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曹洞宗為道元禪師所開創(chuàng)。今天的日本曹洞宗,以永平寺、總持寺為兩大本山,據稱擁有一千萬信徒,為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近代以來還創(chuàng)辦了駒澤大學、愛知大學院大學和東北福址大學及鶴見綜合醫(yī)院、鶴見女子大學等,為本宗和日本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日本曹洞宗是釋迦牟尼佛和歷代祖師代代相傳下來的正傳佛教宗派。本宗以坐禪的理論為依據,認為通過坐禪的實踐得到身心安寧,當下即是佛身。同時,以坐禪的精神安住在行住坐臥的生活中,與人安穩(wěn)而和平地相處,在人間世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 道元
曹洞宗祖庭是曹山寶積寺,簡稱曹山寺,始建于唐咸通(公元870873)年間,由佛教禪宗、南岳清源法系弟子本寂禪師所創(chuàng)。是有1200年的江南古寺,是中國三大古書《辭!、《中國旅游文化大辭典》、《宗教辭典》都有全面記載的名剎古寺。它坐落在宜黃城西12.5公里的形如蓮花瓣的曹山之中,占地52畝,山林400多畝。 曹山原名荷玉山,四周的山就像一朵朵的蓮花瓣,曹山寺便坐落在蓮花瓣當中,猶如一顆蓮心。正對著寺廟的山叫供養(yǎng)山,它的形狀就像一碗盛滿的齋飯,供奉著菩薩,與供養(yǎng)山相對的是虎山,虎山的
曹溪慧能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惟儼——云儼曇成——洞山良價——云居道膺——投子義青——芙蓉道楷——鹿門自覺——宗鏡宗書——少室常潤——大覺方念——云門圓澄——瑞白明雪——破闇淨燈——古樵智先——碧巖祥杰——仁壽——德峻——吉堂——智光彌性——峰屏——卓然——慧達——東初鐙朗——慧空圣嚴。
道元法師是日本佛教曹洞宗的創(chuàng)始人。俗姓源,號希玄,京都人。父為大臣久我,母是攝政藤原之女,可謂名門出身。道元三歲時,正是平氏滅后十五年,鐮倉幕府設立第八年,西京的政界不安,其父頓死于急變的時勢下。八歲時其母又死去了,后由其叔父收養(yǎng)為嗣子。九歲時已經讀過毛詩、左傳,能解俱舍論,稱為文字童子。道元受到家門內外吹來無常之風,難免印下深刻的感傷,遂于十三歲投睿山隨從其外舅,十四歲于建仁寺出家。 受戒后的道元常想到,無論是顯教無論是密教,都教人本來本法性,天然自性身、本來
曹洞宗的發(fā)源可追溯至唐大中年間(847859年)。青原下四世洞山良價入住新豐山(今江西宜豐縣)接引學人,后遷至洞山,肇建普利寺。倡導三種滲漏、三路之法以廣修持。座下法筵大開,弟子法嗣有本寂、道膺、匡仁等26人。本寂又在曹山另開法席,弘揚曹洞宗的佛法。 在曹洞宗創(chuàng)立之后,本寂師兄弟和師父良價一起,在各地廣為傳播曹洞教義。其中本寂自己在曹山、師父良價在洞山、匡仁在金溪縣疏山、道膺在永修縣云居山、成啟在浙江寧波天童,他們都致力于弘揚曹洞法脈,使曹洞一宗很快就盛傳天下。 曹
日本佛教曹洞宗創(chuàng)始人。俗姓源,號希玄,京都人。內大臣久我通親之子。14歲就比睿山天臺座主公圓出家,于延歷寺戒壇院受菩薩戒,遍學天臺教義。1214年到建仁寺謁榮西,初聞臨濟宗風。榮西寂后,師事法兄明全,改信禪宗。1223年與明全到中國,歷游天童、阿育王、徑山等著名寺院。后回天童寺謁新任住持如凈(曹洞宗第十三代祖)。隨侍3年,師資相契,受曹洞宗禪法、法衣以及《寶鏡三昧》、《五位顯法》等回國。1233年在深草建興圣寺,為日本最初的禪堂。1243年,應波多野義重之請,率弟子至越前(今福井
今年冬天,灰湯溫泉景區(qū)成了寧鄉(xiāng)縣旅游最熱的地方:來泡溫泉的游客每天絡繹不絕,景區(qū)內10多家賓館、酒店家家爆滿;長沙首屆溫泉節(jié)在這里舉行,省內外50多家旅行社老總聞風而來,紛紛謀劃開辟灰湯養(yǎng)生休閑游線路;按五星級標準建設的紫龍灣溫泉酒店開門納客,投資40億元的中部華天溫泉城項目啟動建設。 灰湯的火爆是寧鄉(xiāng)旅游產業(yè)異軍突起的一個縮影。從2005年開始,寧鄉(xiāng)旅游產業(yè)漸入佳境,旅游總收入由6億元猛增到2009年的25億元,4年時間翻了兩番多。去年以來,寧鄉(xiāng)先后榮獲中國旅游強縣、湖南省
華方田 彈宗五家自宋代以后,只有曹洞、臨濟許行滅下,但曹洞法脈偏盛一隅,而臨濟卻廣傳四方,故有臨天下,曹一角之說。 曹洞禪學全部理論討論的是事理關系,其認為背理就事與舍事入理都是片面的,只有理應眾緣(事),眾緣應理,事理雙明,體用無滯,才可達到用而不動,寂而不凝的境界。 曹洞禪是洞山良價禪師和曹山本寂禪師師徒共同創(chuàng)立的禪法,良價和本寂分別為六祖慧能門下青原一系的第五代和第六代傳人。 良價禪師(807 869),俗姓俞,趙州諸暨(今浙江紹興)人,從婺州(今浙江金華)五世靈默(馬祖弟
曹洞宗為禪宗南宗五家之一,由于良價禪師在江西宜豐洞山創(chuàng)宗,其弟子本寂在吉水(今江西宜黃縣)的曹山傳禪,故后世稱為曹洞宗。 曹洞歷史傳承 《祖庭事苑》七中記載: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蓋由語便而無他。叢林或指曹為曹溪,蓋不知世裔來歷之遠近,妄自牽合。 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傳希遷,希遷傳藥山,藥山傳云巖,云巖傳良價禪師。住瑞州洞山,洞山傳本寂禪師。住撫州曹山,其說立五位君臣以為宗要。五位者,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偏中至,兼中到,是也。君為正位,臣為偏位。
溫金玉教授 曹洞宗以良價和本寂為宗祖。因良價和其弟子本寂先后在江西的洞山和曹山舉揚一家宗風,故后世稱為曹洞宗。其實曹山原名為吉水山,因本寂曾至曹溪禮六祖慧能塔,回到吉水(今江西宜黃縣),大眾請他開法,本寂追念慧能道風,便把吉水山改名為曹山。
13世紀,日本僧人道元從宋攜來曹洞正宗法脈。到六百多年后的當代,僅居日本禪宗二十四流派之三的曹洞宗,卻已擁有一千萬信徒,為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 1227年,在佛教曹洞宗的發(fā)展史上至關重要。這一年,在寧波天童寺,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凈,正式將本宗法脈授予了28歲的道元。 道元是一位日本僧人,出身日本村上天皇第九世后裔,父親是朝中高官,母親是攝政藤原氏之女,可謂名門高第。然而他出生時,正逢幕府軍人集團與與朝廷天皇公卿集團激斗,三歲時,父親死于政局動蕩中,八歲時母親又去世,家門內
曹洞宗的創(chuàng)立及發(fā)展 曹洞宗為禪宗五家之一,由良價禪師住持宜豐洞山時所創(chuàng)立。 曹洞宗,禪宗的五個主要流派之一。淵源有兩種說法:一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孫,洞山之名;二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為了讀音方便,次序作顛倒。 祖庭事苑七中記載: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猶慧遠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遠而不言遠持,蓋由語便而無他。叢林或指曹為曹溪,蓋不知世裔來歷之遠近,妄自牽合。然以前者為近于真也,案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傳希遷,希遷傳藥山,藥山傳云巖,云巖
佛教曹洞宗源于禪宗,禪宗始創(chuàng)于南北朝,祖師為菩提達摩。初唐時傳之五祖弘忍,分成南北兩宗。原因是弘忍大弟子神秀之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比不上春米行者慧能之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靜,何處有塵埃?"弘忍將達摩的袈裟傳給慧能,成為嗣法人,為免遭神秀迫害,慧能連夜南逃,陷居16年。武則天儀鳳元年(676)在廣州制旨寺得到印宗法師擁護,移住曹溪寶林寺開講佛法,創(chuàng)立禪宗南宗,與神秀北宗對立;勰苤鲝"頓悟成佛",不經過累世修行就可成佛或死后即可
中國佛教自公元六世紀中葉經由朝鮮半島移植到日本以后,逐漸在日本社會流傳開來。隋唐時期,中日兩國通過海路開始直接往來,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律宗、成實宗和俱舍宗也相繼傳到了日本,因這些宗派均以國都奈良為傳教中心,故史
石頭和尚希遷,唐朝比丘,禪宗大德高僧之一,曹洞宗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草庵歌》,《參同契》流傳于世,在海內外享有極高聲譽。 希遷,俗姓陳,端州人(今廣東省高要縣人)傳說其母自懷孕時即不茹葷腥。后產下希遷,遷祖幼時性情剛烈,鄉(xiāng)間民俗畏鬼神.常殺牛灑酒祭祀,習以為常。遷祖每次遇見則毀祠奪牛而歸。一年時間竟達數十頭,鄉(xiāng)村父老都不能制止,只好任其作為。弱冠之年,赴曹溪謁見六祖慧能,六祖度其出家,但未及圓具,六祖即告圓寂。六祖寂后,遷祖遵遺命往江西青原謁見行思和尚,盡得心傳。 天寶初
公元九世紀隨后的一兩個世紀禪宗全面鼎盛,與西方黑暗的神學中世紀相比,中國的這個宗教鼎盛的中世紀,情況完全不一樣,中國連續(xù)數世紀禪僧之中代代涌現的智慧群星卻震爍今古。其原因固然很多,但若論從其代表性人物心態(tài)著眼,了解其最初動因,直叩心靈的源頭,曹洞宗的正式創(chuàng)立者洞山良價,在這方面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叩問門徑。 洞山良價(807-869),會稽諸暨(在今浙江)人,俗姓俞。先從馬祖道一的弟子五泄靈默披剃,二十一歲時前往嵩山受戒。此后參學于多位著名禪師門下,例如南泉普愿、溈山靈祐等
曹山本寂為曹洞宗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他發(fā)展并完善了由洞山良價開創(chuàng)的曹洞宗基本理論。本文對曹山的五位君臣、五相偈、三種墮等理論及其機緣語句進行了具體的解釋,指出對自由的極端追求才是曹洞宗的真精神,而這一精神是建立在以自性為唯一真宰的基礎之上的。
希運所倡立的禪宗新學主旨是無心,即無心說。對此,希運曾這樣解釋:無心者,無一切心也。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塞不礙。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又說:但能無心,便是究竟。因此,他稱自己的禪法是教外別傳心法。希運繼承了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說。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表明了希運心佛一如的思想。他從這一思想出發(fā),主張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以心印心,心心不異,后世故有心心相印一說。 希運不主張讀佛經,而主張讀公案(即禪祖行止記述及語錄);不主
良價禪學思想的真正形成是在他涉足洞山時,他看到水中映著自己的倒影,頓時大悟徹悟,由是作偈語: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須應憑么會,方得契如如。 良價認為無須四處去求佛,佛在性中,心即是佛,覺悟不假外求,得道靠頓悟,用不著以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地終年修行來漸悟。此后,良價陸續(xù)作了《玄中銘》、《五位君臣領》、《五位顯訣》等偈頌,用正、偏、兼3 個概念配以君臣之位來對其教義加以闡述: 所謂正位,即是君位,含體、空、理,指本
道膺禪師(853~902),唐代曹洞宗僧。幽州(河北省)薊門玉田縣人,俗姓王。幼年出家,誦習經法,二十五歲于范陽延壽寺受具足戒,學小乘律儀。既而嘆曰:大丈夫豈可桎梏于律儀!乃去。后入翠微山問禪要,居三年,又往參洞山良價,契悟宗旨,遂嗣其法。 師初居三峰庵,后住云居山,接四眾。故有云居道膺之稱。南平王季、鐘傳深欽師之德風,奏請?zhí)普炎谫n紫袈裟及師號。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亦常遣齋檀施。師開堂講學三十年,徒眾常達千余人。天復元年秋示疾,翌年正月三日示寂,享年不詳。謚弘覺大師,塔號圓寂。法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經魏晉南北朝的發(fā)展,到了隋唐,以其嶄新的風貌繁榮昌盛起來,形成了天臺、華嚴、禪、凈、密、律等中國式的佛教宗派。這些宗派大多在福建流行過,唐道宣律師所創(chuàng)的南山律宗就是其中之一。現將律宗在福建的弘揚,分三個時期略作介紹。 一、興盛時期 律宗從中原向南傳播而進入福建后,在沿海一帶得到迅速流行和發(fā)展,并逐步向閩北、閩西內地滲透,一直延續(xù)至宋,尤以唐代最為鼎盛。 弘律名僧輩出是這一時期最大的特點。在唐代,象宣一、志彥、弘則等律師就赫赫有名。據志書載,
2009年12月18日上午,福建省三明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在建寧報國寺,為獲得三明市對臺交流重點寺院和三明市重點寺院的單位授牌。 在授牌儀式上,建寧報國寺和泰寧慶云寺被授予三明市對臺交流重點寺院。天湖凈寺、甘露寺、金蓮寺等23家寺院被授予三明市重點寺院。 報國寺是為臺灣佛教復興作出重要貢獻的慈航法師的啟蒙寺院,慈航法師一生主張念佛不忘救國,到臺灣以后,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促進兩岸佛教交流、推動佛教薪火相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此外,報國寺還是佛教曹洞宗福建祖庭,在港澳臺
徐文明 內容提要 一般認為源于藥山的曹洞宗屬于青原一系,但事實上藥山一門對此并非一致承認。屬于藥山門下道悟系的禾山直到五代末年及宋初時仍然堅持南岳與荷澤兩家并立之說,不承認青原系的地位,這表明藥山一支未必出自青原。 主題詞:禾山 曹洞宗 九峰 南岳 青原 一般認為,曹洞宗屬于青原一系,這一說法起于晚唐之時,經《祖堂集》大加宣揚之后,更是成為定論。然而,即便到了云居道膺的弟子們都承認自己屬于石頭一支之后,藥山一門也并非全加認可,屬于道悟一系的禾山依然堅持舊說,不肯承
洞山良價(807869)禪師,上承藥山、云巖家風,下有曹山、云居舉倡,使洞上玄風遠播天下、曹洞一宗綿延于今。其博采眾說、妙思獨運,家風宛然,有超師越祖之談;宗旨分明,含通天徹地之機。妙旨玄奧,難以言傳;宗史冥迷,可假語辨?今偎以淺識,妄測圣意,以就教于諸方。 拙文《藥山惟儼的
【曹洞的法脈】 曹洞宗為禪宗南宗五家之一,由良價禪師住持宜豐洞山時所創(chuàng)立。其淵源有兩種說法:一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孫洞山之名;二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為了讀音方便,次序作顛倒。 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傳希遷,希遷傳藥山,藥山傳云巖,云巖傳良價,因住瑞州洞山,世稱洞山禪師。良價(洞山)傳本寂,因住撫州曹山,世稱曹山禪師。其說立五位君臣以為宗要。 良價(807-869),禪宗六祖慧能下第六代,會稽諸暨(今浙江諸暨縣)人,少時出家,青年時期到嵩山受戒,之后遍游禪林。他先去
洞山良價(807-869)為藥山惟儼(751-834)之法孫,云巖曇晟(782-841)之弟子,他與弟子曹山本寂(840-901)共同創(chuàng)立了曹洞宗,藥山一系至此大盛。一般認為,曹洞宗屬于青原石頭一系,根據是藥山惟儼為石頭弟子,青原法孫,然拙作《藥山惟儼的宗系和禪風》已力辨其偽,以為藥山雖問學于馬祖、石頭兩家,卻終歸心于馬祖,因此此派應屬于洪州一系。今再據洞山師弟之宗緣法語詳加考辨,以明是說。 洞山良價雖終歸宗于云巖曇晟門下,但他并非自蔽于一家,而是廣泛參學,博采多納,由是終成大器。他曾先后從五泄
曹洞宗屬禪宗之南宗五家之一,為良價及其弟子本寂共同創(chuàng)立。相傳如來以心印付,囑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傳至達摩傳入中國,為東土初祖。后衣缽相傳,至五祖弘忍,禪宗分為南北兩宗。六祖慧能之禪行于南方,稱南宗,神秀之禪行于北方,稱北宗;勰芎蜕裥銉纱蠖U師同師于弘忍。北宗數傳之后即衰微不振。南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號稱頓門,又名心宗,故久傳不衰。南宗分為南岳(傳馬祖),青原(傳石頭)兩支。南岳一支又分臨濟、曹洞、溈仰、云門、法眼五家。臨濟下又有黃龍、楊岐兩支,故號五
《東皋禪師國際古琴交流會昨天舉行》一文中說:東皋禪師在1676年東渡日本,傳授琴道和禪法。被日本人尊為近代琴學之祖和曹洞宗壽派開山鼻祖。 這句話里的曹洞宗壽派應該是曹洞宗壽昌派。 曹洞宗由唐代洞山良價和其弟子曹山本寂創(chuàng)立;曹洞宗壽昌系的創(chuàng)立者是明代禪宗僧人慧經(1548年-1618年),蘊空常忠弟子,俗姓裴,字無明,世稱無明慧經。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應請移住江西新城壽昌寺,常以偈頌法語應答學者。因為長期中興禪道于壽昌寺,所以人稱曹洞宗禪派為壽昌系。 慧經禪師的門徒晦臺元鏡
唐代中國佛教禪宗大盛,南宗禪創(chuàng)始人六祖慧能大師之下,分傳南岳、青原兩大支系,厥后一花五葉,衍成五家七派;曹洞宗即五家中的一家。此宗唐咸通初年由良價禪師在江西洞山奠定了發(fā)展的基礎,至其高足法嗣本寂禪師告成于江西曹山。史稱曹洞宗,亦稱洞曹宗。自南北朝迄今,莆仙禪門歷代高僧輩出,龍象亦多,然為中國佛教各個宗派之創(chuàng)宗祖師者,惟有本寂禪師一人。 本寂(840901年),俗姓黃,名崇精,父諱昌岌,母鄭氏,世居莆田黃巷今涵江區(qū)國歡鎮(zhèn)黃霞村。據黃氏族譜記載,本寂在俗乃是江口鎮(zhèn)囊山慈壽寺
曹洞宗最為顯著的思想是理事、正偏的兼帶回互。它的思想淵源,遠可以追溯到《華嚴經》、華嚴宗,近可以上溯到石頭希遷。關于華嚴的理事無礙思想,請參《禪宗思想淵源》之《〈華嚴經〉、華嚴宗與禪宗思想》章。 希遷的禪風圓轉無礙,時人稱為石頭路滑。其五言偈頌《參同契》,借用東漢末年煉丹方士魏伯陽著作的名字,展開各種思想的會通: 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靈源明皎潔,枝派暗流注。執(zhí)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囟嗌,不爾依位
曹洞宗的建立者是洞山良價(公元八零七至八六九年)和他的學生曹山本寂(公元八四零至九零一年)兩人。我們之所以稱本宗為曹洞,而非洞曹,這并不是因為學生比老師更重要,而是由于學生所住持的曹山,和六祖的曹溪同一個曹字,因此為了尊崇六祖,所以叫做曹洞。
日本是個信仰佛教的國度,其佛教文化源流與中華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國人們多知道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扶桑傳教弘法之史事,但未必了解當今日本佛教曹洞宗之開山祖也出自中國。這個人就是唐代莆籍高僧本寂禪師。 本寂俗姓黃,名崇精,生于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涵江黃巷(今國歡鎮(zhèn)黃霞村)人,系唐代另一莆籍高僧妙應禪師(俗名黃文矩)之弟。 本寂自幼習儒學,博聞強記,天資聰慧。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他離家棄俗進福州名山學禪,法名耽章。唐懿宗咸遇五年(公元864年),在該寺削發(fā)受具足
曹洞宗,禪宗的五個主要流派之一。淵源有兩種說法: 一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孫,洞山良價之名; 二為取第二祖曹山本寂,第一祖洞山良價之名。為了讀音方便,次序作顛倒。 祖庭事苑七中記載: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猶慧遠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遠而不言遠持,蓋由語
曹洞宗為禪宗南宗五家之一,由良價禪師住持宜豐洞山時所創(chuàng)立。 曹洞宗,禪宗的五個主要流派之一。淵源有兩種說法:一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孫,洞山之名;二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為了讀音方便,次序作顛倒。 祖庭事苑七中記載: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猶慧遠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遠而不言遠持,蓋由語便而無他。叢林或指曹為曹溪,蓋不知世裔來歷之遠近,妄自牽合。然以前者為近于真也,案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傳希遷,希遷傳藥山,藥山傳云巖,云巖傳良價禪師。住瑞
曹洞宗為禪宗名僧,江西洞山的良價所創(chuàng)。曹洞宗是提倡即事而真,其宗風綿密,以默照暗推而入真性的"默照禪"而為特點,以修證自我清凈之心為本,別無其他。他們通過禪參者對真如本體與現象世界之間的關系的認識與理解,確立了五種境界。五位分別以偏和正來表示,偏代表現象世界,正代表真如本體,正位即屬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屬色界,有萬形象。而就在這偏與正的相互配合,互相回復中,構成了五種形式。 僧問曹山五位君臣訣,山云:正位即屬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象形。偏中正者,舍事入理,
【曹洞宗】 略稱洞家。我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以洞山良價(807 ~869)為宗祖。宗名曹洞之由來有二說:一說洞指洞山,曹指曹山,乃合其師徒所住之山為名。本應稱洞曹宗,為習慣故稱曹洞;另一說取曹溪慧能之曹與其法孫洞山良價之洞,合稱為曹洞宗。取六祖曹溪慧能,系以此表明本宗乃六祖正風之嫡傳,慧能門下以青原行思、南岳懷讓二者最杰出,本不分嫡庶,后一宗之法分為二。良價初就五泄山靈默出家,不久即上嵩山受具足戒,從云巖曇晟受心印,即傳承慧能、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
(一)公案本文 洞山禪師問:「 黎名什麼?」 (緣起於現象界,禪師欲尋機度化機熟之人矣。) 僧對曰:「本寂!」 (本寂者,涅盤也;本寂者,體性之實相,湛然寂靜也。) 師曰:「向上更道!」 (本寂向上,更有可言也無?) 僧曰:「不道!」 (向上一路,已離言說相矣!) 師曰:「為什麼不道?」 (為什麼不再言說呢?) 僧曰:「不名本寂! (既有言說,已離本體,故不名本寂也,能達此境界者幾稀?) 洞山深器之。 (本是法器,終成一代宗匠也。)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曹洞宗的建宗禪師為洞山禪師與曹山禪師,後人
記得當年上山下鄉(xiāng),筆者在四川省江油縣的山鄉(xiāng)里當了一名知青。那時還未滿二十歲,有幸認識了被打成牛鬼蛇神、封建余孽、反動武術權威被發(fā)配回鄉(xiāng)的海燈法師。作為初生牛犢,居然不知避諱,竟拜了海燈法師為師。因我不喜打斗,性好玄思,海燈法師就把我交給了本光法師。 本光法師出于川北名族,為北京大學一九二四年歷史系的高材生,一九二七年于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后,就一直追隨太虛大師,先就讀于武昌佛學院,后任教于漢藏教理院。本光法師禪教雙運,史學淵深,對我這一個僅讀了一年高中的毛孩子說
至少從公元10世紀中葉起,曹洞宗進入了百年孤獨的年代。 臣主相忘古殿寒,萬年槐樹雪漫漫。 千門坐掩靜如水,只有垂楊舞翠煙。 這首詩,本來是曹洞宗用以形容其臻于偏正回互、君臣道合、成佛作祖之至上境界的,但是從后世史家的眼光來看,卻不免成為一種纖語:這個富于思想家特質的大宗派,在經歷了8-9世紀的輝煌之后,失去了其強健的思想活力,在萬看槐樹、千門坐掩之中再也不見有人天師之主體出世,惟余偏正回互的余緒言,如垂楊在歷史的風中漫舞,這真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百年孤獨。 這種孤獨,當然
曹洞宗的創(chuàng)立及發(fā)展 曹洞宗為禪宗南宗五家之一,由良價禪師住持宜豐洞山時所創(chuàng)立。 曹洞宗,禪宗的五個主要流派之一。淵源有兩種說法:一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孫,洞山之名;二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為了讀音方便,次序作顛倒。 祖庭事苑七中記載: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猶慧遠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遠而不言遠持,蓋由語便而無他。叢林或指曹為曹溪,蓋不知世裔來歷之遠近,妄自牽合。然以前者為近于真也,案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傳希遷,希遷傳藥山,藥山傳云巖,
曹洞宗人宏智正覺(1091~1157)認為臨濟宗宗杲的看話禪,滯于公案功夫,不利解脫。與看話禪相對立,他提倡默照禪的觀行方法。默指沉默專心坐禪;照是以智慧觀照原本清凈的靈知心性。默照禪就是守默與般若觀照相結合的禪法,是基本上以打坐為主的修習方式。宏智正覺本人就晝夜不眠,與眾危坐【《正覺宏智禪師塔銘》,《續(xù)藏經》第1輯第2編第29套第5冊,455頁!,堅持宴坐入道的修持方式。 宏智正覺強調,默與照是禪修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兩者應當結合,統(tǒng)一起來。他說:緘默之妙,本光自照!尽逗
克勤之后,禪宗界興起兩個表面看來與文字禪勢同水火,實際上又相互聯系的禪法,即宏智正覺的默照禪和大慧宗杲的看話禪。簡略分析這兩種禪法,以及他們對文字禪的態(tài)度,有助于深入認識文字禪。 正覺(1091~1157)是曹洞宗僧人,他在禪宗史上最主要的貢獻,是倡導和完善了默照禪,為注重坐禪提供了可資依據的理論。默照禪的主要特點,是把靜坐守寂作為證悟的唯一方式。通過靜坐默究,既要達到休歇向外攀緣之思的目的,也要達到不為外在因緣流轉的目的,這就是凈治揩磨的功夫。默照禪既有別于動靜語默
曹溪慧能(638-713)-青原行思(?-740)-石頭希遷(700-790)-藥山惟儼(751-834)-云儼曇成-洞山良價(807-869)-云居道膺-投子義青(1032-1083)-芙蓉道楷(1043-1118)-鹿門自覺(?-1117-宗鏡宗書(1500-1567)-少室常潤(?-1585)-大覺方念(?-1594)-云門圓澄(1561-1626)-瑞白明雪(1584-1641)-破闇淨燈(焦山系)(1603-1659)-古樵智先-碧巖祥杰(1703-1765)-仁壽-德峻-吉堂-智光彌性(188
月山寺,位于博愛縣城西北7.5公里的月山,面積9平方公里,坐北朝南。金代正隆三年,由曹洞宗大師空相所建。金大定二十一年,皇帝賜名大明禪院。明天順戊寅年,皇帝賜名月山寶光寺,清代改為月山寺。月山寺初建時規(guī)模宏大,分東西兩大院,房舍千余間,山僧五百余,有八大景、七小景,與少林寺、白馬寺、相國寺并稱為中原四大名寺。主體古建筑于20世紀30年代倒塌。20世紀90年代,經博愛縣人民政府重修,現該寺成為河南省著名風景名勝區(qū)。
佛教三千年,法燈輝映,相傳至今,全賴歷代賢哲大德的‘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正法是‘以心傳心’的。自古以來,諸佛唯傳‘見性心法’,諸祖只是密付‘自性本心’。又,唯傳‘心法’,恐人不信,故傳‘衣缽’,以資證明,由此代代相繼承嗣。
禪宗五家七宗中,南岳下的臨濟和青原下的曹洞最具特色,影響也最為深遠。曹洞宗出自行思的青原系,其開山祖師是洞山良價807~869,后經曹山本寂840~901的發(fā)揚光大,曹洞宗風即告形成。洞山傳曹山本寂、云居道膺、疏山匡仁、青林師虔、龍牙居遁、九峰普滿、乾峰和尚等;其中曹
釋慧嚴 中華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華佛學學報第十期 頁279~310 中華佛學研究所發(fā)行 1997.7月版 -------------------------------------------------------------------------------- 提要 曹洞宗在臺布教事業(yè),是日本統(tǒng)治時期臺灣佛教史的一環(huán),在此論文中筆者主要根據曹
曹洞宗在臺布教事業(yè),是日本統(tǒng)治時期臺灣佛教史的一環(huán),在此論文中筆者主要根據曹洞宗自明治30年起所發(fā)行的《宗報》,29年發(fā)行的《臺灣教報》及《曹洞宗海外開教傳道史》等的史料,來探討自明治28年至昭和10年的四十年間,日本曹洞宗在臺灣所從事的宗教活動。
明代是江西佛教的興旺時期, 臨濟 、 曹洞 、 凈土 諸宗派傳人名聲大振,徒眾稱盛,各府縣創(chuàng)建的 寺 宇420余所。這既是明代諸帝支持的結果,也與江西官紳佞佛、王學名家談 禪 的思想傾向有關。
迦葉二十八傳至達摩,達摩五傳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zhèn)髑嘣甲妫紓髂显朗^遷祖,遷傳藥山儼祖,儼傳云巖晟祖,晟傳洞山良價禪師,價傳曹山本寂禪師,后人尊為曹洞宗。又石頭傳天皇悟祖,悟傳龍?zhí)缎抛,信傳德山鑒祖,鑒傳雪峰存祖,存?zhèn)髟崎T文偃禪師,曰云門宗。
臨濟宗為禪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運禪師住持宜豐黃檗寺時暫露端倪。從曹溪的六祖惠能,歷南岳、馬祖、百丈、黃檗,一直到臨濟的義玄,于臨濟禪院舉揚一家,后世稱為臨濟宗。義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孫。又臨濟六世孫為石霜之圓禪師。圓禪師以后分楊岐派、黃龍派。
釋迦牟尼佛→初祖摩訶迦葉→二祖阿難尊者(中經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東土初祖達摩大師→二祖慧可大師→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五祖弘忍大師→六祖慧能大師→南獄懷讓禪師→馬祖道一禪師→黃辟希運禪師→臨濟宗第一代臨濟義玄法師(中經四十二代至)→虛云古巖禪師→凈慧本宗禪師→寂仁常毅禪師→四十六代義輝寂月
印順大和尚,字源利,湖北襄陽人。2000年于深圳弘法寺禮本煥長老為師剃度,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衣缽傳人,次年依廣東云門寺佛源長老圓具。印順大和尚出生于湖北襄陽書香之第。父親執(zhí)教鄉(xiāng)學,熟讀經史,教書之余,兼習筆墨。六歲母親去世,由繼母扶養(yǎng)成人。印順大和尚自幼聰慧,心慈悲憐,不忍殺掠,喜歡放生,雖然生活貧窮,但是志向很高,喜歡探究天下宇宙與人生問題。小學期間成績優(yōu)秀,考入重點中學。初中畢業(yè)后進入縣城高中,勤奮學習,努力拼搏,最終考入武漢大學新聞系。
第一世:云門文偃 1人第二世:云門文偃大師法嗣: 共88人 香林澄遠 白云子祥 南臺道遵 雙峰竟欽 凈本常實 黃元元 云門爽 白云聞 凈法章 溫門滿 地藏慈 奉先深 大容(言*西土) 羅山崇 云門常實 德山緣密 臨溪竟脫 華嚴慧 觀英和尚 林泉和尚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緛頍o一物,何處惹塵埃! ≌l曾想這短短的四句偈竟成為禪宗中國化革命的標志,是禪宗進入成熟階段的開始。禪宗進入成熟階段 公元656年前后,唐朝武則天時代的某日清晨,一位身著灰色的打滿補丁,卻清洗潔凈衣衫的青年,肩挑一副柴擔,匆匆行走在鄉(xiāng)間小道上。
曹溪慧能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惟儼——云儼曇成——洞山良價——云居道膺——投子義青——芙蓉道楷——鹿門自覺——宗鏡宗書——少室常潤——大覺方念——云門圓澄——瑞白明雪——破闇淨燈——古樵智先——碧巖祥杰——仁壽——德峻——吉堂——智光彌性——峰屏——卓然——慧達——東初鐙朗——慧空圣嚴。
作為中國禪宗的五家七宗之一,法眼宗是最后產生的一個宗派,由唐末五代的清涼文益禪師(885—958)開宗。& 8203; 禪宗自六祖惠能大師建立南宗,分傳出荷澤神會禪師、南岳懷讓禪師、永嘉玄覺禪師、南陽慧忠
佛教三千年,法燈輝映,相傳至今,全賴歷代賢哲大德的‘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正法是‘以心傳心’的。自古以來,諸佛唯傳‘見性心法’,諸祖只是密付‘自性本心’。又,唯傳‘心法’,恐人不信,故傳‘衣缽’,以資證明,由此代代相繼承嗣。
禪宗自菩提達摩六傳至慧能,下出南岳懷讓、青原行思二位巨匠,南岳之下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黃檗希運傳至臨濟義玄?~867。義玄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住鎮(zhèn)州臨濟院,接化徒眾,大振禪道,以機鋒峻峭著稱當世,遂成臨濟宗。義玄之法嗣有興化存獎、三圣慧然等22人。存獎之下,經南院慧颙傳至風穴延沼,延沼傳首山省念,省念門人有葉縣歸省、谷隱蘊聰、廣慧元璉、汾陽善昭、承天智嵩等。歸省門下有浮山法遠等。善昭門下有石霜楚圓、瑯岈慧覺、大愚守芝、法華全舉等。楚圓傳黃龍慧南與楊岐方會,創(chuàng)黃龍派、楊岐派。
禪宗作為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宗派,并不是中國祖師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在佛法的傳承上,有著印度佛教的淵源——“拈花一笑”!佛陀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边@就是禪宗的源頭,迦葉尊者是禪法在佛之后的第一位印度祖師。從迦葉尊者開始,一直傳到第二十八位祖師菩提達摩。菩提達摩在中國則被尊為禪宗初祖。
達摩祖師首倡禪風,不與譯經沙門為伍,所以在經錄中沒有留下姓名與事跡。在北魏及初祖之前,傳道以講經說法為主。對于達摩祖師這樣只傳心要,不講經教的,也曾一時遭到譏諷。當時真正能夠得到達摩祖師教誨的人是極少數,有“皮肉骨髓”的說法,也只是四個人而已。
農歷七月二十一,是普庵祖師的圣誕日。普庵祖師是禪門臨濟宗第十三代祖師,宋代高僧,江西宜春人。說起祖師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甚是奇特,難以盡述。今天,我們僅就祖師的一二事跡,來體會學習,互相勉勵。祖師二十七歲時,在壽隆寺正賢法師座下披剃出家。一日,他前去參訪法忠禪師,請問道:“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禪師豎拂塵示之。祖師見后有所省悟,后回到壽隆寺靜心坐
曹洞宗乃中國禪宗南宗五家之一,為洞山良價(公元807-869)及其弟子本寂共同創(chuàng)立的。先由良價禪師在洞山創(chuàng)「君臣五位,偏正回互」的新禪說,后經本寂禪師在曹山解釋闡發(fā)而成的禪法。相傳云巖曇晟圓寂之后,良價每年都會于他的忌辰設齋上供。于是有僧問他︰「您是在南泉普愿座下悟道,為何尊云巖作恩師而為他設供?」
桶地脫時大地闊, 命要斷處碧潭清。 好將一點紅爐雪, 散作人間照夜燈! ——宋-大慧宗杲禪師《贈別》 大慧宗杲禪師,是南宋臨濟宗盛極一時的大師。他三十七歲時謁圜悟克勤禪師而大悟,嗣法分
臨濟宗,禪宗南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門下分出,始于臨濟義玄(?-867年)大師。義玄(?-867年)從黃蘗希運禪師學法33年,之后往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 廣為弘揚希運禪師所倡啟“般若為本、以空攝有、空有相融”的禪宗新法。
雪竇重顯(公元九八○──一○五二年),宋代 云門宗 僧 人。 大師與佛門因緣甚深,七歲便依止仁銑法師出家;后投香林澄遠弟子光祚禪師,因問:「不起一念,云何有過?」被棒喝三次開不了口,終
關于禪宗五宗的傳承,北宋明教契嵩大師說:“正宗至鑒(慧能),傳既廣,學者遂各務其師之說,天下于是異焉,竟自為家。故有溈仰云者,有曹洞云者,有臨濟云者,有臨濟云者,有云門云者,有法眼云者,若此不可悉數。
禪宗五祖弘忍,俗姓周,黃梅人。東山法門開創(chuàng)者,被尊為禪宗五祖。后遷居蘄州黃梅。弘忍大師生于隋仁壽元年。七歲時,從四祖道信出家。十三歲,正式剃度為僧。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傳衣給他。后道信圓寂,由弘忍繼承法席,后世稱他為禪宗五祖。因為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時稱他的禪學為東山法門或“黃梅禪”。
禪宗五家七宗是我國南宗禪各派的總稱,又稱五派七流。即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云門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臨濟宗分出的黃龍派和楊岐派,合稱為七宗。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版權歸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