛陀托胎和降生就有“象口含蓮”“步步生蓮花”等成語流傳至今。據(jù)《釋迦如來成道記》記載,佛陀在誕生之前,其母摩耶夫人曾作了一個奇特的夢,她夢見一只雪白的大象腳踏蓮花進入宮殿,在她臥榻周圍繞三匝后,再從她右肋下鉆入身體中安住,不久她就有了身孕。
章安灌頂大師,章安是他的祖籍,灌頂是他的法名,章安現(xiàn)在是一個鎮(zhèn),歸浙江臨海管轄。公元561年,陳文帝天嘉二年,大師出生,三個月時,就能跟著母親念三寶名,當時有出家人從他家門前經(jīng)過,對他母親說,這個孩子不一般。母親就給他起名“非凡”。
慧遠(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今山西省寧武附近)人,其生活的年代,正是整個社會處于大混戰(zhàn)、大分裂的東晉時期;圻h出身于仕宦家庭,家境優(yōu)裕。當時,北方政局動蕩,當權(quán)者統(tǒng)治苛暴,不少富家子弟南下避難,跟隨這一潮流。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統(tǒng)一印度以后,舉辦了一次盛大的供僧法會。阿育王心懷恭敬,對每位前來應(yīng)供的僧人都虔誠頂禮。在前來的僧眾中,有一位小沙彌。在眾人面前頂禮小沙彌,阿育王覺得有失身份,就把小沙彌請到?jīng)]有人的地方頂禮,并囑咐說:“您是小孩子,剛才我向您頂禮的事情,請您不要告訴別人
按照《四分律》的記載,那個時候佛陀帶領(lǐng)著弟子們在人間游行,四處教化有緣的眾生。有一次他們來到了蘇婆羅國的毗蘭若。因為印度的文化是非常尊重宗教導(dǎo)師的,毗蘭若的城主一位婆羅門,聽說佛陀來到這邊教化,他就按照禮節(jié)過來拜訪,并邀請佛陀和弟子們在這個地方做三個月的夏安居。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wù)贰<议T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quán)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quán)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